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202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篇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主要成效 高度重视,工作格局趋于良性。一是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制订了《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xx县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明确了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工作措施。二是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明确了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的具体工作职责及目标任务,各成员单位分别制订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县18个乡镇均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了专题会议,因地制宜制定了行动方案,并通过各种途径营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氛围。‎ 突出重点,整治工作初显成效。2018年以来,xx县共拆除乱搭乱建3200处,空心房2100间,清除村庄乱堆乱放9200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45吨,清理村田池塘920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6000吨。2019年,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4000万元,工作经费30万元,重点实施了农村改厕、入户路建设、沟渠硬化、公共空间整治等工作。城乡垃圾处理运作常态化。采取“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农村垃圾一体化处理实现乡镇、村全覆盖,共配置农村生活垃圾运输车辆25台,垃圾箱4900个,发放垃圾桶660升的900个,240升的9100个,配备农村保洁员496名。截至2018年12月底,共收集转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4345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截至9月底,已完成了16个乡镇污水治理规划,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沼气和三格式粪池建设。农村“厕所革命”有序推进。出台了“厕所革命”技术标准和奖补政策,对实施改厕的农户,按照不同模式分别给予2600元/户、3000元/户的奖补,今年已完成改厕任务2116户。生猪养殖场整治任务完成。现已退养生猪养殖场15家,整治18家,禁养区已全部实现了禁养。村级公里建设面貌一新。新(改)建农村公路878.3公里,全县230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达,99%实现通畅,130个行政村入户道路得到硬化。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既定目标。投资3603万元,新建改造配变台区73台,新建改造10KV线路114.486公里,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51.946公里。溪河道整治依法进行。溪河治“四乱”任务21个已完成整治并销号、立案查处3起非法采砂案件、拆除养殖网箱4297口,现已基本拆除到位。农村消防安全整治有效。投入1000余万元,对省政府挂牌的区域性火灾隐患单位高椅古村和其他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进行了消防设施升级改造,销案摘牌,整改火灾隐患15084处,建消防示范点40个。‎ 示范创建,人居环境有效提升。2019年,xx县将连山乡大坪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厕所革命试点村。该村以“厕所革命”为抓手,全面开展了空心房整治、废旧棚栏拆除、公共空间优化利用、池塘净化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为目标,对影响群众出行的入户道路、沟渠进行硬化,对村庄残垣断壁进行清理、整治,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二是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绿则绿”‎ 的原则,对拆除废弃建筑物的闲置土地通过采取种植药材、花草、蔬菜等方式和打造成农家书屋、农耕展示屋等手段,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xx县创建市级卫生乡镇1个(漠滨乡);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今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86个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授牌4个(枫木、上坊、高椅、金寨),市级授牌6个(高椅、枫木、上坊、金寨、西楼、大坪);今年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村1个(大坪),市级创建村1个(雪峰),县级创建村1个(七溪);创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4个。‎ 因地制宜,治理模式各有特色。全县各乡镇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创新治理方式。如:堡子镇、若水镇形成了以“乱搭乱建”为抓手推动村容村貌全面提质模式;连山乡形成了以“厕所革命”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提升模式;开展了长寨等5个清洁工程示范试点村工作,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面积6万亩,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清洁生产模式3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3%。xx县各乡镇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宣传,重点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商、拆除钢架棚、乱堆乱放、乱扔乱倒、清理建材垃圾等集镇“顽疾”,集镇和村团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存在偏差。近年来,尽管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村寨”等活动,但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一些村民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部分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较差,生活观念依旧较落后,认为搞整治就是“修路、植树、建花园”,然后搞搞卫生。‎ 农村生活污染仍然较为严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一是垃圾转运不及时。二是生活污水、塑料袋、易拉罐、酒瓶等垃圾,基本上没有经过处理就随意倾倒,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田边地角等地屡见不鲜,对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规划编制仍然滞后。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文件要求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鼓励推行多规合一。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我县规划编制因地制宜不足,“凌乱”现象依然突出。如:农村住房布局凌乱,房屋建设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厕所、厨房、猪圈、牛羊圈等附属设施存在乱搭乱建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由于原计划实施的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因资金问题被暂停实施,导致城乡“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 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是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十分严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体按理说应当是广大农村居民,但目前从我县情况看,很多群众还没有积极参与进来,还存在“工作人员干,群众在一边看”、“县乡开会喊得凶、群众在一边吹凉风”的现象。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善。村民自治存在薄弱环节,村规民约不够完善或执行不力。三是农村青壮年劳力缺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在家的人员基本上是“三八”“六一”“九九”,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劳动力不是很足。‎ 管护机制有待完善。一是目前农村居民缺乏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常识和专业技术指导。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意识不强,农村垃圾处理、卫生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标准,造成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不一致。二是管护机制不完善。由于农村公路养护、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缺乏持续的资金保障,造成垃圾收集、运转不正常。‎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扩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宣传栏、宣传窗、宣传标语等功能,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强化学校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要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广大农村的义务宣传员,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类指导,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多规合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乡镇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加强与乡村振兴规划的统筹衔接,引导各乡镇从实际出发,分别建设保障基本型、环境整治型、美丽宜居型等不同层次水平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三是分类推进。以人民为主体,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结合各村庄现状,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确保村庄规划符合农村实际,体现农村各自特点,满足村民需求。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农村公共空间整治等方面的统一技术标准(特别是改厕中“三格式”的容量要切合实际),确保整治工作规范科学、切实可行。五是落实河长制。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清淤工作,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水面得到有效保护,水质达标。六是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将村庄四旁绿化和农户庭院绿化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绿树成茵。七是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对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重点是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全面推进整治。垃圾污水治理要与厕所革命合规共建,垃圾桶摆放要科学,垃圾清运要及时,在适当的地方增设垃圾桶。要对农户水电路予以进一步排查,彻底消除线路老化、道路交通等安全隐患。‎ 久久为功,建立健全治理长效机制。一是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坚持把集中整治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检查、监督或通报制度,完善奖惩办法,确保治理成效。二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要完善村党组织领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作用,增强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和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事务的能动性。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带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力量。要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讲卫生、树新风、去陋习,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群众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为助推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根本保障,确保到2020年如期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目标任务。‎ ‎【篇二】‎ 根据省、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xx县统计局组成专班,深入到部门、农村和农户进行实地调研,选取七里坪镇的xx村、xx村、xx村10户村干部、农村住户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基本情况 xx村、xx村、xx村的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100%、95%、95%;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为49%、70%、50%;使用卫生厕所的比率分别为51%、75%、65%;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乡级及以上政府,小部分来源于村集体、村民自筹、企业或社会团体;近三年都开展过植树造林等绿化行动,农民建房除xx村没有统一规划外其余两个都有,xx村是国家级特色村落,是住建部定点扶持的村,xx村、xx村都不是特色村落。‎ ‎(二)农村住户调查情况 抽中的10户农村住户都是男性,年龄位于35-50岁占70%、50-60岁占20%、60岁以上占10%;文化程度初中占50%、高中或中专占10%、小学占10%、大专及以上占30%;认为村容村貌的变化很大占100%,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占100%,认为近两年本村美的变化主要在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生活污水得到处理、改厕成效显著占100%,乡风淳朴文明、有长远发展规划,治理有效、村里污染源或企业排污治理效果好的占60%;认为家乡生活质量提高最大体现在乡村绿化景观美了的占100%、房子大了占80%、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占80%;认为本村人居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庄建筑布局较乱,农房设计水平低占90%、村内设施没人维护占10%;针对上面的问题,认为本村亟待解决村庄规划布局占90%、增派专人维护设施占10%;为美化环境,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维护公共设施等愿意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占100%,愿意每年付费50-100元占60%,每年100-200元占30%;建议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占60%,提高养老保障水平40%。‎ 二、取得的成效和典型做法 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会召开后,各地以拆危拆旧为重点,掀起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潮。据初步统计,截至5月底,全县共投工投劳16万余个;拆除危旧房3.3万间,新增土地增减挂钩面积5182余亩;募集资金6400万元;村庄绿化植树近180万余株;整治门前塘610口,新建便民小道668736米,新安装路灯11066盏;35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部完成规划设计,成效显著。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做法。‎ ‎(一)整治工作全面“动”起来 xx镇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四边四化”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在“治理”上发力,常态化开展农村清扫保洁、河塘沟渠清理、“厕所革命”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另一方面在“增绿”上攻坚,集中购买爬山虎绿化藤对山体进行复绿,购买花籽,在路边、塆边、山边、村部边种植。太平桥镇党委选择“啃最硬的骨头”‎ ‎,将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放在本镇周家田塆召开,迅速促成该塆成立村民理事会,发动全塆捐款10万余元,清垃圾,拆旧屋,修池塘,铺村道,搞绿化全面推进。‎ ‎(二)内生动力快速“燃”起来 一是对标先进比着干。二是关键对象带头干。三是村民理事会发动干。四是变换方式创新干。‎ ‎(三)拆危拆旧整体“火”起来 一是村组干部带头拆。二是在外能人首先拆。三是以房易房加快拆。四是发动乡邻帮忙拆。‎ ‎(四)资金筹措多途“活”起来 资金缺口是本次调研过程中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困难之一,部分村组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保证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是激发群众捐。二是发动能人捐。三是争取单位捐。四是以建代捐。‎ ‎(五)美丽乡村示范“带”起来 xx镇小丰山村整合三个产业特点,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荷花美景为看点,以莲子、红苕为卖点,以采摘、电商等为引点,打造集生产-观光-采摘-购物-电商等多元合一的旅游名村和产业强村。永佳河镇党委、政府通盘布局美丽乡村示范点,持续着力打造叶河村,在“檀八”公路两边打造十里桃花农业观光长廊,融红色旅游、花果采摘于一体,融传统教育和实地体验于一体,通过美丽乡村点打造,带动和辐射周边村的建设,既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又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三、存在问题 ‎(一)整村规划成本较高。县内专业设计公司做整村规划,村平要10万元左右;请县外大专业设计公司一般要花20—50万元,绝大部分村无法承受。‎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非建设成本耗费较大。在调研过程中,基层普遍反映项目管理费用较高。如:七里坪镇xx村200万元的美丽乡村共同缔造建设项目,第三方公司做项目实施方案收费约8000元,华信工程造价公司做预决算收费约8万,分七个标段招标支出8000元,工程监理费支出3万元(实际由本村刘教授公司免费完成),纳税支出12万元,其他涉及事项支出4万元,各项费用共计支出28.6万元,占到项目总费用的14.3%,据我们了解,各村情况基本类似。‎ ‎(三)部分项目奖补标准偏低,缺乏明确资金来源。一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村里拆除旧房及整理土地的成本约为8000元/亩,县奖补到乡镇、乡镇奖补到村的标准偏低,村实际收益不大,影响了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积极性。二是“四好农村路”‎ 建设项目。2018年新建标准为3.5米宽,县级补助资金为每公里20万元,今年新建标准为4.5米宽,县级补助资金不变,据测算,每公里存在缺口资金约16万元。三是村级拆危拆旧。各村拆危拆旧产生机械拆屋清场费用,每间拆除成本约400元,目前,基本上由所在村赊欠记账,对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拆旧的资金有压力。‎ ‎(四)农村生活垃圾未按要求进压缩站、运力不足。一是各村收集的垃圾没有按要求转运。有的乡镇把转运工作交到各村负责,又没有督办考核的硬措施,导致垃圾长时间堆积、没有统一进压缩站,偷倒乱倒、临时填埋的现象还存在。二是压缩站未全面运行、转运车辆不足。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垃圾压缩站33座,其中正常运行的有27座,其余6座未启用,致使部分村垃圾不能就近及时进站压缩;全县目前配备的农村垃圾转运车辆只有6台,平均每车每天要从不同的压缩站到周家凹填埋场跑7个来回,工作时间9小时,运力明显不足,影响压缩站的垃圾及时清运。‎ 四、对策及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规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自然为美,以修复为主,留住记忆,留住乡愁。整合县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等部门专业设计队伍,以美丽乡村示范点规划为基础,选择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资源禀赋的村先期制定20—30种村庄规划,其它村以此为参照,采取因地制宜,洋土结合的方式,制定各村建设规划,控制规划成本。‎ ‎(二)优化建设项目管理。一要简化流程。适当放宽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要求,简化项目审批流程,降低相关非建设成本。二要规范监管。建议出台《xx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格承包商遴选办法》,加强对合格承包商施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监管,防止假借资质,层层转包。‎ ‎(三)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一要适当提高奖补标准。建议县级层面加大对农村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标准,激发基层积极性。适当提高“四好农村路”奖补标准,弥补资金缺口。二要因村制宜发展集体经济。继续统筹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力度发展集体经济,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级党组织发展力和组织力。三要鼓励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要持续为人居环境整治造势,力求赢得更多社会人士支持和参与,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格局。‎ ‎(四)规范农村垃圾清运。一要鼓励“镇转运”环节引进市场化服务机制。由乡镇统一购买服务,将垃圾转运承包给物业公司,乡镇负责对物业公司进行监督、考核、奖惩。二要进一步细化城管执法局和乡镇的职责分工,村级负责垃圾进各塆垃圾池,乡镇负责垃圾进中转压缩站,城市执法局负责各压缩站垃圾进周家凹填埋场,确保农村生活垃圾能进站,可压缩、运得走。‎ ‎【篇三】‎ 一、xx村人居环境现状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的槐山脚下(属于合并村,xx村并入xx村),距镇政府17.5公里,耕地面积3103亩,主导产业是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面积4170亩,林地面积4000亩,核桃3000亩,花椒1000亩,全村7个村民小组,141户443人,党员23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90人,已脱贫28户80人,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脱贫攻坚以来,在机关的大力帮扶下,xx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围绕“脱贫之日就是美丽乡村建成之时”的思路,累计协调和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项目建设,xx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村“脏”的问题明显减少,“乱”的现象有效管控,“差”的状况逐步改观,“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正在xx村逐步变为现实,xx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2018年成功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吃水、道路交通、住房改善、垃圾回收等问题,加快补齐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争取资金177.8万元实施了xx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63万元完成了xx村整村坡屋顶改造工程;投资200万元完成了虎河组通组路3.8公里;协调项目资金40万元,新栽太阳能路灯40盏,新建垃圾站3个,修复主巷道盖板1000米;协调项目资金50万元完成了主巷道柏油硬化工程、排水渠修建工程;协调绿化补助资金45万元,完成村内巷道修复和全村绿化建设工作。‎ 二是管护机制同步推进。坚持“治、建”与“管、护”同步推进,抓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健全保障措施的环境卫生工作要求,落实公益性岗位开展公共区域保洁和垃圾清运,定期组织群众清理“三堆六乱”,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众共建美丽家园的意识和行动自觉明显增强。‎ 三是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新改建的村文化广场成了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委会里农家书屋、多功能大厅,给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协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0万元,完成了以“美丽乡村、生态xx”为主题的文化墙700平方米,定期开展文艺演出、道德讲堂、“好婆婆”、“好媳妇”、八星励志户等评选活动,助推着乡村文明建设,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xx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距中省整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存在一些亟需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群众环境意识还不高。近年来,尽管全市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但受传统文化习惯及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民的生活还比较随意,环保意识还不强,门前收拾的相对整洁,屋后柴草乱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一些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还不强,生活观念依然沿用老习惯、老方式。‎ ‎(二)群众参与度还不热。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是主角。但有些农户将其视为政府和村干部的事情,还有“等靠要”的思想,还存在“干部进村干、群众路边看”‎ 的现象,改变群众不良生活习惯还需要持续努力。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强,认为垃圾清理是村上公益性岗位的事,自己只需要收拾还自家院落及门前卫生就行了,参与集体公益事业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户卫生厕所建成后,使用率不高,还是传统用厕方式。少数农民只希望从人居环境整治中赚取劳动报酬,得到实惠,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三)农村生活污染增多。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塑料袋、易拉罐、酒瓶、建筑垃圾等垃圾逐渐增多,处理难度进一步增大。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四)管理机制还不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量大面宽,成因复杂,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责任不够落实、措施不够经常、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更有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虽然xx村当前整治工作在道路硬化亮化、村庄绿化、路面清扫、墙面粉饰层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筑垃圾清运、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村民主体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村委会推动,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重建轻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后期运行管护机制研究不够,部分基础性建设项目还没有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特别是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公共厕所等设施运行维护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影响全村环境整治的持续性。‎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环境整治思想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采取切实措施,从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立足当地经济水平和群众需要,学习先进地方好的经验和做法,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提高农民群众知规划、执行规划的意识,减少乡村乱搭乱建现象。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利用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二)实现环境整治科学谋划。农村环境整治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和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三是及早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结合不同季节和重大节日,每周确定一天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扎实开展以“八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开展集中整治,实现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三)健全环境整治保障机制。一是健全政府投入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快完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根据民俗民情,从垃圾清扫、收集、处置到职责分工、激励、监管等环节建立完善制度,发挥好村级各类组织作用,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享的协商格局,明确责任和义务,逐步培育群众责任意识和付费意识。根据实际落实1名以上保洁员专门负责垃圾收集、清运工作。抓好农村的门口、路口、村口、河口等关键点,屋边、路边、河边、田边等重点区域,做到常打扫、常清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三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财政奖补、帮扶单位争取、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的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合理确定村级保洁员工资和垃圾清运费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四)营造环境整治良好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介,在舆论引导上下功夫,着力细小,贴近群众,让农村群众天天听“整治”、日日见“整治”,耳濡目染地在整治过程中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教育,使卫生健康理念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环境治理活动中来。二是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文明家庭、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绿化美化庭院,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学习各地环境整治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在见贤思齐中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