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计划总结之《西方文明之源》教学案例评析
历史计划总结之《西方文明之源》教学案例评析 一、教材评析: 本课题目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位于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古代西方两大文明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发展历程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其中古希腊是作为西方文明之源,也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摇篮。因此,本课属于世界史学习的重要开篇之课,这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后世西方文明的发展状况时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学情评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长沙市雅礼天心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学生的优点是:思维活跃、自学能力强、基础较扎实;学校教学坏境较好,学生课外学习资源丰富。不足之处则在于:由于学校教学任务的调整,将九年级的前3课内容提前到八年级下期进行,学生面对中国史与世界史的交替,需要更为宏观开拓的眼光和更加丰富的课外知识进行调整补充,因此,学生在东西方历史大事线条上的梳理较难把握,教师要注意引导。 本案例的执教老师在学情考量方面注意引导学生用宏大的视角来进行东西方文明区文明类型的对比,即:一是通过古希腊文明类型与亚非文明类型的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二是在讲授古罗马的发展历史中罗马帝国的建立时间时,注意提示学生与同时期中国所对应的朝代进行联系,并拓展至同时期丝绸之路的相关状况。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的课标为:掌握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雅典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以及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兴亡。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古希腊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头,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以及罗马发展的几大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进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及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推动作用。重点则是古希腊、古罗马两大文明区的发展状况,难点则是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 本案例的执教老师合理把握了本课的重难点,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一开始就向学生指出了本课的任务目标,有的放矢地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教师所给出的问题,同时并时刻提醒学生在关键知识点时做好笔记,让学生印象深刻。 四、教法学法评析: 本案例采用的教法主要为PPT演示法、提问法,学法主要为:自主学习法。此种教法学法比较普通常规,是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所使用的。但不管是何种教法学法,只要能够圆满地达到教学目标都是值得学习的,显然,这节课无疑也是成功的。 五、教学特点及过程评析: 本课的类型属于常规课,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真正所得,因此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比较繁多,学生的任务也相对较重,整节课的安排较为紧凑,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吸收理解知识的时间较少,更加偏向于传统的讲授课堂。 (一)导入: 本课的导入部分采用提问的方法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亚非文明类型及特点。然后抛出问题:“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及欧洲两个主要文明是什么及其代表人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有的放矢。 (二)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 本课执教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了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进程,讲述了古希腊的两个重要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其中重点分析了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时期的繁荣表现及伯利克里改革的启示。这部分内容的整理重难点突出,引导得当,教学目标完成流畅,充分利用了教材。 (三)欧洲文明的另一个文明区——古罗马: 该部分内容相对于古希腊而言,比较简略,主要以时间为叙让学生阅读课本梳理古罗马自建成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及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最后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标志,代表着欧洲奴隶社会的结束,并与中国的奴隶社会瓦解时间进行对比,得出中国比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早了进千年。 因此,本案例最大的优点在于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流畅,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则是课堂过于紧凑,没有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拓展思维的时间。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灌输给学生的知识点过多,整节课太过紧凑盈满,主要的改进方法如下: (一)方法一: 削减教学内容,突出一个重点内容。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适当为学生减压,但教师因此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甚至适当为学生提供其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以防疏漏。 (二)方法二: 课前给学生发放学案或播放微课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而在正式的课堂上就可减少简单知识点的讲解,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的时间。但此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划记与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间小组协作和互相学习讨论的能力和习惯,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以上就是本人对该案例的简要评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