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文)函数与方程思想课件(36张)
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总纲目录
应用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应用二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中的应用
应用三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应用四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应用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例1
已知
f
(
x
)=log
2
x
,
x
∈[2,16],对于函数
f
(
x
)值域内的任意实数
m
,使
x
2
+
mx
+4>
2
m
+4
x
恒成立的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2] B.[2,+
∞
)
C.(-
∞
,-2]
∪
[2,+
∞
) D.(-
∞
,-2)
∪
(2,+
∞
)
答案
D
D
解析
因为
x
∈[2,16],
所以
f
(
x
)=log
2
x
∈[1,4],即
m
∈[1,4].
不等式
x
2
+
mx
+4>2
m
+4
x
恒成立,
即
m
(
x
-2)+(
x
-2)
2
>0恒成立.
设
g
(
m
)=(
x
-2)
m
+(
x
-2)
2
,
则此函数在[1,4]上恒大于0,
所以
即
解得
x
<-2或
x
>2.
故
x
的取值范围是(-
∞
,-2)
∪
(2,+
∞
).
方法指导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技巧
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在一个含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需要确
定合适的变量和参数,从而揭示函数关系,使问题更明朗化.一般地,将已知存
在范围的量作为变量,而待求范围的量作为参数.
1
.若0<
x
1
<
x
2
<1,则
( )
A.
-
>ln
x
2
-ln
x
1
B.
-
x
1
D.
x
2
<
x
1
C
答案 C
设
f
(
x
)=e
x
-ln
x
(0<
x
<1),
则
f
‘
(
x
)=e
x
-
=
.
令
f
'(
x
)=0,得
x
e
x
-1=0.
根据函数
y
=e
x
与
y
=
的图象,可知函数
f
(
x
)在(0,1)上不是单调函数,故A,B选项
不正确.
设
g
(
x
)=
(0<
x
<1),则
g
'(
x
)=
.
又0<
x
<1,∴
g
'(
x
)<0.
∴函数
g
(
x
)在(0,1)上是减函数.
又0<
x
1
<
x
2
<1,∴
g
(
x
1
)>
g
(
x
2
),
∴
x
2
>
x
1
,故选C.
2
.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x
+
-1-
a
2
+2
a
>0在
x
∈(2,+
∞
)上恰成立,则
a
的取值集合为
.
答案
{-1,3}
解析
关于
x
的不等式
x
+
-1-
a
2
+2
a
>0在
x
∈(2,+
∞
)上恰成立
⇔
函数
f
(
x
)=
x
+
在
x
∈(2,+
∞
)上的值域为(
a
2
-2
a
+1,+
∞
).
∵函数
f
(
x
)=
x
+
在(2,+
∞
)上为增函数,∴
f
(
x
)
min
>2+
=4,即
f
(
x
)在(2,+
∞
)上的值
域为(4,+
∞
),
∴
a
2
-2
a
+1=4,解得
a
=-1或
a
=3.
应用二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中的应用
例2
(1)已知向量
a
=(
λ
,1),
b
=(
λ
+2,1),若|
a
+
b
|=|
a
-
b
|,则实数
λ
的值为
( )
A.-1 B.2
C.1 D.-2
(2)若方程cos
2
x
-sin
x
+
a
=0在
x
∈
上有解,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答案
(1)
A
解法一:由|
a
+
b
|=|
a
-
b
|,
可得
a
2
+
b
2
+2
a
·
b
=
a
2
+
b
2
-2
a
·
b
,所以
a
·
b
=0,
故
a
·
b
=(
λ
,1)·(
λ
+2,1)=
λ
2
+2
λ
+1=0,解得
λ
=-1.
解法二:
a
+
b
=(2
λ
+2,2),
a
-
b
=(-2,0),
由|
a
+
b
|=|
a
-
b
|,
可得(2
λ
+2)
2
+4=4,解得
λ
=-1.
(2)
答案
(-1,1]
解析
解法一:把方程cos
2
x
-sin
x
+
a
=0变形为
a
=-cos
2
x
+sin
x
,
令
f
(
x
)=-cos
2
x
+sin
x
,
x
∈
,
f
(
x
)=-(1-sin
2
x
)+sin
x
=
-
,由
x
∈
可
得sin
x
∈(0,1],易求得
f
(
x
)的值域为(-1,1],故
a
的取值范围是(-1,1].
解法二:令
t
=sin
x
,
由
x
∈
,可得
t
∈(0,1].
依题意得1-
t
2
-
t
+
a
=0,即方程
t
2
+
t
-1-
a
=0在
t
∈(0,1]上有解,设
f
(
t
)=
t
2
+
t
-1-
a
,其图象
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t
=-
,如图所示.
因此,
f
(
t
)=0在(0,1]上有解等价于
即
解得-1<
a
≤
1,
故
a
的取值范围是(-1,1].
方法指导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中的应用技巧
(1)研究此类含参数的三角函数方程的问题,通常有两种处理思路:一是分离
参数构建函数,将方程有解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二是换元,将复杂方程问题
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分布情况构建不等
式或构造函数加以解决.
(2)求解平面向量中含参数的相关问题,需对平面向量的模进行平方处理,从
而把模问题转化为数量积问题,再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进行分析与处理,这是
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方式.
1
.如图,在△
ABC
中,
D
是
BC
的中点,
E
在边
AB
上,
BE
=2
EA
,
AD
与
CE
交于点
O
.若
·
=6
·
,则
的值是
.
答案
解析
以点
A
为坐标原点,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
E
(1,0),
C
(
a
,
b
),则
B
(3,0),
D
.
⇒
O
.
∵
·
=6
·
,
∴(3,0)·(
a
,
b
)=6
·(
a
-1,
b
),
即3
a
=6
×
,
∴
a
2
+
b
2
=3,∴
AC
=
,∴
=
=
.
2
.为了竖一块广告牌,要制造一个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支架,要求∠
ACB
=60
°
,
BC
的长度大于1 m,且
AC
比
AB
长
m,为了稳固广告牌,要求
AC
越短越好,则
AC
最短为
m.
答案
2+
解析
设
BC
的长度为
x
m,
AC
的长度为
y
m,
则
AB
的长度为
m.
在△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B
2
=
AC
2
+
BC
2
-2
AC
·
BC
cos∠
ACB
,
即
=
y
2
+
x
2
-2
yx
×
,化简得
y
(
x
-1)=
x
2
-
,
∵
x
>1,∴
x
-1>0,∴
y
=
,
即
y
=(
x
-1)+
+2
≥
+2,
当且仅当
x
-1=
,即
x
=1+
时,取“=”,
因此当
x
=1+
时,
y
有最小值2+
.
应用三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
例3
设等差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若
S
4
=-2,
S
5
=0,
S
6
=3,则
nS
n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9
解析
由已知得,
a
5
=
S
5
-
S
4
=2,
a
6
=
S
6
-
S
5
=3,
因为数列{
a
n
}为等差数列,所以公差
d
=
a
6
-
a
5
=1.
又
S
5
=
=0,
所以
a
1
=-2,故
S
n
=-2
n
+
=
,即
nS
n
=
,
令
f
(
n
)=
(
n
>0且
n
∈Z),则
f
'(
n
)=
n
2
-5
n
,
令
f
'(
n
)>0,得
n
>
,令
f
'(
n
)<0,得0<
n
<
,所以
f
(
n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又
n
为正整数,所以当
n
=3时,
f
(
n
)取得最小值,即
nS
n
取得最小值-9.
方法指导
数列问题函数(方程)化的方法
数列问题函数(方程)化法与形式结构函数(方程)化法类似,但要注意数列问题
中
n
的取值范围为正整数,涉及的函数具有离散性的特点,其一般解题步骤:
第一步:分析数列通项公式或前
n
项和公式的结构特征.
第二步:根据结构特征构造函数(方程),转化问题形式.
第三步:研究函数(方程)性质.结合解决问题的需要研究函数(方程)的相关性
质,主要涉及函数单调性与最值、值域问题的研究.
第四步:回归问题.结合对函数(方程)相关性质的研究,回归问题.
1
.已知数列{
a
n
}满足
a
1
=33,
a
n
+1
-
a
n
=2
n
,则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
因为
a
n
+1
-
a
n
=2
n
,
所以当
n
≥
2时,
a
n
-
a
n
-1
=2(
n
-1),
所以
a
n
=(
a
n
-
a
n
-1
)+(
a
n
-1
-
a
n
-2
)+
…
+(
a
2
-
a
1
)+
a
1
=(2
n
-2)+(2
n
-4)+
…
+2+33=
n
2
-
n
+33(
n
≥
2).
又
a
1
=33=1-1+33满足上式,
所以
a
n
=
n
2
-
n
+33(
n
∈N
*
),
所以
=
n
+
-1.
令
f
(
x
)=
x
+
-1(
x
>0,
x
∈N
*
),
则
f
'(
x
)=1-
,
令
f
'(
x
)=0,得
x
=
,
易知当
x
∈(0,
)时,
f
'(
x
)<0,
当
x
∈(
,+
∞
)时,
f
'(
x
)>0,
所以
f
(
x
)在区间(0,
)上单调递减,
在区间(
,+
∞
)上单调递增,
又5<
<6,且
f
(5)=5+
-1=
,
f
(6)=6+
-1=
,
f
(5)>
f
(6),
所以当
n
=6时,
有最小值
.
2
.设等比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公比
q
>0,
a
1
+
a
2
=4,
a
3
-
a
2
=6.
(1)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2)若对任意的
n
∈N
*
,
ka
n
,
S
n
,-1都成等差数列,求实数
k
的值.
解析
(1)∵
a
1
+
a
2
=4,
a
3
-
a
2
=6,
∴
∵
q
>0,∴
q
=3,
a
1
=1.
∴
a
n
=1
×
3
n
-1
=3
n
-1
,故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为
a
n
=3
n
-1
.
(2)由(1)知
a
n
=3
n
-1
,
S
n
=
=
,
∵
ka
n
,
S
n
,-1成等差数列,
∴2
S
n
=
ka
n
-1,即2
×
=
k
×
3
n
-1
-1,解得
k
=3.
应用四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例4
已知点
A
(0,-2),椭圆
E
:
+
=1(
a
>
b
>0)的离心率为
,
F
是椭圆
E
的右焦
点,直线
AF
的斜率为
,
O
为坐标原点.
(1)求
E
的方程;
(2)设过点
A
的动直线
l
与
E
相交于
P
,
Q
两点.当△
OPQ
的面积最大时,求
l
的方程.
解析
(1)设
F
(
c
,0),
由条件知,
=
,得
c
=
.
又
=
,所以
a
=2,
所以
b
2
=
a
2
-
c
2
=1,
所以椭圆
E
的方程为
+
y
2
=1.
(2)当
l
⊥
x
轴时不符合题意,故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x
-2,
设
P
(
x
1
,
y
1
),
Q
(
x
2
,
y
2
),
联立得
消去
y
得(1+4
k
2
)
x
2
-16
kx
+12=0,
Δ
=16(4
k
2
-3)>0,
x
1
+
x
2
=
,
x
1
x
2
=
.
所以|
PQ
|=
=
=
.
又点
O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
,
所以
S
△
OPQ
=
·
d
·|
PQ
|=
,
设
=
t
,则
t
>0,则4
k
2
=
t
2
+3,
S
△
OPQ
=
=
≤
1,
当且仅当
t
=2,即
k
=
±
时取等号,且满足
Δ
>0.
所以当△
OPQ
的面积最大时,
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x
-2或
y
=-
x
-2.
方法指导
解析几何问题函数(方程)化的方法
函数(方程)法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函数(方程)法
把解析几何问题代数化,利用函数或方程进行求解,其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
恰当的函数或建立相应的方程解决问题.
已知椭圆
C
:
+
=1(
a
>
b
>0)的右焦点为
F
(1,0),如图,设左顶点为
A
,上顶点
为
B
,且
·
=
·
.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若过点
F
的直线
l
交椭圆于
M
,
N
两点,试确定
·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由题易知
A
(-
a
,0),
B
(0,
b
),
F
(1,0),
则由
·
=
·
,得
b
2
-
a
-1=0.
因为
b
2
=
a
2
-1,
所以
a
2
-
a
-2=0,
解得
a
=2(负值舍去).
所以
a
2
=4,
b
2
=3,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
=1.
(2)①若直线
l
斜率不存在,则
l
:
x
=1,
此时
M
,
N
,
·
=-
.
②若直线
l
斜率存在,
设
l
:
y
=
k
(
x
-1),
M
(
x
1
,
y
1
),
N
(
x
2
,
y
2
),
则由
消去
y
得
(4
k
2
+3)
x
2
-8
k
2
x
+4
k
2
-12=0,
所以
x
1
+
x
2
=
,
x
1
x
2
=
,
所以
·
=(
x
1
-1,
y
1
)·(
x
2
-1,
y
2
)
=(1+
k
2
)[
x
1
x
2
-(
x
1
+
x
2
)+1]
=
.
因为
k
2
≥
0,所以0<
≤
1,
所以3
≤
4-
<4,
所以-3
≤
·
<-
.
综上所述,
·
的取值范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