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计划总结之美术教师研修报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计划总结之美术教师研修报告

美术计划总结之美术教师研修报告 ‎ ‎   10月17日至11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多位专家的学术讲座,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本次学习是由德州学院承办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21天的集中面授培训,从2011年10月17日至11月6日;另一部分是分散研修学习,从2011年11月7日至1月6日。研修过程中,提交了15篇研修日志、2篇教学设计、2篇教育教学论文,整个学习过程紧张、充实,可谓是学有所得,得有所思,思有所获。下面,结合自己的所得、所思、所获对研修学习做一个深刻的总结。  一、    理念的提升  从事教育工作十六年以来,一直任教美术学科。平时总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任务了,但通过这次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2011年10月26日青岛实验初级中学苏美荣老师的讲座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性质产生了新的认识。苏老师提出要“享受教育”、“做幸福的老师”。在讲座中她说道,教师是唯一的与充满阳光的人打交道的人,想想真是如此,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始终感染着我们,和学生们在一起是快乐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我的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自己享受其中的过程。所以,要从心底里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充分展示所教学科的趣味性,是引导学生兴趣的“‎ 敲门砖”;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是吸引学生的“吸铁石”。争取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热爱之情,这样整个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享受其中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感受工作的快乐,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二、    知识的拓展  在这次集中培训期间,聆听了13位教授的专题讲座,大大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其中,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来阳教授为我们讲授了《当代美术教育与美术理念》,王教授结合“理念”的释义,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到现代艺术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同时结合艺术家的作品,生动形象的让我们感受到“理念”的形成过程及其重要性。理念不仅是培养学生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而且也是艺术追求的境界。艺术作品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艺术家的学识、素养、悟性和才气,而这一切都源于艺术家的理念,所以说,“理念”‎ 是极其重要的。这也影响到美术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就必须自己能够树立并形成教育理念,改变那种认为美术教育是一种单独的技能教育的错误认识,而是要传递给学生一种理念,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支配和指导自己的艺术构建。他的理论启发我们要注重树立良好的美术教育理念,从长远的角度去培养学生,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而济南教研室丁建国老师的讲座,简洁、幽默又不失真诚,给我们上了一堂优秀的示范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丁老师的讲座概括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概括简洁的知识。在讲座中丁老师主要讲述了怎样认识课、理解课和教师要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说明,图文并茂,论述清晰。使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角色问题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2、赏心悦目的作品。针对问题的说明,丁老师引用了许多作品作为实例,这些作品全部是丁老师的原创作品,疏密有致,组合巧妙,用笔娴熟,令人佩服。让我在惊叹于老师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惊叹于老师的绘画水平,他的这种认真、执着、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3、风趣幽默的语言。一般的讲座,由于理论性很强,听起来枯燥无味,而丁老师的讲座却不如此,无论多么难以理解的理论,从他的讲解中都可以理解的明白、深刻,这应该源于他恰当的举例说明、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肢体语言,这也给我的课堂教学以很大的启发。4、自然流露的真诚。丁老师的讲解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的实际内容。结合不同课的案例,向我们说明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抒发了丁老师的真实感受,自然亲切,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讲座,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丁老师的讲座启发我在平时也要注重教学基本功的练习,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  再如淄博师专的梅玉洁教授声情并茂的为我们讲述了有关民间美术的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美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民间美术朴实、圆满、积极向上。我国的民间美术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者的美术,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我们在教学中恰好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心灵 去感受美,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产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民族、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探寻美的根源、启发美的感受、塑造美的心灵!  还有在专业技能的运用方面,德州学院的美术系教授田瑞老师不仅为我们讲解了中国画的绘画理论,还亲自为我们现场示范,解答我们在技能方面的疑惑,向我们传授用笔用墨的方法与设色的技巧,使我们在中国画的学习方面又增长了很多知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赵希岗教授除了详细向我们讲解中国剪纸的发展历史及艺术成就以外,还拿起剪刀,亲手为我们剪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剪刀在他手中游刃有余,令人羡慕!  三、   ‎ ‎ 方法的改进  专家教授们的讲座中有许多好的方法供我们借鉴,例如丁建国老师提出了关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置美术课堂教学的问题。他指出,教师要首先考虑好这样几个问题:1、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怎样回答?2、提出的问题不要中性。3、不要不说明问题。4、提问题要通过形象提出问题,注意角度和方式。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1、图中有什么人?穿什么衣服?2、他们在干什么?3、图中有什么建筑?4、表现的事物多不多?5、构图乱不乱?6、画面中的线条是如何表现的?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到要学习的问题中去,提的非常有针对性。再如苏美荣老师关于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制定、达成。2、教材的分析、解读。3、了解学生、关注学生。4、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5、课堂教学思路和结构的安排。6、教学评价的多样性。7、课堂气氛、学生思维、学生受益面等教学效果方面。8、教学效果的延展性。对这些不同的方法,苏老师都一一做了经验介绍,促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还不够成熟的方面,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四、    效率的提高  在分散研修期间,我结合集中培训时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的教学方法,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有效的促进了自己的教学。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树立良好的教学心态,它是我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用设置疑问的情境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设置疑问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和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内在需要,从而激发内部学习动力的一种策略。  根据中学生比较爱好奇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有利时机,诱发学生兴趣,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我为校园添色彩—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一课时,课前,首先自己动手做好了两套款式和色彩不同的学生装。在开始上课时,首先拿出来让学生们欣赏,一边欣赏一边提问:“大家看到的这两套学生装,仔细观察一下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被我这样一问,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的说用布,有的说用线,有的说用纸……‎ 学生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他们回答完毕,我总结了制作模拟学生装所用的工具和材料,如:布、毛线、色纸、彩笔等。然后,接着向下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装的款式及设计方法,展开课堂内容。最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设计一款新颖、独特的学生装吗?”此时,学生们已经很想动手试验一下了,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动手表现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再如,《哭泣的女人》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在作品中画家描绘了一位对战争充满反感和焦虑的女人,毕加索用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来刻画这位妇女,他用一根根线条来显示出忧愁的脸孔,黄色的眼眶被画成如暴风雨中覆水之舟,破裂的眼珠深陷其中,那手既是她的手指、手帕,又是簌簌而落的一片泪幕,鼻梁好像是被子弹打开的一个黑洞。学生一看到这幅作品,就提出:“这画的不像人”、“这是什么眼睛”、“你看她的手”等等一些表面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深入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和表现手段,我用达·‎ 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和《哭泣的女人》放在一起做对比,提出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样一位人物形象呢?我们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呢?通过两幅画的对比,得出写实绘画与抽象绘画的区别,说明抽象绘画力在表现主观情感,不注重写实,通过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反映作品的思想内涵。这样,学生带着多个问题去欣赏作品,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从而产生欣赏抽象绘画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设疑的情境教学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回顾几个月以来的学习情况,使我提升了理念,拓宽了知识,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使我的思想素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