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物塑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物塑造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物塑造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物塑造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物塑造是怎么样的吗?那就快来吧!以下是分享的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物塑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物塑造 摘要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尖锐的矛盾冲突再现了西方中世纪宗教社会中犹太人的边缘生存状态,反映了以夏洛克为代表的异邦犹太人对宗教歧视及其不平等地位的反抗。作品突出表现了犹太民族平等意识的觉醒以及作者对其寄予的深切同情与理解,体现了莎士比亚超脱于狭隘宗教意识的伟大人道主义情怀。 关键词:犹太歧视 平等意识 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 有关西方社会对犹太民族的仇视与排斥,可以说延续了整个西方文明史。这憎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圣经传说中犹大的背叛。似乎自那以后,犹太人在西方社会尤其是在虔诚的欧洲大陆看来,就是虚伪、丑恶与背叛的象征了。如果说早期的犹太仇恨情绪还是单纯的宗教问题。那么到后来乃至二战时期,犹太种族仇视问题就已发展到更为复杂的宗教、民族、乃至人性问题了。人们不能容忍自己的财产被外国人所占有,这是民族的分歧;而人们更不能容忍的是这异邦人恰恰又精明能干得紧,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取利润。有句老话讲得好:你若是活得比人差,人们看不起你;而你若是活得比人好,人们又嫉恨你。――对同胞尚且如此,惶论突来的异邦人呢?――这便又涉及到人性本质的问题了。 犹太民族这个漂泊而智慧民族的一切灾难、一切悲剧皆在于此,在于宗教、在于社会、在于人性,唯独不在其本身――如果一个人的罪过与丑恶可推及于一个民族的罪过、一个民族的丑恶,那么人世间还有哪个民族敢说自己不是有罪过的、不是丑恶的呢?更何况这传说,这悠久的、散佚多年的《圣经》传说本就难断真假。 无处安居的犹太人流落于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难以自处。因为宗教的迫害、教徒的仇视和排斥让犹太民族在被教会牢牢掌控的中世纪欧洲无法安身、如履薄冰。他们只能利用自己唯一的武器――智慧,来向社会反击,同时也为自己勉力寻一块生存的狭地。 这便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所反映出的犹太人的生存状态――用智慧和冷漠武装自己,满腔愤懑地生活在宗教社会的边缘。 ‎ 在《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三场犹太商人夏洛克初次登场时便爆发出了整个犹太民族长期以来郁积于心的满腔愤懑和痛苦。他强烈地痛诉安东尼奥:您骂我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而且他敏锐且不无伤痛地指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色。接着他便提出了那个著名的赔款要求――到期若不还钱,就拿安东尼奥的一磅肉来抵债。这就把一个饱受压抑、尝尽辛酸故而心怀仇恨且精明尖利的犹太商人形象刻画得宛然在目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尖锐、他的仇恨乃至他的无情皆是人性本能的反映物。 而全剧最精彩的乐章即是在第三幕的第一场夏洛克那一段长长的独白。当别人劝他不要苛求那无用的一磅肉时,他压抑已久的情感匣门打开了。他坦言这样做只是为了出这一口气。他说,安东尼奥百般羞辱侮蔑,讥笑挖苦,打击破坏,――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他激烈地发出反抗的呐喊:难道犹太人就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 这堪称莎士比亚所有文本中最为精彩动人的一段!借着夏洛克的口,莎士比亚替所有生活在压迫之下的犹太人振臂一呼,可谓振聋发聩。这已突破了前文中作者所流露出的单纯同情,而已经上升到为之呐喊、赞之反抗的境界了。 ‎ 这真可算作是莎翁人道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尤为可贵的是,这些话中明显表现出一种要求平等的精神。文中反复咏叹,皆旨在说明犹太人与基督徒同是一样的人。他们同样有血、有肉、有生、有气,遭到打击也会受伤,受到迫害也会反抗――正如基督徒一样。但为何社会――这个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不能够一视同仁地像对待基督徒一样对待犹太人呢? 然而,犹太民族作为少数的异邦人,他们的力量是弱小的,他们的声音是微渺的,哪怕字字是血、声声含泪,也推不倒他们被社会所压负的悲剧命运。被基督教思想牢牢控制的中世纪欧洲,绝对不会承认犹太人所追求的平等。他们的仇视和厌恶深入骨髓。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犹太人看作丑恶的化身,把欺凌犹太人视为上帝的意旨,视为理所应当。这样深入骨髓的宗教偏见让他们根本看不到犹太民族所遭受的巨大痛苦。 在剧中,不仅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种种卑劣行为以及众基督徒对夏洛克的肆意侮辱可以说明这一点,甚至夏洛克的亲生女儿杰西卡竟也以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犹太血统为辱,羞于作自己父亲的女儿。她甚至认为罗兰佐娶了她、让她皈依基督教是解救了她,让她变成一个高尚的人了。我们不得不说杰西卡是这个充满了仇视与偏见社会的牺牲品。当饱尝辛酸、亲眼目睹犹太人的不堪处境后,这个年轻娇弱的女孩子自然忍受不了一生都被排斥和仇视的悲惨命运,为了得到社会的尊重,她只能抛弃自己的民族,自己的信仰。杰西卡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类的悲剧! ‎ 我们再来看第二幕第六场中,有一句颇为意味深长的话。葛来西安诺赞美杰西卡说:凭我的头巾发誓,她真是个基督徒,不是个犹太人。――多么可笑而讽刺的话啊。耶稣说众生平等,那么犹太人与基督徒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好的、值得赞美的人只能是基督徒而绝不能是犹太人呢?这些虔诚基督徒的仁爱平等精神又到哪里去了呢? 全剧最令人愤慨的是著名的法庭对峙一场。当基督徒们七嘴八舌、个个冠冕堂皇、义正词严地批判夏洛克冷酷无情甚至没有人性的时候。他们又有没有想到这是谁之过呢?是谁造成夏洛克此时冷酷无情的行为呢?是谁作出的榜样呢? 然而,这就是现实,冷酷的社会现实。所以,夏洛克败诉;所以,夏洛克被无情地嘲弄,被冷酷地夺去财产。莎翁深知,他一人的呼声终会湮没。所以他只有安排了基督徒的胜利;他只能同情犹太人的艰难处境而无法预言他们的胜利,他只能批判他们的尖刻狡黠而看不清他们身上的优美品质。宗教社会需要他的妥协,他必须向宗教社会妥协。 ‎ 因此,在我看来,在看待犹太民族的问题上,更值得人们欣赏和尊重的应是同为英国作家的司各特。这位浪漫主义的先锋者在人文主义的情怀上却更显出其动人的一面。他的代表作《艾凡赫》,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美好动人的犹太姑娘――蕊贝卡。和意大利一样,在英国,犹太人也是被仇视和鄙夷的对象。犹太姑娘蕊贝卡的父亲也只能依靠放利生意致富。而这位可爱的犹太姑娘却从未因自己的种族和信仰而感到羞耻或苦闷,尽管她的美貌让许多诺曼及萨克逊贵族垂涎,她却从未想过要依靠一个信仰基督徒的贵族丈夫来解救自己。这位可敬的犹太姑娘在那个充满蔑视和偏见的社会中的人生态度只能用不卑不亢来形容。她活得有信仰、有尊严,从未向不平等的目光屈服。当无耻的诺曼贵族波阿・基尔勃劫持了她并逼迫她就范时,她沉着冷静,据理力争。当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希望时,她毅然决然,宁死也不受人欺辱。而当蕊贝卡被恼羞成怒的诺曼贵族诬告为女巫审判时,审判台前的一幕,更让所有人都为这位犹太姑娘端庄从容的丰姿所折服。 如果说她对待一些无耻荒淫的诺曼贵族时不卑不亢,表现出她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话。那么她在对待正直而命运多舛的主人公艾凡赫时,则表现出其极为美好的仁慈和善良。在艾凡赫受伤时,她毅然出手相救。即使在自己也身处困境时,她仍精心照料重伤的艾凡赫,直至他安全脱险。蕊贝卡对于艾凡赫,除了有对其高尚英勇的骑士精神的尊重敬仰之外,无疑也是倾慕的。然而,当她得知艾凡赫所深爱的是他的儿时同伴――萨克逊贵族姑娘罗文娜时,她默默地离开了英国,像她民族中的许多妇女一样,去从事治疗伤病、救济穷苦的慈善工作。 ‎ 蕊贝卡作为一个犹太姑娘,集智慧尊严和善良勇气于一身。而当时那些被认为是高贵的诺曼贵族们却荒淫奢侈、阴险恶毒,相比这个犹太人――这个被他们所鄙夷所轻视的犹太人,他们又怎能望其项背呢?我相信这个犹太姑娘的形象倾注了司各特对犹太民族最深切的同情与最真挚的赞美。她的平等意识和人文精神让她比该书中任何一个形象哪怕是艾凡赫本身都要光彩夺目。 在西方社会对待犹太民族的平等意识上,如果说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率先划亮了一簇火苗,那么司各特的《艾凡赫》则点燃了一支火炬。留给我们的:是如何将这光明的火炬代代相接,心手相传。 参考文献: [1] [英]莎士比亚,朱生豪译:《莎士比亚经典・威尼斯商人》,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1月。 [2] [英]司各特,周蜜蜜节写:《艾凡赫》,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3] 李江:《〈威尼斯商人〉与中世纪西欧的犹太人问题》,《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4] 王新春:《试析〈威尼斯商人〉中的悲剧人物夏洛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作者简介:于桢桢,女,1988―,辽宁朝阳人,河南大学文学院2007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