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2020中考押题试卷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020中考押题试卷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谷物酿酒 B. 制作火药 C. 稻草造纸 D. 蚕丝织布 2. 下列是有关垃圾分类的图标.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属于( ) A. B. C. D. 3. 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若不慎被蜜蜂蛰伤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 食醋(pH≈2) B. 牛奶(PH≈6.5) C. 矿泉水(pH≈7) D. 肥皂水(pH≈10) 4. 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Mg+2O−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C60−60个碳原子 C. FeSO4−硫酸亚铁 D. Na+−钠离子 5.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测定溶液 pH B. 稀释浓硫酸 C. 倾倒液体 D. 检查气密性 6.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不锈钢 B. 生铁 C. 赤铁矿 D. 焊锡 7. 随着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发现75%的医用酒精可以杀灭病毒,酒精的化学式是C2H5OH,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医用酒精是溶液 B. 酒精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 C. 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1×6+16 D. 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 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6价 B. +4价 C. +3价 D. +1价 9. 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会留下明显的划痕 B.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二者的含碳量不同 C. 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好,所以铝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铁的强 D. 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10. 学习化学能培养我们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变化与守恒:2NaCl+2H2O− 电解 2X+Cl2↑+H2↑中,X的化学式是NaOH B. 模型与推理: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 宏观与微观:活性炭可以使红墨水褪色,原因是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D. 实验与探究:往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出现较多泡沫,说明该水样是软水 11.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温度为t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是A>B>C B. 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C. 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加入A物质 D. t1℃时65g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C物质15g 12.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①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②是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 ③是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D. ④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3. 下列知识归纳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 ①氧气可用于炼铁,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 ②CO可用于炼铁,是由于CO具有还原性 B.环保 ①大力发展化石能源,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②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 气体 C.化学与生活 ①生石灰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②如果庄稼的叶子发黄,可施用氮肥 D.物质分类 ①烧碱、纯碱都属于碱 ②二氧化锰、氧化铝属于氧化物 A. A B. B C. C D. D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KCl(MnO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uO(C):在O2流中加热除去 C. 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石灰水后过滤 D. CaCO3(CaO):高温煅烧 1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 A B. B C. C D. D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6. 实 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86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 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第 4次 第 5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20 30 3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69.56 79.56 84.56 溶液 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的______反应。 (2)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4)请在如图中画出稀盐酸质量与二氧化碳质量关系的图象(温馨提醒:标出关键点的数据)。 (5)当恰好完全反应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17. 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的学科特征,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XX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周岁的生日。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和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硅是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______离子(填“阴”或“阳”)。 (3)从如图推测,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 (4)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见图2。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A图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原因是______。 ③请在B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__。 18. 某校学生宿舍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起因是学生庆祝生日,在蜡烛仍未熄灭之际,有人互撒面粉,导致粉尘爆炸,酿成悲剧。请回答: (1)堆积的面粉只是小火燃烧,不易发生爆炸,而撒面粉时增大了______,从而使面粉剧烈燃烧,引发爆炸。 (2)下列关于燃烧和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 B.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一定不燃烧 C.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量有关 D.CO和N2的混合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3)发生爆炸后,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该方法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4)为了研究其他的灭火方法,小明用生活中的泡腾片做了图1的实验。往水中加入泡腾片,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泡腾片的标签如图2所示。 ①由图1实验可知,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写一条)。 ②写出维C泡腾片中一种盐的化学式______。 ③将维C泡腾片投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主要是因为柠檬酸和______发生反应,生成______,从而使蜡烛熄灭。 19. Ⅰ.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如图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1)操作Ⅰ和操作Ⅱ都要用到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检验滤液Ⅱ中阳离子的操作是:取样,滴加______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Ⅱ.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A、B、C、D、E是初中化学所学物质,分别由Fe、H、O、Cl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已知:难溶性碱加热时会生成对应的氧化物。 (1)Ⅰ题中的产物Fe2O3是如图中的______物质(填序号)。 (2)B→A的转化对应Ⅰ题中的反应______(填序号)。 (3)C→B的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4)除了图中所示的转化关系外,还存在哪些转化关系,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0. 某中学开展化学实验考查,考查内容由学生抽签决定,小明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实验台上为他准备的药品有: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稀硫酸、高锰酸钾固体、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粉末、大理石颗粒,实验台上还准备了下列仪器: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 (2)利用题中药品和A−I中仪器可以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要组装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小明选择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小明选择的药品是______(写名称),若用如图1装置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______端(选填“a”或“b”) (4)图2一是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 (5)过氧化钠(Na2O2)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将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与图3装置(气密性良好)连接,过一段时间后,图3中图2G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①E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______,F装置里的试剂是______。 ②G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______热(填“放”或“吸”)。 ③结合实验和所学知识得出CO2与Na2O2 反应的生成物为______(填字母)。 a.Na2O和O2b.Na2CO3和H2c.NaOH和O2d.Na2CO3和O2 21. 戴口罩、勤洗手,给自己居住、生活的环境消消毒,都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其中“84”消毒液能用于日常生活的消毒灭菌。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放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查阅资料】 (1)“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 CO2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 (2)次氯酸(HClO)溶液和次氯酸钠(NaClO)溶液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 (3)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易分解。 【提出猜想】I.“84”消毒液没有变质;II.______;Ⅲ.“84”消毒液完全变质。 【设计方案】为验证猜想,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另取该消毒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______ 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向盛有有色布条的烧杯中滴加该消毒液适量,放置一段时间 有色布条 ______ 。(填 “褪色”或“不褪色” 猜想II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该敞口放置的“84”消毒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__。 【拓展延伸】 (1)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有毒的黄绿色气体单质,该气体单质是______,因此,“84”消毒液______(填“能”或“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2)欲用40%的NaClO溶液稀释配制25%的溶液400g,需要加水______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谷物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制作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蚕丝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矿泉水瓶是塑料制品,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要回收利用.但塑料不是金属,也不是有害物质,所以要放入可回收垃圾箱. 故选A 可根据矿泉水瓶的成分及垃圾分类箱的依据进行分析. 此题是与环保相关的试题,是中考的热门考点.通过试题,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有利学生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3.【答案】D 【解析】解:因为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所以应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A、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矿泉水的pH约等于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D、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根据题意,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Mg+2O中的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A选项正确; B、C60表示一个碳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故B说法错误; C、FeSO4表示硫酸亚铁,故C说法正确; D、Na+表示钠离子,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难度较易。 5.【答案】A 【解析】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故A错误; B.生铁是铁的合金,故B错误; C.赤铁矿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合金,故C正确; D.焊锡属于锡的合金,故D错。 故选:C。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④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金的判别,掌握合金的概念及特征是解答的关键, 较简单。 7.【答案】B 【解析】解:A、医用酒精是75%的医用酒精溶液,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故选项说法正确。 D 、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则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医用酒精是75%的医用酒精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 故选:A。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答案】C 【解析】解: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会留下明显的划痕,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二者的含碳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而不是铝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铁的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D、“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在2NaCl+2H2O− 电解 2X+Cl2↑+H2↑中,反应前Na、Cl、H、O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4、2,反应后已有Cl、H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故2X中含有Na、O、H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则X的化学式是NaOH,A正确; 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B错误; C、活性炭可以使红墨水褪色,原因是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C正确; D、软水中含较少或不含钙镁离子,往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出现较多泡沫,D正确; 故选:B。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 D、根据硬水软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基础知识,需熟记。 11.【答案】B 【解析】解:A、当温度为t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是A>B>C,该选项说法正确; B、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不能析出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若要将N点的A溶液(不饱和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饱和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加入A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t1℃时65g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C物质质量:65g×30g100g+30g=15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2.【答案】C 【解析】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铜、铝表面都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铜、铝能和硝酸银反应,即银最不活泼,但是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泼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进一步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稀硫酸和氯化钠不能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铝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稀硫酸和氯化钠不能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C 【解析】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A错; B、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酸雨形成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不是二氧化碳,故B错;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做干燥剂,氮肥促进叶色浓绿,故C正确; D、纯碱属于盐,不是碱,故D错。 故选:C。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考虑; B、根据化石燃料污染环境,酸雨形成的原因回答本题; C、根据生石灰的用途和氮肥的作用考虑; D、根据纯碱属于盐,氧化物的特点回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4.【答案】D 【解析】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在O2流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适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逐渐溶解,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当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0时,溶液的质量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点燃 2CO2,容器中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逐渐溶解,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6.【答案】二氧化碳 0.44 3.4% 【解析】解:(1)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 (2)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差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50g+35g−84.56g=0.44g (3)设样品中 Na2CO3 质量为 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44g 106x=440.44g x=1.06g NaOH 的质量:1.86g−1.06g=0.8g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0.8g。 (4)分析表中数据,第3次pH=7,说明恰好完全反应,设生成0.44g二氧化碳消耗掉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y×7.3% 0.44g 73x×7.3%=440.44g y=10g 第3次加入20g盐酸中有10g与碳酸钠反应,10g与氢氧化钠反应,如图 (5)设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氯化钠质量为z 由方程式NaOH+HCl=NaCl+H2O和Na2CO3+2HCl=2NaCl+H2O+CO2↑知, HCl~NaCl 36.5 58.5 20g×7.3% z 36.520g×7.3%=58.5z z=2.34g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34g69.56g×100%≈3.4%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0.44; (3)0.8g; (4) (5)3.4% (1)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质量,从而求出氢氧化钠质量; (4)根据方程式计算出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确定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画出图象;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7.【答案】非金属 28.09 阳 4 CO2+4H2− 一定条件 CH4+2H2O 该物质中含有不同种分子 【解析】解:(1)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和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 (2)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3)从如图推测,锗元素和硅元素在同一主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 (4)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4H2− 一定条件 CH4+2H2O。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A图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原因是该物质中含有不同种分子。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作图如下,CO2+4H2=CH4+2H2O.因此还剩下两个氢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未参与反应;故答案为: ; 故填:(1)非金属;28.09;(2)阳;(3)4; (4)①CO2+4H2− 一定条件 CH4+2H2O;②该物质中含有不同种分子; ③ 。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分析解答本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作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18.【答案】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AC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 NaHCO3(或NaCl) 碳酸氢钠 二氧化碳 【解析】解:(1)堆积的面粉只是小火燃烧,不易发生爆炸,而撒面粉时增大了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面粉剧烈燃烧,引发爆炸;故填: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A.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选项说法正确; B.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有可能燃烧,如细铁丝,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量有关,选项说法正确; D.CO和N2的混合气体中没有助燃性的气体,所以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选项说法错误。 故填:AC; (3)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收,可以降低温度,若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时,燃烧就会熄灭;故填: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4)①由图1实验可知,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 ②盐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维C泡腾片中的碳酸氢钠、氯化钠属于盐;故填:NaHCO3(或 NaCl); ③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使蜡烛熄灭;故填:碳酸氢钠;二氧化碳。 (1)根据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分析回答; (2)根据燃烧和爆炸的知识来分析解答; (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柠檬酸、碳酸氢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引流 Fe+H2SO4=FeSO4+H2↑ 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 B ① H2O 2FeCl3+Fe=3FeCl2 【解析】解:(1)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实现了固液分离,进行过滤,玻璃棒作用为引流; (2)经过反应①之后,得到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3)反应③是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铁和硫酸铵,两种互换组分,且有沉淀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4)铵根离子与氢氧根可以生成氨气,氨气与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触后,变蓝色,通过颜色变化,证明氨气的生成,从而推出含有铵根离子;所以操作是: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Ⅱ.(1)Ⅰ题中的产物Fe2O3属于氧化物,铁的化合价为+3价,是如图中的B物质。 (2)B→A的转化是金属氧化物属于氧转为单质金属,对应Ⅰ题中的反应①。 (3)C→B的转化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为氧化铁和水,所以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是H2O。 (4)除了图中所示的转化关系外,还存在氯化铁能转化为氯化亚铁、氯化铁转为氢氧化铁等,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Cl3+Fe=3FeCl2、FeCl3+3NaOH=Fe(OH)3↓+3NaCl等。 故答案为:Ⅰ.(1)引流。 (2)Fe+H2SO4=FeSO4+H2↑。 (3)复分解反应。 (4)氢氧化钠。 Ⅱ.(1)B。 (2)①。 (3)H2O。 ( 4)2FeCl3+Fe=3FeCl2( FeCl3+3NaOH=Fe(OH)3↓+3NaCl等)。 Ⅰ.(1)根据操作名称推断玻璃棒的作用; (2)根据铁与硫酸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特点分析反应类型; (4)根据铵根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氨气的性质进行检验。 Ⅱ.(1)根据Fe2O3的组成和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2)根据B→A的转化的特点分析。 (3)根据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的反应分析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 (4)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特点分析。 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0.【答案】锥形瓶 BCDG CaCO3+2HCl=CaCl2+H2O+CO2↑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 b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氯化氢 浓硫酸 放 d 【解析】解:(1)B是锥形瓶。 故填:锥形瓶。 (2)利用题中药品和A−I中仪器可以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要组装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小明选择的仪器是BCD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BCDG;CaCO3+2HCl=CaCl2+H2O+CO2↑。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小明选择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若用如图1装置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b端。 故填: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b。 (4)图2一是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另一个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故填: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5)①E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F装置里的试剂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 故填:氯化氢;浓硫酸。 ②G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热。 故填:放。 ③结合实验和所学知识得出CO2与Na2O2反应的生成物是Na2CO3和O2,不能是氧化钠和氧气(不含有反应物中的碳元素)、碳酸钠和氢气(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 故选:d。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4)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5)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1.【答案】“84”消毒液部分变质 Ⅰ BaCl2+Na2CO3=BaCO3↓+2NaCl 不褪色 NaCl和Na2CO3 氯气 不能 150 【解析】解:【提出猜想】根据 信息“84”消毒液中有效组分为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次氯酸钠易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钠,所以敞口放置的“84”消毒液可能全部变质,可能部分变质,或者不变质; 故答案为:“84”消毒液部分变质。 【设计方案】(1)加入氯化钡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碳酸钡沉淀,所以含有碳酸钠,说明发生了变质,因此猜想Ⅰ不正确,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I;BaCl2+Na2CO3=BaCO3↓+2NaCl。 (2)实验结论为猜想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说明不含有次氯酸钠和次氯酸,因此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故答案为:不褪色。 【 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说明,次氯酸钠完全变质,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钠,次氯酸分解生成了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加入氯化钡有沉淀,说明碳酸钠过量,因此溶质为氯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NaCl 和 Na2CO3。 【拓展延伸】①氯气为绿色气体,且次氯酸钠与盐酸都含有氯元素,所以气体为氯气;根据 信息洁厕灵含有盐酸,而“84”消毒液含有次氯酸钠,所以两者接触会生成氯气,因此不能混合; 故答案为:氯气;不能。 ②设所需40%的次氯酸钠质量为m,m×40%=400g×25%,m=250g,所以加入水的质量=400g−250g=150g; 故答案为:150。 【提出猜想】根据“84”消毒液的组成及 信息,推测溶质组成; 【设计方案】根据实验结论和实验步骤推断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拓展延伸】(1)根据气体颜色和反应物推断气体组成;根据次氯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推断“84”消毒液和洁厕灵是否可以混合; (2)根据反应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计算加入水的质量。 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