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2篇_精准扶贫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2篇_精准扶贫

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2 篇_精准扶贫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2 篇_精准扶贫 【按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 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 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优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 《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2 篇》,给您在日常 工作学习中借鉴。< 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社会价值和伟大意义深刻认识打 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重大场 合,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多次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书 记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 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 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书记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性的深刻 阐述,指引我们更充分地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 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和工作 主动性。 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 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 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 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 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 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 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近代以来,以孙中 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 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 助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 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 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 年,中国开 启改革开放进程。1986 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 组(1993 年改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 着中国开始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3 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国农村扶 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至 2012 年底,根据现 行贫困标准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 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 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 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 展。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更有力 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 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3 年后 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 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 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 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 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 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 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 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 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 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 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 之一。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 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有事干,而且有条件干事、干 成事,这对于年轻干部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他们人 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价值的。把干部锻炼 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 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 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脱贫攻坚 的重要价值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实践 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重要抓手和 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 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 裕的价值取向。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 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而且 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 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民营经济、 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扶 贫济困的情感,在帮扶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新时代脱贫攻坚展现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价值:以实 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 巨性;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依靠经济增 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 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 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 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 生动写照,而且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 底线任务 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 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 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解 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 要求,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 社会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农村贫 困人口累计减少 6853 万人,减贫幅度达到 70%,年均脱贫人 数 1370 万人,是 1994 年至 2010 年间年均减贫人数的两倍 多,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强度集中投入, 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条件的明显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 的明显提升,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前所未有。贫困地区特色 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 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 贫、退耕还林等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奠定了实现 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有机结合的基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明 显提高了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打赢脱贫攻坚 战,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 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 全面小康的步伐。全体人民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稳定、国 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从治理维度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脱 贫攻坚制度体系成为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书记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 述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党的 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改革为动力, 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责 任体系。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 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西部 22 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 下军令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贫困县党委和政府 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攻坚期内保持稳定。强 化东部省份和中央各单位脱贫攻坚责任。二是政策体系。围 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区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政 策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三是投入体系。确保扶贫投入与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相适应。扶贫资金由过去的中央财政投 入为主,转变为中央、省、市县投入“三三制”局面,金融 资金、社会资金成为新的投入渠道。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和扶 贫再贷款政策,加强保险扶贫、资本市场扶贫和土地政策支 持等。四是工作体系。开展建档立卡,摸准贫困底数,着力 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组织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着力解 决谁来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推进分类施策,着力解 决怎么扶的问题;制定退出办法,严格考核评估,着力解决 如何退的问题。五是动员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 办大事的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加强东西部扶贫 协作,深化细化中央单位、军队和武警部队定点扶贫。动员 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民营企业开 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确定 10 月 17 日为国家扶 贫日,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建设中国 社会扶贫网,不断完善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六是监督体系。 对各地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民主监督,中央巡视把脱贫 攻坚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纪检监察、检察、审计、财政等部 门和媒体等监督力量的合作,改进督查巡查办法,确保监督 工作质量。七是考核体系。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 作成效考核办法、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办法、中央单位定点 扶贫考核办法,组织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财政扶贫 资金绩效评价和媒体暗访,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 这套体系的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鲜明的创新 性、科学性、指导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记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 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 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 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社会价值和伟大意义关于在脱贫 攻坚中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通知 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要同步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把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 灵魂,培育新型农民、培育优良家风、培育新乡贤文化,通 过建设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民风建设和农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内容,培育切合农村实际的、 农民易于践行的实践载体,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切实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农 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时代新风在农村得到认同和固化,培育诚信友善、文明和 谐的村风民风。 二、主要内容 1、建好管好文化活动阵地。农家书屋坚持定时开放, 满足众多群众借阅;村广播室经常播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整合农村现有公共设 施,统筹建设集理论宣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 电影放映、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室,以“我 们的节日”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 2、建设乡村文明一条街。在农民群众居住集中的街道、 村落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乡村宣传文化街、文化墙、宣传 栏,设置公益广告宣传画,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经典、文明 礼仪,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各村委会及村小组要制作有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久性字牌。 3、制作善行义举榜。在农民群众集中居住的街道、院 落、广场设置善行义举榜,宣传展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 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好人好事,形成崇 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村风民风。 4、有一个道德讲堂。有固定场所,按照“看一部事迹 短片、讲一个道德故事、诵一段道德经典、谈一点道德感悟、 送一份吉祥祝福”的流程办好道德讲堂,并利用道德讲堂举 办各种讲座,讲文明礼仪、讲科学技术、讲法律法规、讲形 势政策、讲党的建设、讲党风廉政、讲传统文化。 5、有一整套乡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 入进去,坚持依法治村,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则, 立足本乡本土实际,发动农民群众讨论制定乡规民约,成立 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开展移 风易俗,反对“黄、赌、毒”,反对封建迷信和铺张浪费, 提倡绿色、环保、节俭的新生活方式,在遏制陈规陋习、倡 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提高。 6、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结 合起来,深入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主题 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以雷锋精神感召人们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十星级文明户”。通过广泛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以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农村 良好社会风气,传播好村风、好家风、好民风,增强广大农 民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及影响力,发挥“十星级文明 户”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农村。 8、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文明家庭。广泛深入开展“爱国 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 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为内容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层层 寻找景洪好人。 9、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创建活动承载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力争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以创建全国文明 城市为龙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建为民、 创建惠民,强化对党员干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 思想道德、法治教育。 三、相关要求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请于 每月 8 日前将当月工作开展情况报市文明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