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1沁园春长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1 沁园春 长沙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沁园春(qìn) 怅寥廓(chànɡ)(kuò) 浪遏飞舟(è) 橘子洲(jú) 方遒(qiú) 百舸争流(ɡě) 峥嵘(zhēnɡ)(rónɡ) 百侣(lǚ)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当 (2)曾 (3)中 (4)空 2.语境辨析法 (5)当(dānɡ)“钱荒”来袭时,游离于金融监管系统之外的典当(dànɡ)行却“火”了一把。 (6)你还曾(cénɡ)记得曾(zēnɡ)祖父的嘱咐吗?你完成了多少? (7)金融地产能否(fǒu)咸鱼翻身,股指走势会不会否(pǐ)极泰来,人们拭目以待。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5) (6)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寥廓·辽阔 都有“广阔”“空旷”的意思。 “寥廓”侧重于指立体的范围。常用来形容天空等。 “辽阔”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常用来形容大地、海洋等。 (2)苍茫·苍莽 都表示“空阔辽远、无边无际”。 - 11 - “苍茫”强调边际遥远朦胧,看不清楚,常用于形容大地、暮色。 “苍莽”侧重于阔大,适用于带草的旷野或是茂密的林地。 2.明确词义 (1)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峥嵘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风采才华正盛。 (2)词中指同学们意气奔放。 (3)评论国家大事。 (4)不寻常的日子。峥嵘,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携来百侣曾(zēnɡ)游。忆往昔峥嵘岁月惆。恰同学少年,年富力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曾(cénɡ) 惆—稠 年富力强—风华正茂 候—侯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________________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A [这段话由“看”字总领,据此可排除C、D两项。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上,是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在逻辑上,是由点到面,由实到虚,只有A项是按照这一顺序写的。]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由于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一词的广泛传播,使橘子洲美誉广传,蜚声中外。正是这种自然天赐和历史文化的凝结,使橘子洲成为长沙的“瑰宝”,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 11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语残缺,应删除第一句中的“由于”或“使”。 [资料链接] 独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诗人,书法家。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势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情怀。主要作品: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诗词:《沁园春 长沙》《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蝶恋花 答李淑一》等。 《沁园春 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开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词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字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现代诗歌的分类 [文本鉴赏] - 11 - 《沁园春 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阅读上阕,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上阕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请用词中的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有“竞自由”的特点。 2.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的“湘江秋景图”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写景语句 观察角度 写景分析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远景、静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答案] 写景语句 观察角度 写景分析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远景、静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近景、动景 - 11 - 鹰击长空 仰视 高景、动景 鱼翔浅底 俯视 低景、动景 3.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填写下面的表格。 相关语句 关键字 效果分析 万山红遍 万、遍 层林尽染 层、染 漫江碧透 漫、透 百舸争流 争 鹰击长空 击 鱼翔浅底 翔 万类霜天 竞自由 竞 [答案] 相关语句 关键字 效果分析 万山 红遍 万、遍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红之广阔、彻底 层林 尽染 层、染 层——写出了林之茂密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江 碧透 漫、透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百舸 争流 争 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鹰击 长空 击 飞之矫健,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 鱼翔 浅底 翔 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万类霜天 竞自由 竞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 4.上阕最后三句以“大地”为意象,写出了其“寥廓”“苍茫”“沉浮”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发出了谁来主宰这沉浮未定的苍茫大地(即世界)的追问,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二、阅读下阕,回答下面的问题。 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词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词中起承接过渡的作用。本词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与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自然,衔接也是非常巧妙的。 6.“同学少年”有着什么样的形象呢?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相关语句 形象特点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概意思是什么?这一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②这一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问句再次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有人认为,毛泽东的这首词在描写秋景时固然很成功,但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只有视觉描写,而没有听觉描写,从而使“图”中景物单一,你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有一定的道理。既然词的上阕主要是描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情景,就不能忽略对各种生命的声音的描写,因为声音能更好地突出“竞”字。如王维的《观猎》,一开始就写声音:“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先声夺人,突出了将军骁勇的形象。故此词中无声音描写应为一大憾事。 (观点二)没有道理。诗词中的景皆为情而来,而不是自然实景的全版扫描,词人所写万山、层林、雄鹰、游鱼皆是词人所“看”,全都充满勃勃生机,给人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足以表达词人此时的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如果再加以听觉描写,会打乱景物的整体感,也因无法由“看”领起而导致思路凌乱。所以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观点三)没有道理。这首词不是没有写声音,只是没有明写罢了。如通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两句,我们可以想象红叶在秋风中的簌簌声。还有“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中的“争”和“击”都暗写了声音,船桨声、船夫的号子声、鹰翅掠过长空的风声,我们都应该想象得出来。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本词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的憧憬。“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情,自然带出下阕的抒情乐章。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绘景之笔。“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整首词以情为经线,以景为纬线,由景到情,由实到虚,逐层推进,步步深入,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2.写法指导 运用情景交融“三注意” 运用情景交融法,最主要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运用情景交融法作文,要注意三点: (1)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于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于凄凉的景物。 (2)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 - 11 - (3)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等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3.迁移运用 秋天悠扬而温怡,秋意漫洒苍穹,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请运用情景交融手法,写一段颂扬秋天的文字,抒发你对秋的赞美之情,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许多人认为秋天是凄凉的,但是故乡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是多彩的。它不像北方的秋天那样寒冷,那么快便进入了冬季。故乡的秋天是温暖的,刮着和煦的秋风,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脸上,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故乡的秋天是红色的。山坡上,枫叶正红,印在清澈的小溪上,使整个小溪染上了红色,微风吹拂,泛起阵阵涟漪。故乡的秋天是黄色的,阳光是浅黄的,树叶是深黄的,田野是金黄的。阳光下,秋叶顽皮地在树上荡秋千;尔后像一只只长着金翅膀的蝴蝶,轻飘飘地扑向它的母亲——大地。满载着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茁壮,向远方航行着。金色的谷穗沉甸甸的,在艳阳下泛着金光,随风舞动着,掀起层层金色的波浪。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意气风发的毛泽东 毛泽东“独立寒秋”,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活泼、壮丽的“湘江秋景图”,唱出了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有万丈豪情,他们有理想与抱负,他们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胆识与志气。在这里毛泽东唱出了一曲风华少年的赞歌、斗志昂扬的赞歌、立志拯救中国的赞歌。 【应用角度】 “青春”“责任”“志向”“高度”“意气”等。 2.素材应用 “意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义项是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 由这一义项,很容易想到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曾写下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名句。事实上,正是这“书生意气”,让他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他成为永垂史册的伟大领袖。由此足见,这“意气”如太极,生四象,生万物。 在棋盘上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一如既往地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个小人,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 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但“意气”二字所取的义项并不同:楚王是意气用事,汉王则是意气风发。 - 11 - [群文阅读] 导读:纵观中国历史,我们的民族,充溢着不计其数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英雄人物,比如,至死不渝地抱定“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信念,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成就汉武帝“大一统”伟业的霍去病;比如,戎马一生,所向披靡,赤胆忠心,高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却冤死风波亭的岳飞;比如,峥嵘乱世,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挥斥方遒,披荆斩棘,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毛泽东。这一切,都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心怀天下,勇于担当 ⊙梁嘉琪 记得有位高考学霸,曾写过一首气贯长虹的《江城子》,其词如下:“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烈火再炼双百日,化莫邪,利刃断金刚。雏鹰羽丰初翱翔,披惊雷,傲骄阳。狂风当歌,不畏冰雪冷霜。欲上青天揽日月,倾东海,洗乾坤苍茫。” 此词,确实给人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霸气。寒窗苦读十余载,终于学得倚天屠龙之术,如此怎不让学霸年少轻狂?大丈夫做学霸,“狂”如是! 可是,到底何为真正的“狂”呢?是成绩好的尖子生就会“狂”就能“狂”吗?人们常把“疯狂”二字挂在嘴边,是因为“疯”与“狂”向来都是难分难离的,可是一个心中无梦的人怎会“疯”?一个心中无担当的人又怎会是真正的“狂”呢?一代怪才钱钟书曾说:“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他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他也是没出息的。”看来,钱钟书并不是反对我们“狂”,而是提醒我们要心智成熟,要有远大志向。只有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人,才会百折不挠,勇攀人生巅峰,才会如“疯”似“狂”。 曾读过林语堂先生一篇有关教育的文章,谈及现代教育,他幽默地讲道:一群学生以铃声为标准上下课,无异于猪以铃声为准吃食。倘若青年人从无暇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在,从不去思考自己该有什么价值,又该如何实现这价值?林先生幽默地警示我们,如果不在教学中给青年以自由的引导,不给以理想的激励,不给以责任的敦促,这样的教育是难以产生有担当、有作为的年青一代的!真正的“学霸”,不应是只懂埋头学习的机器,还应该是经天纬地、勇于担当的人生“霸王”!唯其如此,学霸才是真正的学霸! 如果学习完全彻底地沦落为我们“找份好工作”“买套房子”“挣大钱”的工具,那么如此地目光短浅,如此地安于自我,我们又怎能成为人生之“霸”呢? 人成功与否或者人所能到达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与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关联。至于能否成就人生“霸”业,学习成绩的效力便微乎其微了。人生之“霸”,需要的是真正的学习而非狭义的为了分数学习,是要像毛泽东、周恩来、钱学森那样,为国家民族的强大和尊严而拼搏进取地学习。若拿此等学霸与现如今的“学霸”相较,其优劣高下立现! - 11 - 心怀天下才会取舍 ⊙王 忆 刘邦征讨陈豨,到了邯郸那儿,兵力不够,向彭越、英布调兵不成,只好就地招募士兵。他一边下令通告当地官员百姓及早反正,既往不咎,一边吩咐手下人招募当地的壮士,有能耐的就做将军。可招募了好多天,只挑出四个人凑合着能带兵,刘邦马上拜他们为将军,还封给每人一千户。手下人奇怪,说这四个人还没立过功,怎么一上来就受封啊?刘邦说,你们想想,赵、代的城邑一大半都叫陈豨夺了去,我调兵不来,现在只好靠着邯郸的士兵打仗,为了奖励赵地子弟,我对这四千户又有什么舍不得的。果然,这么一来,从军人数就增加了不少。 事实上,刘邦此举看是无奈,但更显现出刘邦让人信服的一面。对百姓而言,最希望看到政府说话算话,只要从军,就能有官做有地盘,谁不想参军建功立业?这绝对是刘邦善于抓住人心的一种独到鼓励,和昔日商鞅城门立木、燕昭王千金买骨一样,都由此先来取信于民,继而更好地实施策略。 从这件事上,足以品出刘邦的能耐,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饱,这就是刘邦为何能聚集到那么多人才、打败项羽、夺得天下的首要因素。区区四千户,就能招来为自己冲锋陷阵的士兵,换来一地的平安,何乐而不为?刘邦的做法是有收买人心之嫌,事实上却是胸怀天下的表现,得失有序。 很多时候,领导和下属考虑问题的角度、高度就是不一样,如何决断,则是自我立场的定位。确实,从不同人、不同地位的角度来讲,是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在统治者看来,政权安稳、四海升平才是最重要的,无所谓过程,而臣子只是看到个人、官场得失,在意过程。所以,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手段,四千户和平叛、稳定相比,后者远重于前者,刘邦治国之道值得钦佩。 劳心者才能治人,用心触动或满足他人需求是一种非常的统治方式,江山面前懂得取舍,善用小钱推大磨,更显心胸之广大。 建议阅读篇目: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诵国学经典]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古文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11 - [知行启迪] 这句话是孔子讲仁的反面,即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古文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知行启迪]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以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