语文(心得)之生花妙笔 汲于生活——谈小学生活化小练笔的指导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生花妙笔 汲于生活——谈小学生活化小练笔的指导策略

语文论文之生花妙笔 汲于生活——谈小学生活化小练笔的指导策略 ‎ ‎  温岭市城西小学    陈晓燕 ‎  【摘 要】小练笔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当前小学生的练笔“说假话,记流水账,挤牙膏”的现象很多,其根源是他们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认识水平有限,导致他们的思想情感贫乏,练笔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笔者认为练笔指导,还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练笔的素材,使学生敢于练笔、乐于练笔、勤于练笔,赋予练笔以生活的气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表情达意。本文主要从走进生活,开练笔之“源”;表现生活,习练笔之“法”;服务生活,拓练笔之“路”等方面,谈谈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生活化小练笔。‎ ‎  【关键词】小练笔  走进生活  表现生活  服务生活 ‎  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写作能力是写出来、练出来的。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得天独厚的形式,就能够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作“奠基”。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提醒教师要“加强平时练笔指导”。然而,当前小学生厌作文、怕练笔,其根源是他们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很多学生的生活圈子非常狭窄,见识不广,同龄人之间缺少交流,再加上本身基础不好,认识水平有限,导致他们的思想情感贫乏。他们写作常常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这些话充分说明联系生活进行练笔的重要性,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本文将从走进生活,开练笔之“源”;表现生活,习练笔之“法”;服务生活,拓练笔之“路”等方面,谈谈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生活化小练笔。‎ ‎  一、走进生活,开练笔之“源”‎ ‎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大自然的花开花落、社会的人情冷暖、个人的兴趣爱好,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素材。练笔指导必须打破“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把练笔与生活链接起来,将学生引入课堂内外、校园内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让学生在投身生活、观察生活中丰富体验,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为练笔开渠导源。‎ ‎  1.观察景物,积累经验 ‎  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素材的来源之一,靠观察。只有通过对事、物、景的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有生气的文章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当很多学生咬着笔头,无话可说时,教师可以用具体实物指导学生观察,提高学生练笔兴趣,写“一个关于花草的片段”或是“一个关于小动物的片段”。‎ ‎  如学习写一种植物时,教师事先将一盆兰花放在教室里,平时请学生轮流给它浇浇水、晒晒太阳。等到作文那天,先让学生凭印象说说兰花的样子以及自己在侍弄兰花时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它的茎、叶、花,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再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平时天天见,为何没有太多的发现,而今天的课上能有这么多的惊奇呢?讨论交流后,再让学生练笔。‎ ‎  大多数学生写得有血有肉,充满个性特质。在经过类似的多次训练后,学生对于家里、校园和城市中的一些植物有了更深的关注,也就储备了鲜活的习作素材;在此过程中还耳濡目染地习得了一些方法,而这些技法还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于写景的文章中。‎ ‎  2.投身生活,丰富体验 ‎  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练笔的起点和源泉。教师要动员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生活,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亲历体验、角色体验、换位体验等机会,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投身生活,参观社区、工厂,访问各界人士,参加一些简单的农活或手工劳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验劳动中的苦与乐,并交流进行练笔。‎ ‎  如:《第一次洗芋头》片段:我先用刀把芋头粗糙的皮削掉,芋头的肉就露出来了。爷爷从井里打来一桶水,倒进大铁盆里。我再把白胖胖的芋头一个个放进去。开始洗芋头了,爷爷让我不要洗,说洗了手会发痒的。我不相信,又继续洗芋头,芋头的表皮很粗糙,就像爷爷辛勤劳动的手。黄色的地方,我觉得不能吃,就用小剪刀削掉了一大片。‎ ‎  洗完后,我回去看书。忽然,我感觉手心好痒。啊!原来爷爷说得都是真的。这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哟,好痒啊……‎ ‎  由于这则练笔写的是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经验感触,读来感情真挚,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如:“芋头的表皮很粗糙,就像爷爷辛勤劳动的手。”写出了小作者触摸后的感受。后来,因为没听爷爷的话,“手心好痒”,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出来,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平常而又富有个性的感觉和体验。‎ ‎  3. 参与活动,激发情感 ‎  活动是儿童的本能,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在课堂或课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自觉地调动全身感官的投入,感情奔放。紧接着开展小练笔,学生对当时发生的每一个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情感的起伏曲折,记得非常清楚,写起来毫不费力。比如在体育活动课上,教师带学生去草地上捉了一回蛐蛐,这可把学生乐坏了,回来后,进行小练笔。其中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  ……‎ 在绿毯似的草坪上,我们跑啊,追啊,打几个滚,捉几回迷藏。有的躺在草地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发呆。忽然,我发现旁边的草动了一下。我轻轻地拨开草丛,呀,好大的蛐蛐啊!它正神气地看着我呢!两条长长的触须摆来摆去。我双手一抓,没想到,它后腿一蹬,跳得更远了。我扑了个空,就更加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蛐蛐正蹲在草尖上呢!我瞄准它的后腿,用力一抓,果然抓到了蛐蛐。我欢呼起来:“我抓到蛐蛐了, 我抓到蛐蛐了!”一不小心,我滑倒了,但手里仍然抓着蛐蛐。同学们都围过来看我的蛐蛐,我得意地笑了……‎ ‎  这一则小练笔,曾被登在台州晚报上,给了学生一次练笔成功的体验。将练笔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活动。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乐于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二、表现生活,习练笔之“法”‎ ‎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表现生活需要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与丰富多彩的合理想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练笔时,尽量写一点新内容、用一点新技巧、抒一点新感受。日久天长,学生的文章就会题材新一些、构思巧一些、写法活一些、语言丰富一些。‎ ‎  1.善于捕捉,在感受点着笔 ‎  生活是一个“面”,练笔只是摘取其中的一个“点”;生活是一个“全境”,练笔只是一个“特写”;生活是一个“过程”,练笔只是其中的一个“截面”。生活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关注人生,用心体味生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学会感恩;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眼睛捕捉到令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个人、事、景、物,在“感受点”着笔。‎ ‎  如:每次春游后,当教师要求学生把春游的见闻写下来时,学生总是兴趣索然。有的学生说:“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去春游呢!”他们已经厌烦了“春游必写景”的旧套路。因此,教师大胆地抛开原来的教学设想,让学生用眼睛当摄像机去捕捉令自己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然后定格一个最喜欢的镜头,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心情愉悦,思维灵活,表达自由、流畅,兴致勃勃地展示着自己看到的最动人的一幕。一个学生写了《整装待发》:“在学校操场上,我们穿戴整齐,聆听着校长的教导,时刻准备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  还有的学生写了《她真美》、《“一”‎ 字形队伍》、《太不应该啦》等。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内心的真切感受。这样的练笔挣脱了“春游必写景”的旧套路,放松写作内容的束缚,让学生自由地“写自己想说的话”,“把最新奇有趣、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便在练笔中很好地得到张扬。‎ ‎  2.巧于刻画,在细节处着墨 ‎  小学生习作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虽然记叙清楚了,但写起来只有三言两语,内容单薄,主题表达不够深入,感染力不强。其中缘由除了遣词造句的功夫外,最关键的还是如何抓住最扣人心弦的情节,在细致处着墨,把它表现出来。比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  如在写《老鹰捉小鸡》这则小练笔时,教师让孩子们先玩一次游戏,要求边玩边观察,还要快速笔记。接着,让学生写最为精彩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这样写:“老鹰”扑来扑去,心里盘算着怎样抓到小鸡。可是“鸡妈妈”紧紧地护着小鸡,使他很难有下手的机会。“老鹰”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突然猛一转身,向着小鸡扑了过去。“鸡妈妈”见状,大吃一惊,张开了她的双翅迅速挡住了“老鹰”的去路,机警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们”……‎ ‎  这一次练笔指导,也让我们感触颇深。教师让学生抓住游戏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老鹰”、“鸡妈妈”以及“小鸡”的动作、神态、语言,特别是心理活动等细节处着墨,游戏的精彩原态就跃然纸上。‎ ‎  3.乐于联想,在意境中着色 ‎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很多事物,如果照直写下来,就会使人索然无味。一旦展开合理的联想,就会使习作充满情趣,色彩斑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呵护学生的童真天性,从而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振翅高飞,展现他们思维的无限潜能,使他们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  如《泡茶》片段:我先放了一点开水,只见茶叶翻滚,好像一只只小船在风浪中翻滚,一会儿上,一会儿下。“风浪”平息了,茶叶一片不漏地浮在了水面上,密密麻麻。水变成了浅黄色。不一会儿,茶叶们像刚睡醒一样,展开身体,伸着懒腰。这时,叶子开始降落,有的叶子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摇摇地落下来,又像铁钉被“吸铁石”吸了上去一样;有的像一条调皮的小鱼,一会儿游到杯子的一边,一会儿游到了杯子的另一边,最后才沉到了杯底……‎ ‎  如此丰富的想象,加上修辞手法的运用,作文便生动起来,具体形象而富有感染力。把茶叶比作“一只只小船在风浪中翻滚”,又比作“降落伞”、“铁钉”、“小鱼”、“像刚睡醒”的孩子,似乎把茶叶写活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机会,让孩子们会想象,以发挥他们的潜能,去努力创新,这样的作文才会更精彩。‎ ‎  4.精于描绘,在言语上着力 ‎  一篇文章,需要好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更需要好的语言为载体,这样才能给人以形象的直感,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作文的语言要力求生动活泼,富有诗意的灵动。很多学生作文平平淡淡,缺乏情趣,究其原因,不是缺乏生活体验,也不是没有感受,而是不善言辞。‎ ‎  对于“学骑车”这件事,甲生描述如下:“我坐上座位开始骑了,可没骑多远,车子就倒了下来。”乙生却这样写:“‎ 我骑上了自行车,先学怎样掌握平衡。可是,这自行车龙头偏不听我的使唤,没骑多远,我就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摔得人仰车翻。就这样上上下下,我不知摔了多少次,摔得我脚青手肿,我真不想受这份苦罪了。可是怎么能受一点儿轻伤就泄气呢?一定要紧咬牙关坚持下去。接着,我又把自行车推到斜坡上。人坐在上面,抓住刹车,右脚踏右踏板,然后放刹车,车就会滑一段时间。可没想到,我刚坐上去,就摔了个狗啃泥。”‎ ‎  两位学生对同一件事的体验与感受是一样的,但表述却有天壤之别。其原因是,乙同学把过程细化了,先写“掌握平衡”,接着写“下斜坡”,用“人仰车翻”、“脚青手肿”、“狗啃泥”写出摔倒时的样子和神态,还用“咬牙坚持”写出“我”持之以恒的决心。多么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在练笔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练笔的内容,更要关注学生言语表达是否准确与生动。‎ ‎  三、服务生活,拓练笔之“路”‎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其实“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说明练笔不能纯粹是技法的指导,应让学生将练笔作为一种畅谈认识的方式,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某种生活需要,为服务生活而练笔。‎ ‎  1.勤写生活日记,增进家人交流 ‎  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以外,最主要的练笔场所,是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终身接受教育的地方。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练笔与学生家庭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这种特殊性,以“小手牵大手”的模式积极影响家庭教育,用学生的理想去同化家庭的理想,端正家庭生存观念,并反过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练笔水平,从而达到练笔与家庭教育双赢的目的。‎ ‎  如叙写生活日记,对于提高学生练笔能力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家庭生活中学生与家长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生活日记可以选择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细节来描述,也可以选择一件事情、一段对话进行叙写,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可议论、可说明、可叙述、可抒情,写成流水账也好,长篇大论也行,写实也好,想象也行……‎ ‎  一天一则生活日记,记下家庭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家长喜欢打打麻将,有的家长喜欢喝喝小酒,有的家长喜欢看看电视,有的家长喜欢吵吵小架……这一切都写进生活日记里去,学生和家长坐下来,每天花一点时间相互念念,看看那些坏风气还能坚持多久。这样既增进了家人间的交流,又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  2.乐写校园评论,抒发真情实感 ‎  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生活构成他们生活中主要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班级出的报刊或黑板报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心里话”等栏目,引导学生对班级、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都可以,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议论的个性园地。‎ ‎  中、高年级的学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特别敏感,社会上流行什么,班级就会掀起什么高潮,这触动了学生对一些现象的思考和再现。如:热衷于看漫画书,而不愿阅读文艺类的书,这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利吗?学生爱好收集各类小卡片,并在课间进行交换,但也引发了一些矛盾(争吵、打闹、影响上课听讲等)。是否要从禁止小卡片来杜绝矛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同学们除了利用它查找资料外,还被其中各类游戏所吸引,部分同学沉溺于其中,那么网上游戏该不该玩……‎ ‎  因为校园生活作文即时性强,能真实地反应学生在校的生活,也能使学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同时,也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良好的舆论影响下,优良的班风、校风也就形成了。‎ ‎  3.敢写时事练笔,开阔自身视野 ‎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社会环境的改变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重视社会经验积累,然后根据社会现象开展练笔,将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  比如面对污水横流、乱砍乱伐、废气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将会带给人类的危害。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高年级的小学生写调查报告,利用互连网和书本查找相关资料,写成真实可靠的文章,为自己的家乡甚至社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  写调查报告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是自己和小组成员艰辛劳动的成果。教师带领学生溶入社会,走进生活,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提前接触各种社会现实,为其走进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  练笔与生活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积累练笔的素材。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练笔空间,减少对他们的束缚,鼓励他们自己总结、交流、归纳体验感受,在细节处着墨,在意境中着色,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实现“倾诉、表白、谈心、交流”等生活的需要。‎ ‎  【参考文献】‎ ‎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2] 盛新凤。盛新凤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  [3] 李冰霖。自由习作这样教。[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  [4]‎ ‎ 吴怀林。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的几点做法。[J].小学教学设计,2011,(11)。‎ ‎  [5] 刘云生。儿童个体作文的源与流。[J].语文教学通讯,2007,(11)。‎ ‎  [6] 丛长涛。作文指导四部曲。[J].语文教学通讯,2010,(5)。‎ ‎  [7] 商德远。“一点四线”作文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10,(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