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初中思想品德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1.全市基本情况: 2.命题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中考命题应做到: (1)有利于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2)有利于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一步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有利于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选择题为15个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其中前五题为时事政治;非选择题共有四个,总分为35分。 4.对试题的总体评价 本次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十堰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考试说明》要求,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依据,以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民版)为蓝本(试题来源及双向细目表附后)。整套试题与教材结合较紧,较之以往又有适度的创新,内涵丰富,但又不失灵动活泼,能够全面检测考生各方面知识和基本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信度,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如下特点: (1)试题相当灵活,体现了高度的开放性 本次试题除了选择题的答案是固定的以外,其它的题目没有一个答案是固定的,即使有部分题目的答案在教材中有影子或部分答案,但那都不是统一的和完整的。以19题为例:第一问只要是与奥运有关的知识即可,如奥运主题、会徽、口号、吉祥物、火炬及接力活动等,这方面的知识太多太多,考生只要平时关注了就非常容易作答,并且答案会各不相同。第二问写誓词,更是多种多样,就从誓词的形式上就可以有条款式的、段落式的、简要概括式的;就宣誓的内容上,可以从多角度宣誓,如:思想上怎么做、遵纪守法上怎么做、学习上怎么做、生活理念上怎么做等;也可以从某一方面详细地说明,如从环境保护方面宣誓:带头讲文明、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节约用水用电、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不乱扔乱丢、保护环境等,只要符合“文明、新风”这一主题回答且言之有理即可。第三问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倡导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的角度回答,如节约消费;替代消费;循环利用;重复使用;拒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拒绝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正确处理垃圾;良好的环保习惯等即可。可见,试题充分体现了“双开”考试的要求,有利于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一步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密贴近学生生活 本次试题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以非选择题为例,其中第16题是从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角度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而命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本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17、18、19题都是以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而对热点的选择皆是大家都知道的重大事件,如十七大、“嫦娥”一号、奥运会与汶川大地震等,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同时又能从学生视角来切入问题,如从学生的角度去谈“嫦娥”一号的启示、去谈迎接奥运会的誓词和践行“绿色奥运”的理念等,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时政教育功能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3)彰显新课程理念,以德育引领全卷 今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重点考查的还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最主要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张试卷注重以德育引领,凸显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如:15题,16题的二、三两问,18题的一、二、三问,19题的二、三两问等都主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考查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因素要更为突出。即使是其它的题目也充分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了教育价值立意。 (4)围绕课标抓住核心考点 本次考题涉及的主要考点有“生活中的雷区;电视机的变迁;小康家园;我有署名权;城乡直通车;当冲突发生;心中的天平;依法治国;做合格的消费者;人之根本;我的自律宣言;不要侵犯我的隐私;法律是武器;心中有他人;第一次握手;为他人开一朵花;在人群中挺立;飞天梦想;人类的翅膀;生活在地球村;中国的声音;中国的道路;伸出你的手;这是我的责任;情绪调味师;中华民族的选择”等,这些都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命题者能紧紧围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心理、法律、道德、国情出题,而这四方面又不是独立分割的,如:16、 17、18、19题把四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考查,体现了能力立意要求,贯彻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课程目标,符合课标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道德素质,锻炼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抽样分析结果 1.抽样基本情况:阅卷结束后,根据要求,抽取了号码尾数为25的试卷997份作为样本,经过认真地收集、整理,得到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从考试的成绩统计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今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的各项成绩指标总体上与去年有一定变化,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又充分体现了学科应该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和发展性,基本达到了市教育局“中考说明”规定的相关考试要求。 2.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总的来看,考生缺乏整体观念,对“原题”把握较好,而“理解运用”问题失分较多。 (1)选择题部分。这一部分的试题侧重基础,都是应知应会的重要考点。既突出了国内大事的时政热点,又注重了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注重了教材重点知识的掌握,又联系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考生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审题清楚,得分较容易。一般得分在10—14分。错题较多是2、5、7、9、10、11、15七道题上。失分原因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教材重要知识关注不够、粗心大意、审题不清、或者没有必要的解题技巧,考生答题中有D答案和多项选择现象。 (2)非选择题部分。这一部分的试题强调考察能力,试题开放性、灵活性较大,要求考生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想象能力、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运用相关术语表达观点的能力和自我实践生成新知的能力。具体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第16题:【学用链接】(1)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社会发展之基,它既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 ◆ 从道德角度,写出一个规范性文件名称及相关规定。(2分) ◆ 从法律角度,写出一部法律名称及相关规定。(2分) (2)一天,李黎发现父母正在偷看自己的日记,虽然很生气,但理智的她利用所学的道德、心理、法律知识,合情合理地化解了矛盾。请你推测李黎所用的知识和方法。(3分) 评价:第(1)问考查的是诚信方面的内容,诚信是做人之本,它既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品质,是思想品德课的核心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社会的热点。试题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有机结合,题目活,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够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2)考察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冲突,学会做人,很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问题:本题学生失分较多,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不能灵活运用,学与用的链接不够。第(1)问,弄不清规范文件是什么,弄不清哪些知识是道德方面的,哪些知识属于法律方面的,相互颠倒或雷同,文件和法律名称残缺不全,有的不是文件或法律,而是一句话或一个词;很多学生干脆不做;第(2)问,多数考生答题时知识和方法不分,不能从道德、心理、法律知识三个角度作答。只有知识没有方法,或者只有方法没有知识,列举不全和重复列举现象也较普遍。 第17题:【聚焦热点】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为党的十七大献上一份厚礼。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材料回答: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开展探月活动?(3分) (2)再列举一些我国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或实施的计划?(3分) (3)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评价:主要考察考生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及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多数考生思考问题角度单一,重复罗列,不够完整;对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或实施的计划不清楚,答成了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或重要工程,不是高科技成就或计划;不能够从科技创新这一角度思考问题;答非所问现象明显;答案混淆现象较为突出;或不简洁,不得要领等。 第18题:【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为此,国务院发出公告,将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降半旗志哀。党中央发出号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外电评论:汶川大地震,中国感动了世界,世界更加关注中国。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设立“全国哀悼日”说明了什么?(2分) (2)“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中国感动了世界”。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3)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具备哪些自救知识?(3分) 评价:本题围绕抗震救灾这一热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广,灵活性、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考生运用知识,活学活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第(1)问考生审题不认真,往往只从全国人民和自身来答,不能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思考;答案过多,牵强附会;仅看到现象,不能阐述表象后的本质;第(2)问没有理解题目意思,牵强附会的语言较多;答案要点重复,语言罗嗦,对一个问题过多展开,回答问题不全面;第(3)问多数考生,生活经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自然灾害,不能做到有效自救;答题角度单一,仅能从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思考问题,缺乏完整性;相当一部分考生面对自然灾害,措施不具体,重复罗列,只能从准备方面泛泛而谈。学校之间差距也很明显。 第19题:【心系奥运 】为迎接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十堰市某中学准备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制作卡片(3分) (2)誓师活动:举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誓师活动,写出你的誓词。(4分) (3)行动计划:你准备如何践行 “绿色奥运”的理念?(3分) 评价:本题紧扣2008年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关注国家大事,践行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考生更好地了解奥运、感受奥运。开放性强,灵活度高。 问题:第(1)问部分考生奥运知识欠缺,不准确现象突出;第(2)问不能扣住文明新风这一主题,思维不开阔,往往只答成一句,答题角度单一,不少考生答非所问,如回答成运动员应具有的素质、宣传标语等,还有少部分考生不理解誓词是什么,将誓词写成祝愿词,空喊口号而无实际内容;第(3)问个别考生不理解绿色奥运的意思,角色定位不准,将践行等同于提建议,答案内容空洞,有重复罗列现象。 三、卷面反映出的问题 1.试题本身存在的问题 考生普遍反映试题难度偏大,另外时政内容占的比例过多。 2.考生答题反映出的问题 (1)一些考生对开卷考试的要求认识不足,不注重平时积累,不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对一些重要知识掌握较差。 (2)一些考生欠缺良好的思维习惯,审题不清,读不懂问题,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分析材料时思路狭窄,只看点,不看面,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材料,往往只能从某一个方面去认识,答案很不完整。有的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要么抄书,要么没有重点漫无边际地说一些大道理 (3)一些考生答题语言不规范,运用学科术语能力较差,回答问题“口语化”较重,“大白话” 的倾向较重,答案中没有学生自己的认识,没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 此外,从学生的卷面也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或备考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缺乏时政意识,对时政热点问题把握不准命题方向,搞不清楚其来龙去脉;教学中极端化倾向严重:一是过分依赖教材而忽视了对时政热点焦点问题的探究。二是过分重视了时政而抛弃了教材。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认真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必须研究解决好下列问题。 1.重视基础,强化能力迁移 能力的迁移,基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是能力迁移的前提。《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是命题的主要材料来源。但这并不是说,课本上的知识,就会原封不动地拿过来作为所考的内容,而是有所取舍、有所再生,常常会以不同的题型来呈现,因为思想品德命题的原则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因此,考生应该对教材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惟有如此,才能在知识的迁移中,答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才能在试题的答案中,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所以,务必在抓好基础知识落实的前提下,强化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2.重视热点,强化应用能力 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是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又一重要的材料来源。与此内容相关的题型,主要是非选择题。这类题目侧重于检测考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和个性的发展,能力测试点侧重于检查考生实际应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本次考题中的第17、18、19三大题都是借助于社会热点问题来设题,考生的应用能力在问题的解答中得以检测。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务必注重对重大时政热点的关注和积累,并且要把它们与教材知识相连接,精心设计题目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重视生活,强化实践能力 直面生活,是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又一原则。思想品德试题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务必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平时多设置情境试题进行训练,以减少学生中考时对试题情景的陌生感,使他们有话可说、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重视课改,强化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品德中考命题带来了新的亮点,因此,课改的精神将会在试题的设置上巧妙地体现出来。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思维品质检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是课改命题的旨意所在。课改的内涵,最适合检测的题型是综合探究题。这种题型,注重课内与课外的契合,激励学生在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探索和体验,通过道德的践行和活动的探索,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情操。而且这种题型往往会作为压轴题出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思考人生,在能力的提升中完善自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