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4-5 解三角形-2018年高三数学(理)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专题4-5 解三角形-2018年高三数学(理)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1.【2017山东高考理9】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 所以,选A.‎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与三角函数的和差角公式,为综合题。本题难度中等,关键是要利用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恒等变形. 首先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转化为含有,,的式子,用正弦定理将角转化为边,得到.解答三角形中的问题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经常用到的一个隐含条件,不容忽视.‎ ‎2.【2017浙江高考11】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割圆术”,将π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其结果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割圆术”的第一步是计算单位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 .‎ ‎【答案】 ‎【考点解读】本题涉及数学文化,本题粗略看起来文字量大,其本质为将正六边形分割为6个等边三角形,确定6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其中对文字信息的读取及提取有用信息方面至关重要,考生面对这方面题目时应多加耐心,仔细分析题目中所描述问题的本质,结合所学进行有目的的求解.‎ ‎3.【2017浙江高考14】已知△ABC,AB=AC=4,BC=2. 点D为AB延长线上一点,BD=2,连结CD,则△BDC的面积是______,cos∠BDC=_______.‎ ‎【答案】 ‎【解析】取BC中点E,DC中点F,由题意:,△ABE中,,,.‎ 又,‎ ,综上可得,△BCD面积为,.‎ ‎【考点解读】本题为解三角形问题,对三角形知识的综合度要求较高。‎ ‎4.【2017课标1理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的面积为 ‎ ‎(1)求sinBsinC;‎ ‎(2)若6cosBcosC=1,a=3,求△ABC的周长.‎ 解析:(1)由题设得,即.‎ 由正弦定理得,故.‎ ‎(2)由题设及(1)得,即.‎ 所以,故.由题设得,即.‎ 由余弦定理得,即,得.‎ 故的周长为.‎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了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及其变换.在处理解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所给的条件,当题设中给定三角形的面积,可以使用面积公式建立等式,再将所有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有时需将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解三角形问题常见的一种考题是“已知一条边的长度和它所对的角,求面积或周长的取值范围”或者“已知一条边的长度和它所对的角,再有另外一个条件,求面积或周长的值”,这类问题通法思路是:全部转化为角的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如,从而求出范围,或利用余弦定理以及基本不等式求范围;求具体的值直接利用余弦定理和给定条件即可.‎ ‎5.【2017课标II理17】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的面积为,求。‎ ‎【答案】(1);(2)。‎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大多放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解题时要灵活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边转角”“角转边”,另外要注意三者的关系,这样的题目小而活,备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6.【2017课标3理1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a=2,b=2.‎ ‎(1)求c;‎ ‎(2)设D为BC边上一点,且ADAC,求△ABD的面积.‎ ‎【答案】(1) ; (2) ‎ ‎【解析】分析:(1)由题意首先求得,然后利用余弦定理列方程,边长取方程的正实数根可得 ;‎ ‎(2)利用题意首先求得△ABD面积与△ACD面积的比值,然后结合△ABC的面积可求得△ABD的面积为 . ‎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又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联系起来.正、余弦定理在应用时,应注意灵活性,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 ‎7.【2017北京高考理15】在△ABC中, =60°,c=a.‎ ‎(Ⅰ)求sinC的值;‎ ‎(Ⅱ)若a=7,求△ABC的面积.‎ ‎【答案】(Ⅰ);(Ⅱ).‎ ‎【解析】分析:(Ⅰ)根据正弦定理求的值;(Ⅱ)根据条件可知根据(Ⅰ)的结果求,再利用 求解,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Ⅰ)在△ABC中,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Ⅱ)因为,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或(舍).所以△ABC的面积。‎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了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及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经常将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知识综合起来命题,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而三角变换中主要是“变角、变函数名和变运算形式”,其中的核心是“变角”,即注意角之间的结构差异,弥补这种结构差异的依据就是三角公式 ‎8.【2017天津高考理15】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 ‎(Ⅰ)求和的值;‎ ‎(Ⅱ)求的值.‎ ‎【答案】 (1) .(2) ‎ ‎【解析】分析:利用正弦定理“角转边”得出边的关系,再根据余弦定理求出,‎ 进而得到,由转化为,求出,进而求出,从而求出 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求出结果.‎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了正余弦定理与解三角形。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转角”寻求角的关系,利用“角转边”寻求边的关系,利用余弦定理借助三边关系求角,利用两角和差公式及二倍角公式求三角函数值.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高频考点,经常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结合正、余弦定理解题.‎ ‎9.【2017江苏高考18】如图,水平放置的正四棱柱形玻璃容器Ⅰ和正四棱台形玻璃容器Ⅱ的高均为32cm,容器Ⅰ的底面对角线AC的长为10cm,容器Ⅱ的两底面对角线,的长分别为14cm和62cm. 分别在容器Ⅰ和容器Ⅱ中注入水,水深均为12cm. 现有一根玻璃棒l,其长度为40cm.(容器厚度、玻璃棒粗细均忽略不计)‎ ‎ (1)将放在容器Ⅰ中,的一端置于点A处,另一端置于侧棱上,求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 ‎ (2)将放在容器Ⅱ中,的一端置于点E处,另一端置于侧棱上,求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 ‎【答案】(1)16 (2) 20 ‎ ‎【解析】分析:(1)设玻璃棒在CC1上的点为M,玻璃棒与水面的交点为N,过N作NP∥MC,交AC于点P,推导出CC1⊥平面ABCD,CC1⊥AC,NP⊥AC,求出MC=30cm,推导出△ANP∽△AMC, 由此能出玻璃棒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 ‎(2)设玻璃棒在GG1上的点为M,玻璃棒与水面的交点为N,‎ 在平面E1EGG1中,过点N作NP⊥EG,交EG于点P,‎ 过点E作EQ⊥E1G1,交E1G1于点Q,‎ ‎∵EFGH﹣E1F1G1H1为正四棱台,∴EE1=GG1,EG∥E1G1,EG≠E1G1,‎ ‎∴sin∠GEM=sin(∠EGM+∠EMG)=sin∠EGMcos∠EMG+cos∠EGMsin∠EMG=,‎ ‎∴EN===20cm.∴玻璃棒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为20cm.‎ ‎【考点解读】本题为解三角形问题的实际应用。问题中玻璃棒l没入水中部分的长度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是中档题.‎ 考点 了解A 掌握B 灵活运用C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B 解三角形 B 解三角形部分为高考的必考点,其主要考查类型为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及三角形中范围和最值问题等。问题多为中档题,问题解决体现了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学变形能力及转化思想。对知识的综合能力有一定要求。‎ 题型一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典例1.(1)(2016衡水中学二模)已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 b=,A=,则B=(  )‎ A. B.或 C.或 D. ‎【答案】B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即=,∴sin B=.又b>a,即B>A,∴B=或.‎ ‎(2)(2017大连模拟)在中,,边上的高等于,则( )‎ A. B. C. D. ‎【答案】C ‎(3)(2017广州模拟)在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已知,则 .‎ ‎【答案】.‎ ‎【解析】,由边角互化得,‎ 即,即,所以.‎ ‎(4)(2017安徽六安市联考)在中,,点D在边上,,求的长.‎ ‎【答案】 ‎【解析】如图,‎ ‎ ‎ 设的内角所对边的长分别是,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又由正弦定理得.‎ 由题设知,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5)(2017哈尔滨模拟)设的内角所对边的长分别是,且 ‎(1)求的值;‎ ‎(2)求的值.‎ ‎【答案】(1);(2).‎ (2) 由余弦定理得.由于,‎ 所以.故 .‎ 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 ‎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作用是在已知三角形部分元素的情况下求解其余元素,基本思想是方程思想,即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列出关于未知元素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未知元素;(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三角形边角关系的互化,解题时可以把已知条件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关系,也可以把已知条件化为三角形边的关系.‎ ‎(2)正弦定理的应用技巧 求边:利用公式a=,b=,c=或其他相应变形公式求解.‎ 求角:先求出正弦值,再求角,即利用公式sin A=,sin B=,sin C=或其他相应变形公式求解.‎ 相同的元素归到等号的一边,即=,=,=,可应用这些公式解决边或角的比例关系问题.‎ ‎(3)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步骤 ‎【变式训练】‎ ‎(1)(2017北京大兴一模)在中,,,,则 .‎ ‎【答案】1‎ ‎(2)(2017河北衡水金卷)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已知,,则的值为_______.‎ ‎【答案】.‎ ‎【解析】代入得,由余弦定理得.‎ ‎(3)(2017重庆模拟)在ABC中,B=,AB=,A的角平分线AD=,则AC=_______.‎ ‎【答案】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即,解得,‎ ,从而,所以,‎ .‎ ‎(4) (2016石家庄一模)已知△ABC中,AC=4,BC=2,∠BAC=60°,AD⊥BC于点D,‎ 则的值为________.‎ ‎【答案】6‎ ‎【解析】BC=2,AC=4,根据余弦定理,得 28=16+AB2-4AB,解得AB=6(负值舍去),‎ ‎ 所以cos B==,cos C==,‎ ‎ 所以==×4=6.‎ ‎ (5)(2017兰州模拟)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C=2A,a+c=10,‎ cos A=,则b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5  ‎ ‎(6)(2017北京石景山区一模)如图,在中,,点在边上,且,.‎ ‎(1)求;‎ ‎(2)求,的长.‎ ‎【答案】(1);(2)7.‎ ‎【解析】(1)在中,因为,所以,‎ 所以 ‎ .‎ ‎(7)(2017江苏淮安模拟)在中,已知.‎ ‎(1)求的长;‎ ‎(2)求的值.‎ ‎【答案】(1);(2) ‎【解析】(1)由余弦定理知,‎ 所以.‎ ‎(2)由正弦定理知,,所以.‎ 因为,所以为锐角,则.‎ 因此.‎ 知识链接: ‎ ‎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理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内容 ===2R.‎ ‎(R为△ABC外接圆半径)‎ a2=b2+c2-2bc·cos_A;‎ b2=c2+a2-2ca·cos_B;‎ c2=a2+b2-2ab·cos_C 变形形式 ‎(1)a=2Rsin A,b=2Rsin_B,c=2Rsin_C;‎ ‎(2)sin A=,sin B=,sin C=;‎ ‎(3)a∶b∶c=sin_A∶sin_B∶sin_C cos A=;‎ cos B=;‎ cos C= 解决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 ‎(1)已知三边,求各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2. 在△ABC中,已知a,b和A时,三角形解的情况 A为锐角 A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a=bsin A bsin A<‎ ab 解的个数 ‎1‎ ‎2‎ ‎1‎ ‎1‎ 题型二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典例2.(1)(2017江苏淮安模拟)在△ABC中,a2+b2+c2=2absin C,则△ABC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 ‎【答案】D ‎【解析】易知a2+b2+c2=a2+b2+a2+b2-2abcos C=2absin C,即a2+b2=2absin,‎ 由于a2+b2≥2ab,所以2absin≥2ab,故只能a=b且C+=,故△ABC为正三角形.‎ ‎(2)(2017陕西宝鸡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2+c2=a2+bc.‎ 若sin B•sin C=sin2A,则△ABC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C ‎【解析】在△ABC中,∵b2+c2=a2+bc,∴cosA===,‎ ‎∵A∈(0,π),∴.∵sin B•sin C=sin2A,∴bc=a2,代入b2+c2=a2+bc,‎ ‎∴(b﹣c)2=0,解得b=c.∴△ABC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 ‎(3)(2017江西九江模拟)在△ABC中,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答案】A ‎(4)(2017银川模拟)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且2asin A=(2b-c)sin B+‎ ‎(2c-b)sin C.‎ ‎①求角A的大小;‎ ‎②若sin B+sin C=,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析】 ①由题意知2a2=(2b-c)·b+(2c-b)·c,所以b2+c2-a2=bc.‎ 由cos A==,得A=60°.‎ ‎②∵A=60°,∴B+C=120°,∴C=120°-B,‎ 由sin B+sin C=,得sin B+sin(120°-B)=,‎ 整理得sin(B+30°)=,∴sin(B+30°)=1,‎ ‎∵B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B+30°=90°,即B=60°,‎ ‎∴C=60°,∴△ABC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 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 判断三角形形状实质上是在缺少部分条件的情况下解三角形,此时三角形的各个元素虽然不能具体确定,但可以确定其中某些元素的等量或者不等量关系,据此对三角形形状作出判断.‎ 判断三角形形状的两种常用途径 ‎1.化边: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化角: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B+C=π这个结论.‎ ‎【变式训练】‎ ‎(1)(2017银川一中期末)在△ABC中,已知cos A=cos B,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A ‎【解析】∵cos A=cos B,∴A=B∴ABC的形状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 ‎(2)(2016青岛模拟)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sin A>sin B⇔cos 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