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1)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黄亚果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18 -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7月2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后世的许多中国人影响很大。 B.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需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 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D.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实现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B.不沉溺于物质享受不等同于不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先秦诸子在这方面强调的是要持一种淡泊的态度,因为他们更看重精神快乐。 - 18 - C.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从而修身行道,先秦诸子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 D.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他主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的弟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 B.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所以,他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 C.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D.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这是一个追求幸福之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何老师 曾宪涛 何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已退休几年,现在和我住一个小区。 每每遇到他,总见他挎个布包,包里凸显出酒瓶的形状。问他干吗去,回答买啤酒,要么回答卖酒瓶。尽管不好意思,还是如实回答。他告诉我他酒瘾很大,现在病重,医生不准喝酒,便改喝啤酒,每天两瓶。 何老师有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地工作,大的是个女儿,好像有点毛病,个子长不高,学习也不行,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在我单位食堂找了份工作,三十六七了还没成家。何老师最操心她。他女儿我认识,她也知道我是她父亲的学生,我去食堂买饭,她会对我笑笑。何老师说,医生说她不能结婚。何老师还说自己是活不长久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 那天下班回来,妻对我说,何老师老是在咱家窗前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事。我忙站到窗前,果然见何老师又转回来了,他肩上没有挎布包。 我朝窗外说,何老师,有事吗? - 18 - 我打开门,何老师进来,就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我叫他坐沙发,他摆摆手,我拿烟给他,他也摆摆手说,只喝酒不抽烟,接下来问我,结果出来了吗? 他一问,我才想起最近单位要裁员。 裁谁不裁谁,先由基层各部门员工投票,最后再领导确定。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投票选下岗的。 几天来,他们家一直在坐卧不宁的煎熬中等待着今天的结果。 雯雯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何老师满面忧愁,不知结果出来了没有? 还没听说。我安慰老师,雯雯那么能干,领导会掌握的,她不会下来。 何老师摇摇头。我忽然想起问,你没找过启华吗?启华是我们单位老总,也是何老师的学生。 何老师说没有。 为啥不跟启华打个招呼? 他叹了口气,那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他再是老总,你也是他老师。 何老师表情极为难堪。看得出他心里的矛盾,既不愿做这种事,又怕对不住女儿。他摇摇头说,当老师的怎么能找学生走后门,她妈这两天一直跟我吵,骂我没用。 我说,你该早提醒我一下,我来跟启华说。 何老师摆摆手,站起身要走,又说,不知结果啥时候能出来? 我说,你等等,我问问启华。 我立刻拨通了启华的电话,问他裁员名单出来了吗。启华问我,问这干啥。我直接问,何老师的女儿雯雯怎么样?那边低声道,没有她。我这里还有人,回头再说。电话挂了。 何老师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打电话,当我放下电话告诉他裁员名单没有雯雯时,他脸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妻递给何老师一条毛巾,何老师擦了把脸说,这下放心了,雯雯要是下岗了,我也没法活了。 何老师连声说着谢谢走了。 后来我见到启华时,他告诉我,要是按票数,何雯雯真要下岗了,我给动了一下。我说,何老师说他不好意思找你。 启华说,不找好,不找好,我心里有数。你不要告诉老师,千万别叫老师谢我。 - 18 - 我拿不准该不该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老师,在路上遇见老师,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说了。老师听后突然站住,看着我道,我该怎么办?我说,启华说千万别谢他,免得传出去叫他被动。老师怔了怔,说,不是这个意思…… 第二天,何老师就找我来了,说他昨晚一夜没睡好觉,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两瓶酒,竟然是两瓶茅台,很老很老的包装。何老师告诉我,这还是你们上学那时候一个学生家长送到我家的,感谢我对他孩子的辅导。当时我没在家,他放下酒就走了。我到底也不知道是谁送的。何老师又说,多少年来,这酒我一直没舍得喝,你拿去送给启华,问问他是把谁换下了雯雯,求求他,叫人家上岗,不然……不然我这往后的日子都不会安心的。 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看着老师那无法拒绝的眼神,只好同意了。 我把酒放在启华桌上,把老师的话对他说了。启华看着酒,看了良久,我本以为他要责怪我,没想到启华对我道,你叫老师安心吧,没人换下雯雯,完全是按票数来的,我根本没动手脚。 我愣住了,转身要走的时候,启华又叫住了我,知道当年这酒是谁送给老师的吗? 我转过头,惊奇地看着启华…… 半晌,启华对我摆摆手说,你先回吧,等有时间我和你一块儿去看老师。 (选自《北方文学》2013年第2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何老师碍于面子,不肯以老师的身份去找管事的学生启华走后门解决女儿面临的下岗问题,所以老伴跟他吵,甚至骂他没用。 B.何老师觉得女儿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而“我”认为其实她能干,领导会掌握情况,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C.“我”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何老师后,何老师想到的是,启华帮助他让雯雯留了下来,他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感谢启华。 D.前文写何老师当年收到不明家长送的两瓶茅台酒,下文通过启华的问话补充交代了送酒的正是他的家长,前后照应,行文严谨。 5、小说中的何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18 - 6、“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林风眠:一卷20世纪艺术百科全书 郭 珊 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19岁赴欧游学,曾担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长,也是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首任校长。他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家,如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苏天赐、席德进等。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抗战的滔天洪流,“文革”的牢狱之灾,远走香江的韬光晦迹,作为20世纪的同龄人,林风眠见证了百年来民族文化所遭受的困厄与磨难、“中西融合”所历经的波折与流衍。诚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言:“林风眠是一卷世纪性的艺术百科全书。”从林风眠独特的个案身上,“能看到百年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忠诚和激情,也能从他和时代的关系中去领会艺术家的责任,重新捡回那些被忽视的价值。” 1900年11月22日,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阁公岭村一个石匠家庭。同乡挚友林文铮曾用“痛苦”一词来概括林风眠毕生创作的基调。林风眠的艺术具有一种“罕见的苦味”(许江语),发源于命运开篇一抹寒凉的底色——幼年时,母亲与人私奔未果,险被宗法私刑处死,后被卖到他乡,再无音讯。他因此大病一场,卧床半年,变得沉默寡言。 1919年底,林风眠赴法勤工俭学。在欧6年,林风眠游学于法、德,曾先后投师于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柯罗蒙工作室。 1924年5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上,林风眠的作品引起轰动,尤其是高2米、长4.5米的油画巨作《摸索》。当时中国《艺术评论》的报道称,“全幅布满古今伟人”,从荷马、耶稣到托尔斯泰、歌德,“个个相貌不特毕肖而描绘其精神,品性人格皆隐露于笔底”“皆有摸索奥秘之深意”。这幅笔法粗犷、写意,色调灰黑沉郁的作品,据说只用一天时间一气呵成,深得学界泰斗蔡元培的器重。 - 18 - 1926年,在蔡元培的提携之下,未满26岁的他被聘为北京艺专校长。两年后,又赴杭州出任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的首任校长。执掌中国南北两大美术阵营的十年时间里,林风眠在中国艺坛一举成为众所仰望的风云人物,一度被称作“艺术界的胡适之”。在主持校政上,他抱定“为中国艺术界打开一条血路”的决心,投身“改造艺术院校”的事业。在北京,他力排众议,邀请当时被正统国画家讥为“野狐禅”的齐白石来校讲学,又大胆将裸体艺术引入教学;在杭州,他尝试将西画系与国画系合并,毫不避讳地延请与己观点针锋相对、强调国画独立性的潘天寿任教,颇具蔡元培兼容并包、唯才是举的风范。在社会活动中,他更矢志以“我入地狱”之精神,将美术作为开启民智、移风易俗的利器。他撰文、作画怒斥政治腐败,在白色恐怖下掩护进步学生;他发起、组织了以“艺术社会化”为宗旨的北京艺术大会,主办西湖博览会艺术馆;1928年,他在杭州牵头组建了“艺术运动社”,发出了“集中全国艺术界之新力量”“促成新时代艺术之实现”的豪迈新声。 抗战爆发后,经历迁徙、并校、学潮和辞职等一系列风波,林风眠将妻儿安置于上海,辗转浙、赣、湘、云贵及香港、越南,避居重庆,从少年得志、才彦环绕的艺专校长猝然跌入残山剩水、乡野民丛,由此迎来了一生由显转隐的分水岭。林风眠坚持艺术的非功利主义态度,拒绝转投写实主义,不喜欢“照相式刻板与平俗”,理由是“在艺术的价值上是微细的”。他将精力集中于宣纸彩墨创作,偏爱风景、花鸟、仕女、苗疆与戏曲人物等“小众”题材;在技法与材质上,他打破油画、水粉、国画等边界,探索方形构图、瓷绘笔线、空间糅合、光线透视、色墨层叠等形式构成,将西方的写实与东方的写意进行挪移、错置、嫁接和重组。 1977年,林风眠在叶剑英家族帮助下被批准出国探亲,赴巴西探望阔别20年的妻女,此后移居香港。客居香港的10多年间,林风眠先后在日本、法国、香港、台湾成功举办个展。1991年7月,林风眠突发心脏病入院,绝笔之作是应邀为“傅雷纪念音乐会”题字。一个月之后,一代宗师长眠香江。(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 相关链接 ①在香港,林风眠听闻有爱国华侨愿意捐款在其杭州故居建纪念馆,他婉言谢绝,表示愿将资助之经费,用于培养青年深造。有人建议将款项命名为“林风眠奖学金”,他说:“那就应该从我自己的口袋里拿出钱来,不能占个空名。” - 18 - ②许江用细腻的文字为林风眠描绘了一幅“永恒的肖像”:“鼻梁之上立着圆拱顶一般的隆光引着你潜入他的内心。”“这眼中有火,而双唇却又似冰一样的沉默。”林风眠仿佛知道“那悲惨而恢弘的命运的意义”,“他从孤寂中产生对孤寂的爱,并把这种爱化作艺术的烈焰,温暖着他的时代和人间”。 7、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阁公岭村一个石匠家庭。幼年时,因为家中的一段痛苦经历,他的艺术创作从早期就带有一种“痛苦”的基调。 B.林风眠的作品笔法粗犷、写意,色调灰黑沉郁,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上,引起轰动。 C.林风眠担任北京艺专校长后,又赴杭州出任我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的首任校长,因而,他拥有了“艺术界的胡适之”的美誉。 D.林风眠投身“改造艺术院校”的事业:组建了“艺术运动社”,将西方的写实与东方的写意进行挪移、错置、嫁接和重组。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林风眠是一卷世纪性的艺术百科全书”,许院长的话既点题,又暗含林风眠的命途多舛和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艰辛。 B.林风眠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唯才是举办学思想的影响,邀请当时被正统国画家讥为“野狐禅”的齐白石来校讲学,后来又尝试将西画系与国画系合并。 C.林风眠一生由显转隐的分水岭是抗战的爆发。他坚持艺术的非功利主义态度,认为写实主义在艺术上没有价值。 D.林风眠婉言谢绝爱国华侨捐款在杭州故居为他建纪念馆,拒绝将所捐款项命名为“林风眠奖学金”。这表明他不图虚名,甘心默默无闻。 E.“他从孤寂中产生对孤寂的爱,并把这种爱化作艺术的烈焰,温暖着他的时代和人间”。意思是时代让林风眠变得消沉、孤独和绝望。 9、林风眠的人生经历丰富、坎坷,但也正是这样一种不平凡的人生境遇造成了他优秀的艺术品质。林风眠的经历与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有何关系?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1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8 - A.先秦时期,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按察使,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实为各州刺史的上级,权力仅次于节度使,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C.明洪武年间,在中央设立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D.监国,通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5分) 答: (2)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 18 -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两项是( )(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15、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阴阳割昏晓”两句描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人们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有疑问。接着他又从反面论证:“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借用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又失落的内心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8 - ①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③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⑤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⑥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B.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C.安徽芜湖一大学生因患乙肝不被用人单位录用,便将芜湖市人事局告上法庭,这个案件成为中国第一例乙肝歧视案。 D.通过本届奥运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运动健儿们在光彩夺目的场馆里同场竞技,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博得了我们的赞叹。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要善良诚信,到社会上要淸淸白白地做人。 B.我的姐姐和刘董事长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一起学习、一起郊游,两个人在一起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C.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 18 - D.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浩瀚的宇宙中,一颗蓝蓝的星球在缓缓地转动,这就是 ① 。天文观测发现,宇宙中存在着数以亿计的类似的行星,但至今还 ② ,也没有发现与地球一样适合于我们生存的星球。可以说,地球是我们和 ③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在现代社会,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导致食品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较低,其原因是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大范围传播。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世界性难题,将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①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不一定就会导致食品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有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英国谚语)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 ④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朱德) ⑤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 ⑥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的越快。(高尔基) 读了上面六句,你认为人如何才能成功呢?请以其中一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18 - - 18 - 语文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1、(3分)C 无中生有,“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在原文中没有出处。 2、(3分)C 关系错乱,“修身行道”应该与“不沉溺于物质享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前提和结论的关系。 3、(3分)B 强加因果,“所以”后面的内容与前文并无因果关系,是对前面内容的解说。 4、(3分)D(A.“碍于面子”的理解不当,何老师是认定不能找,才不肯找的。B.“我”说的话是安慰何老师的。C.何老师想到的是,雯雯换下别人,别人就要下岗,他为因自己的事影响别人深感不安。) 5、(5分)①疼爱孩子。女儿生活能力不强,他为她可能被裁下而忧心忡忡,为她没被裁下而激动流泪。②自尊谨慎。虽然为女儿很可能被裁下十分揪心,但是不为此去求教过的学生。③善良厚道。他得知雯雯换下了别人后,求学生启华叫别人上岗。(每答对一点给2分,三点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6分)①“我”是小说的线索,把全文内容贯穿起来。②“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使小说显得亲切、真实、可信。③“我”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打电话给启华引出下文启毕的回答和何老师的放心,告诉何老师启华动手脚的事,引出下文何老师让他求启华叫雯雯换下的人上岗。④我主动帮何老师,从侧面表现了何老师的可敬。(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7、(3分)A(B.“笔法粗犷、写意,色调灰黑沉郁”只是对他的作品《摸索》的评论,不能涵盖全部;C.林风眠担任校长并不能成为他拥有“艺术界的胡适之”美誉的原因;D.冒号后面的内容与“改造艺术院校”内容不一致。) 8、(5分)A、D (B.“林风眠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唯才是举办学思想的影响”文中没有依据;C.“认为写实主义在艺术上没有价值”错;E.“时代让林风眠变得消沉、孤独和绝望”错。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满分) 9、(4分)①幼年母亲离去,让他对痛苦有了更深刻的感知,从孤寂中产生的爱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②赴欧留学,他有了展示艺术才华的机遇,为以后“改造艺术院校”的宏愿奠定基础;③执掌中国南北两大美术阵营,他主持校政、社会活动都开风气之先;④避居重庆,他淡泊名利,依然坚守非功利的艺术创作态度,进行艺术方面的革新。(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 18 - 10、(3分)D(“言”的宾语“有司多不得人”是主谓句,主谓不可拆分。“招福还”不能拆分。“同往巡抚”连动句,不能拆分。“南……始”主谓不能拆分;主语“南……抚”又是主谓宾句。) 11、(3分)C(“在中央”错,“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是省级行政区划。) 12、(3分)B(“以布政使的身份”错,原官是“按察使”。) 13、(1)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擢、巡、抚,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问、廉、任,各1分,句意2分。) 14、(5分)CE(C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情感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 15、(6分)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情感的比较,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16、(5分)(1)造化钟神秀(2)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17、(3分)D(①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②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用在此处恰当。③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此处应为“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销售行情不火爆。④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处恰当。⑤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⑥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 18、(3分)C (A.不合逻辑,同时用“至少”与“以上”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B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D.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 - 18 - 19、(3分)D(A令尊是敬称,应用“家父”;B“内人”只能称自己的妻子;C“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20、(6分)①我们所赖以存身的地球 ②没有发现外星生命的迹象 ③我们子孙后代的唯一家园 21、②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较低,其原因不一定全是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大范围传播。(3分)③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世界难题,不一定导致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2分) 22、思路点拨:六句话分别说了坚强、自信、积累、胸怀、创新和进取等方面的精神,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两点来写“人如何成功”就可以。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 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 18 -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 1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