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技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技巧

2013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技巧 一、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 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 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 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 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 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 “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 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 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 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 之情。 ④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 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 写乐情等。 ①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 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 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②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 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 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③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 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 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④动和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 相辅相成。 ⑤虚和实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 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 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 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⑥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 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 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 哀情,别具韵致。 ⑦对照 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 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 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 抒情效果。 二、疑难突破 (1)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着眼于“读懂”诗歌。备考应以“读懂”作为基本点和突破 口。对于本课时考点的复习,应注意:全面了解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分类和具体手法的内 涵;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其中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和借喻、对 比与衬托、比喻和比拟等。 (2)答题的思路应全面、明确。表达技巧是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的,因而,在答题时,不 仅要考虑该手法对句意呈现的作用,还要特别关注其对诗歌感情、意趣等表现的促进作用。 三、 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全诗用虚写的手法描写白牡丹,请结合诗中景物分析这种表达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诗歌在景物描写和感情抒发上各据特色,试从表达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题目是“观祈雨”,但写祈雨情景的只有一句: ,然后诗人用 的手法,写乡民与朱门对天气 的担忧,从而揭露朱门 的社会现实,表达诗人对乡农的情感: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买炭翁》)”和“可怜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可怜”意思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 ②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③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清人纪昀在《瀛奎律髓》卷二评价这首诗说:“五六寓意深微,末二句语尤婉至。圣朝既以 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 充分肯定了这首诗的讽刺意义。请分析这 首诗的写作手法。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情景交融是抒情诗最主要的表达方法,但这首诗却是情与景分开来写,试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答: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苹埋幽径,晋代衣冠咸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 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0、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第一、二联是怎样表现夜色之美?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问: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14、阅读孟郊的《游子吟》回答问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 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寸草心”、“三春晖”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问: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在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 喻什么? 参考答案 1.诗人用《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解朋友不能像武陵人一样,要“须尽丘壑美”。暗 寓对待事情不能尝浅辄止、要坚持到底的哲理。语言虽浅白,含意却很深远。 2.诗的前两句描写春季的绚丽美景(青青草色、鹅黄杨柳、缤纷桃花、芬芳李花),是欢乐 的景象;后两句用比拟的修辞写自己的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添加遗憾),是悲哀的感情。 诗人用乐景写哀情,利用对比,真切地表现出自己的哀愁 3.“箫管迎龙水庙前”、对比、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同情 。 4.①这首诗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卖炭翁》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孔雀东南 飞》中是“可爱”的意思。 ②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③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 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 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5.诗的前四句,写真挚的友谊。五六两句, “悲花落”是悲叹时光空逝,无所建树;“羡鸟飞” 是羡慕鸟可自由飞翔,自由鸣叫,反衬出没有言论自由。尾联有言外之意,反话正说,寓贬 于褒,说明朝廷并不需要犯颜直谏的人,表现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6.、首联写诗人眼前景(孤云、归鸟疾飞);颔联写情(滞留他乡,久久不归);颈联有远及 近写景(夕阳、乔木、秋山);尾联抒情(写自知憔悴、不敢照水)。这样两句景,两句情, 相间而写,层层递进,表达诗人落寞惆怅的心绪。 7、( 1).由小到大,生命力强。 (2).托物言志。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 云之木,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策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 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评说】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 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 爱好、愿望、要求等。 8、(简析) “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9、 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 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10、 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 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11、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 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 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 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 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 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 生活的喜爱之情。(2 分) 12、“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 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13、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 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14、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 报答的。 15、“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w.w.w.k.s.5.u.c.o.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