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线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突破了以前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逐渐形成了一种在理性支撑下“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他们以个人生活经历和政治遭遇为契机,站在时代的高度,发出一种欲革新社会而不能、欲超越自我而不得的呐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大充实了他们的忧患情愫,当它达到饱和状态时,便从不同角度喷发出来,从而构成了建安文人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 建安文人在动乱的时代潮流中,有着沉重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以建立功业之举激励人生。建立功业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文化心态,建安文人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积极投身于革新社会、结束分裂、统一中原的理想行动中。如曹操既是诗人,又是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出现和对统一中原事业的开拓,带给诗人们以某种希望和鼓励。而曹操对功业的追求,同样激励着当时建安文人的人生意气以及实现理想的壮志。于是,“人生忽如寄”的焦虑便化作对建立功业的渴望。‎ 建安文人不但亲临战场,而且当面对“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景时,内心的愤慨和悲怆便激起他们的创作激情。即使是在当时极其艰难的行军打仗期间,他们也不停笔,描写惨淡的社会现实,悲悯民生疾苦,要求建功立业,渴望改变这种现实。如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曹丕的《上留田行》,曹植的《送应氏》等。‎ 建安文人欲以建立不朽的功业实现不朽的人生价值,但是现实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是残酷的。建安诗人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使他们的忧患意识又增添了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对无法超越生命的感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流行,人多短寿。如曹丕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陈琳等皆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疾疫,孔融、杨修、丁仪先后被曹操、曹丕所杀。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他们有“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的哀叹,有“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曹植《赠徐干》)的感慨——‎ 岁月短促,功名未立,仍努力追求,也有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的壮志。虽然建安文人在诗歌中对人生的哀叹、对超越生命的感叹等忧患意识表现不完全一致,但他们“慨慷以气”“怊怅切情”的共同风格以及“居安思危”的思想都对后世有启迪作用。‎ 建安文人在诗歌中的“忧”表现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他们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却在诗歌的王国里得到了充分诠释。诗人们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世界、反映生活的主观性、能动性,通过自身人格展示更高的生活理解,倡导一种人生追求,真实地再现了生活和富有个性特征的生活感受,突破了将文学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的“诗教”樊篱,从而达到“文学的自觉”。‎ ‎(摘编自朱立华、周坤《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及人格重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安文人哀叹人生苦短、无法超越生命,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身世悲惨、理想无法实现。‎ B. 建安文人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展示真我,而舍弃了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等内容。‎ C. 在动乱的时代,建安文人不仅有建立功业之志,还常常通过诗歌创作抒发雄心壮志。‎ D. 曹操的经历和成就激励着建安文人,给追求建立功业的建安文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大量事实论证观点,材料翔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 文章整体呈“总——分”结构,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观点,即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有多重内涵。‎ C. 文章从第二段到最后一段,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建安文人忧患意识的多重内涵,结构清晰。‎ D. 文章第四段引用曹植《赠徐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建安文人以建立功业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否定了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认为建安文人“由自我走向社会”的忧患是社会的进步。‎ B. 战乱给社会和百姓带来的灾难激起了建安文人的创作激情,使得建安时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 C. 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两首诗内容积极向上,抒情慷慨激昂,不能体现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 D. 建安文人在身世之悲、理想无法实现之郁的激发下,发愤创作,印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说法。‎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舍弃了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等内容”错误,最后一段中说“突破了将文学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的‘诗教’樊篱”,是“突破……藩篱”而不是“舍弃”。‎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为了证明建安文人以建立功业为自己的人生理想”错误,第四段是写建安文人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对无法超越生命的感叹,引用曹植《赠徐干》的诗句也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作者否定了老庄‘由自我走向自我’的忧患”错,作者并没有否定老庄的忧患,只是说建安文人突破了老庄的忧患。‎ B项,“使得建安时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错,建安文学占一席之地的原因有很多,选项以偏概全。‎ C项,“不能体现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错。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中包含“他们以建立功业之举激励人生”,他们有时候积极向上,自然也会在诗歌中抒发豪迈之情,所以《观沧海》《龟虽寿》两首诗也能体现建安文人的忧患意识。‎ 故选D。‎ ‎【点睛】‎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捡漏儿 许福元 女友豆豆边往三轮排子车上啪啪扔纸箱子,边嘟着嘴假装生气,对男友亮亮说:“你是不是脑残呀?你卖自家的纸箱子还不够,还要收集别家的。也不够一壶醋钱,还不够我刷流量的呢。你要收破烂呀!”‎ 亮亮嘻嘻笑了:“我这是节约再生资源。收破烂咋啦?破烂里能捡漏儿!收破烂了!有破烂的卖喽!”‎ 亮亮蹬着三轮车吆喝,豆豆坐在他身后排子车纸板上,用温热的小手掌轻拍他后背。‎ ‎“收破烂的,这儿有几个纸箱子要不要?”说这话的是一个像退休职工又像离休干部,很干净很清爽的老人,拄杖立在一层单元门外,腿边三个纸箱子。‎ 亮亮捏闸跳下车,问:“多少钱?”‎ ‎“给三十吧。”老人用拐棍敲了敲纸箱子,听声音很瓷实。“刚才有个收破烂的开个三蹦子,我让他等一会儿。等我小孙子从电梯上搬下来时,他又开车突突冒黑烟走了。我这孙子呢,回去打游戏机去了。现在的孩子,不气你就不错了。这纸箱子里就是些旧书旧报纸。你收走,我到凉亭坐会儿。”‎ 亮亮把三个纸箱子搬上车,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亮亮一边继续蹬车一边对豆豆说:“你还真跟小主似的,也不帮个忙,连车都不下。”‎ ‎“你还真能卖萌,好像你是大款似的,连房贷首付都交不起。也不讲个价,这三个破纸箱子,最多值十五块钱。”豆豆又呲儿他:“拐辅路,走辅路。”‎ 车子一颠一歪,豆豆随着纸箱子就溜了下来。摔疼了刚要发作,见纸箱子里掉出一板东西,金光一闪。豆豆眼光一亮,喊出了声:“钱!”‎ 是钱,还不止是一板。崭新的人民币,一百元一张。腰封很好,整齐硬实。一板一百张,一板一万。俩人看四周静悄悄,开始紧张地数钱,一板,两板,三板,四板,五板……好啊,整整五十板,五十万,五十万呐!‎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这个大馅饼该怎么吃?‎ 亮亮挠着头问:“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豆豆话语里带着甜丝丝的味道,“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 ‎“那不合适吧?这钱来得……”亮亮用手摸脖子。‎ ‎“是你偷的吗?”豆豆挺直脖子问。“不是。”“是你抢的吗?”“也不是。”‎ ‎“那不就得了么。”豆豆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你当了好几年志愿者,这也是上天对你的回报,你应该却之不恭。”‎ 亮亮一时无言以对。想了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要是人家买房的钱呢?”‎ ‎“你这人可真是,你看这个老头的穿戴,像买两限房的工薪阶层吗?”‎ ‎“这钱要是老人的养老钱呢?”‎ ‎“嘁。”豆豆反问,“你看这老头的气质,像乡下老农存钱的土办法吗?”‎ 亮亮听了点点头。突然一激灵:“这个楼是银行的楼,这个老头要是个贪官……”‎ 豆豆一下子用小手捂住他的嘴,前后看了看,然后用手抚摸自己的胸口说:“吓死我了。”‎ 喘息一会儿,才定定地说:“《水浒》上有一句话,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对。亮亮表示赞同,也动了心。‎ 可又一转念,很庄重地说:“这钱的来路弄不清楚,咱不能要。钱是老头的,还给老头;钱是贪官的,交给法律。”亮亮一指:“前边就是派出所……”‎ 豆豆有点气:“你去,我不去。”‎ 亮亮也气了,眉毛都立了起来:“我去,你也去。”‎ 豆豆顽皮地一笑:“你去咱俩就吹。”‎ ‎“吹就吹。”亮亮蹬车在前边飞。‎ ‎“等等我!”豆豆在后面飞似地追,“你想甩我,没门!”‎ 派出所新来的小警员觉得事态严重,报告了所长;所长觉得事件重要,报告了县局;县局觉得案情重大,派一名干练的警察协助调查。‎ 那个卖三个纸箱子的老头被“请”进派出所问询室,有笔录,有全程录像。‎ 纸箱子打开,齐刷刷露出五十板人民币,金光闪闪。老头见了,眼光那么一亮。所长审慎地问:“钱,五十万,是您的吗?”‎ ‎“是。”老头笑说:“这点钱不叫钱。”‎ ‎“你口气不小哇。”小警员冲口而出。‎ 老头用拐杖点点钞票:“是钱不假,钱是假钱。这是当年银行为训练职工手点钞票而特别印制的规范假钱,每张钞票都有浅浅印记。当年全行业点钞比赛,我得过全市第一名。你网上一搜就知道了。我没想卖,让我这小坏孙子搬错了。”‎ 噢,哇!原来如此。‎ 老头很感慨,又用拐杖敲敲那一排钞票:“潘家园的一个古董商看上了,愿出面值百分之三的价格收走。我没卖,想留个念想。现在好了,我送给你们这小两口,算你们捡个漏儿。”‎ 亮亮说:“谢谢您老人家。这个漏儿,我们不能捡。”‎ ‎“为什么?”‎ ‎“人生不是捡漏儿!”‎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亮亮卖纸箱子、收纸箱子,女友豆豆骂他“傻”,还说“也不够一壶醋钱,还不够我刷流量的呢”,其实她只是嘴上嫌弃,心里还是心疼亮亮的。‎ B. 小说善设伏笔,如“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为纸箱里有五十板百元钞票埋下伏笔,“这个楼是银行的楼”为老人卖掉的纸箱里有大量钞票埋下伏笔。‎ C.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心理,如“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等,真实地反映了豆豆当时有把钱据为己有的念头。‎ D. 小说围绕“捡漏儿”谋篇布局,叙事有详有略,如将公安部门把事件逐级上报的情节一笔带过,而对老头被“请”进派出所问话的情节则描写详细。‎ ‎5.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亮亮的形象特点。‎ ‎6. 小说以“人生不是捡漏儿!”结尾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善良厚道:收纸箱不讲价;觉得将“钱”据为己有不合适,担心这是人家的买房钱、养老钱。②秉公守法:发现收来的纸箱中有巨款,坚持把钱交给公安机关处理。③品德高尚:当好几年志愿者;当老人要把那些钞票送给他时,他予以回绝,不占便宜。 ‎ ‎6. ①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了亮亮品德高尚、善良厚道的形象。②升华主题,耐人寻味,表现了对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赞颂。③与小说标题、开头照应,结构严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为老人卖掉的纸箱里有大量钞票埋下伏笔”错误,“这个楼是银行的楼”是在发现纸钞之后,“这个楼是银行的楼”为老人曾是银行职工埋伏笔。‎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女友豆豆呲儿他“好像你是大款似的,连房贷首付都交不起。也不讲个价,这三个破纸箱子,最多值十五块钱”、亮亮的语言描写“那不合适吧?这钱来得……”“这要是人家买房的钱呢?” “这钱要是老人的养老钱呢?”概括出善良厚道;“很庄重地说:‘这钱的来路弄不清楚,咱不能要。钱是老头的,还给老头;钱是贪官的,交给法律。’亮亮一指:‘前边就是派出所……’”概括出秉公守法;“当了好几年志愿者”“谢谢您老人家。这个漏儿,我们不能捡”概括出品德高尚。‎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特点、作用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思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三、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 首先理解“人生不是捡漏儿!”一句的含义,要抓住关键词“捡漏儿!”,捡漏儿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形象的体现在“捡”上,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值几万、几十万的东西让你几千块钱买下了了是“漏儿”。“人生不是捡漏儿!”此句的主语是人生,体现的是主人公亮亮的人生观,其含义自然指人生付出少,却得到多的幸运。从情节结构上看,这句话是文章的结尾句,是主人公亮亮回绝老人“这个漏儿,我们不能捡”的原因,表现了人物踏实、勤奋、不爱慕虚荣、不捡生活便宜的、善良厚道的品质;与题目“捡漏儿”、开头“收破烂咋啦?破烂里能捡漏儿”相照应,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升华了小说弘德扬善的主题。‎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世宗即位,寻除左右侍郎。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也。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赐帛五百匹。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父忧去职。未几,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其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重,比此为轻。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公。‎ ‎(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B. 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C 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D. 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 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不强壮,故称“弱冠”。‎ B. 车驾,一是指马驾的车,二是指天子所乘坐的车,也用作天子的代称。文中“车驾”指的是世宗。‎ C. 周公,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其兄周文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待其长大后还政。‎ D. 中使,意为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中”与四方相对,意为中央、中心,由此引申特指内廷。‎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忠为人朴实,一向少言。文明太后执政时,刑法严峻,很多侍臣因为小的罪过便被治罪,而于忠凭着自己的朴实正直、一向少言从未犯过什么错。‎ B. 于忠思虑周全,料事如神。元禧谋反之际,于忠料到父亲留守京城,定会有所防备,劝皇帝不必担心,最终果然如于忠所料,他也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C. 于忠性情刚直,不畏权贵。他曾因过于耿直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说希望于忠早死,于忠毫不畏惧,有理有据地回应元详,说人有预定的命运,非人力可改。‎ D. 于忠忠心耿耿,深受器重。世宗曾因听信北海王的谗言,将于忠调出京城,不久就后悔了,又马上将他召回京城,委以重任,还将他比作自己的股肱。‎ ‎10. 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 ‎(2)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答案】7. B 8. C 9. D ‎ ‎10. (1)元详趁着于忠上表辞让时候,暗中劝世宗任命于忠为列卿,让(世宗)解除他近臣的职务,听任他辞让爵位。‎ ‎(2)所以停止这一外任,把朝内事务交付给你。你应当勤勉肃敬不要懈怠,符合我的寄托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翻译是:后来因为处理公事,于忠在元详面前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所需要的物用,自然应当先取圣旨,何至于阿谀奉承依附权势,损害国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王遇心中不安,元详也惭愧道歉。“国之周公”是偏正短语,与“殿下”构成主谓关系,翻译为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故在“周公”后停顿,排除AD;“详”是人名,作主语,其前断开,排除C。‎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周文王去世后”错误,应是“在其兄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世宗曾因听信北海王的谗言”错误,原文说“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可见是“高肇”不是“北海王”。‎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因,趁着;表,上表;让,辞让;左右,近臣。‎ ‎(2)辍,停止;兹,这;委以内务,状语后置句,把朝内事务交付给你;勤,勤勉;称,符合。‎ ‎【点睛】‎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于忠二十岁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一职。文明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刑法政令很严峻,身边的侍臣,多数因为小的罪过而获罪。于忠为人朴实正直,话又少,终究没有过错。太和年间,于忠被授予武骑侍郎一职,因此被赐名为登。世宗即位,不久(于忠)任左右侍郎。元禧谋反之际,世宗在外面,(由于)事变发生得急促,世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忠进言说:“我世代蒙受特殊的恩宠,于是忠心于王室。我父亲统领军队,被托付留守的重任,一直在注重防备镇遏,一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世宗立即派遣于忠骑马疾行去观察,而于烈分派兵力严加防备,果然像于忠所估量的那样。世宗回宫后,抚着于忠的脊背说:“你比较令人满意。”赐给他五百匹帛。(世宗)又说:“先帝赐给你名字为登,确实是好名字,我赞许你的忠诚,现在更改你的名字为忠。”于忠为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没过多久,又被起用恢复原职。升任司空长史。当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元详被(皇上)亲近敬重而权力大,将作大匠王遇经常按照元详的要求供给他。后来因为处理公事,于忠在元详面前对王遇说:“殿下是国家的周公,所需要的物用,自然应当先取圣旨,何至于阿谀奉承依附权势,损害国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王遇心中不安,元详也惭愧道歉。不久升任散骑常侍,兼任武卫将军。于忠每每因为其刚正不阿的气度和正直的言辞,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当面责备于忠说:“我担心先看到你死,而不担心你看到我死的时候。”于忠说:“人生在世,自然有预定的命运,如果我应当死在大王手里,逃避也不能幸免;如果天命不是这样,大王也不能杀死我。”元详趁着于忠上表辞让的时候,暗中劝世宗任命于忠为列卿,让世宗解除他近臣的职务,听任他辞让爵位。于是世宗下诏停止于忠的封爵,优待晋升他为太府卿。高肇忌妒于忠的为人,想要暗中把他排挤出京师,就向世宗进言,说中山是重镇,捍卫它需要人才,凭于忠的才能,适合担当此任。于是世宗将于忠调出京城并任命他为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不久就后悔这样做了,再次任命他为卫尉卿,兼任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世宗)秘密派遣宫中的使者下达诏令说:“自从近来将你这位辅佐得力的大臣废弛发落出去,我心怀大计无人托付。地方的职责虽然很重要,与此相比是轻的。所以停止这一外任,把朝内事务交付给你。你应当勤勉肃敬不要懈怠,符合我的寄托啊。”神龟元年,于忠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武敬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6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在岸边待渡时所见之景象,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是日暮时江边渡口。‎ B. 颔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也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江中到岸上,由远及近。‎ C. 颈联写船只惊散沙草中群鸥,它们飞向广阔的江田,后李清照“惊起一滩鸥鹭”的境界与此类似。‎ D.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江中与岸上交替着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渡江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它们飞向广阔的江田”中的“它们”指的是“沙草中的群鸥”错误,“万顷江田一鹭飞”,飞向广阔江田的是一只白鹭。‎ 故选C。‎ ‎【点睛】综合解读诗歌,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 苏轼 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 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 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 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诗人选取了“晚照”“前村”“夕烟”等典型的意象,营造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气氛。‎ B. 颔联以声衬静,高高的阁楼上传来清亮的下棋声,虽有声音,但更衬托出环境的安静。‎ C. 颈联中,诗人说被贬到这里也没有什么怨恨的,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旷达,又有一点自嘲的意味。‎ D. 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由此转向悲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情感由此转向悲伤”错误,表达了虽漂泊转徙却恬淡安然的心境。‎ 故选D。‎ ‎【点睛】对诗歌综合分析的题型,常见的错误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风格不正确、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此类题型,需要考生通读全诗。然后要看准要求,看清题干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是选择一项还是两项。再细品选项,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最后要学会排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3.名句名篇默写。‎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且美丽出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贾谊的《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得到人们热烈呼应、支持和紧紧跟随的情况。‎ ‎(5)《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4)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5)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蛇鳝、颁白、负戴、妆成、赢粮、景从、秦塞。‎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根网线、一个好的教育产品,就能实现学生与来自全国各地优质师资的实时互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 。如何结合教育技术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化?怎样处理好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进行 ?随着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挑战也 。在线教育本质仍是“教育”,随着市场逐步规范和透明,在线教育需求有望进一步得到释放,整个行业如 ,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在线教育伴随着用户规模大幅度增长,在线教育主阵地被正逐步延伸至三线及以下城市。线上教育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课程价格也相对较低,这对广大农村地区和部分边远地区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不但满足了他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不会过多地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 而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在线教育的形态和服务形式也在不断升级。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基础教育、传统教育提供了基础的教育资源,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像陆军;人工智能、在线教育这类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服务,灵活性高,像空军。( )。‎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伴随着在线教育用户大幅度增长规模,在线教育主阵地正逐步延伸至三线及以下城市。‎ B. 伴随着在线教育大幅度增长用户规模,在线教育主阵地正逐步延伸至三线及以下城市。‎ C. 伴随着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大幅度增长,在线教育主阵地正逐步延伸至三线及以下城市。‎ D. 伴随着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大幅度增长,在线教育正逐步延伸主阵地至三线及以下城市。‎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不能将“空军”和“陆军”对立起来,而是要实现“陆空结合”。‎ B. 我们不能将“陆军”和“空军”对立起来,而是要实现“陆空结合”。‎ C. 我们不仅要像发展“陆军”一样发展“空军”,而且要实现“陆空结合”。‎ D. 我们不仅要像发展“空军”一样发展“陆军”,而且要实现“陆空结合”。‎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唾手可得 因地制宜 纷至沓来 旭日东升 B. 触手可及 因材施教 接踵而至 旭日东升 C. 触手可及 因地制宜 接踵而至 方兴未艾 D. 唾手可得 因材施教 纷至沓来 方兴未艾 ‎【答案】14. C 15. B 16. 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大幅度增长规模”重复累赘。“在线教育主阵地被正逐步延伸至三线及以下城市”,此处被动使用不当。查看备选答案,A、B两项搭配不当,“伴随着”和“规模”搭配不当,应该把“规模”一词提到“在线教育用户”之后,因为是“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在“大幅度增长”。D项,主语搞错。错在“在线教育正逐步延伸主阵地至……”。句子主语是“在线教育的主阵地”,而不是“在线教育”,句子的主干应该是“主阵地正逐步延伸至……。”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A项,前后没有对应,应该按照“陆军”在前,“空军”在后的顺序、因为语段中先说“基础教育、传统教育提供了基础的教育资源,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像陆军;”后说“人工智能、在线教育这类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服务,灵活性高,像空军。”C、D两项不合文意,且递进关系错误。语段的意思是说将基础教育、传统教育和人工智能、在线教育这类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服务相结合,即实现“陆空结合”,并不是说要侧重发展其中的某一项。故选B。‎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触手可及”:形容伸手就可以碰到。侧重形容距离近。“唾手可得”:形容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侧重得到得太容易。语境说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很近,所以应选用“触手可及”。“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适用对象一般是人。“因地制宜”: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适用对象一般是当地具体情况。语境说的是针对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该如何进行不同的教育。所以应选用“因材施教”。“接踵而来”:强调的是连续不断的。“纷至沓来”:强调的从不同地方不同的人纷纷来到。语境说的是随着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挑战也连续不断地出现,所以应选用“接踵而来”。“旭日东升”: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常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语境说的是在线教育整个行业会像朝阳一样迎来蓬勃发展的心气象,所以应选用“旭日东升”。综上分析,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7.下面是某品牌运动公司拟写的声明片段,审核人员认为其中有几处语言不得体,便做出了一些修改,请选出下列选项中修改正确的一项。‎ XX牌球鞋是XX运动装备公司旗下的名牌产品,商品注册证号为:XXXXXX。在国内市场上①名气很大。但近来在市场上②发现有些公司盗用我厂的商标,生产、销售同类产品,不仅对我厂产品的声誉造成了③一些 影响,也违反了我国商标法。对此,本公司授权XXX律师,郑重声明:凡上述侵权单位及个人,④请求停止侵权行为,⑤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A. ①“名气很大”改为“享有盛誉”;②“发现”改为“听说”‎ B. ②“发现”改为“听说”;③“一些”改为“严重”‎ C. ③“一些”改为“严重”;④“请求”改为“必须”‎ D. ④“请求”改为“必须”;⑤“否则”改为“要不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文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 本文段是一则维权的声明,属于书面语体。“听说”是口语用词,用在此处语体不符,不如“发现”表意准确、严密,故修改错误,排除AB;“否则”是书面语,用语严肃,适合声明的语气要求,“要不然”过于口语化,削弱了声明的严肃语气,故修改错误,排除D。‎ 故选C。‎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四、课内基础部分(21分)‎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纳 是又在六国下矣 是:表判断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胁迫 B. 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便 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栏杆 陈力就列 就:居,充任 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C. 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让……做 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D. 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悄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近,亲附 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随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理:天数,命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A项,“是”,代词,这。句意: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B项,“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句意: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C项,“坐”,徒、空。句意: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然长吁短叹。‎ 故选D。‎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以愚黔首 黔首:百姓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因为 B.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兴建 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C. 承天景命 景:大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语气词 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遗憾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 D.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假使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 予出官二年 出官:京官外调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 A项,“检”,约束。句意: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 C项,“焉”,兼词,于此。句意: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 D项,“爱”,吝惜。句意: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2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声非加疾也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 弃甲曳兵而走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C. 凡六百一十六言 焚百家之言 D. 诸侯之所大患 不患寡而患不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强,这里指声音大;厌恶。句意:声音并没有加大;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B项,兵器;军队。句意: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C项,字;著作。句意: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 D项,均为“担忧,忧虑”。句意:六国诸侯最担心的;他们不怕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 故选D。‎ ‎21.下列各选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百有余年矣 君子生非异也 B.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所守或匪亲 或师焉,或不焉 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合从缔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官盛则近谀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对于课内文言通假现象,主要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平时复习时要学会整理、积累,多读多背。‎ A项,“涂”通“途”,道路;“有”通“又”;“生”通“性”,秉性资质。‎ B项,第1句没有通假字;“匪”通“非”;“不”通“否”。‎ C项,“无”通“毋”,不要;“从”通“纵”;第3句没有通假字。‎ D项,“孙”通“逊”,顺;第2、3句没有通假字。‎ 故选A。‎ ‎22.下列各选项中全都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整顿衣裳起敛容 ②老大嫁作商人妇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思厥先祖父 ⑥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⑦禁于未发之谓豫 ⑧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⑨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A. ①②⑥ B. ③④⑧ C. ⑤⑦⑨ D. ②④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①整顿:整理;句意:整理一下衣服起身站立,收敛(深思时悲愤幽怨的)面部表情。‎ ‎②老大:年纪大了。句意:年纪大了之后就嫁给了一个商人。‎ ‎③所以:用来……的。句意: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④突出:突然发出。句意:好像铁甲骑兵突然厮杀而出刀枪齐鸣。‎ ‎⑤祖父:祖辈父辈。句意:想到他的祖辈和父辈。‎ ‎⑥没有古今异义。句意: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 ‎⑦没有古今异义。句意: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 ‎⑧其实:那实际上。句意: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那实际上有一百倍。‎ ‎⑨山东:崤山以东。句意: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排除⑥⑦句 故选B。‎ ‎【点睛】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古今异义常见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词义扩大就是某些词原来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它应用的范围变得宽泛了,意义也有所发展了。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词义转移就是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新词产生后,旧词就不存在了。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词义强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感情色彩变化指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23.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貌恭而不心服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④使人听此凋朱颜 ⑤追亡逐北 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⑦则修文德以来之 ⑧义不赂秦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A. ③④⑨ B. ①②⑧ C. ①⑥⑧ D. ⑤⑦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 ‎①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句意: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 ‎②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句意: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③病: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句意: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 ‎④凋:使动用法,使……凋谢。句意:人听了(蜀道之难)就吓得脸色变了。‎ ‎⑤亡: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句意:追赶逃走的败兵。‎ ‎⑥礼: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句意: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 ‎⑦来:使动用法,使……来。句意: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 ‎⑧义: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句意:坚守道义不贿赂秦国。‎ ‎⑨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句意: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 故选C。‎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来推断。它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等。‎ ‎24.下列各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振之以威怒 青,取之于蓝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蚓无爪牙之利 无乃尔是过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是社稷之臣也 铸以为金人十二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不拘于时 赵尝五战于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A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B项,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C项,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 D项,被动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故选A。‎ ‎【点睛】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青草原的山羊部落有一处很陡峭的山崖。一日,一群年轻的山羊打赌,想要看看谁才是攀爬之王。‎ 很多动物闻讯都跑来劝阻它们,“这太危险了!”“没有谁成功过!”‎ 果然,有些冒进的山羊已经摔个四脚朝天;而蹄脚稳健的山羊,听了“奉劝”后,也放弃了;一些小山羊看着眼前的陡峭、听着耳边的嘈杂,更是站在原地动也未动。‎ 最后,所有山羊都选择了放弃,除了那只经过一番努力,到达了崖顶的山羊。‎ 原来,它是个聋子。‎ 请根据阅读后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材料中的山羊,因为听信了他人的劝阻或者停滞不前,或者选择了放弃,最终无缘山顶的风光;而聋子山羊却因为听不到别人的劝阻到达了山顶。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抛开他人的眼光、议论,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路。‎ 人生在世,当面临抉择的时候,你会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在意别人的说法和目光吗? 还是在别人的目光下将自己的选择扼杀,再倾于别人的认可?然而,又有谁能坚持做回真正的自己。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至今风靡全球,仍是许多人的座右铭。‎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有自信心。曾担任过德国市长的格里克,1654年,他听到托里拆利的事,听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有大气压,知道还有人在嘲笑托里拆利,再听说双方争论得很激烈,互不相让,针锋相对。因此,格里克虽在远离意大利的德国,但对此也很抱打不平,于是他决定要证明事实上确实有大气压存在,而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劝他不要白费心机了,也有人预言实验会以失败告终,但他还是没有放弃,照样朝着自己心中的那条路去走,于是他成功地做了一次大型实验,人们也终于相信真的有大气压的存在了。所以,想走自己的路,就让别人说去吧。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有坚定的信念。妇孺皆知的《西游记》故事,书中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他们最后能成功取得真经,正因为他们身上有着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不受周围妖魔鬼怪的影响,在取经的道路上,尽管困难重重,坎坷不平,他们仍不动摇心中的信念。也许有很多人起初都不认同他们这种做法,也在嘲笑他们太不自量力,但他们还是凭着顽强的毅力与坚持的恒心,最终修成了正果。所以,想要走自己的路,就让别人说去吧。‎ 人生漫漫长远路,确实,走自己的路,并不容易走,而走自己的路,并不是说不听劝谏,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坚持,不轻言放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只有在未干的水泥道路上才能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这句话影响了爱因斯坦一生,也成就了一个旷士奇才。‎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少年,必须选好自己的路,定好自己的位,才能走出精彩人生。合理地选一条合适自己的路走,让别人说去吧。既然这是自己所选的路,就不要去管别人说三道四了,也不论这条路多么曲折崎岖,不论路上有多少障碍,我们还是要一直走下去,因为这条路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的脚应稳稳实实坦然地踏在属于自己的路上。记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题,读懂材料是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理清关系,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审题:这个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就其寓意来看,当是强调做事要有定力,不受诱惑或干扰,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由此可有以下立意: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另外抓住文句的关键词——“那些蹄脚稳健的山羊,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最后,其它山羊都放弃了攀爬”等两句中的“放弃”一词,也可有以下立意:做事要相信自己,永不言弃。如果抓住“听了议论后,也都放弃了。一些小山羊看着眼前的陡峭,听着耳边的嘈杂,更是动也未动”这两句,可以理解为山羊之所以放弃是不相信自己。由此也可有这样的立意:相信自己,尤其是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题目要求写作议论文,考生写作时要符合文体要求。‎ 参考立意:(1)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2)相信自己,勇于尝试;(3)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受他人影响;(4)不被他人束缚,才能有自己的世界。‎ 参考素材:‎ ‎(1‎ ‎)人生有三大悲剧:第一是不懂得选择,第二是不坚持选择,第三是不断选择,这三种我都有。万事未央,再多的留恋,只需一个斩钉截铁的转身便可重新开始,纵使身边的人如树叶般有规律的更迭,纵使心智日益成熟,我还是我,还是张扬着挥霍着我的青春。在新的风景中日益消退,隐去了踪迹,总是这样,一边丢弃,一边寻找,不断地把熟悉的风景淡化为陌生,又把陌生的风景看得熟悉,我不止一次在脑海中臆想过能够独自一人背包的旅行,我想去看看这个繁华浮躁的世界,关于世界的幻想一切都是好的,即使看上去不是那么漂亮的东西都是美的,我也从未质疑过它 ‎(2)自己追求什么,想要什么,应该抛弃一切之后去寻找,用自己的眼睛看清这个世界,看清自己。青春不灭,我要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理想犹存,需要认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简单的世界,我也曾拥有过亲密无间的闺蜜,我们也曾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欢笑,也曾为一些小事红脸,也曾因彼此的幼稚而落泪。不需要他人的安排,更不需要他人的铺路。‎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早年怀揣梦想,留学他国,洞察世人百态,惊觉被国家视为“救国栋梁”之留学生无意学习,反道沉醉酒色,在腐朽生活中活且偷生;对电影中外国人之杀生举动毫无感觉,甚至拍手叫好者,此为我同胞也?此谓何若人也?毅然弃医投笔,与其二弟周作人一道,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的文学作品,以揭露黑暗之象,呼唤人心正义,颇有龚公“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之意。几十年写作生涯中,坚持己意,不顾反动派与政客文人劝阻,为国为民谋希望。却也悉知国内种种乱象参差,仍未有自己意中美好,积劳成疾,累忧成病,52岁那年,他的笔永远倒下了,他的救国之路无法再走,但他的笔在百年之后依旧投射出神秘的光芒。‎ ‎(4)为世界文化传承而奔波的余秋雨,他是中国文科最年轻的正教授,亦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最先获得两院院士的人。他向无人问津的、早已遗失在人们视线中的古老文化投射出犀利的目光。不顾家人劝阻,不被同事理解,先后辞去所有公职,不曾向国家讨要应得的资助一分,徒步游历了那些遗失的文化古迹。以自己独到的视角看待它们,用自己的笔持续不断的写着,让人们从忽视到重视。他的作品都映照着他的一句话:“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 结构示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议论文文体。开篇简引材料,亮明观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然后从两个角度举例论证怎样才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要有自信心;要有坚定的信念。最后作辩证性分析“而走自己的路,并不是说不听劝谏,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坚持,不轻言放弃”。结尾再次扣题,总结收束。‎ ‎【点睛】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寓言类材料的审题(1‎ ‎)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3)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