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卷·2019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文卷·2019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

高二数学(文科)试题 第Ⅰ卷(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命题 : 0, 1xp x e x    ,则 p 为( ) A. 0, 1xx e x    B. 0, 1xx e x    C. 0, 1xx e x    D. 0, 1xx e x    2.抛物线 22y x 的焦点坐标是 ( ) A. 1 ,02      B. 10, 2      C. 1 ,08      D. 10, 8      3. 过点 1,0 且与直线 2 2 0x y   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A. 2 2 0x y   B. 2 1 0x y   C. 2 1 0x y   D. 2 1 0x y   4.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1 0 2 0 y x y x y         ,则 2z x y  的最大值为 ( ) A. 1 B.2 C. 3 D.4 5.函数   xf x xe 在点   0, 0A f 处的切线斜率为( ) A. 0 B.-1 C. 1 D. e 6. “ 0 2n  ”是“方程 2 2 11 3 x y n n    表示双曲线”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 也不必要条件 7.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单位: cm ),可知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 ) A. 324cm B. 364 3 cm C.   36 2 5 2 2 cm  D.  324 8 5 8 2 cm  8. 圆 2 2 4x y  与圆   2 23 4 49x y    的位置关系为( ) A.内切 B.相交 C. 外切 D.相离 9. 设 ,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 ,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 / , / /m n  且 / /  ,则 / /m n B. ,m n   且  ,则 m n C. , ,m nm n    ,则  D. , ,m/ / , / /m n n     ,则 / /  10. 过点  ,0P  引直线l 与曲线 22y x  相交于 ,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当 AOB 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 的斜率等于( ) A. 3 3 B. 3 3  C. 3 D. 3 3  11.设 1 2,F F 分别是双曲线   2 2 2 2: 1 0,b 0x yC aa b     的左、右焦点.圆 2 2 2 2x y a b   与双曲线 C 的右支交于点 A ,且 1 22 3AF AF ,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 A.12 5 B.13 5 C. 13 2 D. 13 12. 已知  0,2A ,抛物线  2: 0C y mx m  的焦点为 F ,射线 FA 与抛物线C 相交于点 M ,与其准线相交于点 N 中,若 : 1: 3FM MN  ,则三角形OFN 面积为( ) A. 2 2 B. 2 3 C. 4 D. 2 5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若曲线  1ay x a R   在点 1,2 处的切线经过坐标原点,则 a  . 14.某隧道的拱线设计半个椭圆的形状,最大拱高 h 为 6 米(如图所示),路面设计是双向车 道,车道总宽为8 7 米,如果限制通行车辆的高度不超过 4.5 米,那么隧道设计的拱宽 d 至 少应是 米. 15.若   21 ln2f x x b x   在 1, 上是减函数,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16.已知圆    2 2: 5 12 1C x y    和两点     ,0 , ,0 0A a B a a  .若圆C 上至少存在 一点 P ,使得 090APB  ,则 a 的取值范围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 算步骤.) 17.已知圆 2 2: 8 12 0C x y x    ,直线 : 2 0l x ay a   . (1)当 a 为何值时,直线l 与圆C 相切; (2)当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 ,A B 两点,且 2 2AB  时,求直线l 的方程. 18. 如图,已知 PA O  所在的平面, AB 是 O 的直径, 4,AB C 是 O 上一点,且 0, 45 ,AC BC PCA E   是 PC 中点, F 为 PB 中点. (1)求证: / /EF 面 ABC ; (2)求证: EF  面 PAC ; (3)求三棱锥 B PAC 的体积. 19. 已知函数   3 2 2f x ax bx x   ,且  f x 在 1x  和 2x  处取得极值. (1)求函数  f x 的解析式; (2)设函数    g x f x t  ,是否存在实数t ,使得曲线  y g x 与 x 轴有两个交点,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已知命题 :p 直线 2 0ax y   和直线  3 2 1 1 0ax a y    垂直;命题 :q 三条直线 2 3 1 0,4x 3y 5 0, 1 0x y ax y         将平面划分为六部分.若 p q 为真命题,求 实数 a 的取值集合. 21.已知函数   2 1ln 2 2 xf x x x    . (1)求函数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证明:当 1x  时,   1f x x  ; (3)确定实数 k 的值,使得存在 0 1x  当  01,x x 时,恒有    1f x k x  . 22.椭圆  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离心率是 2 2 ,过点  0,1P 的动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 ,A B 两点,当直线l 与 x 轴平行时,直线l 被椭圆C 截得的线段长为 2 6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在 y 轴上是否存在异于点 P 的定点 Q ,使得直线l 变化时,总有 PQA PQB   ? 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BDCCC 6-10: ABABB 11、12:DA 二、填空题 13. 2 14. 32 15.  ,1 16.  12,14 三、解答题 17.解:将圆C 的方程 2 2 8 12 0x y x    化成标准方程为 2 24 4x y   , 则此圆的圆心为 4,0 ,半径为 2. (1)若直线l 与圆C 相切,则有 2 4 2 2 1 a a    ,解得 3 4a   ; (2)过圆心C 作CD AB ,则根据题意和圆的性质, 得 2 2 2 2 2 4 2 1 2 1 22 aCD a CD DA AC DA AB             ,解得 7a   或 1a  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7 14 0x y   或 2 0x y   . 18.解:(1)证明:在三角形 PBC 中, E 是 PC 中点, F 为 PB 中点, ∴ / /EF BC , BC 平面 ,ABC EF  平面 ABC ,∴ / /EF 面 ABC ; (2)证明:∵ PA  面 ABC , BC 平面 ABC ,∴ BC PA , 又∵ AB 是 O 的直径,∴ BC AC , 又 PA AC A ,∴ BC  面 PAC , ∵ / /EF BC ,∴ EF  面 PAC ; (3)∵ 045PCA  ,∴ PA AC , 在 Rt ABC 中,∵ , 4AC BC AB  ,∴ 2 2AC BC  , ∴ 1 8 2 3 3B PAC P ABC ABCV V S PA     . 19.解:(1)   23 2 2f x ax bx    , 因为  f x 在 1x  和 2x  处取得极值, 所以 1x  和 2x  是   0f x  的两个根, 则 21 2 3 21 2 3 b a a         ,解得 1 3 3 2 a b      , 经检验符合已知条件,故   3 21 3 23 2f x x x x    ; (2)由题意知    3 2 21 3 2 , 3 23 2g x x x x t g x x x         , 令   0g x  得, 1x  或 2x  ,    g x g x 、 随着 x 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x  ,1 1  1,2 2  2,  g x - 0 + 0 -  g x 递减 极小值 递增 极大值 递减 由上表可知        5 21 , 26 3g x g t g x g t     极小值 极大值 , 又 x 取足够大的正数时,   0g x  , x 取足够小的负数时,   0g x  , 因此,为使曲线  y g x 与 x 轴有两个交点,结合  g x 的单调性, 得   5 06g x t  极小值 或   2 03g x t  极大值 , ∴ 5 6t  或 2 3t  , 即存在t ,且 5 6t  或 2 3t  时,曲线  y g x 与 x 轴有两个交点. 20.解: p 真:  23 2 1 0a a   ,   23 2 1 3 1 1 0a a a a      ,∴ 1 3a   或 1a  , q 真:∵ 2 3 1 0x y   与 4 3 5 0x y   不平行, 则 2 3 1 0x y   与 1 0ax y   平行或 4 3 5 0x y   与 1 0ax y   平行或三条直线 交于一点, 若 2 3 1 0x y   与 1 0ax y   平行,由 1 1 2 3 1 a    得 2 3a  , 若 4 3 5 0x y   与 1 0ax y   平行,由 1 1 4 3 5 a    得 4 3a   , 若三条直线交于一点,由 2 3 1 0 4 3 5 0 x y x y        ,得 1 1 3 x y     , 代入 1 0ax y   得 2 3a   , ∴ q 真, 2 3a  或 4 3a   或 2 3a   , ∵ p q 真,∴ p q、 至少有一个为真, ∴ a 的取值集合为 4 2 1 2, , , ,13 3 3 3       . 21.解:(1)     21 11 , 0,x xf x x xx x          , 由   0f x  得 2 0 1 0 x x x      解得 1 50 2x   , 故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1 50, 2      ; (2)令        1 , 0,F x f x x x     ,则有   21 xF x x   , 当  1,x  时,   0F x  , 所以  F x 在 1, 上单调递减, 故当 1x  时,    1 0F x F  ,即当 1x  时,   1f x x  ; (3)由(2)知,当 1k  时,不存在 0 1x  满足题意, 当 1k  时,对于 1x  ,有    1 1f x x k x    ,则    1f x k x  ,从而不存在 0 1x  满足题意, 当 1k  时,令        1 , 0,G x f x k x x     , 则有    2 1 11 1 x k xG x x kx x          , 由   0G x  得,  2 1 1 0x k x    , 解得    2 2 1 2 1 1 4 1 1 4 0, 12 2 k k k k x x             , 当  21,x x 时,   0G x  ,故  G x 在 21, x 内单调递增, 从而当  21,x x 时,    1 0G x G  ,即    1f x k x  , 综上, k 的取值范围是  ,1 . 22.解:(1)∵ 2 2 2 2 1,2 2 ce e a    ,∴ 2 2 2 2 2 22 , 2a c b c b c a b     , 椭圆方程化为: 2 2 2 2 12 x y b b   ,由题意知,椭圆过点 6,1 , ∴ 2 2 6 1 12b b   ,解得 2 24, 8b a  ,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18 4 x y  ; (2)当直线l 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方程: 1y kx  , 由 2 22 8 1 x y y kx       得 2 22 1 4 6 0k x kx    ,  2 216 24 2 1 0k k     , 设     1 2 2 1 1 2 2 1 2 2 4 2 1, , , , 6 2 1 kx x kA x y B x y x x k        , 假设存在定点  0,Q t 符合题意,∵ PQA PQB   ,∴ QA QBk k  , ∴        2 1 1 2 1 2 2 1 1 2 1 21 2 1 2 1 2 1 2 1 1 QA QB x y x y t x x x kx x kx t x xy t y tk k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1 2 1 2 1 2 2 1 2 442 1 06 3 kx x t x x k tkk tx x          , ∵上式对任意实数 k 恒等于零,∴ 4 0t  ,即 4t  ,∴  0,4Q , 当直线l 斜率不存在时, ,A B 两点分别为椭圆的上下顶点   0, 2 , 0,2 , 显然此时 PQA PQB   ,综上,存在定点  0,4Q 满足题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