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主任应力避的几个“效应”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主任应力避的几个“效应” 班主任工作之重要是为大家所共识,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方方面面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科学领域中有几个效应和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经过一番比较之后,觉得这些效应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深思。 一、马太效应 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默顿借用《新约全书 马太福音》中“有的,还要再给,而且多多益善;没有的,不但不给,还要剥夺应为其所有的”这一段话,命名了一种科学中的“马太效应”。用默顿自己的话来说,该效应意味着“对于已有相当名望之科学家的特殊贡献,所给予的承认不断地大大增加;而对于未成名的科学家所给予的承认却显得吝啬。” 在班主任工作中也不乏此类现象。对成绩好的又听话的学生,是否表扬不止,照顾不断?荣誉是否每每垂青于他们?对成绩差又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否缺乏足够的爱心、关心和耐心?伴随他们的是否总是批评、训斥加挖苦?我想是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幅漫画叫《失衡》。画面上,以“学校”为支点的跷跷板两头分别坐着一个“差生”和一个“尖子生”,中间有很多苹果。由于“差生”瘦骨嶙峋,“尖子生”腰肥体胖,跷跷板出现了失衡,苹果全都滑向“尖子生”一边。这不是很形象地说明了“ 有的,还要再给;没有的,不但不给还剥夺应为其所有的”吗? 对一个人来说,美好的事物大都喜欢,作为教师谁不喜欢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呢?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不同个体之间的这一过程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过的一句座右铭,就是要求老师不但要爱金凤凰,而且要爱丑小鸭,要把爱撒向全体学生。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培养与开发。很显然,“马太效应”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原则。因此,一旦有“马太效应”出现,就会导致班级失衡,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班主任警惕。要避免这种效应,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的前提下,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二、光环效应 科学社会学家研究了美国大学物理学界发表论文的引证情况后指出:人们倾向于引证那些对所研究的问题或领域具有影响的工作,但同时也倾向于引证那些非常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的工作,这些科学家最初作出了重要发现,以后他们的工作就被频频引证。人们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环效应”。 通俗的说,就是人们在评价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好百好,宛如一朵花”“一差百差,宛如豆腐渣”的感觉。从“ 光环效应”之中我们须注意两点倾向:一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比如某生成绩好,就认为一切皆优,即使有缺点也视而不见;某后进生一犯错误,班主任就翻其“老底”,让其不得出头。二是先入为主。比如,某生最初给班主任留下很好的印象,以后即使犯错误,也会被认为是好心办坏事;而某生一旦最初给班主任的印象不好,则以后即使有进步,也不会得到承认和肯定,说不定还会受到猜疑…… 光环效应的负作用是很明显的。最直接的就是损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自尊心,影响其学习积极性,造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对立。这种不利于后进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做法,很显然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要克服班主任工作中的光环效应,就要克服班主任评价学生时的情绪化、简单化,学会辨证地全方位地看待学生,树立育人为本的学生观。这种学生观最核心的就是要尊重他人,相信他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三、棘轮效应 科学社会学家发现,在科学中荣誉的获得是一种“棘轮效应”,即科学家一旦因为自己的工作而获得某种承认与地位,就再也不会退回原来的地位。此效应表明:科学界分层结构中的流动是单向的,只能升迁,不可逆下,“一旦成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不论是好是歹,都将稳固地居于科学界的精英行列。” 在班主任工作中,具体表现在:某生一次评上三好生,就永远是三好生或是三好生候选人,而不管其以后够不够格;某生是学生干部,就稳坐这把交椅直至毕业,即使有变动,也是“平级换岗”或“升官进爵”。这种单一的、固定的角色使命,容易使后进生的进取心受到挫伤,潜在素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挖掘;也容易使优秀生养尊处优,形成“过誉”心理,进而优生不优,先进不进。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这种效应必须避免。而要避免它,就要从根本上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鼓励倡导竞争,正确引导竞争,实行能者上,庸者下,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 四、回溯效应 60年代,有人对598 位在1961年时在35岁以下的物理学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他们的引证量大致相同,到了1966年,那些在1961年之后发表过重要研究成果的人,其1961年以前的工作被引证的次数明显增多,而1961年后未发表重要成果的人,其早期工作被引证的次数减少。这就是说,当一位科学家的杰出成绩得到承认之后,人们可能会追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作。这种现象被称为“回溯效应”。 心理学上也有此现象,称作“近因效应”,即最近的信息因在人们的反映中留下鲜明印象而影响着对有关对象过去的乃至整体情况的认知。 这种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表现在:一旦学生在一次大型考试中失利或连续几次考试中败北,那么此前所取得的好成绩就会被全盘否定,被认为是“水货”;一旦发现某生在关键时候犯一错误,就会怀疑他以前是否在沽名钓誉……而一旦出现否定猜疑,就会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会受到伤害,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防止这种效应出现负作用,就得需要班主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客观的分析学生出现问题时现实的和历史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总之,力避种种负效应,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也是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要求,一句话,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