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摸底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卷(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夏商周时期,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 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 一个影响很大的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 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 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 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 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②其实,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术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 子出于王官”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 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诸子百家不同 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出 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 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 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 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不出于王官”。 ③这一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强调“诸子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 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 和政治功利追求。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 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 学”,就是源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 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 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 - 2 - 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 夏商周时期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儒学又最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 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 ④因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从文化的渊源与 地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子”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子”是 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 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 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 1. 下列对文章①——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之学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有渊源,诸子百家的主张可能 出自王官之学。 B. 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持怀疑态度 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需 要的新看法。 C. 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务实的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 著作都属儒家子学。 D. 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大 成功是因为它既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重视思 想的创新与建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和“诸子不出于王官”的辨析,为下文对儒学的论述提供 了支撑。 B. 对于诸子之学的产生,作者没有简单地倾向于诸子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 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 C. 文章在第③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 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 D. 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 特点,并阐明了二者间的关系。 3. 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关于诸子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来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诸子出于王 官”说,在后代受到了挑战。 的 的 的 - 3 - B. 诸子百家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时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 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不出于王官”。 C. 儒学在发展中致力于文化传承和积累自己的思想资源,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华文明体 系中居于核心地重要原因。 D. 儒家的“经”是其文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文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代表了儒 家的现实关怀,二者一起成了完整的儒学。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 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 出错等。 A 项,“学者们都认为”说法绝对。结合文本第 1 段内容“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 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 了挑战”可知,“学者们都认为”说法绝对。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 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 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C 项,“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一句原文无据。结合原文第 3 段“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 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本是诸子 百家中的一家”等可知,“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一句原文无据。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 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 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 - 4 - 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 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C 项,强加因果。结合文本第 4 段内容“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以这 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可知, 儒学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是“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 合”。 故选 C。 【点睛】科技文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 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 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 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 出来。 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 错位。 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 “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 移动支付占比为 82%。 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 - 5 - 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 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 (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 材料二: 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 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 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褴低、使用便捷的优势, 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 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 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 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 技术规范(试行)》,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对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 - 6 - 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 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 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 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 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 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 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 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 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 2020 年比 2015 年同比增长两倍多。 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 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 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 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 D.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 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6.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答案】4. B 5. B 6. 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 和找零 繁琐。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④改用移动支 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 的 - 7 -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 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 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 项,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 “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 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故选B。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 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 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 差异。C 项,“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有误,从材料四来看,应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D 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 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 500 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 故选 B。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及评价文本产生的 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材料三第三段“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 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 式”“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 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由这些内容可知,移动 支付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题干要求“联系现实”分析,如 使用移动支付,让支付更加便捷,避免点钞、验钞以及找零的繁琐,而且出门也不需要携带 大量的现金,避免纸币的污损。考生可以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移动支付的 便利来答题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 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 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 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 - 8 - 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 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 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 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 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 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 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大约在夜里 10 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最初只是依稀可辨, 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亮。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海面波涛汹涌的时候,灯火渐 渐清楚了。他已经驶进了红光里面,他想,现在他马上就要撞到海流的边上了。 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可是,一个人在黑夜里, 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们呢?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 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 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闪现的磷光。他 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 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去劈。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 单根棍子,随后棍子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 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次 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 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 又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了 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 - 9 - 到的一大群里的最后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 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 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浓。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Galano。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 吧。”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梢,发现断了的 舵把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 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 感觉到什么。什么事都已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 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 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 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对桑地亚哥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B. “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等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地亚哥想要放 弃搏斗的负面情绪。削弱了对老人“硬汉”形象的塑造。 C. 小说节选部分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桑地亚哥最后一次与鲨鱼搏斗的悲壮。 D. 小说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从这些动词中,表现了桑地亚哥顽强搏 斗,百折不挠,敢于面对困难和死亡的精神。 8. 这段文字描写了桑地亚哥最后一次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请分条概括这次搏斗中的“悲壮” 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9. 这段选文表达了桑地亚哥怎么的精神品质? 【答案】7. B 8. ①猛烈的海风,波涛汹涌的大海;②主人公疲惫的身体状况;③主人公的 心理感受;④简陋的“武器”;⑤仅剩下残骸的大马林鱼。 9. 勇敢、坚定的意志。真正的胜利者在意的不是物质上有所得,而是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 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敌人。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修辞 - 10 - 分析、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 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 项,“表现了桑地亚哥想要放弃搏斗的负面情绪。削弱了对老人‘硬汉’形象的塑造”分析 错误。在与鲨鱼搏斗时,老人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 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的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的投入战斗,这 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对文本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 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 括。本题要求概括这次搏斗中的“悲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归纳内容要点,要仔细审题。 锁定材料范围有的题目在题干中直接给出了资料范围,可以直接使用。有的题目没有明确指 出材料范围,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去判定资料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要审清题意,从问题出 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材料范围。“悲壮”指“悲哀而壮烈”“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海面 波涛汹涌的时候”表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桑地亚哥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成群的鲨鱼的 进攻。“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 痛得厉害”表现了桑地亚哥当时身体状况的疲惫不堪。“没有一件武器”“他用棍棒朝它们 的头上打去”“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表示当时武器的简陋甚至是缺乏。“鲨鱼 又来咬死鱼的残骸”表示桑地亚哥品评捕获的大马林鱼已经只剩一副残骸了,鱼肉都被吃完 了。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本, 然后根据人物、情节等来概括答案。概括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概括:1.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2.从人物 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 最深刻。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格。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 人物基本特征。小说“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 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去劈”即使筋疲力尽,即使不想再作斗争,可是依然再战斗, - 11 - 表现了桑地亚哥坚强、勇敢的品质。“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 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 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可知,桑地亚哥到最后并没有 在意大马林鱼还剩下多少,因为真正地战胜了鲨鱼,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 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 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 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 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 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 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 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 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 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 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过秦论(中) 贾谊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 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 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 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 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 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 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 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 - 12 - 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 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秽之罪, 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 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 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 轨之臣无以饰其帮智,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 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 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 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 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 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 过也。 (选自《秦始皇本纪第六》,有改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 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B. 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 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C. 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 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D. 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 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称帝”中的“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所以称居帝位为 “南面”。 B. “夫寒者利裋褐”中的“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又可指去官,或辞官。 C. “除去收帑污秽之罪”中的“收帑”是指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入官府做奴婢。 D. “不借公侯之尊”中的“公”是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 子、男,凡五等。” - 13 -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 天下百姓“虚心而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意。 C. 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 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最终导致了秦王朝 的灭亡。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 (2)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典籍,施行严刑酷法。 (2)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 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 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 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 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 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 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服丧期 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施礼于天下。“缟素”在句 中是名词作状语,在穿丧服期间,要与其后文字相连,故排除 AD 两项。“功臣之后”表意完 整,意思是“功臣的后代”,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 B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 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 - 14 - 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B 项,“释褐”指的是脱掉粗布衣服,喻始任官职。 故选 B。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 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 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 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 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A 项,“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错误。从原文第 1 段“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 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 此矣”可知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 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 的关键词。 第一句重点字词:“废”,抛弃;“私权”,个人权威;“禁”,通“焚”,焚烧; 第二句重点字词:“安”,安定;“危”,危难;为,动词,做;“此之谓也”,判断句,宾语 前置句,译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 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 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秦兼并天下,吞并诸侯,南面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归于教化很显著,为什么会 这样呢?回答:近古以来已经很久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了。周王室力量徽弱,五霸相继死去 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 - 15 - 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王南面称帝统治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 样一来,那些善良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的,在这个时候, (应该)保持成势,稳定功业,是安定还是危困,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才智,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 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典籍,施行严刑酷法,崇尚诈术权力,轻视仁义,把残暴苛虐作为 治理天下的开始。实行兼并要重视诈术权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 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结束战国纷争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 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占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到 来了。假如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 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三王建立了国家,名号显扬美 好,功业长久。 当今秦二世即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的。挨冻的人穿上粗 布衣服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 的资本。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 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服丧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 封国立君,施礼于天下,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 家奴婢之以救助孤独穷国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田,简化法律,减 轻刑罚,给犯人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改过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 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处都 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 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二世不施行这种办法, 却比秦始皇更加暴虐无道,毁坏宗庙,损害百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 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 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至极,而君主却不收容救济。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 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接连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从君 主公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怀着自危的心思,身处穷苦之境,都不安于其位,所以容易 动乱。因此陈涉不用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用凭借公侯那样的尊位,在大泽乡振臂 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开道与结局的变化, 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这样,) 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的力量。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 - 16 - 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尊贵到做 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 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注】。 【注】鲲鹏:出自《庄子·逍遥游》,喻指远大 志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而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却是七言古体诗。 B. 首联写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伟,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 C. 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 凄凉的意境。 D. 整首诗以豪情与壮志衬托出豪迈的基调,意境起伏,富有节奏感,承转顿挫,铿锵有力。 15. 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A 15. 相同点: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 不同点: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 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百 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等诗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能为力之感。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的 - 17 -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 项,“而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却是七言古体诗”错误,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不是古体诗。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 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 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 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 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 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本题考查情感的比较,相同点为:两首诗都有 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整首诗歌 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 不弃不馁。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 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更侧重于年老漂 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 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 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本题分 别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为: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感 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绝句《夜筝》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化用。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模样的句 - 18 -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哀吾生之须臾 (2). 羡长江之无穷 (3). 连峰去天不盈尺 (4). 枯松 倒挂倚绝壁 (5). 冰泉冷涩弦凝绝 (6). 凝绝不通声暂歇 (7). 宁溘死以流亡兮 (8). 余不忍为此态也 (9). 总角之宴 (10). 言笑晏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 性默写两种类型。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 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 以下字词书写:“须臾”“羡”“峰”“壁”“涩”“歇”“溘”“忍”“宴”“晏”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 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 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二卷 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相比早已________的高铁,作为我国铁路另一高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载铁路却一直 ________。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办的首届重载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展览会在河北沧州举行, 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 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进入展厅,中央的大尺寸沙盘首先映入眼帘,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国家能源集团铁路集疏 运系统的地理分布。展厅中最________的是由三节车厢组成的机车模型,它就是“神华号” 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传统的机械开关地面过分相设备存在开关寿命低、 故障率高、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为此,神朔铁路分公司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 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列车无感知过分相,对重载铁路的运能提升、降低设 备故障率和司机操作强度、提高车网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铁路牵引供电技术新纪元, 值得________。 - 19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喻户晓 无人问津 有目共睹 万古流芳 B. 脍炙人口 鲜为人知 有目共睹 大书特书 C.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引人注目 大书特书 D. 脍炙人口 无人问津 引人注目 万古流芳 18.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 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B. 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表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 最新技术成果。 C. 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 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D. 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 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便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B. 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也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C. 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D. 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则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 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 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 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 能不同,不可乱用。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第一空:句子后面是“高铁”,是大家都知道,应用“家喻户晓”; - 20 - 一无所知:一点也不知道,主语应当是人。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第二空:注意和前面的“家喻户晓”对应,应用“鲜为人知”; 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 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 第三空:句中空格前是“最”,应用“引人注目”; 流芳后世:美名留传于后代,对象应是人。 大书特书: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第四空:句中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用“大书特书”;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画线句“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 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存在两处错误,一是句式杂糅,一是搭配不当; A 项,“围绕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句式杂糅,应改为“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 为主题”; B 项,“表现”和“主题”“成果”搭配不当,应把“表现”改为“呈现”; C 项,兼具 AB 两项的错误; D 项,正确 。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 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 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从陈述对象的角度看,重点强调“新装备”,后面又有“传统的机械开关地面过分相设备”, 所以“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应做主语。前面说了“机车模型”,后面再说“重载铁路智 能电分相装置”,所以要用“也”连接。 故选 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 - 21 - 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 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 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王一明给老同学发的一则短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今日去府上,可惜没能与您见面,下次光临希望能与您畅叙友谊。想当年,我们均为李老师 的高足,您现在飞黄腾达,我一事无成。我儿子的工作安排一事,还要有求于您,我想您定 能效犬马之劳。当然,如果您有求于我,我也定会鼎力相助的。 【答案】①“光临”改为“拜访”:②“高足”改为“得意门生”;③“犬马之劳”改为“帮 忙”;④。有求于我”改为“有需耍帮忙的”;⑤“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 面是王一明给老同学发的一则短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然后根据语言 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用语正误。本题中,“光临”错误,“光 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是敬辞,而从语境来看,这是说自己到朋友家去,错误,可以改为“拜 访”“造访”。“高足”错误,“高足”是对他人学生的敬称,不能说自己,可以改为“得意 门生”。“犬马之劳”错误,“犬马之劳”,表示愿像犬马一样受人驱使,为人效劳,是谦辞, 句中用于对方,不当,可以改为“帮忙”。“有求于我”错误,一般说“有求于”别人,不能 说别人“有求于”自己,可以改为“需要帮忙”。“鼎力相助”错误,“鼎力相助”指别人对 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句中说自己帮助别人,不当,可以 改为“全力相助”。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 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 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 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 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 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 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 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 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 22 - 21.下面是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化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 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答案】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需要经过申请、初审、复审、终审、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初审 环节需要审核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并要经过公安核查。复审环节需要人工审核、电话审核 和反欺诈数据审核。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是一副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流程图。流程 图做题方法: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除述对象是什么,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甲的词语属 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 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分 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 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仔细阅读图, 整体从左到右,局部从上到下读图。整体读图: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过程一共有五个环节, 先要申请,然后经过初审、复审、终审,最后是结论这个环节。局部读图:其中初审环节需 要审核内部数据、外部数据这三个环节,并要经过公安核查。复审环节需要人工审核、电话 审核和反欺诈数据审核。本题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表达简明,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字数有限 制。 【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 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其次要根据“表”的不同特点去读。表格式要兼顾表格中的多个要 素,尤其是“多”和“少”这两头。坐标曲线类要抓住曲线变化的特点;柱状饼状类要抓住 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其变化情况。再次,特别关注数据,数据是表里最重要的要素,数据的 变化,数据间的比较最能反映表中的问题、观点。此外,注意答题表述细节。如数词的运用, 善于从纵向、横向、斜向等角度综合分析。 - 23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很难达到某种高度,但绝不能放弃最后的底线。可以忍受贫 困,不能丧失人格;可以追求财富,不能背弃道德;可以发表异议,不能拨弄是非;可以不 做君子,不能去做小人;可以接受平凡,不能容忍庸俗;可以没有学位,不能没有品位……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以“底线”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习作例文】 底 线 当“生”与“义”不能得兼,当爱情的获得须以自由作为代价,当金钱的浪潮撞击着道 德的堤岸,当龌龊的“伟大”遭遇高尚的“平凡”,我们将做出怎样的抉择? 也许我们会迷茫会徘徊,但我坚信: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那有别于动物的智慧。因为 有智慧,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有智慧,我们终将确立并守住心中的底线。 诗仙李白,对“出仕”有着强烈的渴望,希望凭借自己的绝世才情,真真正正地为百姓 做些实事。但当唐王朝打着“惜才”的幌子终于接受了他,却要他去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艳诗时,他迷惘了:难道我要的就是这些?终于,他选择了离开,选择了继续他那于青崖 放白鹿,于轩辕台观雪的生活。官爵地位,无法突破他心中处世的底线。 文天祥,著名爱国诗人。面对高官厚禄和刑场殉国两者间的选择,他坚定地吟诵:“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他的答案,掷地有声。死亡,都无法穿越他心 中那忠诚的底线。 2004 年,三个小伙子远赴异国打工,他们可以无怨地每天工作 14 个小时,他们可以承 受异乡思亲的煎熬,他们可以忍受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然而面对日本工头对整个中华民族的 极尽侮辱的谩骂,他们坚定地对他说“不”,并不顾公司的加薪挽留毅然回国。多好的年轻人 啊!的确,金钱,无法突破他们心中尊严的底线。 105 岁的南京寿星钱道康,当被某保健品厂商邀请去做广告并承诺给予高额酬金时这样 回答:“我不去。我从来没吃过保健品,不能说假话骗人。”多么朴素的语言啊!老人的生 活并不富裕,住在一间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内,但是善良的本心,却告诉他决不能 接受这邀请。贫困的生活,动摇不了老人心中诚信的底线。 刘备曾经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大概就是现在社会,所要具 备的最基础的一种底线了吧。何为底线?就是你作为一个人,生活在你所处的环境中,最最 - 24 - 不能打破的一个标准。一个人若是没有了底线,他终将会被另一个人所控制。 心中的底线,就是那摆脱迷雾的翅膀,就是那照亮前路的阳光。坚守心中的底线,我们 将做出无悔的选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来说,大都是“虚” 的。例如“底线”这一作文命题就是“虚”的。作为考生而言应该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一 定程度上扩大题目的内涵。就“底线”这一命题,我们就应该转化为实,扩大它的内涵。 1、添加定语或添加动词。如心灵的底线、道德的底线、文化的底线,控制底线、坚守底线、 打破底线等。 2、化大为小,确定主旨。方法:选择一个方向,尽量从小处着手。因为开口越小,主题就越 明确,也就越容易贴近生活,也就越容易入笔。具体而言,就是把确定的方向变成一个明确 判断。如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 守住人生底线,让我们无愧于良心的审问,在道德责任义务面前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 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底 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生存是生命 的“底线”,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分 裂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 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准确地把握住话题的内涵,作文就不会跑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