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 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 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SARS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型冠状病毒又叫“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B.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 C.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 D.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相比,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者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B.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C.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D.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于其宿主细胞内,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一旦传染给人类,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还是未知。‎ B.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但当其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时,人类由于对其缺少免疫力,便会因此而患病。‎ C.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但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 D.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明确,能诊断能防控,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钱师爷 夜雨来得匆忙,瓢泼般洒了一夜。那股山匪趁着这张狂的夜雨,痛快淋漓地洗劫了一番,晋商于家在这一夜损失惨重,万幸的是,没有弄出人命。‎ 天刚亮,惊魂未定的于掌柜想去报官,却被管家拦住。目下战乱不断,官匪勾结,如若报官,怕是要两头挨宰,得不偿失。于掌柜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那匪首临走时留话,让于家在半月之内再献上大笔钱财,否则就让于家血流成河。‎ 管家早有准备,说他认识一位高人,就住在城南,姓钱,是位师爷,因厌倦官场黑暗而隐居此地,早年间,经他出谋划策,治理过不少山匪隐患。于掌柜心里没谱,一个师爷再有能耐,不凭借官府的力量,能斗得过杀人不眨眼的山匪?管家备好马,拉着于掌柜去了城南。‎ 钱师爷五十岁出头,个儿矮精瘦,一眼望去便知是精明之人。一番客套话后,管家说出来意,钱师爷也不含糊,开口问:“不知于掌柜是想要钱,还是想要命?”‎ 于掌柜忙说:“在这乱世之中,只求保命足矣!”‎ 钱师爷笑着摇摇头:“我口中之钱,乃山匪劫去你家中之财;那命,当然是山匪的性命。”‎ 于掌柜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走南闯北大半辈子,凶险的事凶险的人遇到过不少,但从如此瘦弱的人口中说出如此要命的话,还是头一回。于掌柜说:“如若能斩草除根,那是最好。”‎ 钱师爷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掌柜是生意人,这做买卖需要本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小钱生小钱,大钱生大钱,既然是要命的生意,本钱肯定少不了。”‎ 于掌柜说:“只要能除了后患,钱不是问题。”于掌柜祖上几代经商,家资巨万,昨夜被劫钱财,在外人看来是大损失,但对于于家来说,也就是九牛一毛。‎ 钱师爷抬头看看天,低头掐了掐手指,说:“俩月之内,必除后患!”顿了顿,又说,“于掌柜所出的本钱,就是昨夜那匪首所劫之财,日落之前,必须全部送来。”‎ 怪不得师爷姓钱,原来也是爱钱之人。于掌柜心里打起了算盘,和那凶悍的山匪相比,眼前这个瘦弱的师爷,料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更何况山匪那边是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于掌柜一咬牙,便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下人匆匆来报,说是有几个小匪,在宅院外四处张望。于掌柜如临大敌,以为是昨天的事情走漏了风声,激怒了山匪。惶恐之中,只见钱师爷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笑着说:“于掌柜莫怕,拿人钱财,与人消灾,那几个小匪是我花钱雇来看家护院的。”‎ 于掌柜气得险些吐血,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钱师爷却是一脸风轻云淡,独自四处闲转。这于家宅院气势磅礴,建在山崖高处,又有郁郁葱葱的林木掩盖,在这乱世之秋,也算偏安一隅,无奈还是被山匪盯上,惹出祸端。‎ 转了一圈,钱师爷盯上一处在山崖之巅的建筑,走进细看,门楣上面题写着“玉泉园”三个字。钱师爷哑然失笑,想那于掌柜必然是在京城里待惯了,染上了泡澡的习惯,这“‎ 玉泉园”竟然是一处澡堂子,里面正中一个大水池子,直接引入了山泉水,旁边的装饰也特别奢华,可以喝茶、打牌、睡觉。‎ 真正让钱师爷上心的是屋脊上两端的龙头,龙头栩栩如生,仰着头,从口中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钱师爷笑了笑,知道该怎么办了,转身回去就向于掌柜借了“玉泉园”,说是给护院的住处。‎ 那几个小匪倒也规矩,从不骚扰于家人,整日和钱师爷在“玉泉园”中吃喝泡澡,好不逍遥快活。不几日,这快活之事传入山中,有几个小头目耐不住山中清苦,也下山来充当护院。钱师爷豪爽,又出了一大笔护院费,依旧喝酒吃肉,打牌泡澡。‎ 山匪越聚越多,于掌柜此时急了眼,怕养虎为患,长此以往,这于家宅院岂不成了匪窝。钱师爷却道:“不急,不急,于掌柜给的护院费充足,这帮山匪还要给你卖命一阵子。”‎ 过了一月有余,匪首也终于按捺不住,听那传话的小匪说,于家守信用,不仅按时交纳护院费,每日还好吃好喝好招待,尤其是那澡堂子,经钱师爷特别的浴料调制,泡在其中,简直成了天上的神仙。‎ 一日深夜,匪首也加入了其中,乐不思蜀。于掌柜见状,忙招来钱师爷商议,想趁那群山匪毫无防范之际,暗中下毒除患。钱师爷冷笑一声:“这帮山匪作恶多端,自有老天收拾。”‎ 又过了几日,钱师爷抬头看天,乌云压顶,一场暴雨将至。他忙备好上等的酒席,在“玉泉园”饮酒作乐,一醉方休。‎ 第二天一早,有大胆的家丁去瞧,数十个山匪全部毙命于水池之中,死状甚惨。在山中的余匪,群龙无首,乱了方寸,四散而逃。‎ 只有钱师爷心里清楚,一切都是他暗中做了手脚。那屋脊两头的龙头,其实是避雷装置,在龙舌根部连接着的铁丝直通地下,若雷电击中屋宇,电流就会传至地下,那“玉泉园”建在山崖高处,被雷击的可能性极大,钱师爷在那夜,悄悄将铁丝连接到了大水池中……‎ 群匪之死,大快人心,钱师爷放话出去,说:“大恶之人,必遭天打雷劈!” ‎ ‎(选自《六盘山》2019年第2期)‎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语言简洁,晋商于掌柜遭劫,管家拦住掌柜报官。管家的解说既交代了社会背景,又为钱师爷出场做了铺垫。‎ B.小说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于掌柜遭洗劫,请钱师爷,钱师爷雇山匪护院,山匪遭雷劈。内容集中,互为关联。‎ C.小说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如钱师爷雇山匪来看家护院,山匪越聚越多,于掌柜急了,读者紧张,吊足人的胃口。‎ D.钱师爷善于筹谋,极度自信。于掌柜找到他的时候,他说两月之内,必除匪患,因为他早已经想好除掉山匪的计策。‎ ‎5.群匪之死,大快人心,钱师爷放话出去,说:“大恶之人,必遭天打雷劈!”请谈谈本文结尾的作用。(6分) ‎ ‎6.小说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试从文中找出三处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28日‎,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名师讲堂在北京举行。据估计,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为近视高发人群,防控形势严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中国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说,全国“爱眼日”主题连续三年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近日印发,以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科学防控体系正在积极构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学组副组长杨智宽认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从预防、检查和治疗三方面共同发力。防控的关键在于规范孩子的用眼习惯,通过可穿戴近视防控智能设备对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和干预矫正。家长和学校督促孩子尽量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每天的户外1小时活动时间,做眼保健操等。‎ 专家认为,青少年由于还在发育,不适合接受近视手术。到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科学验配角膜塑形镜是有效控制、延缓近视发展、避免成为病理性高度近视的安全方法之一,不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或8岁以下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 ‎ (摘编自《专家: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亟待建立》)‎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征求意见稿明确综合防控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 (摘编自《两部门拟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材料三:‎ 在北京一座四层高的眼镜城里,不到半个小时,一副眼镜就配好了。这确实不错,但戴眼镜的中国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多数是孩子。‎ ‎1970年,中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不到1/3,2014年已近4/5,一些城镇地区比例更高。2014年,近视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小学生,逾40%的小学生近视,是2000年的两倍;相比之下,在美国和德国,该年龄段人群的近视率不到10%。‎ 问题出在社会而非遗传上面。造成近视的最大因素是户外活动时间少。眼轴长度增加是引起近视的最常见因素,而日光照射有助于视网膜释放一种可延缓眼轴长度增加的化学物质。户外活动缺乏、作业多、近距离读书写字的多重作用,加剧了近视。在中国和澳大利亚,6岁孩子的近视率差不多。但中国孩子上学后每天只有约1小时待在户外,而澳大利亚的同龄人有三四个小时。‎ 视力差往往与收入高和受教育多相关,所以中国农村地区的孩子近视不太普遍。据卫生部统计,中国农村有1/3的小学生近视,相比之下,城镇地区的孩子有近一半近视。但农村同样存在视力问题。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项目发现,由于费用、学校对用眼健康不关注以及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的错误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村,1/6的近视孩子不戴眼镜。‎ ‎ (摘编自《英媒:中国孩子户外活动少,近视率远高欧美》)‎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材料一可知,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青少年近视高发:青少年不宜接受近视手术,可到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科学、安全地矫正视力。‎ B.到2023年,中国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逐年最少降低0.5个百分点,近视高发省份逐年最少降低1个百分点。‎ C.‎ 专家认为:近视度数小于、等于600或8岁及以上的患者可配戴角膜塑形镜,也可通过穿戴防控近视的智能设备对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和干预矫正。‎ D.从材料三可知,2014年,中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是1970年的两倍多,小学生近视率是2000年的两倍,而在美国或德国,小学生近视率不到10%。‎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名师讲堂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近视高发,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形势严峻,应尽早建立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 B.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引起国家重视,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已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并分阶段提出明确的防控指标。‎ C.文章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尤其是城镇的孩子近视普遍发生的情况及相关的社会原因,而中国农村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D.中国孩子上小学以后课业负担相对较重,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远少于澳大利亚的同龄人,自然会拉大中、澳两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差距。‎ ‎9.为什么中国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                  (《宋史•刘温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翌日请对 / 具言 / 人主非时 / 登楼则近侍 / 咸望恩宥 / 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B.翌日请对 / 具言 / 人主非时登楼 / 则近侍咸望恩宥 / 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C.翌日 / 请对具言 / 人主非时 / 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 / 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D.翌日 / 请对具言 / 人主非时登楼 / 则近侍/咸望恩宥 / 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楷隶”指“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5分)‎ ‎(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垂白:老人。捋青捣麸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捣烂充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阙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阙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下阙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在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中,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15.上、下阙表现的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劝学》中“ , ”两句写螃蟹,从反面论证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2)《师说》中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的句子是: “ ,‎ ‎ ?”‎ ‎(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早在二十世纪,面对非本土文学的进入,现代文学的先行者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在文学史上留下了   ‎ 的一笔,但无论郁达夫受到外国文学影响有多深,(    ),浸淫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与修养。郁达夫笔下的中国底色与异域风情     ,最终成就了   的郁氏小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非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整合、发现、提炼自我特质,在他者的参照下进行文学内部的构建与重塑,最终丰富我们的本土文学风格,提高本土文学品质,促进人类精神层面的深层次沟通与理解。‎ 优秀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层面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大家可以共同欣赏的基础。但是,在文学全球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本土体验中的文化隔阂仍然无法消除。中国文学在国外始终存在  的问题,根据《中华读书报》对中国文学在美国图书市场2008至2010年销售情况的分析,美国翻译出版的中文作品共29种,其中来自中国大陆作家的作品仅19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浓墨重彩  水乳交融  独具一格  水土不服 B.可歌可泣  水乳交融  特立独行  格格不入 C.浓墨重彩  并行不悖  独具一格  格格不入 D.可歌可泣  并行不悖  特立独行  水土不服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他的小说《沉沦》中主人公的思想都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郁达夫笔下的人物总是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 B.他的小说《沉沦》都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这是因为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 C.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之所以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正是因为他的小说《沉沦》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 D.他的小说《沉沦》正是因为能够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所以郁达夫笔下主人公的思想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非本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 B.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整合、发现、提炼自我特质 C.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 D.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文学与非本土文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本土文学不断发现、整合、提炼自我特质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5分)‎ 我是一位酷爱看书的女孩,惠存了许多经典名著,经常阅读别人的作品。前些日子,读到了我的舍弟撰述的一段抒情文字: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多愁、农历里的季节、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民间的歌谣、婉转的鸟鸣;也是李商隐缠绵的“巴山夜雨”、 、‎ ‎ 。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1) 文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3分)‎ ‎(2)仿照画线部分,在空白横线处补写两句,要求风格一致,形成排比。(2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研究显示,正常状态下,人的眼睛每分钟眨动15-20次,医学上称之为“瞬目反应”。每次完整的瞬目过程中,上、下眼睑闭合,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他们的湿润,并使眼球得到0.2秒的休息,所以 。但是,现在的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刺激,导致双眼无法实现完全的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至少减少一半。电子屏幕源源不断地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在这个过程中, ,完整瞬目的次数明显减少,这就会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泪液蒸发增多。所以, ,眼睛持续睁着,会影响眼睛的健康,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患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的眼部疾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圈子”一词,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用得多的并非其本义——“圆而中空的平面形;环形;环形的东西”(《现代汉语词典》),而是其比喻义。其含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指说话做事不直接,绕弯子。如“兜圈子”“绕圈子”等。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如“朋友圈”“演艺圈”等。人们活动的范围界限。如“小圈子”等。‎ 请选择“圈子”的一个义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主题,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表述不当,原文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2.【答案】A(“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不准确,原文是说“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3.【答案】B(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4.【答案】D(钱师爷是看到“玉泉园”龙头口中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才想好怎么除掉山匪的,并不是在于掌柜找他的时候想好的)‎ ‎5.【答案】(1)点明小说的主题,通过钱师爷的话,告诫世人善恶有报,因果相循,为人莫为恶。‎ ‎(2)突出人物形象,通过“天谴”之说,既惩罚了那些山匪,又保全了他和于掌柜,凸显钱师爷的智慧、淡定和做人为善的笃信。‎ ‎(3)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戛然收尾,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4)情节更为紧凑,与上文相照应,使文章逻辑更严谨。钱师爷答应俩月内必除山匪,当时于掌柜持怀疑的态度,结果最后钱师爷果然实现了诺言。(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6.【答案】(1)管家说他认识一位高人,于掌柜却怀疑钱师爷的能耐,不相信不凭借官府的力量,能斗得过杀人不眨眼的山匪。正面写于掌柜的怀疑和不信,又从侧面衬托出钱师爷有着高于世人,高于官府的本领。‎ ‎(2)钱师爷笑着摇摇头:“我口中之钱,乃山匪劫去你家中之财;那命,当然是山匪的性命。”正面写出钱师爷话语中的凛冽,而“于掌柜倒吸了一口冷气”,侧面凸显钱师爷手段的超绝。‎ ‎(3)于掌柜想趁那群山匪毫无防范之际,暗中下毒除患。钱爷冷笑一声:“这帮山匪作恶多端,自有老天收拾。”正面写出了钱师爷的坚决,通过于掌柜的急躁、短视,侧面对比衬托出钱师爷的耐心、笃定。(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 ‎7.【答案】C(关系错乱,“或”应是“及”。原文说“不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或8岁以下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即不建议两者中任何一种情况配戴角膜塑形镜;反过来说,同时满足“近视度数小于、等于‎600”‎“8岁及以上的患者”两个条件才可以配戴这种塑形镜。)‎ ‎8.【答案】B(时态错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实际上还未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可将选“已”改为“拟”。)‎ ‎9.【答案】近视高发原因:‎ ‎①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少,学习负担重,而且对读书写字的姿势注意不够。‎ ‎②中国农村地区受费用、学校对用眼健康不关注以及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的错误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视力问题出现或加重。(每点1分)‎ 怎样解决问题:‎ ‎①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科学防控体系。‎ ‎②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的用眼知识,引导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 ‎③从预防、检查和治疗三方面共同发力,防控的关键在于规范孩子的用眼习惯。‎ ‎④家长和学校督促孩子,保证每天的户外1小时活动时间,做眼保健操等。(每点1分)‎ ‎10.【答案】B(分析结构层次,弄清人物关系,抓标志性词语,如“言”;显然,“请对”与“具言”非同一人的内容,“人主非时”句子不完整,语意不清,而“近侍咸望恩宥”和“辇下诸军亦希赏给”构成并列关系,因此答案是B。)‎ ‎11.【答案】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 ‎12.【答案】C(“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错误。原文“恶其名不取”,就是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 ‎13.【答案】(1)我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 ‎(“所以”,“......的原因”;“导”,“开路”;“过”,“走过”。句意完整流畅2分)‎ ‎(2)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刘温叟的了。(“愀然”,“难过、变了脸色”;“语”,动词,“说”;“比”,“比得上”。句意完整流畅2分)‎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 ‎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前面骑马的侍从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详细地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赏赐给他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离去。第二年重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待选,因为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温叟。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这样的了。于是问他:“炤应得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 ‎14.【答案】C(“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的说法有误。词中的“醉眼”,是说老人眼睛迷离,好像喝醉之人的眼睛。)‎ ‎15.【答案】(1)上阙,心情喜悦;下阙,内心忧虑。(2分)(2)上阙,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下阙,作者内心忧虑,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是为百姓的生活担忧。(2分)‎ ‎16.【答案】(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答案】A(‎ 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独具一格: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水土不服:出门在外,不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习惯而产生的一些疾病。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 ‎18.【答案】B(从句子的关系来看,C、D两项中“激起共鸣”和“扎根”之间因果关系不当;从和后面句子的衔接来说,“扎根”和“浸淫”衔接更连贯,且和前面句子的衔接也连贯,故排除A项。)‎ ‎19.【答案】C(A项,“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和最后一句的主语“本土文学”决定中间一句的主语是“本土文学”,这样才能保持前后句子的主语一致。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发现、整合、提炼”。D项,首先是“相互影响”,然后才是“相互渗透”。)‎ ‎20.【答案】(1)①“惠存”改为“保存”或“收藏”。②“我的舍弟”重复了,改为“我的弟弟”或删掉“我的”。③“撰述”改为“写”(“撰述”一般用于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著作上,文艺创作不宜用)。(每点1分,共3分)‎ ‎(2)李太白清幽的“床前明月”(1分)陶渊明悠闲的“采菊东篱”(1分)‎ ‎21.【答案】①适度眨眼有益于眼睛的健康(眨眼对眼睛是有好处的)②眼睛需要持续保持睁眼状态③过度使用电子屏幕(每句2分,意对即可) ‎ ‎22.【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