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扶贫故事3篇与驻村扶贫故事3篇
扶贫故事3篇与驻村扶贫故事3篇 扶贫故事3篇 【篇一】 在xx区xx寺镇xx村,提起党支部书记xx,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不愧为扶贫路上的好干部,他把村民当亲人,带感情真扶贫,为百姓办实事,他带领贫困群众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在脱贫的路上。 今年34岁的xx是xx寺镇xx村党支部书记,起初,他并没有在村里工作,而是自己经营着一家装修公司,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家乡萧条落后时,出于对家乡浓厚的感情,他不顾市里装修队伍的生意,在2014年年底毅然回村竞选支部书记。 “我要为村民办事,我要改变我们村的面貌。”xx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回村后,硬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是第一项任务,经多方联系,他筹措到30多万元,在村民自己修好路基的基础上,把水泥路铺到村民的家门口,解决了雨天泥泞等出行问题。他利用一事一议资金安装了第一批35盏路灯,随后又联系区农业农村局帮助安装了第二批50盏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和活动。半年后,xx又筹资金改造扩建文化广场,安装了宣传橱窗和体育健身器材,村民有了宽敞豁亮的跳舞、扭秧歌的娱乐场所。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7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同班子成员又有了更艰巨的任务,他们入户走访座谈,为贫困群众送政策,找出路。贫困户贾成千哥俩都是残疾,生活十分困难,xx给哥俩申请低保,又向上级争取了危房翻建资金,帮助他们把房子重新翻建,这让贾成千哥俩倍感温暖和感动。自从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就一直着手于xx村的扶贫工作,村里有贫困户3户共9人,目前均已脱贫。 【篇二】 4年的驻村工作,是我今生最值得珍惜的经历。2015年2月,随着脱贫攻坚一声号令,xxxx县的脱贫攻坚驻村扶贫帮扶工作拉开了序幕。我主动向单位领导申请去驻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先后在xx县xx乡xx村驻村工作1年,xx镇xx村驻村工作3年。2020年2月,由于工作需要,我结束了驻村扶贫帮扶工作,难舍地离开了4年的驻村岗位。 2017年2月18日,我们5个驻村队员开始第一天在驻村(xx村)村民小组走访。xx村174户421人,由汉族、哈萨克族、回族、东乡族组成,居住相对集中。经过一个月我们走访了全部村民群众家庭,听取他(她)们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诉求、好的意见建议以及家庭发展意愿等等。同时了解到他(她)们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外出务工和土地流转,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想方设法让驻村老百姓如期脱贫,我们驻村按时间节点入户走访,召开村民群众会议,宣讲党的政策,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积极教育引导当地群众不因贫困而气馁、退缩、自卑,用行动诠释“人穷志不穷”的真正内涵,努力消除“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自立自强、脱贫摘帽、勤劳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 扶贫先扶志,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鼓励贫困群众主动学技能、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36岁的马建军以前靠泥工、木工,挣些零散钱,目前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扶下,办起了家居装修装饰和家具加工厂,生意走上正轨,家庭经济收入稳步提升,为致富带来了新希望。 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只能是救急解渴,鼓励贫困户自我“造血”才能开流活源。脱贫户若吾山·托乎达汗是扶贫路上的一员,现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她通过手艺开办窗帘店脱贫了,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们通过开展走访入户,逐户排查针对不同家庭的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册”帮扶计划,精准施策,除了积极落实教育,医疗,低保残疾补助等各项帮扶性政策外,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特色庭院经济,目前已经流转土地780亩,落实“三苗”工程,带领全村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入股有机面业,变身股东,年底分红,实现家庭年人均持续增收,有力促进了贫困户稳定脱贫。 通过精准识别,实施精准帮扶,做到一户一策,重点盯住农村劳动力就业、农危改、产业发展、医疗等情况,拟出问题、责任、时效,找问题补短板,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帮扶。通过深入走访、积极申报,多方争取资金、项目覆盖,大力发展产业,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时至2020年,全村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全部实现脱贫。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驻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今生最难忘的经历,更是我人生收获最大的时光。村民们勤劳的身影,平坦乡村小路,整齐的抗震安居房,照亮街道方便群众夜行路灯,充满绿色的杨柳,还有绿油油的庄稼……一桩桩、一件件,都像电影画面般在我的脑海里呈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参与并见证了xx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衷心祝愿驻村各族群众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这就是驻村扶贫帮扶干部,深知职责神圣、使命光荣,必须全力以赴。当我回首走过的历程时,问心无愧,当展望明天时,我将以“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和更加激昂的状态去迎接新的工作和生活,书写更加灿烂的人生。 【篇三】 在xx法院,有这样一个年青群体,每天干着平凡的工作,但却与时代的脉搏振颤在一起。法院驻白合镇xx村工作队的三名干警,平均年龄仅30岁,其中的80后法官xx是工作队队长。2018年1月份xx任工作队队长和xx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带领工作队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努力为群众办好“贴心事”,成了群众的“知心人”。 xx村共有人口220户,以外出务工、毛绒玩具加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如今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出列。 工作队在雨天入户走访时发现,贫困户彭某某在院子里养了几只山羊,平时没有定期打扫院落卫生的习惯,院子里堆满了羊粪和杂物,今年夏天又频频下雨,院内地面泥泞不堪。第二天雨一停,队长xx就叫上工作队员们及包村干部,带上工具来到了独自一人居住的彭某某家。几个人分工合作,你清理杂物,我运送垃圾,他用砖块铺路,在闷热的伏天里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衣服都湿透了。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院落面貌焕然一新。外出放羊归来的彭某某,一进家门看到了眼前这一场景,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他激动的拉着工作队员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从来没有人像你们这样帮助过我,感谢你们!”彭某某的一句话,让工作队员的疲劳感顿消,心里满是获得感。 有些贫困户应季的衣物较少,家中又没有衣柜,工作队员们察觉到了这一问题,趁着休息日匆匆赶回家中,翻遍了自己和家人的闲置衣物,装了满满几大袋,有些衣服只穿过几次,他们也全都捐了出来。自己的力量有限,他们又号召单位同事们捐赠衣物,大家纷纷响应,有的捐衣服,有的捐被褥,衣物装了满满一车。工作队又自费买了4个可折叠衣柜,满载着回到了村里,为有需要的贫困户送去了衣柜、衣服和被褥。 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淳朴善良的村民们会在午饭时间将自家菜园种植的蔬菜送到工作队住处,有时工作队外出,回来常常会看到门口放了一袋袋新鲜的豆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有时碰上工作队在做午饭,村民们便向工作队反映家庭情况,咨询扶贫政策,工作队员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热情地和村民沟通、讲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工作队员们发现,村民们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乡亲。 为了改善办公条件,队长xx向法院党组申请,为村委会购置了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扩音机大喇叭,还将单位闲置的办公椅、办公桌、沙发、单人床等悉数捐献给村委会和村里的幼儿园。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用工作经费为村里购买了两套乒乓球台。进村道路硬化、胡同硬化、河道整治、接自来水、安装路灯……每件扶贫工程都浸入了工作队员的汗水。 苦中作乐,再难也得挺下去 xx村距离县城23公里,开车往返一趟需要花费两个小时,村里只有一条小路通向镇上和县城。2018年村里修路,当时正逢夏季雨水多,施工受到了影响,路面上都是积水和石块,泥泞难走,无法通车。村里既没有集市,也没有食品店,工作队的一日三餐都难以保障。起初,队长xx每逢周末会去镇上采购一次食材,他先是步行一小时走到大路,再开车十五分钟到镇上,买完食材再原路返回来。一来一去,累的腿脚酸痛,但他从不喊累。后来,他用经费添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周末骑着车去镇上采购食材,逢年过节骑着车给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工作队驻村扶贫以来,一直坚持吃住在村里。平时除了做好扶贫工作,他们还担任起了“大厨”。刚开始条件艰苦,没有专门的厨房,没有锅碗瓢盆等用具,工作队添置好基本的厨具,搭了个简单的灶台,一日三餐都自己动手做。面对简陋的环境,他们从不抱怨,经常乐呵呵地说,下乡两年多,自己厨艺提高了不少。 2019年8月份,队长xx的妻子生了二胎,当时正值扶贫迎国检时期,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到深夜,xx无暇照顾妻子和两个孩子,将他们送回了定州老家,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了扶贫迎检工作中。每每回忆起来,他都觉得亏欠妻子和孩子们。 工作、生活的不便,磨砺了这些年轻人,他们从一棵棵稚嫩的小草变成了群众可以依靠的大树。 严防死守,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工作队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与村两委一起紧急开会商讨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彼时正值春节休假,全体工作队员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难得机会,白天和工作队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发放疫情防控明白纸,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信谣、不传谣,稳定好民心。到了晚上,他们坚守在村口疫情防控检查站,对外出回来的人员细致排查,确保不漏一人。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工作队主动用工作经费为检查站购置了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护用品以及方便面、面包、饮用水等生活物资,为检查员在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还拿出1000元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经费捐助给xx村委会。工作队和村委会人员力量有限,队长xx通过村里广播大喇叭召集了一批志愿者,大家一起打扫村内卫生,清理垃圾,对村内道路进行消毒,劝告村民不要聚集娱乐及聚餐集会。村里没有大型的超市和便利店,采购生活物资成了一大难题,队长xx主动挑起为村民购买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的担子,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 疫情之下,虽然村民都不外出了,人与人见面的机会少了,但工作队和村民的心却更近了。 驻村扶贫,他们有话说 驻村扶贫以来,xx工作队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勇担脱贫攻坚的重任,不仅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赞赏,也获得了领导和上级法院的认可。 xx法院党组鲜明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从扶贫一线识别、选拔、任用干部,在法官入额、年度评先评优方面优先考虑表现优秀、为民服务能力强的扶贫干部。工作队队长xx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考核“优秀”,同时连续两年荣获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的“个人三等功”,2020年6月份通过遴选入额为三级法官。“90后”队员马征2019年考核“优秀”,同年被评为“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工作队员”并获河北省委通报表扬。 谈到扶贫工作的收获,他们表示,驻村扶贫虽然辛苦,但是看到贫困户收入节节提高,户容户貌明显改善提升,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就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成就感。以前贫困群众只能依靠自己,有时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后,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残疾人享有残疾补贴,基本生活有兜底;慢性病人有慢性病证,买药有优惠;贫困户生病住院可以先诊疗后付费,大病、重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左右,看病不再是难题。融入到扶贫工作的时间越长,和群众的感情就越深,也就越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予贫困户最大的帮助。 驻村扶贫故事3篇 驻村扶贫故事3篇 【篇一】 我叫xx,1976年8月12日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本科学历.现任xx县xx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任职以来,不仅将医院工作搞的风生水起,井井有条。而且也为全民健康、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2018年xxxx卫健委给予我“人民好医师”光荣称号,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路上我牢记总书记嘱托,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无论是田间地头,泥泞土路,还是贫困户的炕头,院落等,都留下我忙碌的身影和一腔真情。我真诚地体验到“只有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能装着百姓”我所在的xx镇现有常住人口22742,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20户、3979人.在这些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463户,917人,大病救治28人,慢病鉴定管理952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到2019年底,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大家都说健康扶贫功不可没。 疾病是因病致贫贫困户在脱贫攻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对很多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只要健康上有了成效,小康就有了奔头.近三年时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胜全面建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仔细落实上级医疗部门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力做到了健康一人,解放一家,脱贫一户的要求。为了让全镇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坚决不让“病根”变“穷根”,减轻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我镇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的优惠政策和贫困户一站式服务医疗救助办法,这些办法的实施,有效地加快了群众脱贫步伐.除此而外,我们通过组建工作专班,制订优惠政策,强化宣传氛围,规范资料整理,做好家庭签约,精准服务到位等一系列措施,对所有贫困户开展签约服务,做到了应签尽签,针对不同人群,规范履约内容,开展个性化健康服务管理,重点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入户随访.对贫困户慢性病鉴定送药每个月随访2次。因病致贫不送药的每季度随访一次,非因病致贫每半年随访1次。对其他慢病的患者每年随访不低于一次,根据随访结果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教育他们合理膳食,坚持力所能及的锻炼,健康生活每一天。如人头山行政村的侯丽珍鉴定为三级高血压高危患者,通过家庭医生上门送药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血压控制满意,本人深切体会到健康扶贫政策带来的幸福,心里有美滋滋说不出的喜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党和政府健康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使我镇的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如期脱贫.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践中,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脚踏实地,向往明天,面带阳光,心存希望,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做一些为人民群众有实际意义的事,永葆共产党员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不枉此生,青春永驻.习总书记谆谆教导我们:“只有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能沉淀真情”,这话十分精辟,意义深远,只要全身心投入到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力以赴,决战到底,帮群众整体脱贫,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对群众的庄严承诺,更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洒下的是汗水,埋下的是种子,我们用真心真情让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让健康扶贫政策在基层开花结果,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感觉这样的人生很有意义。 【篇二】 xx老人紧紧握住一航局都香高速A8标项目部工作人员的手,“谢谢,谢谢”说个不停。他们的身后是宽敞整洁的屋子,阳光照亮了屋子里每一处角落。虽然xx老人看不见,可他心中此时一定是明亮的、温暖的。 xx今年66岁,家住xx省xx市xx镇,这里属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偏远山区。年轻时的意外致使xx双目失明,他的妻子有智力障碍,三个儿女都在上学。在这近乎“与世隔绝”的大山中,失去劳动力的家庭,可想而知生活有多艰难。 2018年,一航局建设者来到这片大山中。他们眼中除了乌蒙磅礴,金沙拍岸,还有满眼心酸的贫苦现状。“在征拆工作中,我们了解到xx老人家的情况。”项目部外协员xx说:“老人的房屋位于项目主线内,虽然家庭生活困难,但在搬迁的事上却全力支持。他说路修好了,自己的孩子也能走出去。” 项目部将xx老人一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不定期带上米面油等慰问品,去看望老人一家,帮他打扫屋子,陪老人聊天,老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考虑老人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已给老人安排了新住宅,但搬家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 “我看不见,老婆不能做事,三个孩子还小,新房子离这有好几里路,可咋办呀!”万般无奈之下,老人拨通了项目部的电话。 “xx,我家里要搬的东西不少,还要拆门窗,路也挺远,我们家实在⋯⋯能不能⋯⋯”老人不好意思地试探着询问。可还没等老人说完,xx说:“您放一百个心,搬家的事我们给您包了。” 恰逢项目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项目部党支部得知情况后,成立“先锋帮扶队”前去帮助xx老人搬家。项目部先后调动2台皮卡车,20余位党员,帮助老人一家拆除门窗,抬搬家具,还有专门负责将老人家饲养的家猪搬运上车。经过2天忙碌,老人一家终于搬到了新居。“这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赵尚哲如是说道。 2018年底,xx镇当地甘蔗滞销。面对百姓将颗粒无收的困境,项目部与当地政府通力合作,多方找寻、协调甘蔗收购商,先后帮助当地21户村民解决9000斤甘蔗销路。项目部还与村镇联络,在门卫、保洁、司机等岗位上,本着“本地优先,困难优先”的原则,先后接收来自xxxx的扶贫用工48人次,提供各项专业技能培训数十次,帮助4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乌蒙山远,金沙水急。不远的将来,就在大山大江之间,通途将不再是梦想。用执着与梦想在这里浇筑的中交人,修筑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暖心之路。 【篇三】 这是2019年8月的一天,我与往常一样到自己挂联的乡镇xx州xx县xx乡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但今天与往常不一样,因为今天我是带着特殊任务来的——请老余喝酒。 当我驱车1个多小时从乡政府所在地赶到村口的时候,老余已在那里等着了,我一下车他便竖着大拇指说:“想不到你真的来了!”然后就拉起我的手去他的新家,我们要到他家宽敞明亮的院子里和乡亲们一起吃烧土豆,喝包谷酒。 事情还得从上个月说起。xx乡领导告诉我,克卓村干谷箐小组有85户村民,易地安置房已建好,但村民还没有搬进去,因为思想工作不好做,我便自告奋勇前去动员搬迁。一到村里,映入我眼帘的是泥泞不堪、满是牛粪马粪的村间道路和破败不堪的房屋,我也产生了疑问,是什么原因让老百姓不愿搬到干净整洁的易地安置房居住呢?我很想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于是召集了村组长和党员进行交流。原来他们不想搬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村的易地安置房标准比最新的易地安置房标准低,他们想要争取和最新标准一致。易地搬迁的政策是有阶段性的,干谷箐村的安置房建设是按照2015年的政策实施,但是随着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力度加大,安置房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也得充分理解,老百姓重的是实惠,看的是结果,比的是别的村的标准,跟他们讲政策出台时间有差异性他们很难理解,这也是乡村干部做不通工作的原因所在。 在与他们交谈中我得知,在这个村里最有威信,说话最管用的是老组长、老党员xx同志,于是我把工作重点放在他身上。我主动到他家里和他谈心,对他说,“您是老党员、老村干部,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看您,您只要带头搬了,他们也就跟着搬。”他犹豫迟疑了一会儿后对我说:“您是到过我家里最大的官,您是从xx来的,我相信您,我是老党员、老组长,我肯定听党的话,但是我们村的易地安置房确实比别的村的标准低了一点,村民们思想上接受不了。”于是我就给他解释了易地搬迁的政策,还向他保证,只要搬进去了,我们会想办法解决后续的问题。 虽然他不太相信我说的话,但还是表现出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抬出了家里珍藏的瓶装酒请我喝。但我没有喝,我告诉他,“只要您带领乡亲们搬到新房子里,我就带着酒来请您和乡亲们喝酒。”他带着不相信的眼神问我是不是真的,于是我和他拉钩立誓。我说:“一个月内您带领乡亲们搬到新房子,我带着酒,请全村的乡亲们喝酒。”果然,老余还是选择了信任我,并且兑现了他的承诺,发动乡亲们都搬进了易地安置房。 这次来到老余家,他高兴得像个孩子,拉着我的手一扇一扇地打开家里的房门让我看。是的,确实是搬进来了,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屋里除了几张木板床和一些棉絮、衣服之类的东西便什么都没有了,可以说是家徒四壁。我又连续看了几家,也都是如此。老余面带难堪地对我说:“黄州长,这些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了,以前住在木楞房里,房子小,做饭都是烧柴,连吃房的桌子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家电和家具,现在能搬的都已经搬进来了。”我想,这也是乡亲们迟迟不愿搬进安置房的一个原因吧。 听了他的话后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易地搬迁是要搬进去,能生活才行,可是他们连生活的条件都不具备。与乡领导商议后,我决定联系外界的力量帮助他们协调每户两张床、一个电饭锅、一个电磁炉、一个衣柜。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老余后,他红着眼眶,双手拉着我的手,迟迟不愿松开,嘴里重复地说:“真好,党的干部真好。” 在老余家院子里,我拿起了老余家的大瓷碗,和乡亲们大口大口地喝起了酒,这是不胜酒力的我,到xx后喝的最开心的酒、最幸福的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