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日征文范文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档案日征文范文三篇

档案日征文范文三篇 档案日征文范文三篇 ‎【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档案与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各界人士利用档案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随着档案数字化的推进,查档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查档人数不断攀升。在查档利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据统计,**市**区档案馆过去10年间共发生各类矛盾纠纷17起,虽影响不大,也都得到妥善解决,但该如何预防、化解这些矛盾纠纷是新形势下各级档案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时期档案查阅利用工作的特点 档案查阅利用范围越来越广。一是查档人员涉及面变宽了。近些年,档案服务工作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民众生活,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用者走进档案馆,并成为档案利用的主体,超过了机关单位等对档案的利用。二是查阅档案的范围变广了。10年前查档主要以单位文件为主,而近些年来,从林权改革到农村土地确权、从机关单位编史修志到个人著书立说、从解决个人纠纷到司法案件等各方面都需要查档,查询范围基本涵盖方方面面。‎ 对档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查档接待压力越来越大。比如有的单位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单位在解决群众上访、合同纠纷等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查档,从档案中找依据、找办法。10年来,查档人数和出具证明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工作量不断增大,接待的查档人员也由以机关单位人员为主转变为社会各阶层人员都有,对查档工作的效率、服务态度、政策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的重要场所、档案查询利用服务的窗口,要不断适应新要求,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产生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 从历年发生的查档矛盾纠纷情况来看,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期望与现实不协调引发的矛盾。部分人员在遇到个人工龄、房产纠纷、合同纠纷、户口办理等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满怀希望来馆查询,一旦不能如愿,就怨天尤人,从而引发矛盾纠纷。二是由制度与需求不协调引发的矛盾。查档者相关证明材料携带不齐全却坚持要查阅,档案馆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不能为其提供利用服务,从而引发矛盾纠纷。三是由“藏”与“用”不协调引发的矛盾。随着依法治档的深入推进,各档案馆馆藏档案门类更加齐全,档案资源更加丰富,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档案查询利用日益增长的需要,一些查档者达不到查档目的就不满意,或者由于缺乏档案常识,到档案馆查询本应在其他职能部门查阅的档案资料,从而引发矛盾纠纷。‎ 预防化解查档矛盾纠纷的对策 查档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偶然性的特点,是档案馆必须面对且要妥善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在发展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机制加以应对,要从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制度预案等方面着手,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优化服务环境,夯实预防矛盾纠纷的“根基”。档案馆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做起,改进服务质量。一是不断丰富馆藏,使档案服务面更宽。档案馆要不断丰富馆藏结构,在继续接收各类文书档案的同时,加大民生、司法、财会、社保等档案的接收力度,进一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各门类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二是不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使查档更快速。档案馆通过计算机调取档案数据,减少检索、进库、调卷等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待更多的查档者。三是推进跨馆查询,让查档更便捷。档案馆要针对查阅率比较高的婚姻档案等建成专题数据库,做到全市跨区查询,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四是为查档者提供电话录音留言服务,以更加精细的服务提升查档者的满意度,使服务更周全。‎ 加强档案宣传,净化滋生矛盾的“土壤”。档案馆要充分利用“国际档案日”、普法宣传日等时机,加强对档案法和档案工作的宣传,使社会各界人士更加了解档案工作,知道合理合法使用档案,使查档人员更加理智,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做到“四个加强”,达到“四个知道”。一是加强对《档案法》的宣传,使更多人知道查档是有规矩的,不是谁想查什么就能查;二是加强对档案基本常识的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档案馆不是什么东西都存,想查什么就有什么;三是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很多信息是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查阅的;四是加强对档案利用办法的宣传,使查档者知道查档程序等内容。‎ 创新工作模式,降低激化矛盾的“燃点”。档案馆要不断创新,以更优质的服务赢得查档者的理解和支持,在“快、新、简、细”上下功夫。一是推进数字化查询,加快查询速度。档案馆要建立覆盖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实现电子数据与纸质档案一一对应,达到“一站式”要求,全面提升档案查阅效率。二是创新查询方式,给查档者更多的选择权。档案馆要综合运用现场申请、电话预约、网络咨询等方式,使查档途径更多。三是精简查询程序,方便群众查阅。档案馆要及时修订《行政权力实施程序规定》,对每个事项行使过程涉及的全流程、各环节进行规范和优化,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四是与时俱进,细化查询流程。档案馆结合档案利用工作实际,及时修订《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档案利用的范围。‎ 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查档接待人员化解矛盾纠纷的本领。一是要严于修身,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微笑服务接待每位查档者。二是严格依法办事,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用法规制度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查档者。三是严禁态度粗暴方法简单解决问题,要充分了解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依法依规化解查档矛盾纠纷。‎ 完善处置预案,织密预防矛盾纠纷之网。档案馆要完善处置查档矛盾纠纷的预案,采取“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手段,建立严密的预防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损失降至最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化解查档矛盾纠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及时化解、稳妥处理;既要立足当前积极预防,也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不断优化查档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争取理解支持,让人民群众共享档案事业发展成果,得到实惠,充分享受和谐优质的服务。‎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档案跨地区、跨部门利用日趋频繁,而传统的利用方式因为效率低,已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各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尤其是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缺乏权威部门的统筹规划,各地区档案信息化工作各自为政,成果不能很好的互相交流与融合使用,如何有效地共享这些档案信息资源、如何准确的预判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对接未来社会民生的发展需求等,就成为了一道道待解的难题。  ‎ 一、**地区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融入现代生活、对接智慧城市、连通大数据社会、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助力各行各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2015年**市“同城跨馆”利用服务的正式实施,**市辖区内的群众已经可以提前享受到这项服务带来的便利。以**市民为例,他们可以根据自身便利,就近选择任何一家国家综合档案馆就可以实现全程通查,随时调取所需的档案,在家门口便可以实现一站式服务,真正受益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查阅者仅需填写一张跨馆申请单,就可以调阅**地区13家综合档案馆的民生档案,实现一站式办结。而“同城跨馆”利用服务仅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将来它可以在更大范围,更多的平台,以更为便捷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二)现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共享方式 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共享的前提是整合档案信息资源,连通信息孤岛,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档案便民。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1.整合数字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是运用专网传递档案信息,但是出于安全和技术方面的考虑,最为合适的方式是采取离线导出,统一整合的方法,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首先,由各区县档案馆分别导出各自已数字化的档案原文及目录,再统一交由市档案馆进行整合,最后分发给各区县档案馆,形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异地服务、全网共享”的状态。在这个共享信息网里,档案利用者在全市13家综合档案馆中的任何一家,都可以通过跨馆利用的方式,查到其它档案馆的档案资料,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理。‎ ‎2.依托通讯设备、政务平台,实现跨馆协查 对于尚未数字化的馆藏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若内容可定向查找的,按需调阅档案,加盖本馆查阅专用章后,通过通讯设备传输至受理档案馆;若查阅的档案内容不确切,但范围可控的,协办档案馆通过高拍仪将相关范围内的档案目录转化成电子副本,再通过政务平台传输给受理档案馆,由受理档案馆提交给申请人自行翻阅,经确认后调阅原文,并通过通讯设备或政务平台来实现跨馆协查。‎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社会红利 ‎1.举措得力,促进档案服务更便民。以前由于不同时期行政区划调整,名称变更等原因造成的档案划归地不一,查阅不便的情况,可以很好的得到解决。以婚姻档案为例,查阅者如果对登记地点不明确,那么就只能逐个档案馆查询,逐一排查,而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以后,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2.受益面广,跨馆范围在逐步扩大。据统计,**市档案馆两年来共接待了“同城跨馆”查阅者4325人次,提供利用档案5369卷(件)次,大大提高了查阅利用效率,一改过去群众东奔西跑、盲目无措的状态。查阅范围涵盖了婚姻、知青、户籍、林权、土地房产、政府公开信息等,并逐步在扩大。‎ ‎3.联网协查,助力机关工作走前头。利用“同城跨馆”数据库,**市档案馆近年来为市委组织部、出入境管理处、公证处、民政局、公安、法院、公积金等机关事业单位核查信息,协助开展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主动作为,树立档案部门的新形象。“同城跨馆”利用服务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端窗口,它不仅是一个便民窗口,同时也是一个有力的宣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更多的群众和企业了解档案、走进档案并推动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到档案事务中来。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服务民生上更贴近群众,同时也在更大层面上提高了档案部门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5.名片效应 ,扩大社会影响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档案馆”为方向。以**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运用为例,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拓宽查询渠道”、“创新利用模式”等活动,不断刷新“**窗”新效率,赢得各界点赞,成为市民服务中心窗口的一张名片。窗口以优质的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引起了《**日报》、《**晚报》、《闽南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成为我省档案系统为民服务的一面旗帜,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 ‎6.锻炼队伍,推动档案工作上台阶。以入驻市民服务中心为契机,**市档案局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需要,通过全员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强窗口管理,严格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实现服务方式和服务标准的提升。**市市民服务中心档案窗口先后荣获了5次“标兵窗口”、14次“先进窗口”的荣誉称号,‎ 有9人次获评“五星级服务之星”、14人次获评“四星级服务之星”。同时,通过轮岗交流,将好的作风反哺到档案局本部,推进了各项档案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并最终以更优质的服务回馈于社会。‎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1.档案法律法规的修订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影响力大,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实现档案资源资源有效整合、共享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但原则性强,可操作性不足,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阻碍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果共享。‎ ‎2.体制机制的原因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由于长期以来条块化、分割状的管理体制,使得同类型档案馆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领导,虽然各档案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协作,但由于缺乏系统间的横向联合,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度不一,标准多样,共享难度大,支撑力不足。‎ ‎3.档案信息安全体系还比较脆弱,仍需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的个人、政府部门和各种组织都可以在因特网上传播自己的观点,因此档案信息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档案资源共享的“面”和“度”上都需要谨慎把控。在未能明确界定出保密与开放,隐私与知情的情况下,一切推进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工作都显得困难重重。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与档案开放共享滞后的矛盾自然就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以需求为归依,工作贴近民生是必然之选 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民生工作。随着档案形势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利用的转变,人们对档案的需求量和需求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时刻心中装着老百姓,以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勇于改变旧有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用新思维打破旧常规,开拓档案工作的新局面。要着眼于理念的转变,服务的创新:由依赖性向自主性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经验型向探索型转变。要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扎扎实实做好档案服务民生工作,不浮于表面、不疏于形式、不流于噱头,以踏踏实实的服务,取信于民,惠利于民,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完善数字化标准,规范档案服务机构管理是现实所需 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数字化标准不完善不统一、通用性不强、实用性不足,严重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长期以来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培训,档案服务机构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都直接拉低了档案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档案主管部门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做好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保姆型向指导型转变,由标准的接受者向标准的制定者转变,并在转变中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市档案局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各单位及各档案服务机构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的力度,制发了档案工作手册《机关档案工作实务与规范》供市直单位档案部门工作参考,并作为档案检查及接收进馆凭证资料;印发了《关于加强档案服务外包管理的通知》,对各单位开展档案服务外包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规范并支持31家纳入备案管理的档案服务机构参与档案整理、数字化等档案事务。这些前置化的管控举措都有效的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今后档案事业更高层面上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三)打造一支具有法制思维、业务能力强的档案队伍是当务之急 档案工作人员是法律、法规的直接贯彻者,对档案的开放利用和保密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法制意识和业务能力。今后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它要求我们的档案人员必须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保密和信息公开等有关规定,必须要善于总结和分析问题并正确履职,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习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档案部门应下大力气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条件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法制思维和专业技能的档案人才,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专业化。‎ ‎(四)搭建连接数字档案馆与部门档案室之间的桥梁,对接“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是一种趋势,今后人们对档案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频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也势必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对档案部门而言要在更大范围内去融合外部资源,考虑在对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对档案工作的未来走向做前瞻性的规划。立足于实际,就是要从当下的档案数字化工作着手,比照对接“智慧城市”的要求,严格按照网络资源的取舍标准、著录标引标准、数据描述标准、元数据标准进行规范操作,做到数字化建设标准高,数据库结构统一,数据内容规范,资源共享兼容性强。在数字档案馆创建过程中,要以平台建设、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为抓手,开展软硬件开发,切实提升档案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外部资源融合方面,要借助市政务外网通道,构建档案馆与各部门档案室之间一体化利用服务集成平台,开通档案馆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完成市档案馆与区(县)档案馆、部门档案室之间的深度贯通,实现各档案馆之间、档案馆和部门档案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并为最终实现对接“智慧城市”做准备。‎ ‎(五)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所在 档案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民生的重要事业。档案部门应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党和政府的领导决策服务,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服务。进一步强化档案工作的服务意识,积极适应新常态,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树立“先行”意识,及时收集掌握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人物等第一手珍贵档案资料,主动为**新区、自贸区建设提供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利用服务。要在继续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同时,发挥收集社会单位、团体及个人档案资料方面的主导作用;继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开放利用程度,在规范化建设的前提下,与全省各档案馆形成网络,综合社会资源形成体系,扩大社会参与面、拓宽服务公众渠道,做大做强档案信息化工作。  ‎ 参考文献 ‎[1] 潘稚巧.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学通讯,2008年;(1).‎ ‎[2] 范宗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几点思考.贵州档案,2003年;(2).‎ ‎[3] 赵山山.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思考.云南档案,2010年;(6).‎ ‎[4] 宫传超.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探索实践.中国档案,2016年;(4).‎ ‎[5] 牛晓梅.档案的保密与开放利用.办公自动化.2007年(4).‎ ‎[6] 游昌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档案管理工作.福建档案,2016年;(4).‎ ‎[7] 方文蓉.对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福建档案,2016年;(4).‎ ‎[8] 缪秋君,翁丽娟.常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国档案,2016年;(3).‎ ‎[9] 吴信用.档案整理外包与馆室管理链接.福建档案,2016年;(4).‎ ‎【篇三】‎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要适应创新的发展要求,必须要树立新思维、新方法、新作风,加强“三个转变”。‎ 加强思想理念的转变 近年来,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导下,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不能否认,有的档案部门存在“守摊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推动档案部门思想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具体应做到“六个克服、六个强化”。一是克服站位不高、认识不深、敏锐性不强的问题,强化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的思维,确保档案收集齐全、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二是克服对网络信息时代档案工作形势认识滞后的束缚,强化放眼时代、立于潮头、抢占档案工作新制高点的理念,加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制约档案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克服自我陶醉、自我禁锢的封闭倾向,强化善于借鉴、为我所用的开放理念,借船出海,借梯上楼,乘风而上,加强档案工作合作开放,谋求开创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更多途径。四是克服朝气不足、安于现状的消极颓废心态,强化恪尽职守干事业、着眼本职求发展的进取理念,主动作为,积极为事业发展作贡献。五是克服机械执行、照本宣科的教条习惯,强化勇于开拓、敢于突破的理念,推动“档案库”向“思想库”转变。六是克服按部就班、拖拖拉拉、左顾右盼的问题,强化把握机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效率理念,树立“大档案”意识,扩大档案接收征集范围,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 加强工作方式的转变 当前,由于受到陈旧观念、固有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经验型、事务型等传统工作方式仍在担当“主角”,并成为档案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障碍。如果想要扭转这种状态,需要进行“四个转变”。一是要由被动型指导向主动型指导转变。“主动出击”是档案部门“抢占制高点”的前提,要积极主动对涉及档案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设计、论证,制定合理的计划、目标,提高工作指导水平。二是要由重共性、轻个性指导向个性、共性相结合的指导方式转变。档案内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档案保管条件、归档范围、业务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工作指导上,既要统一部署,又要区别对待,既要注意共性问题,也要注重个性问题。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差异和特点,确定不同的检查标准,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分类实施个性化指导,不能搞“一线平推”和“一刀切”。三是要由经验型指导向科学型指导转变。不少档案干部认为档案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加上自己从事档案工作多年,对档案工作再熟悉不过,凭经验就可以把事情办好,殊不知,时代在发展,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和数字记忆留存带来许多挑战,特别是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深刻影响着档案工作的理念、技术、方法及模式,档案载体的数字化、档案利用的网络化等。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把握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规律,加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以符合客观现实的决策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指导档案工作新的实践。‎ 加强工作作风的转变 档案部门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机关的科学决策、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高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能力。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档案部门的作风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具体要做到“一正三戒”。“一正”就是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要牢固树立指导立档单位的过程就是向立档单位学习的时机的思想,深入实际、了解掌握立档单位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切合实际的方法,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把个性的方法升华为共性的规律,用于指导档案工作实践。“三戒”为戒“浮”、戒“虚”、戒“急”。戒“浮”就是要强化“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和“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放下架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深入立档单位、深入群众,密切档案部门和立档单位的联系;戒“虚”就是要防止和纠正只重形式、不问效果,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做法,防止和纠正以材料“撑门面”、靠会议“抓落实”、用口号“树形象”的做法,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实实在在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戒“急”就是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在确立目标、制定规划时尊重客观规律,考虑客观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在明确任务时既给标准又给条件,在督促检查时,既指出问题又拿出办法,确保工作落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