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xx年节能减排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
20xx年节能减排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 目录1.节能减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11节能服务行业仍大有可为1.2产值保持平稳增幅13节能减排效果相对放缓……54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52.节能减排行业发展趋势…..….…2.1工业能效提升的减排潜力巨大22高成本和能耗仍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蓬勃发展的最大挑战623政府资金投入将不断增加72.4工业领域电气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72.5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加码2.6节能减排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27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更加规模化和标准化2.8氬能利用有望成为工业脱碳前沿领域103.节能减排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103.1涉及部门较多,工作协调比较困难…3.2国内工业化比重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较大1133国内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113.4国內节能减排技术相对落后1241.节能减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1.1节能服务行业仍大有可为如果不考虑相对量,但从绝对量看,中国确实是能源消耗大国,中国确实面临较大的能源发展压力;但从相对量看,中国经济体量较大。 2018年上半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经能源局初步核算,2018年H1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约3.4%。 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约15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约1.3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成效。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约32%,高于全年下降3%以上的目标任务。 1.2产值保持平稳增幅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统计2018年,节能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4774亿元,同比增长15.1%;节能服务产业依然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发挥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作用。 1.3节能减排效果相对放缓据EMCA统计,2018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相应形成年节能能力3930万吨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10651万吨;均保持增长态势,但是节能能力和减排二氧化碳的整体表现有所放缓,增速约3%。 1.4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2018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32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增速比2017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创6年来新高。 其中,煤炭消费稳中有升,全国煤炭消费同比增长3.1%左右;石油消费保持平稳,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5%左右;天然气消费大幅增长,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6.8%左右;电力消费快速增长。 2.节能减排行业发展趋势2.1工业能效提升的减排潜力巨大由于工业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较高的减碳成本等原因,工业直以来被广泛认为是难减碳领域。 同时,能效提升也一直是工业部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焦点。 2018年七部委联合修订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替代了原国家经贸委1999年发布版本,在管理措施、奖惩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2018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覆盖面超5500家各行业企业,重点监察石化、化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其落实也推动了重点行业和区域能效水平提升。 然而,随着工业能效措施的持续实施以及能效提升行动力度的不断提高,工业节能空间不断压缩。 要进步释放工业能效提升的节能潜力,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22高成本和能耗仍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蓬勃发展的最大挑战除能源结构调整、节能潜力挖掘等措施之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也是重要的碳减排技术,至2018年底,全球大规模投入运行的cCUs设施达21座,每年CO2捕集量3700万吨。 2018年,中国在CO2捕集、封存与驱油以及制化学品三个方面均陆续推出示范项目,主体主要是燃煤电厂和煤化工企业然而,从是否可拓展到商业规模看,项目成本高、技术水平不足、政策法律和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依然是CCUs面临的挑战。 2.3政府资金投入将不断增加在我国现有的财政预算支出科目中,已经单独设立了环保支出科目。 但是仍然没有节能支出科目。 实际上环保和节能是相辅相成的。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且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途径,是可以考虑拓宽目前的环保支出科目范围,设立一个“环保与节能”支出科目。 二是单独增设一个节能支出项目。 实质上,扩宽现有科目还是单独增设一个新科目纯粹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保证节能支出作为一个经常性支出项目得以确立。 同时,这个节能支出项目还应该随着经济的增长,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 为此,可以把每年增加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专门用于节能预算资金,还可以通过调整现有预算支出结构,压缩或削减其它支出项目来解决一部分节能基金。 24工业领域电气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电能成为能源供应和消费主体,是能源结构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要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的2℃以内,终端部门电气化率需要从2017年的24%提升至2050年的53%工业流程电气化是中国的工业领域乃至全国范围能源变革中的重要环节。 在工业领域中,把工业锅炉、工业煤窑炉的用煤改为用电,大力普及电锅炉,减少直燃煤,既节约了占地人工费用,提高了产品质量,还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 在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持续缩减,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 根据落基山研究所《重塑能源:中国》研究中国将更快迈入更高电气化水平,工业部门电气化水平将从2010年的19%提高到2050年的39%。 工业领域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25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加码为了缓解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紧张和环境质量的双重压力,根据中央精神,我国应该加快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步伐。 一方面,政府采购要从已经得到认证的那些节能产品中,选择社会需求量大而且节能效益显著的产品,然后再逐步拓宽政府采购的范围。 另一方面,可以总结近年来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的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领域。 2.6节能减排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首先,通过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国家节能战略目标的实施这需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全局着眼,多方引导,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企业所得税制度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效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体要求和各企业节能减排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业准入条件的企业达252家,年加工能力7000多万吨,占社会资源量的1/3此外,塑料制品行业也朝着规范化、规模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2018年,《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废塑料回收技术规范》等4项国家标准以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大力助推了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要求的实现。 28氢能利用有望成为工业脱碳前沿领域由于来源广、可储存、便运输等特点,氢能在能源清洁化和规模化利用方面优势明显,可成为工业领域推动碳减排极具潜力的方向。 2018年见证了中国相关产业对氢能利用关注的持续升温,且关注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特别是氢燃料电池领域。 氢燃料电池汽车引领的氢能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推动日臻完善的制氢工业体系的形成,从而为工业领域大规模利用氢能创造条件。 同时,制氢工业的持续发展将如何助推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氢在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利用,也值得拭目以待。 3.节能减排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强化。 从国内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从国际看,围绕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博弈更加激烈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开征碳税并计划实施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不少发达国家大幅增加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主要存的的问题如下3.1涉及部门较多,工作协调比较困难减排工作涉及发改、经信、公安、环保、农业、商务等多个部门,协调起来有一定困难。 最重要的是要市政府出面协调。 3.2国内工业化比重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较大高耗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在继续。 另一方面,简单的关停众多高耗能中小企业,会加大失业率。 实际上近年来,从污染物排放看,无论是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等都成下降趋势。 3.3国内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根据A(国际能源署)对中国的判断大概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能源消费还要翻一番。 目前中国的主要消费能源仍然是煤炭,虽然近年来核能技术得到发展,但在国内整体能源中占比较小,到2030年情况也不会有根本改变。 当前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已成为国际趋势,尽管中国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但是国际上其他国家人均碳排放基本成下降趋势,中国目前这数据仍在上升。 34国内节能减排技术相对落后因为国内资源消耗型产业占比较大,单位GDP能耗较高,例如水泥占50%,生产过程中耗水、耗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多数行业生产耗水高于国际水平,例如建筑陶瓷,国内耗水是国际水平的1.97倍35政策体系不健全国内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 以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为例,虽然任务目标定了,但是很多城市并没有出台相关措施。 黄标车区域限行、提前淘汰、尾号限行等措施都未出台,国四油品也没有供应。 机动车空有环保部的国四标准,却没有国四油供应,成为空谈。 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创新驱动不足,企业缺乏节能减排内生动力3.6节能减排需要大批资金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政府预算中没有经常性预算支出。 用于节能减排的政府投入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支出结构大多侧重于研发和生产领域,而在节能产品的其他相关领域(如销售、服务、信息传播等方面)几乎鲜有涉及。 近几年,尽管我国节能总投资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由政府预算安排的节能投资占节能总投资的比例不足5%。 目前整个节能事业既缺乏顺畅的资金渠道又缺乏充足的财力保障。 由于当前普遍存在的经济结构性矛盾,两高一资项目很多。 企业守经济效益影响,没有动力也有没有能力建设减排工程的。 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地方财政的补贴也是杯水车薪。 3.7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些地方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査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预期目标,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681%上升到70.9%,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过快,结构节能目标没有实现。 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资源环境税收政策和消费税的结构调整政策,但是由于这两种税收的作用对象狭窄,因而对我国主要节能设备和产品的生产及推广使用收效不大。 可喜的是,企业所得税的两税合一,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解决了多年来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的两套税制问题。 两套税制把大量的税收优惠给与了外资企业,而未能按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建立税收优惠。 这种税制安排不仅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的税负不公,而且对国家鼓励的清洁发展,对能源的高效率利用都是极其不利的。 此外,我国的进口税收政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亟待解决38基础工作薄弱节能减排标准不完善,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计量、统计体系建设滞后,监测、监察能力亟待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3.9对低能效产品和高能耗产业缺乏相应的惩罚性措施对低能效和高能耗产业的惩罚性措施少且惩罚力度不够,甚至对部分高能耗产业(行业或企业)仍然存在一些财政补贴制度。 如我们所熟知的电石、硅铁、电解铝等高能耗企业都拥有相对可观的利润,而这些利润多是以资源的极度耗费和生态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对于低能效产品和高能耗产业,世界各国多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来限制其发展,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近两年电解铝行业仍存在着高额利润,以至出现了这些高能耗产业投资、生产过热的局面。 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我们对于低能效产品和高能耗产业除个别情况采取了强制性行政淘汰手段外,缺乏经济上的限制措施。 而且,当前的资源税也难以发挥节约能源的功能作用。 另外在限制低能效产品和高能耗产业发展方面,财税政策也基本处于空白,相应的环境税制如碳税等尚未有效运转4.节能减排行业政策环境41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路线逐渐明晰,相关政策文件频发不断。 从2012年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四阶段标准》到2016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节能减排要求越发严苛,技术路线越发明晰,相关政策正不断落地施行。 2016年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到2020年通过高强度钢、铝镁合金等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实现平均整车减重目标5%至20%。 而基于对汽车研发周期较长(一般为四至五年)的判断,我们推测为了在2020年能够达标,制造商理论上已经开始了针对轻量化的车型研发及制造,汽车轻量化市场在未来几年或便将开始放量,放量速度或超市场预期。 补贴新政倒逼新能源汽车减重,其轻量化诉求更为明显:新能源汽车作为节能减排重要贡献力量,其发展备受市场关注,而2017年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新政把整车重量作为重要参考标准:“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按整车整备质量(m)不同,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Y)应满足以下要求:m≤100kg时,Y≤0014×m+0.5:10001600kg时,Y≤0.005×m+137。 ”整车重量越小,补贴门槛也会随之降低。 同时更低的车身重量也会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 对新能源汽车而言,整车每减重100公斤,续航里程可提高3-5公里。 但由于其需要大容量电池,重量较同级别燃油车重数百公斤,而过重的体量制约了电动车的续航能力。 但削减电池重量则意味着要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这一难题目前尚无良好解决方案。 故同传统车一样,车身轻量化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现实选择。 42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完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系统性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是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结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关要求,切实落实《中国制造2025》,开展工业绿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总结“十二五”工作进展,提出系统性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是制定和发布《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构建高效、低耗、清洁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三是编制工业节能、工业清洁生产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十三五”规划,继续按年度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确保工业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4.3出台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一是研究制定分区域节能减排政策。 充分考虑东部、中部与西部的地区差异,在淘汰落后产能、新上项目能评环评以及节能减排技改资金安排等方面,研究制定区域工业节能减排差异化政策。 二是研究制定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 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在节能减排技术设备推广改造、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差异化政策三是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工业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强化新上项目能评环评,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强西部地区特色和优势工业,实现原材料行业的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发挥西部地区能源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提升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4.4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是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主要对象,严格项目管理,依法依规全面清理违规在建和建成项目。 二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资本输出代替产品输出,通过“走出去”化解过剩产能,编制“一带一路"国别产业投资综合指引,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生产基地,促进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向国外能源资源富集地转移,带动国内产能过剩行业输出。 三是切实落实好新环保法,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迫使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倒逼能耗水平高、污染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加速淘汰。 四是研究制定以能耗、排放、安全等系统性标准为依据的淘汰落后产能新机制,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 应商众多,竞争充分,因此,节能减排行业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强(3)中国节能减排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节能减排行业下游应用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建筑、汽车、金融、安防、教育、交通社交娱乐、社保等,由于下游用户数量多,节能减排行业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4)中国节能减排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贏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 (5)中国节能减排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 6.节能减排产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节能减排、环保新技术取得突破,环保产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家电领域开始主推节能环保产品,空气净化器受到消费者青睐。 有数据显示,预计未来3年我国空气净化器销量将保持30%至35%的高速增长。 传统工业领域也开始进行环保改造。 宝钢近期即将投入使用世界最先进的环保炼铁炉,一次性投入运转后,就不用在后期的污染物治理上进行投入,不仅替代了传统的高能耗炼铁设备,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较低。 在环保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环保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扶持力度偏低、实现周期较长、创新能力较弱。 尤其是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还缺乏相关意识和视野。 不足意味着潜力,只要政府部门、企业都积极行动起来,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就会大不一样。 6.1中国节能减排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节能减排市场热度高涨,其应用场景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革新。 工业和汽车产业的绿色生产将节能减排带进了工业应用场景;有利于产业进一步发展。 多方的推动使得节能减排应用得到爆发式发展。 6.2中国节能减排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节能减排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6.3为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我国能源长期依赖于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严重,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环境负担。 发展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是解决化石能源所面临突出问题的必然趋势,但新能源发展也存在突出的问题。 一是随机性和波动性,光伏发电和风电高度依赖于天气和气候,所以它们上网后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影响很大。 二是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我国规划的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大部分都在北部或西北,但是用电负荷中心都在中东部地区,所以就存在新能源传输和消纳的问题。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立足国情和企情,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发挥电网功能和公司对产业和社会的带动力,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深刻认识电网功能和公司属性,通过制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推动输电技术,大规模的新能源接网、并网技术和智能配用电技术;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政策、法规标准等手段,调动各方面节能减排的内在积极性;通过推广脱硫、脱硝电价成功经验,加快建立用能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杈交易市场,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利用特高压电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特点,开展跨区跨省电力交易,大范围消纳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