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新冠病毒期间医院防控消杀探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论文新冠病毒期间医院防控消杀探讨

论文新冠病毒期间医院防控消杀探讨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密闭环境下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对医院感染控制和医护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文章主要探讨在卫生防疫资源,包括消毒剂等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医院消杀防控采用分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处置的方式,对提高消毒灭菌针对性,提升消杀效能,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分级消杀管理;院感控制 论文新冠病毒期间医院防控消杀探讨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密闭环境下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对医院感染控制和医护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文章主要探讨在卫生防疫资源,包括消毒剂等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医院消杀防控采用分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处置的方式,对提高消毒灭菌针对性,提升消杀效能,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分级消杀管理;院感控制 论文新冠病毒期间医院防控消杀探讨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密闭环境下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对医院感染控制和医护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文章主要探讨在卫生防疫资源,包括消毒剂等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医院消杀防控采用分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处置的方式,对提高消毒灭菌针对性,提升消杀效能,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分级消杀管理;院感控制 论文新冠病毒期间医院防控消杀探讨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密闭环境下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对医院感染控制和医护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文章主要探讨在卫生防疫资源,包括消毒剂等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医院消杀防控采用分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处置的方式,对提高消毒灭菌针对性,提升消杀效能,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分级消杀管理;院感控制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肺炎(COVID-19)暴发,迅速蔓延扩散至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国家卫健委明确SARS-CoV-2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引起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估认为人际传播指数(R0)为2~3之间,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结果认为R0可达到3.77[1]。国家疾控中心明确粗病死率为2.3%[2]。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市及周边地区相继发现了COVID-19病例,我院承担了确诊及疑似病例的诊治工作,对医院感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务人员作为这场战役的一线战士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其首当其冲受到感染,如不能有效进行消杀,将严重影响医疗安全。为预防院内感染发生,保障诊疗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本文探究在有限、紧张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建立一种分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处置的消杀方式,采用多种模式对诊室、病房、医学观察点及院区环境展开全方位消杀,切断病毒在医院的传播途径,阻止疫情扩散蔓延。‎ ‎1分区分级消杀管理的主要措施 消毒措施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开展消毒,避免盲目大剂量使用甚至滥用化学消毒剂,如此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3]。疫情期间医院成立消杀组,组内成员仔细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4],根据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及理化性质[5-6],考虑防护物资[7-8]、消毒用具及消杀人员紧缺等因素,实行分类管理。消杀组将医院分为诊室及病房、院区、隔离医学观察点三种类型,针对性采用三级消杀措施,针对每种环境类型特点,开展分区消杀工作。1.1诊室及病房的消杀工作。诊室及病房空间相对狭小,人员比较密集[9],极易引发院内感染,因此空气及物表环境的消杀尤为重要。同样,科室作为医务人员长期工作场所,需要考虑消毒剂远期污染和对人员身体的影响,尽量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基础上,首选消毒效果好、作用快速、消毒剂本身及其分解产物不会给环境造成远期污染的消毒剂。1.1.1空气消杀针对SARS-CoV-2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易被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灭火的特点,结合室内环境实际,采用如下措施:①使用电动喷雾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各病房、诊室、候诊大厅、电梯、走廊及行政区域进行喷洒消毒,1次/d,喷洒完密闭1h后开窗通风。②为诊室、电梯及隔离病房等相对密闭的空间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每日早、中、晚各进行1次1h的空气消毒。③为改善环境质量,增加空气流通,在患者密度较大或通风不良的环境,增设空气净化消毒机或风扇。1.1.2物表环境消杀当前已经明确SARS-CoV-2可在物体表面存活,在非渗透性(防水)表面存活时间较长,要加强可能接触的物表消毒,隔绝传播途径。因此需要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感控质量。①为保证物表环境消杀工作顺利完成,针对医务人员和物业人员给予手卫生、消毒液配置、消毒技术方案及防护用品穿脱等培训。②每日对床单位、桌椅、键盘、门把手、墙壁及地面等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有污染物时随时消毒。③针对电梯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及人员密集等特性,一方面鼓励病患及家属使用电动扶梯,另一方面加强消毒,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医疗区电梯轿厢物表擦拭消毒3次,非医疗区电梯轿厢物表擦拭消毒2次。④使用电动喷雾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对门诊楼、住院楼、内科楼、肿瘤楼的一楼大厅及公共等候区进行喷洒消毒,1次/d。1.2完成院区环境的消杀。院区环境可分为公共区域及医疗废物点,室外环境人群及车辆流动频繁,但此类区域范围大、空气流通好,因此减少可能造成远期污染的消毒剂使用。在消毒时着重消毒医疗废物点,其他区域用较低剂量的消毒剂快速消毒,避免对人群健康产生不良影响[10]。1.2.1做好公共区域消杀工作①使用防疫洗消车,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每周1次,沿院区主干道,对各栋大楼的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对防疫洗消车遗留的消杀死角,消杀组成员用电动喷雾器进行消毒。②使用电动喷雾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院区各栋大楼的楼梯进行喷洒消毒,1次/d。③在营区入口安装喷淋设备,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早、晚下班各1次,对来往车辆进行消毒。1.2.2做好医疗废物的消杀工作①为规范医院废弃口罩管理,医院在门急诊预检分诊处、发热病区、学生公寓和家属楼等人员进出频繁的地方增设37个废弃口罩收集桶,安排专人引导患者及家属将废弃口罩丢放在废弃口罩收集桶内,并安排经培训合格的物业人员每日清理。②消杀组成员使用电动喷雾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2次对院区所有的垃圾桶进行喷洒消毒。③消杀组成员使用电动喷雾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两次对医疗垃圾暂存处进行喷洒消毒。④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用专门容器收集后,直接加入20000mg/L含氯消毒剂混合搅拌均匀,作用2h后处理。1.3医学观察点的消杀。此次COVID-19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一般认为平均潜伏期为5~6d[11](总体0~14d),代际间传播4.4~7.5d[12-13]。目前尚不能排除潜伏期传染性。为阻止疫情的扩散蔓延,医院腾空整栋楼,独立设置为医学观察点,为防止观察点内的交叉感染,制订定时、定点、定人的消毒隔离制度。①消杀组成员用电动喷雾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1次对医学观察点走廊、楼梯进行喷洒消毒。②医学观察点的每个卫生间配备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壶,供使用前后喷洒消毒。③医学观察点产生的废物均按医疗废物处理,消杀组成员使用电动喷雾器,用5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送医疗垃圾暂存处。④医学观察点的化粪池用20000mg/L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1∶2进行浸泡消毒2h后再排放。‎ ‎2讨论 ‎2.1分区管理及分级消杀有效提高院感控制效率。疫情初期,卫生资源极度紧张,特别是防护和消杀物资的紧缺。因此,采用科学高效的消杀管理能有效缓解资源紧张,最大限度提升医院消杀工作质效。通过采用以上三区分类、三级管理的措施,在诊断疑似“新冠”患者的情况下,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并采用分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处置的消杀方式,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院内感染和扩散。2.2科学规划院区及科室设置是减少院内感染的根本。科室、院区和医学观察点在环境通透性、人员聚集度、污染情况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不同,采用相同的消杀措施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低效,也会导致资源浪费。针对当前消杀工作出现的问题,根本的措施是完善和优化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等,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按照“功能齐全、通风良好、方便诊治、满足隔离消毒要求”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对收治疑似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遵循“医护人员与患者双通道,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三区不交叉,人流与物流分开”的原则进行布局。2.3加强人员防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护和后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消毒工作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14-15]。医院工作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程度不高和信息不通畅、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和措施不力等因素成为了医务人员和院内感染传播的重要原因[16]。要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教育,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定期进行健康评估。针对COVID-19开展技能培训和防护讲解,加强安全管理,达到双向防护的目的。2.4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训练提升应急保障效能。建立、健全相应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制度和预案,全面提升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管理效能。采用模块化管理提升医院的应急响应能力,相对固定各类消杀人员,对消毒液配制、消杀器具、消杀流程等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平时针对不同等级的病房进行日常消杀,紧急情况可以动员消杀组成员组成消杀小队,迅速对医院或疫源地开展消杀工作,尽快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结语 医院通过采用三区分类、三级管理的消杀措施,达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就是否存在过度消毒的问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17],医院多次组织消杀组成员进行讨论,尤其是防疫洗消车对院内环境消毒及院区入口的喷淋消毒时产生的雾滴,易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消杀组成员根据讨论意见及时调整消毒范围、消毒液浓度和消毒频次,确保安全有效的完成消杀工作。此外,本文探讨的是我院在预防医院感染中采取的分级消杀的经验,存在适应性的局限,同等级的综合医院可参考借鉴,但不同等级的医院或专科医院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消杀措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