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7-12)

南充高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12月检测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2.将考试答案全部写在试题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3分)‎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①,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干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 ‎》《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持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俊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賻加等。‎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注解】①騃:ǎi,无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恤军务 恤:顾及 B.屡遣客间说 间:参与 C.皆辇属于道 属:接连 D.弘正假以风痹请告 告:告假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5分)‎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题。‎ 虞美人(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8.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分)‎ ‎9.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 , ”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的特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描写自己回家途中轻松愉悦心情的句子是“ , ”。‎ ‎(3)《滕王阁序》里王勃将无生命的云霞与有生命野鸭,将天和水灵动地组合起来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阿芳(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论其混乱,仓皇,健忘,颠倒,世上罕有其匹。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口气,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都是轮到我身上的。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我可以安然读柏拉图的《共和国》,不会奉旨释卷去修理自来水马桶,或是文章做得高兴不至于有人从厨房里喊着:“喂!水管漏了。”‎ 单单这一层的使我放心,已经足以抵补我受阿芳的损失而有余了。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闲时也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是听的小孩有趣。尤其是有一件事,使我佩服。自从到我家之后,他早已看准了我的英文打宇机。每晨我在床上,他总在书房里打扫两个钟头,其实正在玩弄那一部打字机。有一天,打字机凭空坏了。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说:‎ ‎“先生,机器修理好了。”‎ 还有许多方面,确乎非有阿芳莫办。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语、厦门语骂人。而且他哪里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罢。只消教他一次便会。他说Waiterminit而不像普通大学生说Wait-a-meenyoot.我劝他晚上去念英文夜校,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是他不肯去。‎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鸟,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打诨说笑。“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洋刀洗好在洋炉里烤易干,是他天才的发明),簸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乒——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三星期前,我们雇了一个新来洗衣的老妈。这个老妈并不老,只有二十一岁。从此厨房重地又变成嬉笑谑弄的舞台了。工作更加废弛,笑声日日增高。打扫房间已由二小时增到三小时,阿芳连我每日应刷的皮鞋都健忘了。我教训他一次,两次,三次,都没结果,最后无法,我便下严重的警告:如果明天六时半皮鞋不给我擦亮,放好在卧房前,定然把他辞退。我必须维持主子的身分。那天晚上,我召集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的老妈,我安然就寝,决定家中的纪纲已经恢复了。‎ 第二天早晨,我六时醒来,静听房外的声音。六时二十分,洗衣服的青年老妈把我皮鞋放在门前。我觉得不平。‎ ‎“我是叫阿芳带来的。你为什么替他带来?”‎ ‎“我正要上楼,顺便替他拿来。”那老妈恭而有礼地回答。‎ ‎“他自己不会带来吗?是他叫你的,还是你自己作主?”‎ ‎“他没叫我,我自己作主。”‎ 我知道她在撒谎。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但是这位青年老妈婉辞地替阿芳辩护,倒使我不好意思。我情愿屈服,不再整饬纪纲了。现在厨房里如何天翻地覆,我是无权过问的了。‎ 按:此为两年前存稿,阿芳后来与新老妈有私,串通在外行窃,入狱,今年六月出狱,至此尚未见面。‎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阿芳与新来洗衣的老妈年纪相差不大,他们经常在厨房玩笑嬉闹,以致影响到工作,我怕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决心整顿他们。‎ B.阿芳做事总是心不在焉,差错不断,让我觉得无可奈何;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做得让我满意,让我放心。‎ C.作者没有歧视家里的童仆阿芳,而是以平实的笔调,如叙家常般地展现了他的形象,在字里行间流溢着脉脉的温情,显示出深沉、委婉的写作风格。‎ D.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而个性化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在我和青年老妈的对话中,青年老妈理直气壮的心态,我同情老妈的心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E.洗衣服的青年老妈在我限定的时间之前,把我的皮鞋放在门前,但我的心中还是不平,因为我惩戒阿芳的目的没有达到,他对我的警告仍然置若罔闻。‎ ‎12.作品中的阿芳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3.作品是怎样叙述阿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14.作品结尾一段是作者两年后写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补写这段文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次日本大地震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B.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从开园到现在,从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人不绝如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进--步增强了古城西安的世界影响力。‎ C.我们读《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一种宽容、不为已甚的态度。‎ D.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成定局了,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 ‎1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C.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D.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 就是诗人运用示现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做一种修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18.根据下面--段文字,给“拍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6分)‎ 互联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富有社会责任心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络分享、传播。他们被称作“拍客”,成为“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答: ‎ ‎19.根据划线语句的形式,续写两句话,分别写春风和柳树。(5分)‎ 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吗?‎ 老人:有啊,有溪水,有小草,有杨柳,有春风……‎ 孩子:那有什么好看的?‎ 老人:那潺潺的溪水蕴含着动人的乐曲,那茸茸的水草洋溢着醉人的绿意, , 。‎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前有一条狗叼着肉过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选自《伊索寓言》)‎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这段文字中的表述可以看出“质”和文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而文应时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B项中的“‘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个意义不合原文的意思。‎ ‎2.A。A项中“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质”和“文”的含义理解,“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A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这里表意不准确了。‎ ‎3.C。C项中,“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片面的把“质”和“文”‎ 的含义理解为语言的风格,缩小了作者所表述的“质”和“文”的概念内涵;再有“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这与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之间不存在途径与结果式的关系,也就是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中,可以查出错误的信息。‎ ‎4.B(B间:挑拨,离间)‎ ‎5.A(A“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6.D(D叛乱的不是“魏州士兵”,而是镇州三军)‎ ‎7.(1)(5分)田季安因为看到人心归附于田弘正,就调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他的过失来谋害他。(赋分点:“以”,因为,1分;“人情”,人心,1分;补充“归附”后的宾语1分;“捃摭”1分;句意1分)‎ ‎(2)(5分)他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赋分点:“纪纲之仆”,维护军纪的人,1分;“持”,稳定,“给”,供给,1分:介宾结构后置,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田弘正,本名田兴。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吏很信赖他。田季安因看到人心归附于他,就派他出任临清镇将,想寻找过失谋害他。田弘正借口患风痹病请求告假,全身上下都被烧灼,田季安认为他再无所作为了。等到田季安病重,他的儿子田怀谏年幼无知,于是召回田弘正官复旧职。田弘正喜欢了解前代忠臣孝子建功立业的事迹,办理公务的空闲时间,就同宾客僚佐谈论古往今来正反面的言行。魏州自田承嗣以来,馆阁殿宇器物珍玩超逾规制的,田弘正全部命人拆除毁掉,因正厅过于豪华而不使用,在采访使厅办事。宾客僚佐下吏,都请朝廷任命。非常爱读儒家书籍,尤其通晓史书,《左传》。《国史》,都知道大概。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幽、恒、郓、蔡有唇亡齿寒的恐惧,多次派遣说客前去离间,多方劝诱阻挠,而田弘正始终不改变节操。元和十年,朝廷派兵讨伐吴元济,田弘正派儿田布率领三千人马进攻,多次立功。李师道因田弘正效忠朝廷,又在背后构成成胁,因此不敢公然帮助吴元济,就断绝了与吴元济的相互策应,官军得以顺利进攻。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死,穆宗任命田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田弘正因新近与镇人交战,有杀父杀兄之仇,就用二千名魏兵作为随从卫兵。十一月二十六日,到达镇州,当时朝廷赏赐镇州三军一百万贯赏钱,没有按时送到,士兵以此为借口喧哗闹事。田弘正亲自抚慰解释,人心才稍微安定。并给皇帝上奏章请求留下魏州士兵作为维护军纪的人,以便稳定众心,他们的粮饷向有关部门请求供给。当时度支使崔俊不识大体,坚决阻止他的请求,他先后四次上表章都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七月,将随从士卒遣回魏州,当月二十八日夜晚士兵叛乱,田弘正及家属等一起遇害,穆宗听说后震惊悲痛,追赠为太尉,助葬用品加倍拨给。‎ ‎8.“丝丝”‎ 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1分)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1分)也暗含主人公愁绪万缕千丝,(1分)使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另外,从音韵上讲,此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1分)‎ ‎9.(1)比喻。(1分)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愁”,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分)‎ ‎(2)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拟物或拟人均可,1分)作者让“愁”几度“与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分析其中一处即可,2分)‎ ‎(3)对比。(1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2分)(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答出两中即可。但答渲染烘托不够恰切,不能给满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 ‎10.(1)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2)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3)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11.C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原因不是担心“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而是他们不把主子的教训当回事,挑战“我”作为主子的尊严;D项青年老妈的心态应该是战战兢兢、胆怯不安,我的心情应该是对阿芳愤愤不平)‎ ‎12.①聪明乖巧。他擅长修理各种器具,能讲多种语言,受责备时只是低头思过。②天真烂漫。他和小孩讲火烧红莲寺的故事,给小孩捉蝗虫,用很长的时间喂笼鸟。③顽皮放肆。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人,常打碎杯盘,不理会主子的教训。(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形象的能力。作者叙述了很多关于小说主人公阿芳的生活小事,阿芳的性格特点通过这些事情体现出来,解答此题,可以梳理这些事情,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 ‎13.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时正时反,抑扬兼用。如第一段中,“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是扬,“但是”一转,是抑;“然而”又带出扬,“称雄称帝”的傲气,“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则又是抑,这样的叙事富有变化,情感跌宕起伏,既写出人物的为人行事,又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情感。③详略得当,繁简适中。写阿芳“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比较详尽,略写“多能鄙事”,如何“补”“塞”“拉”“敲”略去不表,这样写使叙事回旋委曲,错落有致。④映衬烘托。我修不好打字机,衬托了阿芳的聪明。青年老妈任劳任怨代阿芳替主人擦皮鞋,并--早送上楼,对描写阿芳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面对“我”‎ 的警告烧饭洗衣的老妈非常害怕,反衬了阿芳照睡不误的不以为意,这样写耐人咀嚼,富有回味。(每点2分,写法和好处各1分,答对3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4.①点明这篇作品的创作日期。②补述前文中所不及陈述的阿芳和青年老妈由暧昧发展到“有私,串通在外行窃”的关系。③使阿芳的形象更加完整。④渗透作者对曾经朝夕相处的童仆阿芳的怀恋以及惋惜之情。⑤面对阿芳的堕落,表达作者对以前阿芳的纯真心灵的赞美。⑥赋予作品怅然追忆的情调。(每点2分,答对4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5.C.(C项,不为已甚,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诚别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此处符合语境。A项,毁家纾难,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行为。B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D项,丁是丁,卯是卯,只能形容做事认真)‎ ‎16.C。(C项定语语序不当,“最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之后)‎ ‎17.C。(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①是对③的具体阐述,④⑤②是总分结构,因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也可用排除法,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A.D两项排除:⑤句前是④,④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②句应该在⑤句之后,④⑤②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列举杜甫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③①,由此可以选C)‎ ‎18.示例一:拍客是互联时代利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络分享、传播的人。‎ 示例二:拍客是互联时代择取社会热点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络分享、传播的人。(格式2分,“互联”“数码设备”“拍摄”“上传”各1分)‎ ‎19.示例:那搖曳的杨柳显示着勃勃的生机,那拂面的春风孕育着诱人的希望。小草旁边长着大树,春风里藏着星星点点的绿,树梢上萌发着希望。(5分)‎ ‎20.作文立意参考:故事里的狗,为了抢大的肉,最后连自己原有的都失去了。我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能盲目去相信,还要明白,要想得到,就会有失去,切勿贪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