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夏银川一中高考一模数学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宁夏银川一中高考一模数学文

2018 年宁夏银川一中高考一模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A={-1,1,3},B={1,a2-2a},B  A,则实数 a 的不同取值个数为( ) A.2 B.3 C.4 D.5 解析:∵B  A,∴a2-2a=-1 或 a2-2a=3. ①由 a2-2a=-1 得 a2-2a+1=0,解得 a=1. 当 a=1 时,B={1,-1},满足 B  A. ②由 a2-2a=3 得 a2-2a-3=0,解得 a=-1 或 3, 当 a=-1 时,B={1,3},满足 B  A, 当 a=3 时,B={1,3},满足 B A. 综上,若 B  A,则 a=±1 或 a=3. 答案:B 2.已知 z 是纯虚数, 2 1   z i 是实数,那么 z 等于( ) A.2i B.i C.-i D.-2i 解析:由题意得 z=ai.(a∈R 且 a≠0). ∴          2 1 2 22 1 1 1 2          z i a a iz i i i , 则 a+2=0,∴a=-2.有 z=-2i. 答案:D 3.已知函数   2log 0() ()30     > x xx fx x ,则 1 4   ff 的值是( ) A.9 B. 1 9 C. 1 9  D.-9 解析:因为 1 4 >0,所以    2 2 2 2 1log 2 2 311log 44 9                 f f f f f . 答案:B 4.已知 x、y 满足约束条件 10 0 0        xy xy x 则 z=x+2y 的最大值为( ) A.-2 B.-1 C.1 D.2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 z 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由 z=x+2y 得 11 22   y x z , 平 移 直 线 11 22   y x z 由 图 象 可 知 当 直 线 11 22   y x z 经 过 点 A 时 , 直 线 11 22   y x z 的截距最大, 此时 z 最大, 由 0 10      x xy ,即 0 1    x y , 即 A(0,1),此时 z=0+2=2. 答案:D 5.已知直线 ax+by+c=0 与圆 O:x2+y2=1 相交于 A,B 两点,且|AB|= 3 ,则 uuuur ur gOBOA 的值是( ) A. 1 2  B. 1 2 C. 3 4  D.0 解析:取 AB 的中点 C,连接 OC, |AB|= 3 ,则 AC= 3 2 ,OA=1, ∴sin s13 22 in      ACAOB AOC OA , ∴∠AOB=120°, 则 1 1 2 1 120      uuu uu rr gOA cosOB . 答案:A 6.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 面积为( ) A.96 B.80+4 2 π C.96+4( 2 -1)π D.96+4(2 2 -1)π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边长为 4 的正方体挖去一个圆锥得到的,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2, 高为 2, ∴圆锥的母线长为 2 2 , ∴几何体的平面部分面积为 6×42-π ×22=96-4π , 圆锥的侧面积为π ×2×2 2 =4 2 π , ∴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96-4π +4 2 π . 答案:C 7.已知角φ 的终边经过点 P(-4,3),函数 f(x)=sin(ω x+φ )(ω >0)的图象的相邻两条对称 轴之间的距离等于 2  ,则 f( 4  )的值为( ) A. 3 5 B. 4 5 C. 3 5  D. 4 5  解析:由条件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 cosφ 和 sinφ 的值,再根据周期性求得ω 的值,再利用诱导公式求得 f( )的值. 由于角φ 的终边经过点 P(-4,3),可得 cosφ = 4 5  ,sinφ = 3 5 . 再根据函数 f(x)=sin(ω x+φ )(ω >0)的图象的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等于 , 可得周期为 2 2 22  ,求得ω =2, ∴f(x)=sin(2x+φ ), ∴ 4sin cos 4 2 5               f . 答案:D 8.已知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 ) A.求数列{ 1 n }的前 10 项和(n∈N*) B.求数列{ 1 2n }的前 10 项和(n∈N*) C.求数列{ }的前 11 项和(n∈N*) D.求数列{ }的前 11 项和(n∈N*) 解析:经过分析本题为考查程序框图当型循环结构,按照循环体的特点先判断出数列,然后 根据判断框的语句判断出计算的项数. 根据题意, s=s+ ,n=n+2 ∴数列为{ } 又∵K≤10 ∴计算的是求数列{ }的前 10 项和(n∈N*). 答案:B 9.某单位安排甲、乙、丙三人在某月 1 日至 12 日值班,每人 4 天. 甲说:我在 1 日和 3 日都有值班; 乙说:我在 8 日和 9 日都有值班; 丙说:我们三人各自值班的日期之和相等.据此可判断丙必定值班的日期是( ) A.2 日和 5 日 B.5 日和 6 日 C.6 日和 11 日 D.2 日和 11 日 解析:由题意,1 至 12 的和为 78, 因为三人各自值班的日期之和相等, 所以三人各自值班的日期之和为 26, 根据甲说:我在 1 日和 3 日都有值班;乙说:我在 8 日和 9 日都有值班,可得甲在 1、3、 10、12 日值班,乙在 8、9、2、7 或 8、9、4、5, 据此可判断丙必定值班的日期是 6 日和 11 日. 答案:C 10.设函数 f(x)=ln(1+|x|)- 2 1 1  x ,则使得 f(x)>f(2x-1)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3 )∪(1,+∞) B.( 1 3 ,1) C.( 1 3  , 1 3 ) D.(-∞, 1 3  ,)∪( ,+∞) 解析: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将不等式进行转化即可得到结论. ∵函数 f(x)=ln(1+|x|)- 为偶函数, 且在 x≥0 时,f(x)=ln(1+x)- , 导数为 f′(x)   2 120 1 12    >x x x , 即有函数 f(x)在[0,+∞)单调递增, ∴f(x)>f(2x-1)等价为 f(|x|)>f(|2x-1|), 即|x|>|2x-1|, 平方得 3x2-4x+1<0, 解得: <x<1, 所求 x 的取值范围是( ,1). 答案:B 11.设 F1,F2 是双曲线 22 221xy ab (a>0,b>0)的左、右两个焦点,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 点 P,使  22 0 uuur uuur u g uur O P O F F P (O 为坐标原点),且 |PF1|= 3 |PF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1 2  B. 2 +1 C. 31 2  D. 3 +1 解析:取 PF2 的中点 A,则 2 2 uuur uuur uur OP OF OA , ∵ 22 0 uuur uuur u g uur O P O F F P , ∴ 220 ur g u uuur OA F P , ∴ 2 uur uuur OA F P , ∵O 是 F1F2 的中点 ∴OA∥PF1, ∴PF1⊥PF2, ∵|PF1|= 3 |PF2|, ∴2a=|PF1|-|PF2|=( -1)|PF2|, ∵|PF1|2+|PF2|2=4c2, ∴c=|PF2|, ∴ 2 31 31      ce a . 答案:D 12.若函数 f(x)=x3-3x 在(a,6-a2)上有最小值,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5 ,1) B.[ 5 ,1) C.[-2,1) D.(-2,1) 解析:根据题意求出函数的导数,因为函数 f(x)在区间(a,6-a2)上有最小值,所以 f′(x) 先小于 0 然后再大于 0,所以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a<1<5-a2,进而求出正确的答案. 由题意可得:函数 f(x)=x3-3x, 所以 f′(x)=3x2-3. 令 f′(x)=3x2-3=0 可得,x=±1, 因为函数 f(x)在区间(a,6-a2)上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f(1), 所以函数 f(x)在区间(a,6-a2)内先减再增,即 f′(x)先小于 0 然后再大于 0, 所以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a<1<6-a2, 且 f(a)=a3-3a≥f(1)=-2,且 6-a2-a>0, 联立解得:-2≤a<1.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曲线 y=x2+ 1 x 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 . 解析:求出函数的导数,求出切线的斜率,利用点斜式求解切线方程即可. 曲线 y=x2+ 1 x ,可得 y′=2x- 2 1 x , 切线的斜率为:k=2-1=1. 切线方程为:y-2=x-1,即:x-y+1=0. 答案:x-y+1=0 14.已知 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20   uur uuur uur PB PC PA ,现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 内,则黄豆落在△PBC 内的概率是 . 解析: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共线向量充要条件,得点 P 是△ABC 边 BC 上 的中线 AO 的中点.再根据几何概型公式,将△PBC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除可得本题的答 案. 以 PB、P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PBDC,则  uur uuur uuur PB PC PD , ∵ , ∴ 2   uur uuur uur PB PC PA , 得: 2 uuur uur PD PA , 由此可得,P 是△ABC 边 BC 上的中线 AO 的中点, 点 P 到 BC 的距离等于 A 到 BC 的距离的 1 2 , ∴S△PBC= 1 2 S△ABC. 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 内,黄豆落在△PBC 内的概率为 1 2  V VPBC ABC SP S . 答案: 1 2 15.对于数列{an},定义数列{an+1-an}为数列{an}的“差数列”,若 a1=1,{an}的“差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an+1-an=2n,则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 . 解析:∵an+1-an=2n, ∴an=(an-an-1)+(an-1-an-2)+(an-2-an-3)+…+(a2-a1)+a1 =2n-1+2n-2+2n-3+…+2+1 =12 12   n =2n-1, ∴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2+22+…+2n)-n =  2 1 2 12    n n =2n+1-n-2. 答案:2n+1-n-2 16.已知抛物线 C:y2=2px(p>0)的焦点为 F,过点 F 倾斜角为 60°的直线 l 与抛物线 C 在第 一、四象限分别交于 A、B 两点,则 AF BF 的值等于 . 解析:设 A(x1,y1),B(x2,y2),则 y1 2=2px1,y2 2=2px2, 12 28 sin 2 3     pAB x x p p ,即有 12 5 3 x x p , 由直线 l 倾斜角为 60°, 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2 30    pyx, 即 33 2 y x p ,联立抛物线方程, 消去 y 并整理,得 12x2-20px+3p2=0, 则 2 12 4  pxx ,可得 1 3 2 xp, 2 1 6 xp, 则 31 22 11 2 3 6    ppAF BF pp . 答案: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 分;第 22、23 题为选考题,有 1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函数 f(x)=Asin(ω x+φ ),x∈R,(其中 A>0,ω >0, 22  < < ),其部分图象 如图所示. (1)求函数 f(x)的解析式. 解析:(1)根据图象,可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T=8,结合周期公式得ω = 4  .再根据 f(1)=1 是函数的最大值,列式可解出φ 的值,得到函数 f(x)的解析式. 答案:(1)由图可知,最小正周期 T=(3-1)×4=8,所以 2 4   T . 又∵当 x=1 时,f(x)有最大值为 1, ∴f(1)=sin( 4  +φ )=1,得 2 42    k , ∴取 k=0,得φ = .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   sin 44  f x x . (2)已知横坐标分别为-1、1、5 的三点 M、N、P 都在函数 f(x)的图象上,求 sin∠MNP 的值. 解析:(2)由(1)的解析式,得出 M、N、P 三点的坐标,结合两点的距离公式得到 MN、PN、 PM 的长,用余弦定理算出 cos∠MNP 的值,最后用同角三角函数平方关系,可得 sin∠MNP 的值. 答案:(2)∵f(-1)=0,f(1)=1 且  5 sin 5 1 44      f . ∴三点坐标分别为 M(-1,0),N(1,1),P(5,-1), 由两点的距离公式,得|MN|= 5 ,|PN|=2 ,|MP|= 37 , ∴根据余弦定理,得 5 20 37 3cos 52 5 2 5      MNP . ∵∠MNP∈(0,π ) ∴sin∠MNP 是正数,得 2 4sin 1 cos 5     M NP M NP . 18.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M 为 AB 的中 点,△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平面 PAD⊥平面 ABCD. (1)证明:PM⊥BC. 解析:(1)取 AD 中点 O,连接 PO,OM,DM,证明 BC⊥平面 POM,可得 PM⊥BC. 答案:(1)证明:取 AD 中点 O,连接 PO,OM,DM, 由已知得 PO⊥平面 ABCD, ∴PO⊥BC, ∵∠DAB=60°,AB=2AD, ∴△ADM 是正三角形, ∴OM⊥AD,OM∥BD,OM= 1 2 BD, ∴OM⊥BC ∵PO∩OM=O, ∴BC⊥平面 POM, ∵PM  平面 POM, ∴PM⊥BC. (2)若 PD=1,求点 D 到平面 PAB 的距离. 解析:(2)若 PD=1,利用 VP-ABD=VD-PAB,可求点 D 到平面 PAB 的距离. 答案:(2)∵PD=1,∠DAB=60°,AB=2AD=2PD=2, ∴△ABD 是直角三角形,BD⊥AD, ∴BD= 3 , ∵PO= 3 2 , ∴ 11 34 V gP ABO ABDV S PO , 设点 D 到平面 P 取 AB 的距离为 h, 由 BD⊥AD,BD⊥PO, ∴BD⊥平面 ABD, ∴BD⊥PD, ∴△PBD 是直角三角形, ∴PB=2, 在△PBD 中,PA=1,AB=PB=2, ∴△PBD 是等腰三角形, ∴S△PAB= 15 4 , ∴由 VP-ABD=VD-PAB,可得 15 4 11 34 g h , ∴h= 15 5 , ∴点 D 到平面 PAB 的距离为 15 5 . 19.为了解某市民众对某项公共政策的态度,在该市随机抽取了 50 名市民进行调查,做出了 他们的月收入(单位:百元,范围:[15,75])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同时得到他们月收入情况 以及对该项政策赞成的人数统计表: (1)求月收入在[35,45)内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并在图中标出相应纵坐标. 解析:(1)根据频率的定义,以及频率直方图的画法,补全即可. 答案:(1)1-0.01×10×3-0.02×10×2=0.3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 50 人的平均月收入. 解析:(2)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平均数,并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 答案:(2)20×0.1+30×0.2+40×0.3+50×0.2+60×0.1+70×0.1=43(百元) 即这 50 人的平均月收入估计为 4300 元. (3)若从月收入(单位:百元)在[65,75]的被调查者中随机选取 2 人,求 2 人都不赞成的概 率. 解析:(3)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分别列举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再找到满足条件的基本事 件,计算即可. 答案:(3)[65,75]的人数为 5 人,其中 2 人赞成,3 人不赞成. 记赞成的人为 a,b,不赞成的人为 x,y,z 任取 2 人的情况分别是:ab,ax,ay,az,bx,by,bz,xy,xz,yz 共 10 种情况. 其中 2 人都不赞成的是:xy,yz,xz 共 3 种情况. ∴2 人都不赞成的概率是 P= 3 10 . 20.已知椭圆 22 221xy ab (a>b>0)的离心率 e= 3 2 ,连接椭圆的四个顶点得到的菱形的面 积为 4. (1)求椭圆的方程. 解析:(1)由离心率求得 a 和 c 的关系,进而根据 c2=a2-b2 求得 a 和 b 的关系,进而根据 1 2 ×2a×2b=4 求得 a 和 b,则椭圆的方程可得. 答案:(1)由 3 2 ce a ,得 3a2=4c2. 再由 c2=a2-b2,解得 a=2b. 由题意可知 1 2 ×2a×2b=4,即 ab=2. 解方程组 2 2    ab ab ,得 2 1    a b .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2 2 1 4 x y . (2)设直线 l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A,B,已知点 A 的坐标为(-a,0),点 Q(0,y0)在线 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且 4 uuur g uur OBOA ,求 y0 的值. 解析:(2)由(1)可求得 A 点的坐标,设出点 B 的坐标和直线 l 的斜率,表示出直线 l 的方程 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 y,由韦达定理求得点 B 的横坐标的表达式,进而利用直线方程求得 其纵坐标表达式,表示出|AB|进而求得 k,则直线的斜率可得.设线段 AB 的中点为 M,当 k=0 时点 B 的坐标是(2,0),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进而根据 求得 y0;当 k ≠0 时,可表示出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令 x=0 得到 y0 的表达式根据 求得 y0;综合答案可得. 答案:(2)由(Ⅰ)可知点 A 的坐标是(-2,0). 设点 B 的坐标为(x1,y1),直线 l 的斜率为 k. 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2). 于是 A、B 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  2 2 2 1 4       y k x x y , 消去 y 并整理,得(1+4k2)x2+16k2x+(16k2-4)=0, 由 2 1 2 16 42 14   kx k ,得 2 1 2 28 14   kx k ,从而 1 2 4 14   ky k , 所以 2 222 2 2 2 2 8 4 12 1 4 1 4 1 4         k k kAB k k k , 设线段 AB 的中点为 M, 则 M 的坐标为( 2 2 8 14   k k , 2 2 14 k k ). 以下分两种情况: ①当 k=0 时,点 B 的坐标是(2,0), 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 于是 uur QA=(-2,-y0), uuur QB =(2,-y0). 由 4 uuur g uur OBOA ,得 y0=±2 2 . ②当 k≠0 时,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2 22 2 1 8 1 4 1 4         kkyx k k k . 令 x=0,解得 y0= 2 6 14   k k . 由 =(-2,-y0), =(x1,y1-y0), 得    2 1 0 1 0 2 2 2 2 2 2 8 6 4 62 1 4 1 4 1 4 1 4              uur uuur g k k k kQ A Q B x y y y k k k k     42 22 4 16 15 1 4 14    kk k , 整理得 7k2=2,故 k= 14 7  , 所以 y0= 2 14 5  . 综上,y0= 22 或 y0= 2 14 5  . 21.已知函数 f(x)=ax3-x2+bx(a,b∈R,f′(x)为其导函数,且 x=3 时 f(x)有极小值-9. (1)求 f(x)的单调递减区间. 解析:(1)先求出函数的导数,得到方程组,求出 a,b,从而求出函数表达式,进而求出函 数的单调区间. 答案:(1)由 f′(x)=3ax2-2x+b,因为函数在 x=3 时有极小值-9, 所以 27 6 0 27 9 3 9         ab ab ,从而得 1 3 3    b a , 所求的 f(x)= 1 3 x3-x2-3x,所以 f′(x)=x2-2x-3, 由 f′(x)<0 解得-1<x<3, 所以 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3). (2)若不等式 f′(x)>k(xlnx-1)-6x-4(k 为正整数)对任意正实数 x 恒成立,求 k 的最大 值.(解答过程可参考使用以下数据:ln7≈1.95,ln8≈2.08) 解析:(2)将问题转化为 x+ 1k x +4-klnx>0,记 g(x)=x+ +4-klnx,通过求导得到函 数的单调性,从而有 g(x)≥g(k+1)=k+6-kln(k+1),问题转化为 k+6-kln(k+1)>0,记 h(x)=1+ 6 x -ln(x+1),通过求导得到函数 h(x)的单调性,从而得到 k 的最大值. 答案:(2)因为 f′(x)=x2-2x-3,所以 f′(x)>k(xlnx-1)-6x-4 等价于 x2+4x+1>k(xlnx-1),即 x+ +4-klnx>0, 记 g(x)=x+ +4-klnx, 则 g′(x)=     2 11  x x k x , 由 g′(x)=0,得 x=k+1, 所以 g(x)在(0,k+1)上单调递减,在(k+1,+∞)上单调递增, 所以 g(x)≥g(k+1)=k+6-kln(k+1), g(x)>0 对任意正实数 x 恒成立, 等价于 k+6-kln(k+1)>0,即 1+ 6 k -ln(k+1)>0, 记 h(x)=1+ 6 x -ln(x+1), 则 h′(x)= 2 61 1  xx <0,所以 h(x)在(0,+∞)上单调递减, 又 h(6)=2-ln7>0,h(7)=13 7 -ln8<0, 所以 k 的最大值为 6. 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2 2 cos 2 sin      x y (α 为参数),曲线 C2 的参 数方程为 2 cos 2 2 sin      x y (β 为参数),以 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 C1 和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 解析:(1)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2 2 cos 2 sin      x y (α 为参数),利用平方关系消去参数可得 曲线 C1 的直角坐标方程,利用互化公式可得曲线 C1 极坐标方程.曲线 C2 的参数方程为 (β 为参数),消去参数可得:曲线 C2 的普通方程,利用互化公式可得 C2 极 坐标方程. 答案:(1)曲线 C1 的参数方程为 (α 为参数), 利用平方关系消去参数可得:曲线 C1 的普通方程为(x-2)2+y2=4, 展开可得:x2+y2-4x=0, 利用互化公式可得:ρ 2-4ρ cosθ =0, ∴C1 极坐标方程为ρ =4cosθ . 曲线 C2 的参数方程为 (β 为参数), 消去参数可得:曲线 C2 的普通方程为 x2+(y-2)2=4, 展开利用互化公式可得 C2 极坐标方程为ρ =4sinθ . (2)已知射线 l1:θ =α (0<α < 2  ),将射线 l1 顺时针旋转 6  得到射线 l2;θ =α - ,且 射线 l1 与曲线 C1 交于 O,P 两点,射线 l2 与曲线 C2 交于 O,Q 两点,求|OP|·|OQ|的最大值. 解析:(2)设点 P 极点坐标(ρ 1,4cosα ),即 ρ 1=4cosα .点 Q 极坐标为(ρ 2,4sin(α - )), 即ρ 2=4sin(α - ).代入|OP|·|OQ|,利用和差公式、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与值域即可得出. 答案:(2)设点 P 极点坐标(ρ 1,4cosα ),即ρ 1=4cosα . 点 Q 极坐标为(ρ 2,4sin(α - )),即ρ 2=4sin(α - ). 则 12 14 cos 4 sin 16 cos sin cos 62 3 2                 g g gOP OQ 8 sin 2 4 6     . ∵α ∈(0, 2  ), ∴2α - 6  ∈( 6  , 5 6  ), 当 2 62  ,即α = 3  时,|OP|·|OQ|取最大值 4.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设不等式-2<|x-1|-|x+2|<0 的解集为 M,且 a,b∈M. (1)证明: 1 1 1 3 6 4  <ab . 解析:(1)由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运用绝对值的意义,可得 11 22  < <x ,则|a|< 1 2 ,|b| < 1 2 ,再由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证. 答案:(1)证明:-2<|x-1|-|x+2|<0, 可得|x-1|<|x+2|,即有 x2-2x+1<x2+4x+4, 解得 x> 1 2  , 则 x+2>0,可得-2<|x-1|-(x+2), 即有 x<|x-1|,可得 x-1>x 或 x-1<-x, 解得 , 则|a|< ,|b|< , 1 1 1 1 1 1 1 1 3 6 3 6 3 6 2 4       <a b a b . (2)比较|1-4ab|与 2|a-b|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析:(2)运用作差法,可得:|1-4ab|2-4|a-b|2,由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结合 a,b 的 范围,即可得到所求大小关系. 答案:(2)|1-4ab|>2|a-b|. 理由:|1-4ab|2-4|a-b|2=(1-4ab-2a+2b)(1-4ab+2a-2b) =(1-2a)(1+2b)(1+2a)(1-2b) =(1-4a2)(1-4b2), 由|a|< 1 2 ,|b|< 1 2 ,可得 4a2<1,4b2<1, 则(1-4a2)(1-4b2)>0, 可得|1-4ab|>2|a-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