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方案
教导处范文之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养,为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校自2006年9月实施“诵读工程”以来,经过全体师生五年来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011年3月被评为庐江县首批“书香校园”。为进一步完善“诵读工程”,现结合五年来的实践,拟定本修订方案。 二、背景链接 1、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1995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赵朴初、谢冰心、曹禺等九位德高望重的文化教育界前辈,呼吁建立幼年古典学校。 3、一代文化大师季羡林指出: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最根本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4、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让孩子们从小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5、当今社会,经济日益繁荣,道德失衡,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需要用儒家“孝仁”、“和谐”、“中庸”经典文化来拯救人类失落的灵魂。东西方文化冲突,西方文化日渐渗透,日本动漫玩具、食品竟然让中国孩子们不知道“三国演义”是我们祖先的遗产,出国留学人员相当一部分学成而不归。 结语:开展经典国学蒙学诵读,从母语教育源头抓起,传承民族文化精髓、铸造民族精神、培育爱国爱家的情怀。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均具有重要意义。力戒浮华,不唯上,不唯形势作秀,只求脚踏实地,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寻找立命之本,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孩子们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母语”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强化“孝仁”文化学习,养心地向善之气,做文雅少年君子。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素养。 (5)逐步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储备潜能。 四、组织机构 五、诵读内容 在上一轮主要诵读内容(①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0篇古诗文;②《三字经》;③《弟子规》)基础上,修订后的内容以国学蒙学为重点: 一年级:《百家姓》 (上学期为前半部分,下学期为后半部分) 二年级:《三字经》 (同上) 三年级:《千字文》 (同上) 四年级:《弟子规》 (同上) 五年级:《声律启蒙》 (同上) 六年级:优秀古诗70首 (同上) 六、经典诵读指导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 ,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读、课间背诵。 (4)中高年级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作用,积极进行“操前诵读”。 (6)班级设“经典诵读竞背”专栏,每周评出“诵读之星”和“进步之星”,每学期争挂“经典诵读之星”。 七、经典诵读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天评价”、“每学期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天评价 正常评价:评价的范围是前一天的进度。评价时间最好在早出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当天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2、每学期评价 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评价,每班评出20%“经典诵读之星”,颁发奖章。结合课外阅读振兴工程,评比出“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颁发奖牌。 3、弹性评价 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适度评价,表扬奖励诵读优秀学生,颁发荣誉证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