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之学校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学校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教导处范文之学校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  一、指导思想 ‎  为了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切实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大偏店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 ‎  礼仪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我校学生是本地农村孩子,大多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他们深受长辈的溺爱,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不良行为习以为常。‎ ‎  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学礼无以立”。在小学生的启蒙阶段必须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首位。我们将“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三、课程目标 ‎  1.校本开发目标 ‎  通过礼仪教育,学习礼仪知识,训练规范的举止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友好相处,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  2.学生发展目标 ‎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使学生养成彬彬有礼的习惯,养成儒雅文明的气质。‎ ‎  3.教师发展目标 ‎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人格健全、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成长迅速的教师。‎ ‎  4.学校发展目标 ‎  通过礼仪教育,要求学生把礼仪规范牢记在心里,自觉地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切实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改变师生精神面貌,从而刷新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 ‎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规划 ‎  (一)建立领导机构:‎ ‎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  组长:付清先 ‎  成员:张海波、韩江华、郜扬、付丽娟 ‎  (二)、保障的措施:‎ ‎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  (三)、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 ‎  1、以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  校园礼仪: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  家庭礼仪:尊敬长辈、体贴父母、待客礼仪、做客礼仪、餐桌礼仪的礼仪。‎ ‎  社会礼仪: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穿着礼仪、行走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集会礼仪、购物礼仪、赛场礼仪、网络礼仪、假日旅游礼仪。‎ ‎  2、以丰富有效的活动推动“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  师德榜样。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 ‎  每周落实。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通晓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  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  课外实践。调查走访:学习有关礼仪知识。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  (3)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材,把文明礼仪教育推向深处。‎ ‎  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材,作为开展“文明礼仪”课程教学的依据。以“文明礼仪”课程教材为基础,编写各年级“文明礼仪”上课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参照。‎ ‎  五、授课时间 ‎  随课程表进行,间周1课时,共10课时。‎ ‎  六、授课对象 ‎  我校3——5年级学生 ‎  七、课程内容 ‎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  1.校园礼仪 ‎  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礼仪,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团结协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  2.家庭礼仪 ‎  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礼仪,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  3.社会礼仪 ‎  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礼仪,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他们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  八、课程实施的建议 ‎  开展礼仪教育要求从日常礼仪习惯、文明行为抓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改进德育现状、深化德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坚持五项原则:‎ ‎  1、互动性原则。要注重师生的互动,只有教师言传身教,讲究礼仪常规,才会带动学生明礼;只有师生快乐互动,才能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 ‎  2、针对性原则。设计时,应切合实际,加强针对性。如对一年级学生,其教育重点是升旗礼仪、集会礼仪、课堂礼仪的教育与训练;对五年级的学生,其教育的重点可放在个人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 ‎  3、开放性原则。礼仪教育要把时代生活引进校园,要向校内开放、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 ‎  4、实效性原则。要体现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也就是要解决如何将礼仪教育落实到师生的行动中,达到全校师生人人明礼仪,个个讲礼仪的目的。在管理工作中,要有管理实施机构作组织保障。‎ ‎  5、创造性原则。礼仪教育必须不断创新,要特别注意在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出新。‎ ‎  九、课程管理与评价 ‎  1.课程管理 ‎  (1)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制定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采取措施,狠抓落实,让礼仪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 ‎  (2)宣传礼仪。组织学生以文明礼仪为内容开展童谣、儿歌、三字经创编等活动。组织学生校园礼仪演讲活动。通过家长学校,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共创文明的良好氛围。‎ ‎  (3)监控激励。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鼓励。‎ ‎  (4)师德建设。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为人师表,应成为学生的终生楷模。‎ ‎  2.课程评价 ‎  实施过程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礼仪课程的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家长、同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最终形成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科学评价。‎ ‎  学生学业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内化礼仪规范,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积极的评价,提高评价者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