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 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自拍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 ‎ 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其实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普通人只能从昏暗而晃动的水面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历史学家莫蒂默认为,玻璃镜子虽小,但它在14世纪被威尼斯人发明出来,对于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几千年来,人类终于可以第一次如此清晰、完整、便捷地看到自己的模样。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人类第一次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这种神奇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个人意识的增长。以西欧为例,此前,人们更多是通过自己的家族、教堂、领主、行业公会来定义自己的身份。而镜子的发明则让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更频繁地从个体化的角度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也就是说,个人主义的萌芽和镜子的发明也许不无关系。‎ 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莫蒂默说,在西欧,镜子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外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而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画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赤裸裸地向他人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不管我长得美还是丑,反正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 无论是镜子还是肖像画,都是技术和媒介塑造自我意识的产物。当人们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当人们被呈现在肖像画中供人观看,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在今天这个时代,和镜子、肖像画一脉相承的媒介技术是自拍。可以说,自拍是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一方面,当人们拿起手机,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人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容貌,这甚至比照镜子更有用,经常自拍的人对自己脸上最漂亮和最需遮掩的地方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自拍的下一步往往是上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这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他人的重视和欣赏。‎ 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也在深刻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在社交媒体上不断收获点“赞”时,人们的个性和心理得了到张扬和满足,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近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然而,自拍并不是单纯的自我表达。自拍经常看上去是随意、即兴的,但其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挑选和美化,人们期待这些自拍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观众的审美——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多的“赞”。‎ 所以,与其说自拍促进了人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如说它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人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表演。‎ 有意思的是,在普通人的表演中,他们假装自己是明星,享受着大家的注视;而名人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自己是普通人,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选自方可成《从镜子、肖像到自拍》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不是镜子、肖像画、自拍“塑造自我意识”或“催生自我意识分裂”的表现的一项是 (2分) A.在玻璃镜被发明之前,古代普通人经过昏暗而晃动的水面,看到自己的模样。 B.人们通过肖像画赤裸裸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C.自拍使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队,近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 D.普通人通过自拍假装成明星,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成普通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莫蒂默认为,在西欧,镜子使人们认识到个人外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而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 ‎ B.个人主义萌芽与镜子的发明有极大的关系,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 C.镜子、肖像画和自拍,是通过技术、媒介来塑造自我意识的。自拍是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 D.为了收获最多的“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挑选和美化,而不是经常看上去的那样随意、即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西欧,镜子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B.人们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此时的自拍功能更接近镜子;当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时,此时的自拍功能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得到别人的重视和欣赏。‎ C.人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表演。这说明了自拍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 D.镜子、肖像画和自拍,都在深刻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也都能催生自我意识的分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 云 吞 林荣之 ‎“师傅,还有云吞卖吗?”一个清脆的童音很有礼貌地问。‎ ‎“有,买多少?”主人抬起头一看,是个盲童,十三四岁,手拄一根竹竿提一饭篮。‎ ‎“有羊肉做的吗?”盲童那双凹陷的眼睛对着主人,“我要两碗羊肉云吞,请你快点。”‎ ‎“对不起,你来得不巧,羊肉云吞卖光了。”主人不失礼貌地答道,目光依然盯在盲童的脸上,“明天你再来吧,我给你留两碗。”‎ ‎“明天?明天不需要了。”盲童听到这话后,顿时脸上出现了一种失望的神态,叹声道:“四叔公,这就没办法了,看来你吃不上羊肉云吞了……”‎ ‎“孩子,看你这意思买羊肉云吞必有急用。”主人见到盲童这副神情,便说:“这样吧,我把我自己留下来吃的羊肉云吞全让给你。不过我这些羊肉云吞是特制的,就是说比别的云吞多了一半羊肉。你要就买,不要就算了。”‎ ‎“买,我买,多少钱也买。”盲童连连点头,恳切地说。‎ ‎“好,现在就给你做。”主人迅速揭开锅盖,当他的手伸向那装满云吞的篮子时,突然停住了,他抬起头来,用眼睛仔细地看了看盲童那深深凹陷的眼窝。他确信,眼前这个孩子确确实实是双目失明时,他手抖动了一下,便拿起了一个云吞当作两个云吞数给盲童听,“二四六八……”‎ 盲童竖起耳朵,侧着头听着。‎ ‎“总共三十个,三元钱”主人接过盲童递过来的饭篮,装好后,说:“需不需要数一数?”‎ ‎“不用了,不用了。”盲童笑着说,“大叔,你做的好事,将来一定会有好报的,这是钱。”盲童递过去五元钱,接着说,“不用找了,你做的好事,钱是买不到的。”盲童说,“告诉你吧,云吞我是给一位重病的大爷买的。他一生一世不知为人做了多少好事,现在大爷倒了,想吃羊肉。也许这是大爷最后一次吃羊肉了……”‎ ‎“慢!”云吞主人呆了好一会,突然把盲童叫住了,“回来,我再给你加十五个云吞!”‎ ‎“不用了。”盲童摆了摆手。‎ ‎“要的。”云吞主人追上去说,“老大爷一生做了这么多好事,送他十五个云吞算什么!再说,难得你好心服侍他老人家……”‎ ‎“一个病人,有十五个云吞已经够了,”盲童认真地说,“再加十五个,他吃不完的。”‎ ‎“啊?你怎么知道刚才我给的是十五个云吞?”云吞主人吃惊了。‎ ‎“刚才你把云吞放进水里,我全听到响声了。”盲童说,“我看不到,但我的心是感觉得到的……”‎ ‎“好孩子,我错了!”云吞主人脸刷地红了起来,“这五块钱全还给你。这云吞,就算我送给老人的,也算我真正开始做一件好事!”‎ 说完,云吞主人拉住盲童又煮了十五个云吞添上,然后把五元钱塞进盲童的口袋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小说行文质朴,叙述自然,语言生动形象,脉络清晰,写出了一个大公无私的盲童和一个极其自私的云吞主人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 B. 当云吞主人看到小男孩失望的神态时说:“这样吧,我把我自己留下来吃的羊肉云吞全让给你。”表现出云吞主人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 C. “一个病人,有十五个云吞已经够了,再加十五个,他吃不完的。”这句话是盲童的气话,表现出小男孩极其失望的心情。‎ D. 《云吞》一文很好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有盲童与云吞主人品德上的对比,也有云吞主人前后心理的对比,写出了善与恶的矛盾冲突。‎ 5. 结合文本,分析题目“云吞”在文中的作用。(5分)‎ ‎ ‎ ‎ ‎ 6. 有人说,云吞主人的转变有些突然,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5分)‎ ‎ ‎ ‎ ‎ ‎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4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的 信:诚信,信用 ‎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B.①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 ②燕王拜送于庭 D.①伏尸而哭,极哀 ‎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 在且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同, 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 气氛。‎ ‎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辆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辆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 计划。‎ ‎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 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 轻信。‎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译文:‎ ‎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 ‎ ‎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临溪送别 ‎[南北朝]谢朓 怅望南浦①时,徙倚②北梁步。‎ 叶下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荒城回易阴,秋溪广难渡。‎ 沫泣③岂徒然,君子行多露④。‎ ‎【注】①南浦:典出《楚辞·九歌》中“送美人兮南浦”,此处代指溪水。‎ ‎②徙倚:徘徊。③沫泣:哭泣。④行多露:典出《诗经·召南·行露》,言路上很潮湿,行人难以行走.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诗题中的“临溪”表明了送别时的地点,“送别”二字则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同时也表明了本诗的体裁。 B.首联叙事,写诗人送别友人,诗人在岸上相送,友人则已上船,诗人只好对着河水怅望在岸边徘徊。 C.本诗”君子行多露“‎ 一句借《诗经》之句,说路上很潮湿,行人难以行走,表明了友人前路将受辛劳。 D.本诗中,山水景物既是诗人惜别之情的载体,同时也是产生惜别之情的主体,情和景在诗作中浑然一体。 12.成倬云评此诗中间两联云:“中间写景处即有情在。”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 ‎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曹操借用周公的典故表达他求贤若渴的心意的诗句是 , 。‎ ‎(2)《氓》一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来暗指男女爱情在初始阶段新鲜美好,就如同夏天那润泽的桑叶一样的两句诗是: , 。‎ ‎(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句: , 。 ‎ 语言文字运用 ‎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玄宗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皇帝,眼看着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觉得国内再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忧虑,太平思想麻痹了他早年无所不为的精神。‎ ‎②我们强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深情地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长歌当哭来庆祝我们初中同学的再聚首。‎ ‎③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可在“5.12”特大地震中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面目全非。‎ ‎④这场比赛可谓波澜不惊,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大满贯得主丁宁苦战七局,转败为胜,终于击败对手,获得最后胜利。‎ ‎⑤这些文章充满浓郁的政治热情,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切中时弊,激浊扬清,入木三分,读者拍案惊叹。‎ ‎⑥袁隆平,这位泥腿子科学家,长期坚持在第一线培育优良稻种,他为中国,为世界每年增加几十亿斤稻米,可谓劳苦功高。‎ ‎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粮食丰收后收入反而减少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实际困难,防止农民“卖粮难”的事情不再发生。 B.有专家预测,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到2020年,“冰上丝绸之路”通航时间可能延长至6个月,到2030年,“冰上丝绸之路”甚至将全年通航。 C虽然这些传统建筑和农耕文明的器具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物,但是寄托着传统农村社会中人们的精神追求,保留着人们的美好回忆。‎ D文化产业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着力解决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 ‎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对这个电影剧本的解读,刚才李导演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我讲的就算狗尾续貂吧! ‎ B.因编辑部人手有限,凡投稿超过三个月未被本社通知者,拙稿可以自行处理。‎ C.爷爷问上高中的孙子:“手机里的视频通话功能怎么使用?快来告诉我,一定要不吝赐教啊!” ‎ D.刚刚在寒舍挂好您的书法大作,您又亲自惠临,真是蓬荜生辉啊!‎ ‎ ‎ ‎17. 诵读要读出诗歌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 B.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 C.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 D.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 ‎ ‎ ‎1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3分)‎ 我们要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只要学生爱上了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传承下去。只要学生爱上了传统文化,就能使他们形成健康人格。一旦形成了健康人格,就一定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①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只有学生的热爱是不够的 ‎ ‎ ‎②‎ ‎ ‎ ‎③‎ ‎19. 阅读下面材料,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3分)‎ ‎“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具体标准如下:‎ ‎①________:主动给他人无私帮助,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赢得群众赞誉。‎ ‎②________: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勇于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③_______: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严格自律,履行承诺。‎ ‎ ‎ 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冬天里,哪一道风景你最欣赏,或者最记得,最感兴趣,最触动人,最……‎ ‎ 请以“冬天里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 ‎ 附加题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韦粲,字长。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暑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王立为皇太子,粲迁步兵校尉,入为东宫领直,丁父忧去职,服阕,袭爵永昌县侯,除安西湘东王谘议,累迁太子仆、左卫率,领直并如故。粲以旧恩,任寄绸密,虽居职屡徙,常留宿卫,颇擅成名,诞倨,不为时辈所平。 太清元年,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二年,征为散骑常侍。粲还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干,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石头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集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梁书·韦粲传》)‎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B.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C.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D.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父忧:遭遇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在“父忧”期间一般要回乡守孝。‎ B.袭爵:指承袭原有爵位,有的按原等级世袭,有的降级世袭,各朝不一。‎ C.表:文中指古代的文体,一般指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粲跟随晋安王屡获升迁,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入朝任东宫领直,后来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 B.韦粲平叛心切,义正词严。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认为单使报告不可信,韦粲怒斥了他的行为。‎ C.韦粲身先士卒,英勇抗敌。韦粲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屯集于此,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侯景抓住韦粲漏洞,乘胜冲入韦粲军营,韦粲身边的人都拉他躲避,但他命令子弟拼命作战,直至被杀。‎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5分)‎ ‎(2)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6分)‎ ‎ ‎ ‎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A(A.水面不属于镜子、肖像画、自拍范畴,而且,经过水旁发现自己的模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非“塑造自我意识”,更与“催生自我意识分裂”无关) 2. B(B项“有极大的关系”表述不当,原文为“个人主义的萌芽和镜子的发明也许不无关系”) 3. D(三者“都能催生自我意识的分裂”,文中无据)‎ ‎4. D ‎ ‎ 5. ①情节安排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有助于更加集中地展开情节。‎ ‎②人物塑造上:盲童的美好心灵、云吞主人的善恶纠结,都是通过买卖“云吞”表现出来的。‎ ‎③主题表现上:小说就是通过买卖“云吞”这一故事,表现对善的呼唤,有助于突出主题。 ‎ ‎6. 观点一:这种转变并不突然,前面一直在为这种转变做铺垫。‎ ‎①前面交代云吞主人说话不失礼貌,说明他品性并不坏。‎ ‎②把留给自己的云吞卖给盲童,说明云吞主人有帮助别人的善意。‎ ‎③当云吞主人要把云吞下锅时,“突然停住了”,“突然”一词说明是临时起念,并非一贯恶意。‎ ‎④在准备欺骗盲童时,还是“手抖动了一下”,说明云吞主人内心有善与恶的纠结。‎ ‎⑤云吞主人的转变是经历了“加十五个云吞”到还钱的过程,并不突然。‎ ‎⑥盲童的善良智慧也是促使云吞主人逐渐转变的重要原因。‎ 观点二:这种转变有些突然,前面缺少必要的铺垫。‎ ‎①前面几处写云吞主人盯着盲童的眼睛,为后面的不诚实行为做铺垫。‎ ‎②把留给自己的云吞卖给盲童,并说“你要就买,不要就算了”,说明云吞主人主要考虑的还是商业利益。‎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C项考核情节,D项考核手法,其中A项,“大公无私”“极其自私”“激烈”用词不当;B项,因是提价出卖,所以谈不上云吞主人有“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C项,“气话”“极其失望”不合情理。‎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标题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题目“云吞”在文中的作用,一般要从情节、人物的塑造、文章的主旨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此题在情节安排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有助于更加集中地展开情节;在人物塑造上:盲童的美好心灵、云吞主人的善恶纠结,都是通过买卖“云吞”表现出来的;在主题表现上:小说就是通过买卖“云吞”这一故事,表现对善的呼唤,有助于突出主题。‎ 点睛: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主要考核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的题目,要求探究云吞主人的转变是否和合理,一般要从情节的铺垫是否合理的角度分析,答题时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情节分析,如这种转变有些突然,前面缺少必要的铺垫。主要的漏洞是前面几处写云吞主人盯着盲童的眼睛,为后面的不诚实行为做铺垫;把留给自己的云吞卖给盲童,并说“你要就买,不要就算了”,说明云吞主人主要考虑的还是商业利益。‎ 7. B 8. C 9. D 10. ‎(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其他的办法吧!‎ ‎(2).这样一来,将军的仇就报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洗雪了。将军是否有这个想法呢?‎ 11. A、(A项“体裁”错,应是“题材”) ‎ 12. ‎15.颔联由近及远写景,先写秋风树叶,再写残阳中的余霞;颈联由远及近写景,先写迷暗中的孤城再写眼前的秋溪。中间两联扣住秋风、落日、荒城、溪水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3分)中间两联移情于景,情景交融。送别时心绪阴郁,所以诗人觉得城是荒凉的,天是阴阴的,似乎也有了惜别的情绪。(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3.(1)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 (2)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 14. B(①使用不当,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尽了。贬义词。句中应改用“励精图治”。②使用不当,“长歌当哭”,指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本句望文生义,而且不合语境。本词来源于《记念刘和珍君》,适用于表达悲愤的感情。③使用恰当,秀色可餐:既可以形容女子姿色美丽动人,也可以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句中使用正确。④使用不当,波澜不惊: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和曲折。在本句中不合语境。⑤使用恰当,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涌起。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出自于《沁园春 长沙》⑥使用恰当,劳苦功高:做事辛苦,功劳很大。出自于《鸿门宴)‎ ‎ 15.B(A项句式杂糅,可删除“不再”;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改为“这些传统建筑和农耕文明的器具虽然算不上真正……”;D项搭配不当,可将“实现”改为“满足” 16. D(A项“抛砖引玉”是谦辞;B项“拙稿”是谦辞;C项 “不吝赐教”不合人物身份)‎ ‎17.【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出自《诗经》中的《国风·卫风·氓》,这句话的意思是“回头日子我也不妄想,撒手拉倒好赖都承当”,表明女子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所以,D项表达的是决绝、刚烈 18. ‎②健康人格的形成只有热爱传统文化是不够的(2分) ③事业上的成功只有健康人格是不够的(1分)《大意相同即可)‎ 19. ‎【答案】 (1). ①助人为乐 (2). ②见义勇为 (3). ③诚实守信 ‎ ‎ ‎ ‎20.①如果没有阅读 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 ③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 附加题:1.D(原文标点: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2.D(“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错误,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 3.C(“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与原文不符,是仲礼命令韦粲驻军青塘 4.(1)假使没有皇帝的命令下达,难道自己就能安心吗?我韦粲现在哪有心情饮酒!(得分点:“假令”岂”“何情”,各1分,大意2分) (2)当时正遇上茫茫大雾,士兵迷失了道路,等到了青塘,已经过半夜,营垒栅栏一直到天亮都没筑完。(得分点:“值”“比”“未合”,各1分,大意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