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淮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淮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测试(一)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www.ks5u.com 一、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播出,它采用现代科技并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设计、建造上融入了科技、人文、绿色奥运理念,比起以往奥运场馆的确卓尔不群,更加璀璨夺目。‎ D.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暮鼓晨钟地辛勤劳作,几乎没有片刻的喘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的筋骨呢?‎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C项,“卓尔不群”是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鉴赏“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广州城区周边不少古村落引入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面貌焕然一新,但原本的乡土味也或多或少被冲淡了。‎ B.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C.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D.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语序错误,应为“我仿佛感到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C项句式杂糅,“由于……影响”“由……决定的”不搭配;D项修饰、限制不当。“群山”是集合名词,用“一个”修饰不当。‎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C项句式杂糅,“由于……影响”“由……决定的”不搭配。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B项语序错误,应为“我仿佛感到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C.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答案】B ‎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 ‎【技巧点拨】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如本题A项“桑麻”指农事;C项“丝竹”指音乐。‎ ‎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界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3分)‎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B项犯了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如本题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 ‎5.下列语句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何老师劳累过度生病住院,学生一起来探望,课代表关切地问她:“何老师,贵恙可好些了吗?”‎ B.他一走进客厅,就看到了茶几上的照片,只见那背面写着:下属张小天敬请您惠存!‎ C.看见刘老师家的一对龙凤胎孩子在一起开心地做智力游戏,她不禁赞道:“令郎与令爱真是太聪明了!”‎ D.尽管有人在网络上引用我的作品让我极为荣幸,但我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大作而玷污泰戈尔的名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大作”不恰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 ‎【技巧点拨】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如本题D项“大作”不恰当。‎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间,署羽伶师 署:官府 B.以《易》自筮 筮:占卜 C.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工:擅长【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岂徒尝镜水之鱼 徒:仅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他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B.陆羽在苕溪边,筑房居住,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他虽然说话结巴,却很善变。‎ C.陆羽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叶专著——《茶经》。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陆羽煮茶交流。【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陆羽喜欢独行在旷野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1)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4分)‎ ‎(2)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4分)‎ ‎9.请简要概括第1节中陆羽“秽其迹”的具体表现。(4分)‎ ‎【答案】‎ ‎6.A ‎7.D ‎8.(1)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 ‎(2) 卖茶的店家 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 ‎9.①学习经文,不堪其苦,便逃走成为优伶。②擅长诙谐表演,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却又逃走。‎ ‎【解析】‎ ‎6.‎ 试题分析:A项“天宝间,署羽伶师”,“羽”“伶师”都是名词,选项词性不对。署,本指官署,在此处是动词,“任命”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A“天宝间,署羽伶师”,“羽”“伶师”都是名词,选项词性不对。署,本指官署,在此处是动词,“任命”的意思。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应该是“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他并未避世”是妄加之词。‎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D项应该是“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他并未避世”是妄加之词。‎ ‎8.‎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固定用法在翻译的时候要体现,古今异义词要注意体现,句首主语省略的要补充。‎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陆羽“秽其迹”的具体表现,立足文本第一节,筛选信息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如本题“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可知,学习经文,不堪其苦,便逃走成为优伶。‎ ‎【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幼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当他记经书的时候,糊里糊涂好像有所丢失一样,过了一天还是无法记住,禅师鞭打他,陆羽感叹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他泣不成声就逃走了,成为优伶藏了起来,撰写了《谈笑》一万多字。天宝年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这就是古人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人。‎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与别人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著书很多。他驾着小舟在在山寺间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清流。他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皇上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天下人由此渐渐懂得喝茶了。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陆羽身穿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李季卿说:“‎ 陆先生精于茶道,天下了解。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陆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陆羽与皇甫补阙交好,当时尚书鲍防在越中,陆羽前往依附他。皇甫冉写序送给他说:“君子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丽则,遥远的别馆,孤零的岛屿,有船通行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有鱼梁钓矶之处,可随意前往。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担这朝廷节钺的重任。鲍长官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对先生解衣推食,倍加关照,先生此去怎能是仅仅品尝镜湖的鱼,赏若耶溪的月而已呢?”‎ 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流传至今。‎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4分)‎ ‎(2)请简要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3)尾联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视听结合。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农民修整桑枝;察看泉水通路;燕归旧梁;主人看新历。‎ ‎(3)①对“远客”的思念。②对“远客”不能欣赏这田园美景的惆怅。‎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先分析特色,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视听结合。‎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感知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伐”“觇”表现出了农民休整农事来迎接春意的情形;“归燕”“旧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了对春的憧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概括诗句的内容,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伐”“觇”表现出了农民休整农事来迎接春意的情形;“归燕”“旧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了对春的憧憬。‎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惆怅思远客”, 对“远客”的思念。‎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 ‎(2)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3) ,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总角之宴, 。(《氓》)‎ ‎(6)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7)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庄子《逍遥游》‎ ‎(8)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答案】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夕揽洲之宿莽 ③酾酒临江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⑤言笑晏晏 ⑥钿头云篦击节碎 ⑦而御六气之辩 ⑧百步九折萦岩峦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揽”“酾”“萧”“晏”“辩”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1‎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而御六气之辩”的“辩”是变化的意思,“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湖桥绝唱 李培俊 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 大年二十九上午,天成刚从南方收了一笔货款回来,到家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心脏跳动忽快忽慢。老伴儿铺好床,让他躺下,又在他背后垫上枕头。‎ 天成就要睡着的时候,村里唱戏的锣鼓敲响了,天成一翻身就爬了起来,穿上鞋就往外走。‎ 天成是远近有名的戏迷,不敢听见锣鼓响,不敢听见板胡、二胡吱扭。一听见人就没了魂儿。土地承包那年,生产队分割财物,那些唱戏的行头分不下去,给谁谁不要。天成就和队长商量,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你就守着那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儿过日子吧!让它们给你拉犁拉耙吧!”‎ 天成生来就是唱花脸的料,他演的秦琼秦叔宝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扮相好,唱腔好,做功也近乎专业水平。‎ 可是近两年,天成已经风光不再。村里人都觉得,现在的天成和过去的天成不一样了。以前的天成,戏里戏外都是肯为乡亲们两肋插刀的英雄好汉。刚当支书 没多久,就领人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开山凿石,脚面被砸肿了也不离开施工现场。接着,他又组织村民在东岗山平整出一个千亩果园,栽种苹果树、梨枣树、山楂树,分给各家经营管理。嘟噜成串的果子,把大家的腰包撑得满满当当。‎ 坏就坏在天成建了自家的果品加工厂。‎ 那一年,水果不好卖,各家的水果都是卖一半扔一半。大家就埋怨天成没把项目看准,坑了一村的老少爷们儿。也就是这时候,天成建了自己的果品加工厂,把大家卖不掉的苹果、梨枣、山楂加工成果脯果醋,卖往天南地北,赚了一笔又一笔。‎ 于是,人们便怀疑天成,领人修公路也好,建这个千亩果园也罢,其实是为他自家的果品加工厂铺垫,是为自家挣钱夯基础。‎ 人们再见天成,便没有多少好气儿了,连面子上那点招呼也敷衍不出来。村里唱戏,招呼也不给天成打,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天成却不请自到。他去的时候正是半下午,冬天的阳光软绵绵的,天成的脸上便像镀了一层金子,黄黄的。有义就说:“支书,你还来唱戏?你的戏已经唱得很有水平了,跟真的一样,我看就算了吧。”‎ 天成岂没听出话里的另一层意思,也知道船在哪儿湾着。但他不在乎,浅浅一笑,把正上装的“秦琼”拨拉到一边,说:“还是我来吧。”‎ 天成到底没能把这出戏唱完。对打的时候,演敬德的人有意使的双鞭,劈头盖脸便往“秦琼”头上罩。虽不至于伤了天成,但那份重量,要挡开它们却也颇费气力。‎ 就是这时,天成一头栽在戏台上。‎ 天成的丧事办得冷冷清清,大部分人家躲得远远的,实在碍不过平时情面的几户人家,在灵堂草草焚上几张纸,掉头就走了。打墓时,村主任福海出了东家进 西家,求爷爷告奶奶,就是把人叫不到地里。这个说要去丈人家走亲戚,那个说要约朋友喝酒。福海火了,颤抖着敲响了那口弃置多年的铜钟。人到齐后,福海扯起 嗓子就骂:“你们这些人,良心都叫狗给吃了,嗯?天成支书可是为咱湖桥累死的呀!”‎ ‎“说他是为挣钱累死的还差不多!”有义嘟囔一句。‎ ‎“你说啥?”福海伸手给了有义一巴掌,“放你娘的屁!你知不知道,天成支书这个果品加工厂是给咱村里办的!他怕看不准,办瞎了,连累乡亲们,用自家 房产作抵押贷款……现在销路打开了,赚钱了,年前把厂子转到了村委名下,这两年赚的二百多万元,一分不少都在村里账上存着……”‎ 人们如梦初醒,知道冤枉了他们的支书,便哭着,在天成灵前跪出黑压压一片。‎ 正月十五,湖桥村又唱了一出戏,是铁妮主演的《大破天门阵》。他们是专门唱给天成支书看的。铁妮虽已有七个月的身孕,却把那个穆家大小姐演得惟妙惟肖。戏演过半,铁妮的眉头突然皱成疙瘩,接着蹲下身捂住肚子,再接着,戏台上响起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是天成支书托生的,他不想离开湖桥 的老少爷们儿呀!于是,铁妮生下的孩子就取名叫天成。这名字是全村人起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2.请简要分析第1段的作用。(4分)‎ ‎13.小说有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天成支书这一人物形象。(6分)‎ ‎15.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这样的看法?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2.①这句话独立成段,不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 为下文天成累死在舞台上作铺垫。‎ ‎13.线索:一条是天成唱戏的过程,另一条是天成办果品加工厂与村民产生的矛盾冲突。好处:①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强化了小说的主题;②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使小说的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从不同方面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14.①嗜戏如命(或者擅长演戏):他是远近有名的戏迷,唱戏扮相好,唱腔好,做功近乎专业水平。②精明能干:他带领村民致富,水果销路不好时及时建起果品加工厂。③默默奉献:辛苦带领大家致富并默默为村里人谋利益,最终因为帮村民致富而累死。④隐忍,包容,忍辱负重:独自扛着压力,默默承受村民的误解。‎ ‎15.观点一:不赞同。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结尾交代了村民们对天成支书的悼念,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②从情感表现上看,结尾进一步表现了村民们对天成支书的爱戴和敬仰,以及作者对天成这类人的赞扬;③从主旨上看,结尾写全村人为铁妮生下的孩子取名为天成,表示天成支书的精神将代代相传,深化了小说主旨。‎ 观点二:赞同。①从情节结构上看,删去最后一段,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依然完整;②从艺术效果上看,结尾到真相揭开时戛然而止,情感更加鲜明,能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③从主旨上看,小说的主旨通过前面的故事情节已经能够完全体现出来。‎ ‎【解析】‎ ‎12.‎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如本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篇小说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是天成唱戏的过程,而天成与村 民的矛盾冲突先明后暗,贯穿全文。两条线索交织安排的作用可从表现小说主人公形象、小说主题以及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线索指的是贯穿整篇文章情节发 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连成一体,可以是人物的活动或 ‎ 某一贯穿作品始终的事物等。一部作品通常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多线索结构。如本题一条是天成唱戏的过程,另一条是天成办果品加工厂与村民产生的矛盾冲突。‎ ‎14.‎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如本题从天成是戏迷、带病唱戏可以看出他嗜戏如命;从他带领村民致富、办果品加工厂可以看出他精明能干。‎ ‎15.‎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解答此题,不论持何种观点,都应从小说情节结构、情感表现、艺术效果、主旨等角度多方面思考,并结合文本内容综合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 郭莹 ‎①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 ‎ ‎②“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 ‎③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条件下对互助协作的寻求,正是“和为贵”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 ‎④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起,《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 ‎ ‎⑤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执中”,应用于为人处世,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之道中的中庸精神。正是因为具有“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 ‎ ‎⑥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对“中和”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人与人之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人与人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流风格。更重要的是,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 ‎(有删节)‎ ‎16.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划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8.纵观全文,“贵和尚中”思想在中国人处世中有哪些表现?(6分)‎ ‎【答案】‎ ‎16.(1)总述观点:贵和尚中是中国人的处世性格。(2)具体阐述了“中”“和”的内涵、具体表现和二者关系。(3)概括总结:贵和尚中的利与弊。‎ ‎17.(1)阐述了儒家思想中“中与和”的具体内涵以及关系。(2)论证了“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的事实。(3)引用论证,丰富了观点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引用儒家典籍中文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1)和:在做生意,家人相处,邻里相处,同事相处中,中国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2)中:行动上做任何事讲求适中,恰如其分。(3)中: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 ‎ ‎【解析】‎ ‎16.‎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论述思路,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然后……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如本题总述观点:贵和尚中是中国人的处世性格。具体阐述了“中”“和”的内涵、具体表现和二者关系。概括总结:贵和尚中的利与弊。‎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上去分析,阐述了儒家思想中“中与和”的具体内涵以及关系。议论文的作用可以是论证方面的分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等。‎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中庸》中内容的引用,分析引用的作用,如引用论证,丰富了观点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贵和尚中”思想在中国人处世中的表现,抓住关键词“贵”“和”“中”等,首先理解内涵,然后找出体现等。‎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1‎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首先应该理解“贵和尚中”的内涵,然后找出体现,如中: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忘记意味着背叛;有人说,忘记意味着前进。【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答案】‎ 忘记 ‎“彼从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竞其业。”巴尔扎克不敢忘记志向,奋力写作,终于成就了欧洲十九世纪文学高峰。‎ ‎“老骥伏砺,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不敢忘记志向,养精蓄锐,在其统一北方后迅速起兵南击荆州。‎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不敢忘记志向,经过艰苦努力,终于与一代志士仁人使一个新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 人生在世,要做到不敢忘记志向。‎ 不敢忘记志向的人是不屈的。他们不畏挫折,在困难中也能顽强奏起生命之歌。苏武在大漠中生活数十年,当年出使而归来须发尽白,就是因为其不敢忘记志向,才能使其不畏挫折,最终实现自己人生目标。宫刑对于一个男人而说可谓是奇耻大辱,可司马迁却在这种情况下,写成了《史记》,名垂青史,是因为其不敢忘记志向,发奋写书,最终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不敢忘记志向的人是无畏的,他们傲视生死,纵使前程崎岖不平,纵使是晚来风急,他们能坚持向前,用自己的生命写下华丽的篇章。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无数这样的英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从沪沟桥事变到百团大战,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正是不敢忘记保卫祖国家园,让子孙幸福,让民族兴盛这一志向,才在日寇的刀qiang下奋然拚杀,不畏牺牲,经过八年抗战终将日寇赶出中国,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解放。‎ 不敢忘记志向的人是乐观的。他们迎难而上,纵处在人生的低谷也乐观向上,最终奏出辉煌。还记得林肯吗?这位总统一生可谓都是在失败中度过,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二次经商二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了一次,但他都不敢忘记自己的志向,而是乐观向上,全力迎接下一场机遇,最终他成功了,分裂的国家合二为一,美国经济腾飞,他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一名著名的总统。‎ 不敢忘记志向,在挫折中进取,成就伟大的人生梦想。‎ 不敢忘记志向,面对未来无畏前进,奏出华丽的人生篇章。‎ 不敢忘记志向,在低谷中也乐观开朗,自信面对前路漫漫,力创人生辉煌。‎ ‎【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本作文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这里的“忘记过去”指的是值得记取的东西,它可以是过去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东西,也可以是能帮助或影响人生成长的过往。忘记过去才能走进新天地。这里的过去,应该指影响或阻碍成长或进步的事物,它可以是以往取得成绩,可以是遭遇的困难挫折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