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2019-2020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理)试题 一、单选题 1.若 0a < b <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a|> b B. 1a b  C. a b   D. 1 1 a b  【答案】A 【解析】对于 A,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论证,对于 B,C,D,列举反例,可以判断. 【详解】 ∵a<0,∴|a|=﹣a,∵a<b<0,∴﹣a>﹣b>0,∴|a|>﹣b,故结论 A 成立; 取 a=﹣2,b=﹣1,则 ∵ 2 1a b  > ,∴B 不正确; 2 1a b   , ,∴ a b > ,∴C 不正确; 1 1 2a   , 1 1b   ,∴ 1 1 a b > ,∴D 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于不正确结论,列举反例. 2.一班有学员 54 人,二班有学员 42 人,现在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两个班中抽出一 部分人参加 4×4 方队进行军训表演,则一班和二班分别被抽取的人数是( ) A.9 人、7 人 B.15 人、1 人 C.8 人、8 人 D.12 人、4 人 【答案】A 【解析】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得,∴一班应抽出 5416 996   人,二班应抽出16 9 7  人, 则一班与二班分别被抽取的人数是 9,7,故选 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层抽样方法及其应用,分层抽样中各层抽取个数依据各层个体 数之比来分配,这是分层抽样的最主要的特点,首先各确定分层抽样的个数,分层后, 各层的抽取一定要考虑到个体数目,选取不同的抽样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按比例抽取, 牢记分层抽样的特点和方法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 力.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1 11 2 3 2 1n n     ( 2n  )”时,由 n k 的假设证 明 1n k  时,不等式左边需增加的项数为( ) A. 12k B. 2 1k  C. 2k D. 2 1k  【答案】C 【解析】当 1,n k  时左侧为 1 1 11 .......2 2 1 2n n    故选 C. 4.已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4 3 0 { 0 1 x y x y x       ,目标函数 2z x y  ,则( ) A. z 的最小值为 3, z 无最大值 B. z 的最小值为 1,最大值为 3 C. z 的最大值为 3, z 无最小值 D. z 的最小值为 1, z 无最大值 【答案】D 【解析】画出不等式组 4 3 0 { 0 1 x y x y x       表示的区域如图,结合图形可知当动直线 2y x z   的经过 (1, 1)P  时,动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 z 最小,但无最大值,即 min 2 1 1z    ,应选答案 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线性规划的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及数形 结合的思想和意识.求解本题时,充分借助题设中的条件,数形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得问题简捷、巧妙地获解.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5.如果不等式 2 1 0mx mx m    对任意实数 x 都成立,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m  B. 4 03 m   C. 4 3m   D. 4 3m   或 0m  【答案】A 【解析】对 0m  和 0m  分别讨论,列出不等关系后求解即可 【详解】 由题,当 0m  时,不等式为1 0 ,满足题意; 当 0m  时,则需满足  2 0 4 1 0 m m m m       ,即 0m  综上, 0m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考查运算能力,考查分类讨论思想 6.若二项式 2 2 n x x    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 8,则该展开式的系数之和为( ) A. 1 B.1 C.27 D. 27 【答案】A 【解析】依题意二项式系数和为 2 8, 3n n  .故二项式为 3 2 2x x     ,令 1x  ,可求得 系数和为 31 2 1   . 7.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结果是 126,则判断框中可以是( ) A. 6?i  B. 7?i  C. 6?i  D. 5?i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执行的是 2 3 62 2 2 2    ,所以判 断框中应该填 i>6?. 【考点】本小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的识别和应用,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点评:要分清是当型循环还是直到型循环,要特别注意退出循环的条件的应用,避免多 执行或少执行一步. 8.用数字 0,1,2,3,4,5 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比 40000 大的偶数共( ) A.144 个 B.120 个 C.96 个 D.72 个 【答案】B 【解析】首位数字可以为 4、5 中的一个,末位数字可以为 0、2、4 中的一个,分两种 情况,分别求出对应偶数的个数,进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题意,首位数字可以为 4、5 中的一个,末位数字可以为 0、2、4 中的一个, ①首位数字为 4,末位数字为 0、2 中的一个,符合题意的偶数有 1 3 2 4 48C A  个; ②首位数字为 5,末位数字为 0、2、4 中的一个,符合题意的偶数有 1 3 3 4 72C A  个. 所以,比 40000 大的偶数共 48 72 120  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排列组合,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9.有红色、黄色小球各两个,蓝色小球一个,所有小球彼此不同,现将五球排成一行, 颜色相同者不相邻,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 A.48 B.72 C.78 D.84 【答案】A 【解析】将五个小球全排列后,排除掉黄色和红色小球均相邻、红色小球相邻且黄色小 球不相邻、黄色小球相邻且红色小球不相邻的情况,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 五个小球全排列共有: 5 5 120A  种排法 当两个红色小球与两个黄色小球都相邻时,共有: 2 2 3 2 2 3 24A A A  种排法 当两个红色小球相邻,两个黄色小球不相邻时,共有: 2 2 2 2 2 3 24A A A  种排法 当两个红色小球不相邻,两个黄色小球相邻时,共有: 2 2 2 2 2 3 24A A A  种排法 颜色相同的小球不相邻的排法共有:120 24 24 24 48    种排法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有限制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对于限制条件较多的情况,通常采用间接法来进 行求解;题目中涉及到的相邻和相离问题,分别对应捆绑法和插空法来进行求解. 10.如图所示,EFGH 是以 O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 到该圆内,事件 A 表示“豆子落在正方形 EFGH 内”,事件 B 表示“豆子落在扇形 OHE(阴 影部分)内”,则 P(B|A)等于( ) A. 1 8 B. 1 4 C. 1 2 D. 3 8 【答案】B 【解析】由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P(A)= 2 π ,再根据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 解. 【详解】 由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P(A)= S 2 S π 正 圆 ;事件 AB 表示“豆子落在△EOH 内”, 则 P(AB)= 2 EOH 1 1S 12 .S π 2π  圆    由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 P(B|A)= 1 P(AB) 12π 2P(A) 4 π   ,故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以及条件概率的计算问题,其中解答中正确 理解题意,合理利用几何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公式和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合理、准确 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试题. 11.已知实数 ,x y 满足   2 22 5 4x y    ,则  222 1 xy x x y    的最大值为( ) A. 2 4 B. 6 17 C. 12 25 D. 25 12 【答案】A 【解析】由原式  222 1 xy x x y    ,明显考查斜率的几何意义,故上下同除以 ( 1)x y  得 1 2 1 1 x y y x  ,再画图分析求得 1y x  的取值范围,再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所求式    2 22 2 ( 1) 2 1 2 1 xy x x y x y x y       ,上下同除以 ( 1)x y  得 1 2 1 1 x y y x  ,又 1y x  的几何意义为圆上任意一点  ,M x y 到定点  0,1N 的斜率, 由图可得,当过  0,1N 的直线与圆相切时取得临界条件.当过 M 坐标为 0,5 时相切 为一个临界条件,另一临界条件设 : 1 ( 0)MNl y k x   ,化成一般式得 1 0kx y   , 因为圆与直线相切,故圆心 2,5 到直线 1 0kx y   的距离 2 2 5 1 2 1 kd k     ,所以 22 1k k   , 2 24 4 1k k k    ,解得 3 4k  ,故 1 3 4 y +x       , .设 1yk x  , 则 1 1 2 1 2 1 x y ky x k   ,又 3 4k +     , ,故 2 22 2 2k kk k     ,当 2k  时 取等号.故 1 1 1 2 2 1 2 42 2 1 =x y ky x k    ,故选 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斜率的几何意义,基本不等式的用法等.注意求斜率时需要设点斜式,利 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列式求得斜率,在用基本不等式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 12.某人设计一项单人游戏,规则如下:先将一棋子放在如图所示正方形 ABCD (边 长为 2 个单位)的顶点 A 处,然后通过掷骰子来确定棋子沿正方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 行走了几个单位,如果掷出的点数为  1,2, ,6i i   ,则棋子就按逆时针方向行走i 个 单位,一直循环下去.则某人抛掷三次骰子后棋子恰好又回到起点 A 处的所有不同走法 共有( ) A.21 种 B.22 种 C.25 种 D.27 种 【答案】D 【解析】正方形 ABCD 的周长为 8,抛掷三次骰子的点数之和为 8 或 16,分别求出两 种情况下三次骰子的点数情况,进而求出对应的排列方法即可. 【详解】 由题意,正方形 ABCD 的周长为 8,抛掷三次骰子的点数之和为 8 或 16, ①点数之和为 8 的情况有:1,1,6 ;1,2,5 ;1,3,4; 2,2,4 ; 2,3,3 ,排列方法共有 1 3 3 1 1 3 3 3 3 3 21C A A C C     种; ②点数之和为 16 的情况有: 4,6,6 ;5,5,6 ,排列方法共有 1 1 3 3 6C C  种. 所以,抛掷三次骰子后棋子恰好又回到起点 A 处的所有不同走法共有 21 6 27  种.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注意两种计数原理的应用,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 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 13.已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1,2)N ,则 (2 3)D    _____. 【答案】8 【解析】由已知求得 ( )D  ,再由 2(2 3) 2 ( )D D    得答案. 【详解】  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1,2)N , ( ) 2D   , 则 2(2 3) 2 ( ) 8D D     . 故答案为 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考查方差的求法,是基础题. 14.不等式 3 1 15 x x   的解集是______. 【答案】 3 ,52     【解析】解不等式,求出 x 的范围即可. 【详解】 由题意, 3 1 4 61 05 5 x x x x      ,则   5 4 6 0 5 0 x x x      ,解得 3 52 x  . 所以不等式 3 1 15 x x   的解集是 3 ,52     . 故答案为: 3 ,52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考查学生的计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5.将正整数对作如下分组,第1组为     1,2 , 2,1 ,第 2 组为     1,3 , 3,1 ,第 3 组 为         1,4 , 2,3 , 3,2 , 4,1 ,第 4 组为       1,5 , 2,4 4,2 5,1  则第 30 组第16 个数对为__________. 【答案】 (17,15) 【解析】根据归纳推理可知,每对数字中两个数字不相等,且第一组每一对数字和为 3 , 第二组每一对数字和为 4 ,第三组每对数字和为 5,......,第 30 组每一对数字和为32 , 第30 组第一对数为  1,31 ,第二对数为 2,30 ,.......,第15 对数为 15,17 ,第16 对 数为 17,15 ,故答案为 17,15 . 16.下列关于概率和统计的几种说法:①10 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种零件,生产的件数 分别是 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数为 a ,中位数为b , 众数为 c ,则 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c a b  ;②样本 4,2,1,0,-2 的标准差是 2; ③在面积为 S 的 ABC 内任选一点 P ,则随机事件“ PBC 的面积小于 3 S ”的概率为 5 9 ;④从写有 0,1,2,…,9 的十张卡片中,有放回地每次抽一张,连抽两次,则两 张卡片上的数字各不相同的概率是 9 10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有______. 【答案】②③④ 【解析】①求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即可判断①是否正确;②求出标准差即可判断 ②是否正确;③结合几何概型,求出对应概率,即可判断③是否正确;④结合古典概型, 求出对应概率,即可判断④是否正确. 【详解】 对于①,平均数为 15 17 14 10 15 17 17 16 14 12 147 14.710 10a           ,中 位数 15b  ,众数为 =17c ,则 c b a  ,即①错误; 对于②,样本 4,2,1,0,-2 的平均数为 1,标准差为          2 2 2 2 21 4 1 2 1 1 1 0 1 2 1 25s               ,即②正确; 对于③,如下图, ,D E 分别为线段 ,AB AC 的三等分点,且 2AD BD , 2AE EC , 若点 P 在四边形 BCED 内部时,满足 PBC 的面积小于 3 S , 22 5 3 9BCED ADES S S S S S        ,则随机事件“ PBC 的面积小于 3 S ”的概率为 5 59 9 S S  ,即③正确; 对于④,连抽两张卡片所有的情况有10 10 100  种,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各不相同的情 况有10 9 90  种,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各不相同的概率是 90 9 100 10  ,即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统计、概率知识,考查学生的计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 题. 三、解答题 17.(请写出式子再写计算结果)有 4 个不同的小球,4 个不同的盒子,现在要把球 全部放入盒内: (1)共有多少种方法? (2)若每个盒子不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3)恰有一个盒子不放球,共有多少种放法? 【答案】(1)256(2) 24 (3)144 【解析】(1)每个球都有 4 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答案; (2)由题意每个盒子不空,故每个盒子各一个,可得答案; (3)由题意可从 4 个小球中选两个作为一个元素,同另外两个元素在三个位置全排列, 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答案. 【详解】 解:(1)每个球都有 4 种方法,故有 4×4×4×4=256 种, (2)每个盒子不空,共有 4 4 24A  不同的方法, (3)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 1,2,3,4 的四个盒子中,恰有一个空盒,说明 恰有一个盒子中有 2 个小球, 从 4 个小球中选两个作为一个元素,同另外两个元素在三个位置全排列,故共有 2 3 4 4 144C A  种不同的放法.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相对简单,注意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的性质 求解. 18.某大学毕业生参加一个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有 A 、 B 两个题目,该学生答对 A 、 B 两题的概率分别为 1 2 、 1 3 ,两题全部答对方可进入面 试.面试要回答甲、乙两个问题,该学生答对这两个问题的概率均为 1 2 ,至少答对一个 问题即可被聘用,若只答对一问聘为职员,答对两问聘为助理(假设每个环节的每个题 目或问题回答正确与否是相互独立的). (1)求该学生被公司聘用的概率; (2)设该学生应聘结束后答对的题目或问题的总个数为 ,求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答案】(1) 1 8 ;(2)分布列见解析,数学期望为 1 【解析】(1)设答对 A 、 B 、甲、乙各题分别为事件 A , B ,C , D ,可知所求事件 的概率为    1P A B P C D      ,求解即可; (2) 的取值为 0,1,2,3,4,分别求出对应的概率,然后列出分布列并求出数学 期望即可. 【详解】 设答对 A 、 B 、甲、乙各题分别为事件 A , B ,C , D , 则   1 2P A  ,   1 3P B  ,     1 2P C P D  . (1)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   1P A B P C D      1 1 1 1 112 3 2 2 8          . (2) 的取值为 0,1,2,3,4,     1 2 10 2 3 3P P A B       ,     1 1 1 2 11 2 3 2 3 2P P 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2 2 3 2 2 24P P A B P C D           ,      3P P A B P C D C D        2 1 2 1 1 1 1 2 3 2 12C        ,      4P P A B P C D      21 1 1 1 2 3 2 24        , ∴ 的分布列为  0 1 2 3 4 P 1 3 1 2 1 24 1 12 1 24 ∴ 1 1 1 1 10 1 2 3 4 13 2 24 12 24E      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考查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求法,考查学生的计 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9.司机在开机动车时使用手机是违法行为,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危及自己和他人 的生命. 为了研究司机开车时使用手机的情况,交警部门调查了100名机动车司机,得 到以下统计:在55 名男性司机中,开车时使用手机的有 40 人,开车时不使用手机的有 15 人;在 45 名女性司机中,开车时使用手机的有 20 人,开车时不使用手机的有 25 人. (1)完成下面的 2 2 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 99.5% 的把握认为开车时使用手机与司机 的性别有关; 开车时使用手机 开车时不使用手机 合计 男性司机人数 女性司机人数 合计 (2)以上述的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现交警部门从道路上行驶的大量机动车中随机抽 检 3 辆,记这 3 辆车中司机为男性且开车时使用手机的车辆数为 X ,若每次抽检的结 果都相互独立,求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 )E X . 参考公式与数据: 参考数据:  2 0P k 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0k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参考公式        2 2 n ad bc a b c d a c b d       ,其中 n a b c d    . 【答案】(1)列联表见解析,有;(2)分布列见解析,1.2 . 【解析】(1)根据已知数据即可得到列联表;计算出 2 8.249 7.879   ,对比临界值 表可得到结果;(2)由样本估计总体思想,可得到随机抽检1辆,司机为男性且开车使 用手机的概率为 2 5 ,可知 23 5X B     , ,由二项分布概率公式可计算得到每个取值所 对应的概率,从而得到分布列;由二项分布数学期望计算公式可得  E X . 【详解】 (1)由已知数据可得 2 2 列联表如下: 开车时使用手机 开车时不使用手机 合计 男性司机人数 40 15 55 女性司机人数 20 25 45 合计 60 40 100  2 2 100 40 25 15 20 8.249 7.87960 40 55 45         > 有99.5% 的把握认为开车时使用手机与司机的性别有关 (2)随机抽检1辆,司机为男性且开车时使用手机的概率 40 2 100 5p   有题意可知: X 可取值是 0,1,2,3,且 23 5X B     ,   0 3 0 3 2 3 270 5 5 125P X C              ;   1 2 1 3 2 3 541 5 5 125P X C             ;   2 1 2 3 2 3 362 5 5 125P X C             ;   3 0 3 3 2 3 83 5 5 125P X C             则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27 125 54 125 36 125 8 125 数学期望   23 1.25E X    【点睛】 本题考查独立性检验的应用、二项分布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的求解等知识,对学生的计 算和求解能力有一定要求,属于常考题型. 20.某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下表是该地一建设银行连续五年的储蓄 存款(年底余额),如下表 1: 年份 x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储蓄存款 y (千亿元) 5 6 7 8 10 为了研究计算的方便,工作人员将上表的数据进行了处理, 2010, 5t x z y    得到 下表 2: 时间代号 t 1 2 3 4 5 z 0 1 2 3 5 (Ⅰ)求 z 关于 t 的线性回归方程; (Ⅱ)用所求回归方程预测到 2020 年年底,该地储蓄存款额可达多少? (附:对于线性回归方程 ˆˆ ˆy bx a  ,其中 1 2 2 1 ˆ ˆˆ, 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a y bx x nx           ) 【答案】(Ⅰ) 1.2 1.4 z t (Ⅱ)预测到 2020 年年底,该地储蓄存款额可达 15.6 千亿元 【解析】试题分析:(Ⅰ)由表中的数据分别计算 x,y 的平均数,利用回归直线必过样 本中心点即可写出线性回归方程; (Ⅱ)t=x﹣2010,z=y﹣5,代入 z=1.2t﹣1.4 得到:y﹣5=1.2(x﹣2010)﹣1.4,即 y=1.2x ﹣2408.4,计算 x=2020 时,的值即可. 试题解析: (Ⅰ) 45 5 3 2.2 1.255 ˆ 5 9b      , 2.2 3 1.2 1ˆ .4a z bt       (Ⅱ) 2010, 5t x z y    ,代入 得到:  5 1.2 2010 1.4y x    ,即 1.2 2408.4y x  1.2 2020 2408.4 15.6y     ,  预测到 2020 年年底,该地储蓄存款额可达 15.6 千亿元 点睛:求解回归方程问题的三个易误点:(1)易混淆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两者的区别 是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的关系,函数关系是一种因果 关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2)回归分析中易误认为样 本数据必在回归直线上,实质上回归直线必过( x , y )点,可能所有的样本数据点都不 在直线上.(3)利用回归方程分析问题时,所得的数据易误认为准确值,而实质上是预 测值(期望值). 21.上饶市在某次高三适应性考试中对数学成绩数据统计显示,全市 10000 名学生的成 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 2120,5N ,现某校随机抽取了 5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析,结果 这 50 名学生的成绩全部介于 85 分到 145 分之间,现将结果按如下方式分为 6 组,第一 组 85,95 ,第二组 95,105 ,…,第六组 135,145 ,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 图: (1)试由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该校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数; (2)若从这 50 名学生中成绩在 125 分(含 125 分)以上的同学中任意抽取 3 人,该 3 人在全市前 13 名的人数记为 X ,求 2X  的概率. 附:若  2,X N   ,则   0.6826P X        ,  2 2 0.9544P X        ,  3 3 0.9974P X        . 【答案】(1)112;(2) 1 3 . 【解析】(1)由频率之和为 1,可求出 125,135 的频率,进而由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出 平均数即可; (2)结合正态分布,可求得全市前 13 名的最低分数,从而可知这 50 名学生中成绩在 125 分(含 125 分)以上的人数,及在全市前 13 名的人数,进而求出 2X  的概率即 可. 【详解】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 125,135 的频率为  1 0.010 10 0.024 10 0.030 10 0.016 10 0.008 10          0.12 , ∴估计该校全体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 90 0.1 100 0.24 110 0.3 120 0.16 130 0.12 140 0.08 112            ; (2)由于 13 0.001310000  ,根据正态分布:  120 3 5 120 3 5 0.9974P X       , 故   1 0.9974135 0.00132P X    ,即 0.0013 10000 13  . ∴前 13 名的成绩全部在 135 分以上.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这 50 人中成绩在 135 以上(包括 135 分)的有50 0.08 4  人, 而在 125,145 的学生有  50 0.12 0.08 10   人. ∴ X 的取值为 0,1,2,3.   1 2 6 4 3 10 32 10 C CP X C    ,   3 4 3 10 13 30 CP X C    .       3 1 12 = 2 + 3 + =10 30 3P X P X P X    . 【点睛】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查平均数的求法,考查正态分布的应用,考查概率的计算, 考查学生的计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22.对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两点 ,a b , ,c d 作如下定义: a c b d  ,那么 称点 ,a b 是点 ,c d 的“上位点”,同时点 ,c d 是点 ,a b 的“下位点”. (1)试写出点  3,5 的一个“上位点”坐标和一个“下位点”坐标; (2)设 a 、b 、 c 、 d 均为正数,且点 ,a b 是点 ,c d 的上位点,请判断点  ,P a c b d  是否既是点  ,a b 的“下位点”又是点 ,c d 的“上位点”,如果是请证明,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设正整数 n 满足以下条件:对任意实数  0 2019,m t t t Z    ,总存在 *k N ,使得点 ,n k 既是点 2019,m 的“下位点”,又是点 2020, 1m 的“上位点”, 求正整数 n 的最小值. 【答案】(1)“上位点” 3,4 ,“下位点” 3,7 ;(2)是,证明见解析;(3) 4039 . 【解析】(1)由已知中“上位点”和“下位点”的定义,可得出点 3,5 的一个“上位点”的 坐标为  3,4 ,一个“下位点”的坐标为 3,7 ; (2)由点 ,a b 是点 ,c d 的“上位点”得出 ad bc ,然后利用作差法得出 a c b d   与 a b 、 c d 的大小关系,结合“下位点”和“上位点”的定义可得出结论; (3)结合(2)中的结论,可得 2 1k m  , 4039n  ,满足条件,再说明当 4038n  时, 2019 2020 2 1 1 n m m m    不成立,可得出 n 的最小值为 4039 . 【详解】 (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两点作如下定义: a c b d  ,那么称点  ,a b 是点 ,c d 的“上位点”,同时点 ,c d 是点 ,a b 的“下位点”. 点 3,5 的一个“上位点”的坐标为 3,4 ,一个“下位点”的坐标为 3,7 ; (2) 点 ,a b 是点 ,c d 的“上位点”, a c b d   , ad bc  .         0b a c a b da c a bc ad b d b b b d b b d         Q , 点  ,P a c b d  是点  ,a b 的“下位点”,         0d a c c b da c c ad bc b d d d b d d b d         Q , 点  ,P a c b d  是点 ,c d 的“上位点”; (3)若正整数 n 满足条件:2019 2020 1 n m k m    在  0 2019,m t t t Z    时恒成立. 由(2)中的结论可知, 2 1k m  , 2019 2020 4039n    时满足条件. 若 4038n  ,由于     2019 4038 2019 2019 02 1 2 1 2 1 n mn m m m m m m m         , 则 2019 2020 2 1 1 n m m m    不成立. 因此, n 的最小值为 4039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定义“上位点”和“下位点”,同时也考查了利用作差法比较两数的 大小关系,解题的关键就是对题中新定义的理解,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 于难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