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散文训练(全国)13
2019 届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下雨天,真好 琦 君 你喜欢下雨吗?——喜欢,但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我却不然。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 也不抱怨。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优游, 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 守着窗儿,让我慢慢儿回味吧。那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 到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因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 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 雨下得愈大愈好。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 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可是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 腿,走路不方便。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老师喊我 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喝了茶睡觉了。”老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 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下雨天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 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母亲的双手熟练地搓着细细的麻丝,雨也跟着下得 更大了。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最 管事。为了帮忙,我又可以不写大字。懒惰的四姑一点儿忙不帮,只伏在茶几上,唏呼唏呼 抽着鼻子,给姑丈写情书。我瞄到了两句:“下雨天讨厌死了,我的伤风老不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 雨。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 着淡淡的幽香。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河边去看涨 大水。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 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母亲叫我和小帮工把曲一粒粒拣出来。这工作好好玩,所以我盼望天 一直不要晴起来,曲会愈来愈多,我就可以天天滚在谷子里拣曲,不再读书了。从院子的矮 墙头望出去,一片迷蒙,看样子且不会晴呢。母亲愈加发愁,我却愈加高兴了。 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同学们起劲地打 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健身房后面,隐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 珠,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我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下雨天,我格外想 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 星期天下雨真好。一打上牌,父亲就不再管我了。我可以溜出去看电影,邀同学到家里, 爬上三层楼“造反”,进储藏室偷吃金丝蜜枣和巧克力糖。晚上,我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 意看《红楼梦》,父亲不会衔着旱烟管进来逼我背《古文观止》。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夹在洋 洋洒洒的雨声里,给我一万分的安全感。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那一年回到故乡, 一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从书橱里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 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记得我曾打着手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去给父亲温药。他提高 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雨 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 杭州的西子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雨中徘徊湖畔,凝望着湖面上低斜的梅花,听得 放鹤亭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弄笛的人慢慢走来,低声对我说:“一生知己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雨中游人稀少,静谧的湖山,都由爱 雨的人管领了。衣衫渐湿,我们才同撑一把伞归来。湖水湖风,寒意袭人。站在湖滨公园, 彼此默默相对。于是笛声又起,与潇潇雨声相和。 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母亲、四姑、老师在雨天的抱怨、焦虑、狼狈,与“我”在雨天的欢快形成对 比,凸显了“我”眼中雨天的美好和“我”对雨天的喜爱。 B.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将几十年来下雨天所牵动的人事、人情通过“我”的 回忆串联起来,真实、亲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作者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了丁香、一丈红、大理花、剑兰、木樨花、玉兰花的色香,衬托 出父亲端着茶壶在廊下赏雨时的悠然自得。 D.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写童年时的美好生活,情感欢快;后半部分写到雨天思念母亲、怀念 父亲,则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弥漫于字里行间。 2.结合全文来看,文章开头两段有何作用? 答: 3.琦君曾言:“我深感这个世界的暴戾已经太多,为什么不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和美好的 一面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的。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一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 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 5 分钱。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 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 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 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 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 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没过几年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 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到很多红 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 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 里有等你的娃儿吗?”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 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 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 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 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 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 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 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 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 生的尊严,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 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 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 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 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 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 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 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 时而被风吹亮。(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十分相似,但祖 母表现的是对光明有着十分的热爱,葛朗台则是心为物役。 B.文章通过对祖母往事的回忆,突出了祖母一生都身处黑暗,带给我们的却是温暖和光明, 从而充分表现了祖母乐观豁达、坚韧顽强的品质。 C.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 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D.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要追求光明的人 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5.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 6.文中写道:“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 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 说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柴门小院 王本道 记忆的底片中,似有幅图画,那是一棵老树掩映下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院墙底部砌 有尺把高的青石,上部多由稀疏的树木枝条拼凑而成,高不盈米。院门十分简陋,由薄薄的 木板条钉制而成,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夜间也只是虚掩着。透过院墙和院门的缝 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瓜果菜蔬、欢蹦乱跳的鸡鸭猫狗、墙上挂着的农具、墙角立着的磨 盘,还有那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有时候,能看到院里老人拉着幼小的孩子 蹒跚学步,系着围裙的女人安静地择菜,“咯咯咯”地召唤着鸡鸭吃食……这是当年我在辽 南山区插队时,每天都司空见惯的柴门小院。 这样的柴门小院,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计其数,千百年来,它们供一代代子民繁 衍生息。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十年寒窗、面壁苦读,一个个孩子在柴门的进进出出中 长大成人,而后告别小院,走上各自的人生舞台。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柴门小院怀有厚 重的情感,寄托了无限情思,无论走到哪里,无一不葆有质朴的家国情怀,涌动着割舍不断 的乡愁。 那一幢幢质朴无华的柴门小院,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续写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交加的夜晚,出门在外的游 子归心似箭,远远看见柴门内微弱的灯光,听到门前的犬吠,那是何等的温暖与亲切。“峥 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诗圣”杜甫在饱受“安史之乱”的 磨难之后,与家人久别重逢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柴门虽然简陋,然而它淡泊宁静,里里外外 的人和事都清晰可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 春风。”当年那位风流倜傥的才子崔护,若不是透过柴门的缝隙,一睹那位面若桃花的姑娘 的风采,如何能最终成就一段佳话? 在中国,由于“门第”观念,“门”有着诸多讲究,历来颇受重视。旧时男女谈婚论嫁, 首先想到的是“门当户对”,女孩子出嫁被称作“出门子”,迎娶新媳妇称为“过门”。而 “门”的种类更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所有的门中,柴门当属造型与材质最为简陋、 价值最为低廉的,却也是数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用得最多的门。近 30 多年来,随着生活水平 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华夏大地随处可见“向阳门第春常在”。然而有一段时间,一些 “先富”起来的人们对于“门”的内涵有过误解。他们过分注重装点“门面”,门楼越砌越 高,金碧辉煌,且户户朱红的大门终日紧锁,只留一个“猫眼”用以察看外面的动静。一幢 幢封闭的宅院如同一座座戒备森严的堡垒,让人望而生忧,望而生畏,寄托着游子乡愁的那 一个个小院已无从可寻。 一个秋日,在从红海滩归来的途中,我顺路去了盘锦市大洼区石庙子村。距村口不远处, 就看到几户乌瓦白墙的民居,透过柴门和院墙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五彩斑斓的鲜花, 以及几株硕果盈枝的苹果树、梨树、枣树。我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插队的村庄,见到了那一个 个修缮一新的柴门小院。在那里,我与知青同学们交谈、嬉戏,周遭树上是熟透的苹果、红 枣、香梨,秋意正浓。朦胧之中,辽南山区的那些柴门小院,与如今我生活的辽东湾的乡村 小院连成了一片,与祖国江南塞北广袤土地上所有的柴门小院连成了一片——华夏大地上,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柴门小院,蜿蜒曲折,一直通向遥远的地平线,如同古老的大河、大江, 绵延不绝。(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杜甫、崔护等人写到柴门的诗篇,不仅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而且也从艺术作品塑造形象的角度展现了柴门小院的另一番风采。 B.作者当年作为知青来到辽南山区插队,每天住在柴门小院之中,生活虽艰辛苦闷但也不 乏乐趣,故能将记忆中普通的小院写得生动形象,别有趣味。 C.受“门第”观念影响,中国人对“门”很重视,由此衍生出“门当户对”“出门子”等 词语。与其他种类的门相比,中国农村的老百姓用得最多的就是柴门。 D.“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与“朱红的大门终日紧锁,只留一个‘猫眼’”,表 面上是说两种不同形式的门,背后却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心态。 8.文章开头不惜笔墨重点描绘了记忆中的柴门小院,作者笔下的柴门小院有何特点?这样 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 9.柴门小院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和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 括文中的柴门小院具有那些内涵。 答: 答案精析 1.C [“细致地描写和渲染”理解有误,文中没有“细致地描写和渲染”,主要是白描手 法。] 2.①强调了作者与他人不同,喜爱下雨天,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总领下文与雨天有 关的“那些有趣的好时光”。③强调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照应题目。 3.①以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童年时代的雨天生活,过滤掉了绵绵雨天 带给大人们的现实苦恼,凸显了雨天带给“我”的温馨感受和独特乐趣,如雨天的早晨躺在 母亲的臂弯听故事的温馨,逃学的快乐,从发霉的谷子里挑曲的好玩,等等。②捕捉典型的 生活细节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如父亲坐在廊下赏雨,给“我”指点各种花木,“我”在 洗牌声和雨声中安心读书等细节温馨而祥和。③在叙事中融入了对雨天的喜爱之情,作者由 衷地喜爱雨天,所以雨天的一切对她而言都是美好的,如雨天帮母亲剪线头、到河边去看涨 大水等无不让作者感到快乐。④用细腻柔婉的笔触表现人生中的痛苦与不幸。作者的生活中, 有外出求学时思念母亲的痛苦,有父亲病重离世的哀伤,但她并没有渲染这些痛苦与不幸, 而是用温婉的文字去叙述、追忆,让原本悲痛的话题变得哀而不伤。⑤用诗化的语言来增添 雨天和生活的美好和诗意。如文章结尾写到“我”与西子湖的弄笛人邂逅,湖山静谧,心意 相通。美丽的湖光山色,美好的知己之情,让雨天的邂逅更加美好而富于诗意。 4.B [“祖母一生都身处黑暗”言过了。] 5.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把祖母比作是沉默不语的村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母隐 忍顽强的精神品质;③文章也借祖母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中国传统妇女勤劳善良、默默 奉献精神的赞美。 6.理解:①祖母一生饱受磨难而不消沉,面对苦难敢于搏斗甚而驾驭,文本深刻地表现了 祖母坚毅顽强、乐观向上的高贵品质;②祖母对待磨难的人生态度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坚 强不屈、乐观坚韧的民族精神。 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遭遇或多或少不同程 度的磨难,面对磨难,渡不过去就选择隐忍,能够抗争我们绝不放弃。 7.B [“生活艰辛苦闷”无中生有。] 8.(1)特点:院墙古朴低矮,院门简陋敞开,院内生活气息浓厚。 (2)作用:①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朴素生活的怀念和留恋;②与下文柴门小院近年的逐渐消失 形成对比,引起人们的思索,有提示主旨的作用;③用精细的笔触描绘出了柴门小院的温馨, 既开篇点题,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9.①千百年来,柴门小院遍布于古老的中华大地,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寄托着人们的 家园情怀,饱含着浓浓的乡愁。②柴门小院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演绎出 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流传给后代,已成为文化、精神的符号。③柴门小院代表着宁静质朴、 温馨安闲的生活;中国大地上的一座座柴门小院,是中华文化和历史发展、延续的象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