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之“三究四学”高效课堂资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三究四学”高效课堂资料

教导处范文之“三究四学”高效课堂资料 ‎ ‎  导学的目的:以教师的巧妙的“导”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探究意识。‎ ‎  一、导学意识强烈,教师有课堂“导学”设计;‎ ‎  二、导学内容正确,导情景,导问题,导目标,导情感、氛围;导任务要求;‎ ‎  三、导学形式灵活,如小道具、诗歌、故事等,有一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  四、导学效果良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促进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  独学 ‎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  一、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  在独学阶段,要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实事求是,不抄袭他人,不弄虚作假。主要完成以下三步:‎ ‎  1、问题入手:对照导学案,自己查阅教材或其他文本资料,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 ‎  2、双色笔标注:首先记录下自己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解决了问题。其次对于经过独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注,把要提出的问题用红笔写在导学的旁页上。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群学解决。‎ ‎  3、向组长汇报:当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向本组学习组长报告独学进展情况。‎ ‎  二、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  1、关注学习状态:在独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教室安静,切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2、学情调查:在学生独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第一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重点了解。‎ ‎  3、点评小结: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  对  学 ‎  一、对学的含义:‎ ‎  “对学”‎ 指学习小组内同质学生的合作学习。对学体现的是同层次学生根据独学有关问题的交流、讨论,交流的问题主要包括独学成果的分享,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独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  二、对学的流程及要求:‎ ‎  第一步:收获分享 ‎  小组内的同质学生进入对学环节后,不能简单地核对答案,而是各自将独学中收获的成果与对方分享、交流。‎ ‎  第二步:质疑求证 ‎  对独学环节中遗留的问题及难以互相解释的疑惑交换意见,进行质疑求证;‎ ‎  第三步:探究提升 ‎  依据对学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探究,对所探究知识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将对学未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注并向组长报告,以便在群学环节中交流。‎ ‎  三、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  1.关注学习状态。‎ ‎  在对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学困生或C层对子间的倾听、交流、等情况 ‎  2.调查学情。‎ ‎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各组对学问题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  3.点评小结。‎ ‎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对各学习小组给予鼓励性、客观性和针对性的评价。‎ ‎  群 学 ‎  群学的含义:‎ ‎  “群学”指学习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 “学习对子”(异质结对)间的帮扶学习。群学在高效课堂上一般安排在独学或同质学生的对学环节之后。群学体现的是整个小组同学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交流,交流的问题主要包括小组学习成果的分享、小组共同关注的焦点性的问题、共性度高的疑难问题,此外还有综合实践类活动任务的合作等。‎ ‎  群学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  群学的流程 ‎  一、分享。分享独学或对学的学习成果;‎ ‎  二、解惑。解决对学过程中各对子间存在的问题、难以互相解释的疑惑;(问题、困惑可写在小黑板上)‎ ‎  三、拓展。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点、拓展点等进行有价值的拓展、延伸,对所探究的知识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 ‎  四、合作探究。对于有综合实践类活动的课程与课型,由学科组长安排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任务;‎ ‎  五、帮扶。对子(异质结对)帮扶学习,解决遗留问题。‎ ‎  群学的要求 ‎  1、对学生的要求: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科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异质结对)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  2、对教师的要求:‎ ‎  (1)关注学习状态;‎ ‎  (2)进行学情调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  (3)适时点拨指导;‎ ‎  (4)点评小结激励: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各学习小组群学的环节给予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 ‎  小展示 ‎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小展示的目的:一是组员分享群学的学习收获;二是暴露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将学习收获和疑问板书在暴露区,便于组间互学和教师掌握学情,为大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  一、小展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  1、站位:小展示时,组员碰头聚拢,轻轻地、快速地把凳子移到课桌下面。‎ ‎  2、声音:声音适中,以本组组员听清为宜。‎ ‎  3、内容:先分享群学的学习收获,再暴露问题。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 ‎  4、基本流程:(1)群学结束后,学习组长宣布:“现在我们开始展示。”全体组员立即聚拢。(2)人人参与发言,建议由C等学生发言;B等学生补充、纠正、完善;A等学生点评。(3)组长带领全组明确大展示的任务,进行分工和排练,为大展示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安排一位组员做好记录,并将本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疑问分别暴露在小黑板的左右两侧。‎ ‎  二、小展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  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以此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方式。‎ ‎  2、即时性评价:在小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情的过程中,开展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一语中的,以此激励学生。‎ ‎  3、组织组间互学:教师巡视发现各小组暴露的问题,组织组间互相解疑答惑。‎ ‎  大展示 ‎  大展示是“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动”,随心所欲的“说”,主动求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 ‎  一、对学生的要求 ‎  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  1.内容展示: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  2.分工展示:要尽量回避精英展示(课改初期可鼓励精英积极展示,然后逐步影响带动其他组员主动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 ‎  3.方式展示: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  4.深层展示: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 ‎  5.站位展示: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 ‎  6.肢体展示: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讲解时不挡住同学视线,用手作必要指示,大部分时间面向同学。发言的学生假如需用板书协助说明观点时,一定要侧身而立,不要挡住旁边同学的视线。‎ ‎  7.语言展示: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  8.板书展示: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书写位置、应以全班同学能看清为准。展示可提前公布内容,但不能公布由谁展示。未到黑板展示的同学要认真修改订导学案,使全体学生在展示点评环节都处于紧张而高效的学习状态,有事可做。‎ ‎  二、对老师的要求 ‎  1.大展示过程中,当学生表达停留在浅层次,甚至偏离主题时,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  2.即时评价时,学生主要评价知识,老师主要评价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肢体语言、声音宏亮、语言表达等,每节课都要评出最佳表现个人和学习小组。‎ ‎  达标测评 ‎  通过前面的大展示,学生整理学案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达标测评有很多方式,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比如对子测评、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查、达标测试、开放性研究小课题等。‎ ‎  1、达标测评题目设计要求:一要做到“精选”,着重基础,能体现本节课的重点,;二要做到“分层”,一般按照题目训练由易到难5:3:2的难易层次来设计,以照顾不同层次学习差异的学生;三要“限时”, 确保5---6分钟完成,真正做到“堂堂清”。‎ ‎  2、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  3、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 ‎  集智备课 ‎  1、在集体备课前,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概括为“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执笔人。‎ ‎  2、集智备课应本着“合作性、研究性、过程性、创新性、高效性”的基本原则进行。‎ ‎  3、备课流程严格遵循“五环节”。即:个人“初备”——备课组“集备”——个人“复备”——课上“续备”——课后“补备”。‎ ‎  4、集智备课要有“备”而来,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不走过场。‎ ‎  5、集智备课避免“包干到户”。不能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全组人员其享。‎ ‎  6、集智备课避免“目中无人”。不能一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要关注学生的学,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创造。‎ ‎  7、集智备课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集智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这里的个性不仅指教情、师情,更重要的是指学情、生情。‎ ‎  8、集智备课要避免“手工制作”。集智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目标是提升,要着力落实一个“研”‎ 字。杜绝走形式;杜绝粘贴、下载、剪贴等“拿来主义”。‎ ‎  9、集智备课避免“一言堂”。不能由中心发言人演“独角戏”,或者备课组长说了算,使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 ‎  10、集智备课实行包学科领导定期检查、教学领导不定期抽查制。‎ ‎  导学案 ‎  导学案编写 ‎  我们一直强调,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的原则要求,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1.标识清楚,版式统一。‎ ‎  就版式来讲,没有完全统一的要求,在区制定的大框架下(如下表)可以有一定的课型、学科或学校特色。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课时容量要适宜,以不超过一张8开纸(试卷纸)正反面为宜。(详见《导学案》286页)‎ 学校      年级    学科                    导学案   第    周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备课组长签字:    蹲点领导签字:‎ ‎ ‎ ‎ ‎ ‎ ‎ ‎ ‎ ‎  ‎ ‎  ‎ ‎  ‎ ‎ 老师复备区 ‎ (学生整理区)‎ ‎ ‎ ‎ ‎ ‎ 课题:        课型:        设计人:    ‎ ‎ 一、导学 ‎ ‎ 学习目标:1.‎ ‎           2.‎ ‎ ‎ ‎ ‎ ‎  ‎ ‎  ‎ ‎  ‎ ‎ 老师复备区 ‎ (学生整理区)‎ ‎ ‎ ‎ ‎ ‎ ‎ ‎  2.目标清晰,用词准确。‎ ‎  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行为主体是学生,其标志是: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标出”、“划出”、“找出”、“将什么东西与什么东西连结起来”这样的动作等(详见《导学案》183页)。‎ ‎  3.问题引领,层次分明。‎ ‎  从性质上看,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 等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通过精心设计,要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详见《导学案》75、212页)‎ ‎  4.梯次渐进,开放探究。‎ ‎  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特优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优秀生受到激励,待优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详见《导学案》214、277页)‎ ‎  5.学情预测,学法指导。‎ ‎  老师编写导学案在前,学生学习在后,因此老师在编导学案的时候,要能预测到学生完成这一个动作(如独学)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老师实际上是根据这种预测来设计下一个学生学习动作(对学)的,而在学案中体现为导“学习内容”和“如何学”。具体包括: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些动作?用什么材料来完成这些动作?完成这些动作的质量如何?(详见《导学案》80页)‎ ‎  6.集智备课,流程规范。‎ ‎  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课前个人“复备”(形成“个案”)——课中“续备”(形成“续案”)——课后“补备”(形成“补案”)。基本要求为: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原则上每课一案,先个人“初备”,再返回学科组“群议”,形成“共案”‎ ‎,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补备)。(详见《导学案》250页)‎ ‎  总之,导学案是教师通过文本这种载体,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上给学生以引导,实现“要我学、我要学”到“我学会、我会学”的重大改变。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教师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并最终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快乐!‎ ‎  小组长 ‎  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领袖,小组应该设行政组长、学科组长、纪检组长、卫生组长和记分员。各负其责,互相监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  一、小组长的职责 ‎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  1、课前准备 ‎  行政组长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 ‎  纪检组长维持好纪律;‎ ‎  学科组长负责导学案的分发。‎ ‎  2、课中管理 ‎  行政组长管理好课堂全过程。要组织、督促组员各司其职,应随时对组员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检查评价,掌握课堂中组内同学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配合程度如何、参与性如何……等等,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  学科组长要分配好学习任务。及时了解组员学习情况,关注组员学习状态、落实对组员的检查和帮扶,发现生成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  纪检组长负责学习时的纪律;‎ ‎  记分员负责小组成员计分和成绩统计。‎ ‎  3、课后总结 ‎  行政组长每天召开小组反思会,引导组员,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  学科组长要检查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错题改正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反馈,对后进生进行帮扶。随时随地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  卫生组长负责卫生保洁。‎ ‎  二、小组长的管理 ‎  1、先做好小组培训,明确组员和组长的责任和义务。‎ ‎  2、每节课课前要对学科组长进行培训,老师提出要求,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指导学科组长对学习内容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强调课堂的纪律与秩序。‎ ‎  3、每周要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对小组长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小组长大胆工作。及时了解小组长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  4、每天对小组成绩进行汇总,对优胜者进行鼓励。每周评选优秀小组长,班主任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们的评价和平时的各项工作选出优秀小组长进行表彰。‎ ‎  对子 ‎  一、        搭配结对子 ‎  对子搭配,要考虑各自的喜好、性格、人际关系,要能合得来。‎ ‎  1、异质结对子。学习能力强,责任心也较强的同学和需要帮扶的学困生,自主选择或在教师的建议下结成帮扶对子,以便帮扶。‎ ‎  2、对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的关系。‎ ‎  二、        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  对子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做到“四有、一敢”:有共识、有信任、有责任、有斗志、敢挑战。‎ ‎  三、        对子要端正思想。‎ ‎  1、优等生要有责任心,把自己对子进步当成自己能力与价值的体现;‎ ‎  2、学困生要明白学习困难是暂时的,人人都能进步。要克服自卑感和压抑感,在对子优等生的帮助下,一同体验成功喜悦、品尝学习的乐趣;‎ ‎  3、同质对子要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争取共同进步。‎ ‎  四、        教师具体指导对子帮扶 ‎  1、要深入每个学习对子,具体指导他们制定适度的奋斗目标和可行的学习计划。‎ ‎  2、帮助异质对子的优等生善于发现自己的帮扶对象的知识缺漏和存在问题,让他们写出来,越具体越好,再针对学困生的弱项制定可行的计划。‎ ‎  3、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指导对子学习。‎ ‎  独学、对学以后,开始对子帮扶学习。‎ ‎  1)、做好准备:学困生要做好对子学习的准备。要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哪些学习任务。还有哪些没有完成,困难在哪里?希望从对子(优生)那里学到什么?优生要首先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 ‎  2)、帮扶交流:对子学习开始时,学困生要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学习中的问题。要学会与人交流,不能不懂装懂;优生在帮扶时要注重帮方法、帮思路,而不是仅仅对答案。‎ ‎  3)、督促检查:优生除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问题外,还要根据学困生平时容易出现的弱点,有目的的抽查他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对他们在独学和对学中仍存在的知识巩固不牢、运用不熟的情况,优生要督促学困生加紧巩固和训练。‎ ‎  4)、优生在帮扶对子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目标要小一些、低一些,逐步增大难度,不要急求成。‎ ‎  5)、同质对子在群学时,以互相检查验收、交流探讨为主。可以合作完成一项有创意的学习任务,为展示活动做好准备。‎ ‎  6)、对子在学习过程中,说话音量要适中,以不影响别组学习为宜。需要站立起来时,要保持好的站姿,要注意摆放好椅凳,不要跪在凳子上。‎ ‎  五、        评价激励 ‎  教师注重以对子为单位进行评比。包括不同对子帮扶效果对比、同一对子中学困生的进步和优生的帮扶效果。‎ ‎  六、        及时调整 ‎  发现有哪些对子的搭配不合理,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 ‎ ‎ ‎ ‎ ‎ ‎ 中小学“三究四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 ‎ ‎ ‎ ‎ ‎ ‎ ‎ 评价项目 ‎ ‎ ‎ ‎ ‎ 评  价  内  容 ‎ ‎ ‎ ‎ ‎ 权重 ‎ ‎ ‎ ‎ ‎ 得分 ‎ ‎ ‎ ‎ ‎ ‎ ‎ ‎ ‎ 学习目标(10分)‎ ‎ ‎ ‎ ‎ ‎ 1、  三维目标预设合理;目标设置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层次性;‎ ‎ 2、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具体适度,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 ‎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 ‎ ‎ ‎ ‎ ‎ 5‎ ‎ ‎ ‎ ‎ ‎  ‎ ‎ ‎ ‎ ‎ ‎ ‎ ‎ ‎ ‎ 4、  课堂流程、目标板书明确清晰;‎ ‎ 5、  学生明确并认可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始终围绕目标展开。‎ ‎ ‎ ‎ ‎ ‎ 5‎ ‎ ‎ ‎ ‎ ‎ ‎ ‎ ‎ ‎ 小组合作(15分)‎ ‎ ‎ ‎ ‎ ‎ 1、按照“同质结队,异质同组”构建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分工科学,责任具体,挂牌上岗;组长组织有方,体现领导才能;‎ ‎ ‎ ‎ ‎ ‎ 5‎ ‎ ‎ ‎ ‎ ‎  ‎ ‎ ‎ ‎ ‎ ‎ ‎ ‎ ‎ ‎ 2、课堂中小组合作有条不紊,对学、群学、展示流畅,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科学有效;合作学习机制健全,同伴互助生动有效;‎ ‎ ‎ ‎ ‎ ‎ 5‎ ‎ ‎ ‎ ‎ ‎ ‎ ‎ ‎ ‎ 3、注意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 ‎ ‎ ‎ ‎ ‎ 5‎ ‎ ‎ ‎ ‎ ‎ ‎ ‎ ‎ ‎ 学习过程(30分)‎ ‎ ‎ ‎ ‎ ‎ 1、参与状态:学生能够利用导学案引导课堂学习;精神饱满,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 ‎ ‎ ‎ ‎ ‎ 5‎ ‎ ‎ ‎ ‎ ‎  ‎ ‎ ‎ ‎ ‎ ‎ ‎ ‎ ‎ ‎ 2、思维状态:积极思考问题并敢于表达个人观点,质疑他人引发同学思考,见解有价值;‎ ‎ ‎ ‎ ‎ ‎ 5‎ ‎ ‎ ‎ ‎ ‎ ‎ ‎ ‎ ‎ 3、自主状态:能围绕问题独立思考,探究问题有主见、有价值、有深度,能总结提炼学习所得;双色笔、纠错本和导学案运用自如;‎ ‎ ‎ ‎ ‎ ‎ 5‎ ‎ ‎ ‎ ‎ ‎ ‎ ‎ ‎ ‎ 4、合作状态:组内合作学习组织有序,研讨氛围浓厚,同伴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 ‎ ‎ ‎ ‎ 5‎ ‎ ‎ ‎ ‎ ‎ ‎ ‎ ‎ ‎ 5、展示状态: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大胆质疑;展示时充满自信,踊跃积极,自然大方;展示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效率高。‎ ‎ ‎ ‎ ‎ ‎ 5‎ ‎ ‎ ‎ ‎ ‎ ‎ ‎ ‎ ‎ 6、交往状态:能耐心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认识,能悦纳他人见解,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同学和老师和谐交往。‎ ‎ ‎ ‎ ‎ ‎ 5‎ ‎ ‎ ‎ ‎ ‎ ‎ ‎ ‎ ‎ 学习效果(20分)‎ ‎ ‎ ‎ ‎ ‎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当堂完成导学案预设学习任务,当堂检测(评学)效果好,准确率高,知识目标达成度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2、方法运用: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 ‎ ‎ ‎ 5‎ ‎ ‎ ‎ ‎ ‎ ‎ ‎ ‎ ‎ 3、能力形成:学生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 ‎ ‎ ‎ ‎ 5‎ ‎ ‎ ‎ ‎ ‎ ‎ ‎ ‎ ‎ 4、情感发展:学生学习过程愉悦快乐,思想情感积极向上,科学素养不断加深。‎ ‎ ‎ ‎ ‎ ‎ 5‎ ‎ ‎ ‎ ‎ ‎ ‎ ‎ ‎ ‎ 启发引导(25分)‎ ‎ ‎ ‎ ‎ ‎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角色定位准确;教师课堂资源意识强,及时捕捉动态学习资源;‎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2、教师时刻关注小组建设与小组成长,能够适时对学生课堂活动给予必要的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具有激励性、启发性;‎ ‎ ‎ ‎ ‎ ‎ 5‎ ‎ ‎ ‎ ‎ ‎ ‎ ‎ ‎ ‎ 3、导学案符合“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的设计要求;教师注重以问题引领教学,符合学情,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能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 ‎ ‎ ‎ ‎ 5‎ ‎ ‎ ‎ ‎ ‎ ‎ ‎ ‎ ‎ 4、教学流程清晰,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导学、独学、互学(含对学、群学、小展示)和评学(含大展示),课堂始终处于高效、有序的状态,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时间调控合理,学习任务高效完成;‎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5、善于点拨升华,营造“愤悱”情境,点拨简洁、透彻、明了,教师示范能力强,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 ‎ ‎ ‎ ‎ 5‎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