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XX区卫生健康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要点
XX区卫生健康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要点 第一部分:2019年XX区卫生健康局工作总结 2019年,区卫健局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推进“三个全域”建设要求,全面贯彻省市卫健部门工作要求,以“三大比拼”为抓手,以让群众“好看病、看好病、少生病、更健康”为目标,坚持抓好“二三四”卫健工作主线,医疗站点布局和条件得到改善,医疗救治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员上下流动得到加强,初步建成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均提升3个百分点,医共体改革工作在省市大会上均作典型发言,得到成岳冲副省长批示肯定,被列为省政府督查激励对象。健康XX建设持续引领,人均期望寿命再上升0.9岁,达到84.57岁,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攻坚“两项改革”,卫健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 1.平稳完成机构职能调整,干部结构年轻化。按照机构改革工作总体部署,1月17 日,区卫生健康局重新组建。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民政局区老龄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等职责进行整合。根据职能和卫生健康建设的新要求,对局机关内设科室和合署办公的事业单位实施重组,开展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及轮岗交流,全年共调整中层干部140名,其中提任20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任,提任清北党政机关储备人才、卫健系统启航班管理人才3名,提任90后副科3名、85后正科2名。 2.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指标持续向好。2019年按照公立医院“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的改革路径,进一步狠抓关键指标的管控力度。从总体上看,全区医改指标较上年进步明显。控费方面:门急诊均费和住院均费均控制在省定标准之内;调结构方面:药占比、耗材占比分别较上年下降1.53%和4.0%,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3.83%,较上年增长2.02%,三项数据均处于全省前列,医疗服务收入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3.破难攻坚医共体改革,争当全省排头兵。2月12日,全区医共体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完成5个医共体授牌、20家分院挂牌。以资源整合、智慧联合、能力聚合“三网融合”为举措,快速高效推进医共体改革,初步建成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全区医疗卫生管理新体制。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完成干部调整、法人变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牵头医院设立“一办七中心”,各成员单位设立“三个部”,相关职能与牵头医院七大中心相对应。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新机制。全面推进55项改革重点任务, 出台19个政策性文件。建立人员统筹使用机制,实现医共体内人员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实施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由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对成员单位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一支付。三是构建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实现药品耗材统一采购、检查检验统一标准、智慧医疗全覆盖。实施总院医生在分院坐诊、开展适宜手术、开设联合病房、统一药品目录等一系列举措。区属医院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2.81%,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31.3%;基层就诊率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10月,在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被列为省政府督查激励对象。 二、推进“三项促进行动”,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1.医疗救治能力促进行动取得新突破。一是推动“区域诊疗中心”建设,诊疗水平切实提升。以2个院士工作站及11个区域诊疗中心大幅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尤其是院士工作站和疑难病诊疗中心今年已吸引北京协和医院、安贞医院,上海新华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35位国家级名医来XX诊疗疑难病2000余人次。2019年RW≥2的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提升25.16%;三四级手术例数同比2018年提升49.11%。二是深化“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合作成效上新台阶。我区7家区属医院均与省市医院开展紧密合作。第一轮“双下沉两提升”,区属医院在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区一院与浙大二院、区三院与市一集团合作成效显 著,出院人次4.61万同比增长34.4%、48.08%,手术量同比增长30.6%、70.53%;其中三四级手术量增长28.1%、15%。今年八月进行了第二轮合作签约,持续深化合作内涵。三是推进医疗环境建设,群众就医更享舒适。区一院外立面改造项目、区二院急诊区块改造项目、区妇保院门诊楼装修项目竣工投用;区三院整体迁建项目基本完工;良渚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完成土建工程40%;区五院改扩建项目完成施工图编制。 2.基层服务能力促进行动获得新提升。一是医共体“大手牵小手”,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每周超过150名总院医生到分院坐诊带教,开通区级医院双向转诊服务,经由签约平台转诊57081人次、大型仪器设备预约检查1150人次、预约住院147人次。全年共签约服务(含续约)43.41万人,其中重点人群31.0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84.71%,为签约的15类慢性病患者提供慢病连续处方服务,全年累计开具长处方21.81万张。经第三方考核有效签约率为84.47%。二是扎实开展“模块化培训”,基层医生基本功得到夯实。完成培养100名全科医生。区卫健局开展模块化培训,含理论学习、技能培训、跟师实践三大模块,按“统一内容、统一课件、统一测试”原则,各医共体牵头医院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共进行模块化考试4次,8404人次受训。三是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基层硬件设施设备彻底改善。在新改建18家医共体分院的基础上,完成塘栖分院迁建,推进运河分院新改扩建项目。2019年完成3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升改造。率先在4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开展“即时检验”,居民可在服务站完成50项检验项目。四是重点抓好“为民办实事”,群众健康获得感切实增强。为全区近17万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8.15%。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体检报告解读,面向重点人群开放并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服务和针对性干预。启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构建免费筛查、免费诊断、治疗补助的“两免一补”保障框架。2019年全区活产数15473人,接受双指标法新生儿共11646人,筛查率75.27%,筛查阳性406人,阳性率3.49%,阳性新生儿开展心超诊断402人,诊断率99.01%,发现异常342人。6月28日启动“出生一件事”办理工作,全区共受理“出生一件事”申办2357件,通过线上受理,减少了新生儿家长跑腿次数,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3.健康XX促进行动实现新跨越。一是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入脑入心。健康XX建设各专项组单位、各成员单位、各镇街平台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修订完善健康XX建设2019年考核标准,将健康考核纳入到全区综合考评。实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20个镇街全覆盖,发布《健康XX建设2018年白皮书》,实施三年10个专项行动评估并制作镇街健康指数地图,首次开展健康期望寿命调查。深化“一镇一品”等品牌项目,选评20余个“一镇一品”特色项目继续深入推进,“健康达人总动员 传播亚运我当先”荣获XX市第十二届生活品质健康生活点评“拥抱亚运 健康XX”最佳现象,健康建设接受中央党校调研组健康XX样板的调研。二是健康细胞建设群策群 力。深入推动全域“健康细胞”建设,修订健康细胞创建标准,首次引入心理健康丰富建设内涵,深化行业牵头的“健康单位建设XX模式”,创建成无烟单位145家,健康单位144家,评选健康家庭3016户,无烟村社达57.10%,健康村社65.41%,健康促进企业45.75%,健康促进学校65.51%,宾馆、景点、民宿健康单位建设实现全覆盖。三是健康生活方式见行见效。以活动促进健康,各镇街组织6800人开展绿道毅行,建设健康绿道(步道)23条80公里的,累计建设绿道(步道)227.8公里;组织2100余人参加全国第四届“万步有约”健走竞赛,获全国先进赛区(全国第33名全省第2名)。深化健康XX讲师团工作模式,开展健康素养大讲堂1175场、主题活动274场、心理健康促进活动967场、应急救护培训472场,受益人群近15万人次,健康素养水平比上年上升6个百分点,达35.1%。 三、实施“四项举措”,卫生健康事业进一步推进 1.智慧健康应用保持领先。一是高质量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夯实“互联互通”。建立可以查阅所有就诊记录和报告(含省市检验检查报告)的居民健康360全息视图,实现区内27家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完全共享;实现基层检查区属医院诊断及区域报告互认。二是高质量推进“健康XX智慧云共享平台”建设,助力“智慧监管”。深化与阿里健康合作,构建起具有XX特色的“健康XX智慧云共享平台”。通过医疗态势感知、电子病历质检、舒心就医大屏等实 时监测,实现区域数据的精细化监管。三是高质量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舒心就医”。面向全区居民推出“健康XX门户”,实现无卡就医、信用就医、云影像、家庭医生服务、健康管理、生育补助申领、出生一件事等掌上办理。上线以来注册量约8万人,使用25万人次。10大医疗领域跑改举措全面推进,区级医院挂号高峰排队平均时间从8分钟缩短到4分钟,门诊智慧结算率达81.45%,“刷脸就医”获全省推广。 2.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夯实土壤。认真落实省市区相关人才政策,制定《XX区公立医疗机构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细则》,加大对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优秀护理人才、紧缺岗位专业和优秀高校应届毕业生等引进培育力度。二是优化招才引智,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注入活水。以院士工作站为突破点加强顶尖人才招引,积极申报市级院士工作站。引进高端医疗卫生人才42名(C类及以上13名)。2019年新增事业备案编制1198名,全年完成人才招引506名,同比增长12%,引进高级医疗卫生人才63名,其中C类及以上高端人才15名;公开招聘、择优签约硕士及以上高学历人才104人。启动良渚医院人才储备工作,建立分步实施招才、引才、分批培养人才机制。三是强化人才培育,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供给养料。启动“名医名护名科”三年培育工程,首批培育和复评区级名医60名。开展医疗援助,选派18名专业技术人才赴贵州和湖北开展对口援助,接收贵州、湖北和衢州77名管理、技术人才进修培训,增强 人才互相交流成长。 3.公卫、爱卫和老龄工作稳步推进。一是“两员一团队”提升医共体公共卫生能力。以“只加强、不减弱”为原则,实施“两员一团队”下沉机制,推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融入医共体建设发展,推动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链条全覆盖”强化免疫规划管理。以6S预防接种门诊创建为载体,各预防接种单位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综合分90分以上比例从年初75%上升至目前96%。完成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及以消杀蚊媒孳生地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二是“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推动慢病综合防控。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控制,全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得到提升。三是“五位一体”夯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强化重点患者多部门管理要求和信息交换机制。建成社会心理服务研究平台,建立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评估系统,与20家镇街“解铃工作站(室)”实现数据连接,与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工作流转。四是“双随机一公开”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卫生监督行政处罚力度,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美容)联合整治23场次,非法行医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全面承接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组织实施好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开展30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相关工作。五是“全域美丽”扎实推进卫生乡镇创建。鸬鸟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33个省级卫生村通过复评;中泰、黄湖、百丈、仁和通过国家卫生镇创建省级 暗访,列省市第一。全区国家卫生镇占比33%,省级卫生村镇全覆盖。新建3800座毒鼠屋,组建镇街级应急处置队伍20支305人,对8家PCO公司进行了技能拉练,提升病媒防制水平。全面、系统、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区27个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示范单位初评。六是“健康+老龄”做好老年人健康养老文章。推进“敬老文明号”和老年宜居环境创建工作,验收47家“敬老文明号”;为全区23.8万户籍老年人购买保险,理赔383件45万余元;积极参与XX市“最美系列”推选和区“三奖双先”推选活动;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老年人特色文化活动,广泛动员成员单位、社会组织参与。 4.计生服务转型不断升级。2019年全区户籍出生人口13122人,其中一孩6407人,二(多)孩6715人,二孩及以上占51.17%。全区人口出生率11.61‰,人口自然增长率7.66‰。一是切实提升计生转型服务水平。开展“婚育户一件事”工作,实现生育登记和生育补助群众“零跑路”,累计办理生育登记12354件,发放生育补助金1831.92万元惠及15266户家庭。落实计生利导政策,完成奖扶、特扶、城乡居民医保奖励、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生家庭保险补贴、公益金(含市区两级、手术后并发症)等六大类8个项目的补助工作,累计受益群众96953人次,补助金额达3241.98万元。完成新改建母婴室26个,提升母婴室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做好流动育龄妇女信息化管理服务,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办事,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二孩以下(含二孩)生育登 记等服务。二是探索群团改革试点。推动协会职能转变,在塘栖镇、南苑街道、运河街道试点群团改革,将镇街、村社“计划生育协会”更名为“人口家庭协会”,并确定新的工作职责。三是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2019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3(其中XX区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107.3)。做好依法行政,完成再生育审批342例,完成计生“涉法审查”3970人,征收社会抚养费(含历年)53.81万元。 四、坚持“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化 1.以主题教育为抓手,落深落细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主题教育,重点加强理论学习、检视剖析差距不足、破解医疗健康领域民生难题、提升医疗健康管理能力。各级党组织书记共上党课126场次;深入对照党章找差距,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发挥头雁效应,带头领办重点课题破难11个,下属单位完成破难课题47个;深化“三服务”活动,组织320名党员走访20个村社,“民情直通车”服务群众走访3015人次,服务基层走访332次,收集134个问题全部办结;全体党员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解民忧、圆民愿,认领微心愿658个,帮助困难群众捐助共计10.33万元。 2.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抓紧抓实党建基础。建设最强堡垒强化组织支撑,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成19家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和513名党员转入,顺利完成12家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局党委直属党组织增加至13个,共管理党员2259名;指导 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应建尽建20家,探索建立党建共建联合体3个。深入实施“双培养”,发展党员61名,其中高知党员31名,高知党员发展率51%。深耕有温度的卫健党建品牌建设,加强“三最”培育选树,获评市卫健系统党建示范点2个、区“最强党支部”4个、“最强领头雁”3名、“最美党员”5名,机关党建获区“十佳”品牌,系统党建做法在市、区行业党建推进会议作交流发言。 3.以意识形态为主导,树立树强卫健品牌。积极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开展宣传工作。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微信等新媒体,《健康报》《XX日报》《钱江晚报》《XX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学习强国录用20条次。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医师节、护士节等重点活动开展系列宣传,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医共体建设情况专报获副省长成岳冲、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振丰以及区长陈如根批示肯定。 第二部分:2020年XX区卫生健康局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卫生健康系统中心工作,以高 水平治理推进高质量发展,以让群众“好看病、看好病、少生病、更健康”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健康XX、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爱国卫生、医养结合等大健康、大卫生建设,持续推进医共体改革、医疗服务提升、基层能力提升、人才生态体系建设、计生服务转型升级等“促健康、促融合、促转型、强公卫、强管理、强队伍”六大工作任务,全系统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促进我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促健康”,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为指导,持续深化健康XX建设,制订新一轮“15+X”健康XX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爱国卫生和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加快老龄事业发展。2020年,健康XX考核争取获优秀,国卫镇实现“满堂红”,健康素养水平达36%以上。 1.积极推进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完成7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2万人。完成结直肠癌早筛3000人。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8家,新增托位240个,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进社区22场,婴幼儿健康管理率达到90%以上,婴幼儿家长科学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区“民生实事项目”:至少新改建2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提升公共场所应急救护能力,在学校、景区、文化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配备AED机(自动体外除颤器)200 台。 2.积极落实“15+X”健康XX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健康XX建设,围绕健康的可控影响因素(环境影响、行为和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制订和落实新一轮“15+X”健康XX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健康XX十大品牌项目建设,推广大健康领域新做法,宣传新成效,弘扬健康正能量。发布镇街健康指数地图,引导镇街围绕影响人的健康因素进行环境整治和健康支持性环境提升。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健全完善健康XX讲师团,深化医务人员健康促进绩效机制,继续实施第四轮“万名初中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工程”,深化健康XX讲师团“五进”和健康素养进文化礼堂行动,开展健康素养网络大赛等,普及健康知识。 3.推进爱国卫生和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推进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向健康XX转型,巩固XX市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抓紧抓实国家卫生镇创建和培育,做到长效管理机制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径山、塘栖、仓前、运河、崇贤开展新一轮国卫镇创建,XX街道通过国卫镇复审。组织发动开展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公共环境病媒生物防制,有效控制“四害”密度,顺利完成XX市病媒生物控制水平评估认可。深化全区医院垃圾分类工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厕所革命”行动,继续保持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深入开展“清露拆棚”工作和医疗卫生机构厕所革命。积极 推进健康村镇、健康家庭、健康单位建设,创建3-5个省市精品;持续推进无烟机关等无烟环境建设,推进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餐厅、健康食堂、健康小屋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4.加快推进老龄健康工作有序发展。持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深化“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启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和“老年友善医院”建设。继续开展“敬老月”、老年节庆祝活动,举办老年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强化老年活动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区、镇、村三级老年活动中心摸底排查,进一步提升各级老年活动中心规范化管理水平。探索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大力普及老年健康知识,加强老年人心理关爱,完成1个城市社区的国家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工作。加大力度推动医养结合,探索构建紧密医养联合体和区老年健康指导中心,明确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作为安宁疗护试点。加强老年医学专科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老年疾病诊治和康复护理能力。 二、围绕“促融合”,推进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深化医共体建设,纵深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加快医共体内深度融合,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底,公立医院综合医改全省排名优秀;区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户籍人口覆盖率达到4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家医共 体至少有一家分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 1.推进医共体运行机制融合。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各医共体要对政策执行情况开展“回头看”,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围绕“共”字做好医共体改革深化文章,重点在人、财、物统筹管理、探索统一绩效管理等方面有创新和突破,真正实现医院管理扁平化,业务管理垂直化。二是人员统筹使用。医共体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原则,由医共体根据功能定位、工作需要和岗位空缺情况,制定公开招聘实施方案,实现统一设置岗位和统一公开招聘。开展医共体总院和分院之间、分院和分院之间人员合理轮岗、有序流动,实现统一岗位竞聘和统一人员使用。三是统一绩效管理。有2-3家医共体研究制定统一的绩效管理考核方案,开展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结合DRGs的实施,将质量、管理、服务等指标进行标准化,在标化基础上实现医共体所有成员单位绩效的融合一致,同时对应主管部门及行业的外部评价,以实现最佳管理效果。 2.推进医院医疗服务融合。一是有力推进疑难病转诊中心建设。强化区级疑难病会诊中心职能,转变服务方式,以专家门诊为主的方式转变为门诊+手术服务,提升疑难病会诊中心服务能力。积极完善区一院、区二院作为全区东西部转诊中心的职能,充分发挥区域内转诊功能,提升区域就诊率。二是持续推进高水平医联体服务融合。明确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合作目标,通过制定工 作任务和年度计划落实合作内容,确保取得实效。以融入长三角为契机,探索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健康医疗合作,积极吸纳省外优质医疗资源,依托院士工作站、诊疗中心等方式开展跨省医疗合作。三是推进疫情防控成效固化。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实名制、预约诊疗机制的持续深化,通过落实发热门诊常态化、病房探视有序化、院感防控全员化工作,固化疫情防控成效。四是持续推进医共体信息一体化融合。高质量推进医共体内“信息一体化”建设,夯实“互联互通”基础,充分利用各项数据能力,落实医疗数据监测、考核指标管理,提升医共体管理水平。 3.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围绕“一个目标、一套机制、一个结果”,整合专业公卫机构、医共体牵头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分院公共健康部三股力量,在“两员一团队”的基础上,建立起“分院网格员+专业网格员”协作的医共体公共卫生工作模式。推进医共体医防融合,建立以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总院专科协同的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推进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中的作用,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结合,提高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和疾病控制率。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探索医共体模式下慢性病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在医共体内试行打破镇街服务区域和总院分院公卫人员融合管理的模式,实现医共体内部公共卫生从“个别强”到“整体强”的转变。 4.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在医共体下建立持续改进基 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对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完善,加大总院对分院的帮扶力度,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使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和健康XX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围绕“促转型”,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 通过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医疗服务条件改善、计划生育服务转型等便民惠民举措,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根据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关部署,积极做好诊断相关疾病组DRGs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区属医院的疾病分类编码与住院病案首页填报工作,提高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填写、编码和报告质量。扩大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病种数,将DRGs工作作为对医院服务能力、服务绩效和医疗质量评价的重点。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遏制过度医疗,进一步推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让群众得到实惠。 2.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医疗机构审批多证合一,大幅提升全程网办、“掌上办”覆盖比率,提升数据归集和共享质量,确保申请材料最少、办理期限最短、办理流程最优,全面提升“最多跑一次”领跑标准。二是持续推进智慧 健康应用。推进码上就医、一键急救、健康档案、网上诊疗、心理服务等XX健康码常态化应用,优化就医流程,做优移动支付、移动随访、移动转诊等项目,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云影像在基层的应用,加快推进智慧自助服务、先挂号后诊疗基层全覆盖。不断优化健康XX门户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家庭医生服务、健康管理等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3.推进医疗服务条件改善。推进区二院病房楼修缮项目、区三院整体迁建项目及宿舍楼、感染楼工程、区五院改扩建项目、区妇保院病房大楼三期工程、区妇保院门诊楼装修项目、良渚医院整体迁建项目等6个医院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4.56亿元。做好“一所二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新建未来科技城(浙医一医XX院区)、闲林两个急救点,改建塘栖站、瓶窑站、乔司点3个急救站点。配合镇街做好区一院运河分院整体迁建项目、区一院星桥分院内部改造项目、部分医共体分院改扩建项目的前期立项工作,确保功能上符合医疗卫生需求。 4.推进计划生育服务转型。积极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构建生育友好环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是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网上生育登记、再生育审批、生育补助金发放等工作。二是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精准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公益金等惠民政策,实现计生家庭医保奖励等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三是加强生育全过程管理和人口动态监测,推进信息共享,确保母婴安全,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四是深化计生协会改革,促进协会服务转型;健全以暖心行动为载体,建立精神慰藉、走访慰问、志愿服务、保险保障等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长效机制。五是深化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与管理,全区母婴设施配置率达100%。持续加强“两非”治理,确保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合理水平。 四、围绕“强公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我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强化卫生健康综合执法,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 1.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今年压倒一切的重大防控任务,动员全系统力量,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积极开展疫情监测预警,分析流行趋势并拟定相应防控措施,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和可疑暴露者医学观察,进行样本采集、运送、检验,开展疫点消毒监管。医疗机构做好病例和疑似病例诊断、隔离、转运和医疗救治等工作,落实发热病人排查,做好院内感染等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服务镇街做好疫情重点区域返回人员隔离医学观察、企业、建筑工地、公共场所等行业防控工作和学校、企业、单位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制定落实工作,开展疫情相关健康教 育及风险评估工作。 2.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强化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风险评估会商机制,健全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公共卫生和感染科人才招引和培养力度,规范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点设置,增加中西部地区传染病诊疗资源布局,提升区级传染病定点医院收治能力。二是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统一指挥、统筹资源、数据共享、行动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全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统筹全区力量,建立起区-镇街-村社-重点部位协同作战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对新冠肺炎、登革热、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建立数据分析和自动预警机制,为及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提升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水平。一是加强妇幼保健管理,促进优生优育。继续提升孕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和能力,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测工作,做好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健康管理工作。区层面成立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托育服务机构备案工作。二是加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巩固国家慢病示范区创建成果,指导各镇街和部门落实职责分工,持续改进慢病管理工作,确保我区糖尿病、高血 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以上,控制率保持在45%以上。三是严格执行免疫规划,做好疫苗追溯和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全面推广6S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四是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区级心理服务研究平台+5个精神卫生技术指导分中心+20个镇街解铃工作站+N个村社解铃工作室”三级心理服务体系作用;推进区五院开发区分院心理健康中心建设。 4.强化卫生健康综合执法,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推进XX健康码在健康证明、游泳健身、场所卫生中的深度应用建设。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为依托,加大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等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力度。继续保持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的高压态势。 五、围绕“强管理”,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各医院要以上等级为契机,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总院、分院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区属医院“调结构”,提升区内三四级手术诊疗能力,力争实现三四级手术20%的占比。 1.通过区属医院上等级,推进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各区属医院对标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围绕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综合水平,促进医院管理和科学发展等全面提升。积极开展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迎检工作,力争区中医院、 区妇保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新的医院等级,区一院、区二院、区三院高分通过复评。通过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积极推进区属医院“调结构”,提升区内三四级手术诊疗能力及疑难病例收治能力,引领区属医院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定标准、组织培训、落实督查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全区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化运行。 2.通过绩效考核精耕细作,推进医共体管理水平提升。各医院要进一步推进绩效考核,考核指标应涵盖医院社会效益、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开展薪酬改革工作,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总量与医疗技术服务收入、绩效考核结果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因素挂钩。医共体牵头单位要加强对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的指导,结合基层补偿机制改革,打破平均主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数量,让群众就近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3.通过医共体管理下沉,推进分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通过总院科室下沉、人员到基层排班、业务科室垂直化管理和分院医护人员分批到总院轮训等多种形式,推进医共体内管理和医疗质量同质化。通过总院专科医生对分院全科医师的指导,完善全专联合门诊工作机制,建立连续可及的双向转诊体系。各分院要以“优质服务基层行”为抓手,对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的88条标准,促进组织管理、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4.通过强化中医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积极开展区级名中医人才培养、名中医后备人才培养,通过脱产进修、拜师学习、定期跟诊等多种形式学习,培养一批服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群众声誉好的名中医,打造区级“中医工匠”。充分发挥中医药健康服务特色,积极争创首批市级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单位。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在基层应用,提升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规范性。 六、围绕“强队伍”,推进群众和职工获得感、满意度双提升。 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党建+”思维融入到管理、技术、服务、文化、清廉等各个领域。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要,实现群众和职工的获得感、满意度双提升。 1.党建引领,营造尊医重卫氛围。一是全力保障“两战全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落实好“暖心十条”,进一步关爱激励医务工作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化“三服务”活动为主线,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卫生防疫驻企指导服务,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和商业复市。二是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党建双强”“党建三最”培育选树,开展党建与业务“双促双提升”主题活动和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注重发展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特别突出人员及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医务 人员等高知识群体以及中层干部入党,全年新发展高知识群体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数的比例不低于50%。三是深耕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局机关党委“医路公益”、区一院“以患者和员工感受为先”、区五院“党建引领医患友好”等可复制、可借鉴党建品牌在系统内推广、建设,围绕“一行业一主题,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品牌特色建设,结合自身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情况,开展品牌特色大讨论、品牌特色项目申报、品牌特色大比拼等活动,推动党建品牌由“盆景”变“风景”,“示范”建成“精品”。四是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开展第二届“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职工、最美管理者、最美单位”等“五美”评选活动,结合“中国医师节”“国际护士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名医名护”评选,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对在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中涌现出的表现突出人员,及时按有关规定给予嘉奖、记功。五是狠抓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提高传播效率、弘扬主旋律,拓宽宣传渠道,加强与群众互动,传播卫健正能量。提升宣传工作人员策划、提炼、总结、评估能力,提升系统整体宣传影响力。 2.人才支撑,优化人才生态体系。一是深化“招才引智”工程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优化医疗卫生高级人才、紧缺人才、公共卫生人才等引进、择优机制。根据卫生健康事业建设要求和优化队伍结构内在需求,科学编制并组织全年招引计划,计划招引人才600名,其中高职称、高学历、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 等高素质人才招引比例不低于50%。二是落实人才新政发挥政策磁吸效应。落实《XX区公立医疗机构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细则》,制定配套实施办法,进一步发挥人才新政磁吸效应,多措并举加强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优秀护理人才、高校优秀毕业生等招引培育力度,继续以区疑难病诊疗中心、区域诊疗中心、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为平台,加大面向北京、上海等地C类及以上高端人才柔性引进。三是深化“四个统一”管理盘活医共体人力资源。推进医共体人事“四个统一”管理,逐步完善统一设置岗位、统一公开招聘、统一岗位竞聘、统一人员使用。重点推进人员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减少执行的中间环节,有效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能。四是抓实“育选管用”提升干部综合能力。实施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班,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加大年轻干部培育力度,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干部,表现特别突出的干部,列入后备优秀干部库。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深化“四考合一”考核机制及结果运用。五是优化人才政策加大对一线人员关心关爱。积极落实关爱医务人员“十大举措”,对参加援助重点疫区等一线防控工作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经核准可提前破格申报相应高级职称、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落实一线工作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误餐补助、公卫人员防疫津贴;对在疫情防控中承担重要职能、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核增当年绩效工资总量。 3.科教兴医,打造高质人才队伍。一是推进“三名”培育工程和区域诊疗中心建设项目,打造XX医学高峰。遴选名医名护培育对 象30-40名,到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带项目、带任务进修学习,评选不少于20名具有“工匠”精神的区级名医。用两年时间打造20个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社会认可的名科。完成10个区域诊疗中心三年周期建设目标任务,带动我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二是开展学习型医院建设。实施医院“周、月、季”学习制度,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论坛、青年医生成才讲堂、疑难病例讨论与分析、纠纷评析会、临床医师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和培训全年不少于4次,模块化培训考试不少于2次,切实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涵质量,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基层医疗业务骨干培养。充分发挥卫校优势,强化卫技人才培训教育和服务保障工作。择优遴选30名分院医疗骨干进行1个月理论培训和6个月进修学员,培养一批扎根社区、医技优良的基层医生。 4.警钟长鸣,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一是深入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从严监督,坚持落实“四责”,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督责任同步推进。不断提升清廉文化“硬”环境,开辟固定清廉宣传阵地,营造清廉文化浓厚氛围,建立“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监管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选人用人、行政审批、财物管理、医疗设备采购、药品耗材采购、小额物资采购、服务外包管理等重要权力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坚持数字监管,持续深化数字化监管和风险预警。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充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红脸出汗、咬耳扯袖。 切实做好“平安XX”创建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提升系统职工“平安三率”。扎实推进卫健系统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医共体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持续推进系统信访、综治、维稳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效化解系统内各类矛盾纠纷。组织开展区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保健工作,加强党建带工、青、妇建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工作,不断推动卫健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