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思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市规划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思路

市规划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思路 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启动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建市 60 周年, 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的喜庆之年。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省住建厅的高度重视 和正确领导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矿冶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新城为导向,围 绕市委“三大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南向对接、东向拓展、环湖开发、沿江发展”的城市 发展思路,着力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基础测 绘工作推进以及提升规划行业整体形象等下功夫,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实现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现将今年工作完成情况及明年工作安排汇 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进一步加大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城市规划体系建设 一是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9 月 15 日,国务院 15 个相关部委齐聚,就 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召开专题审查会。审查组原则通过我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 改工作,目前已进入国务院最终审批环节,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待国务院正式 批准后修编工作即可进入实质阶段。 二是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具有三千多年的矿冶文明史,矿冶文化底蕴深厚, 矿冶文化特色突出。为进一步彰显我市矿冶文化特色,我局抓紧做好矿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 报工作,落实专班,强化职责。争取省住建厅领导支持,成功召开一次专题咨询会。与会专 家对我市所具备的要件和申报工作表示认可,一致赞同我市先行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 前申报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三是以服务“双迎”和“四城同创”工作为抓手,完成大道、杭州路、金山大道、圣明路等 主要道路“五化”的规划许可及审批工作;完成全市主干道临街立面整治和黄荆山北麓开山 塘口生态修复的规划指导工作;完成华新水泥遗址保护规划的初步设计、江滩公园一期规划、 环磁湖地区景观设计等重点规划工作;完成“四馆一中心”和曼晶酒店、金花大酒店等酒店 的建设、改造规划与指导服务工作;完成磁湖西岸地区、武汉至城际铁路北站及周边地区的 城市设计;完成城市供热管网、团城山污水处理厂、城市道路刷黑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编制;完成集贸市场、公厕改造、垃圾转运台(站、点)的规划布点工作。 四是在专项规划编制上,先后组织完成后河堤城市设计规划、城市蓝线规划、工业遗址研究、 城镇一体化总体规划及十二五长远规划、沿江景观规划(沈家营——上窑段)、磁湖风景区 总体规划、下陆区控制性规划、团城山公园改造规划、黄荆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铜录山古矿 冶遗址规划、东方山旅游总体规划及东方世界景区总体规划、长江沿江景观带一期规划等规 划编制工作。同时还组织完成了市广场路小学、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都文化中心、神牛拖拉 机有限公司等一系列调整修建性详细规划。 这些规划的编制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的城市规划体系,优化了我市规划功能分区和用地 布局,为我市第二产业的延伸发展和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工作,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建设 一是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坚持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过程中, 我们坚持统一规划、节约用地、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严格遵守城乡规划法和行政许可法程 序。对“一书两证”的核发,我局严格按照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要求,实行“四统一管理” (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统一发放、统一公示),将开发区“一书两证”核发工作纳入了全 市统一管理,同时加大了对大冶、阳新“一书两证”核发管理的指导工作。截止今年 11 月, 共核发选址意见书 33 项,总用地规模 3267181.14 平方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49 项, 总用地规模 4589270.02 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19 项,总建筑面积 2717023.25 平方米。 二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制订完成新的 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规划审查制度,进一步健全规划分级审批的民主决策机制。对总体规划进 行局部调整或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规划布局和用地性质重大变更的,须报同级 人大审查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批。规划部门控制性详规的制定和修改,要向同级人大报告, 征求人大意见后按程序报政府审批。同时,积极推行规划公告(公示)制度。所有审批项目 均在市规划局网站进行公示,重要公益项目和涉及公众利益的项目除网站公示外,同时实行 规划方案审批前现场公示。积极推行听证会、论证会制度。对一些重大和重要规划,举行专 家论证会听取专家的意见,对有关群众利害关系的项目规划许可和修改,举行听证会,广泛 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通过强化规划公告(公示)、听证、论证、咨询,积极推进政务公 开,进一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规划监督和约束机制,扩大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有效提高 了规划管理水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