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实践证明,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与文明教育,能够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供重要抓手。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虽然审美教育的概念出现较晚,但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西方,古希腊雅典的教育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都包含着审美教育。 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象,他们一旦被艺术作品所表现也就成为艺术形象。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这些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的审美教育入手。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也是审美教育的肇始。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这就要求广大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家长应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 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审美教育应以审美方式和艺术方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有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和“感美教育、立美教育、创美教育”的审关规律,把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 审美教育从社会层面助力公民道德建设,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以优秀文艺作品引领道德风尚、陶冶道德情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艺作品作为一种“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应是具、善、美的形象显现和传递,社会审美教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审美教育的教育手段为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终极目标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B.审美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 C.家庭是审美教育的起点。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D.学校的审美教育应以审美方式和艺术方式开展。并遵循道德认知规律和审美规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通过引用权威文件,引出审美教育“能够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供重要抓手”的论断。 B.文章在阐述审美教育时,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证层层深人,逻辑严密。 C.文章从形象教育、心灵教育、动态教育角度论证审美教育具有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的特征。 D.文章最后三段依次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论述如何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3分) A.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如孔子就很重视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B.由于学校教育在人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C“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优秀文艺作品能够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从而助力公民道德建设。 D. 苏武、岳飞、文天祥、谭嗣同等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既是中华民族的审美形象。也是鲜活的艺术形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从事绿色产业,某著名企业董事长把他们称为“绿领”。该企业提出一项“绿领”培养计划,准备用5年时间,发动一批涉农企业参与,无偿为农村培育10万名新型农民和农技员。在培训10万人的基础上,还将从中选拔至少100名创业合伙人,给予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扶持。 宏观上看,仅2018年中央财政就投入15亿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以上。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培养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 从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可以看到现代化农业新趋势:机器人摘黄瓜、猪脸远程识别、云端放养管理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没有人才,如何驾驭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呢? 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体系是保障。经过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形成了一支拥有近2万名专职人员和5万余名兼职教师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 (摘编自高云才《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 材料二 2018年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 项目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总数 31422 8746 9809 10734 2133 年龄构成 35岁及以下 19.2 17.6 18.0 21.9 17.6 36-54岁 47.3 44.5 47.7 48.6 49.8 55岁及以上 33.6 37.9 34.4 29.5 32.6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未上过学 43.4 37.8 38.4 53.4 38.0 初中 48.3 52.5 52.6 39.9 55.0 高中(中专) 7.1 8.5 7.9 5.5 5.6 大专及以上 1.2 1.2 1.1 1.2 1.4 从事行业构成 种植业 92.9 93.3 94.4 91.8 90.1 其他行业 7.1 6.7 5.6 8.2 9.9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农民之所以贫困,从其自身的角度讲主要是由于能力欠缺,这个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也包括盘活资源的能力。 边远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差,农业经营收益越来越不能负担快速増长的生活需求,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有知识和有技术的劳动力外出,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社会结构严重失衡,带来了养老、未成年人教育、农村家庭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导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缺乏技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多数村庄处于“空壳化”状态,加上土地分散、小户经营的现状,为以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规模化发展为主要推进方式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 面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 (摘编自董天美《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材料四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良好运行有利于乡村振兴。尽管目前我国农村电商成绩斐然,但是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紊乱、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以及农村电商产品趋于同质化、缺乏品牌建设等原因,严重削弱了农村电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物流基础体系,注重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村产品品牌效应,以使农村电商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机遇,取得突破性进展。 (摘编自储玉环《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培养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但根据材料二可知,农村人才缺口依然很大,人才培养依然任重道远。 B. 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老化问题非常严重:2018年,全国年龄55岁及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而年龄35岁及以下的人员不到百分之二十。 C. 从材料二可知,东部、中部地区受过高中及大专以上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可见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D. 边远贫困地区资源先天不足,农业经营收益和快速增长的生活需求存在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以致人才流失严重,这为乡村振兴带来了许多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趋势,能够适应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的新型农民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 B. 纵观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我国2018年从事种植业的人员比例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这说明农业经营人员的行业构成极不合理。 C. 边远贫困地区所存在的技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匮乏以及土地分散、小户经营等问题,增加了工作难度,有可能影响这些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D.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促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又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机遇。 6. 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打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队伍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 周姐姐,快些扶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刘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头,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B.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板儿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8.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3题。 王承元,士真第二子。兄承宗既领节钺,奏承元为观察支使、朝议郎,兼监察御史,年始十六。元和十五年冬,承宗卒,秘不发丧,大将谋取帅于旁郡。时参谋崔燧密与握兵者谋,乃以祖母凉国夫人之命,告亲兵及诸将,使拜承元。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承元谓诸将曰:“诸公未忘先德,不以承元齿幼,欲使领事。承元欲效忠于国,以奉先志,诸公能从之乎?”诸将许诺。遂于衙门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参佐。密疏请帅,天子嘉之,授检校工部尚书,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邻镇以两河近事讽之,承元不听,诸将亦悔。及起居舍人柏耆赍诏宣谕滑州之命,兵士或拜或泣。承元与柏耆于馆驿召诸将谕之,诸将号哭喧哗。承元诘之日:“诸公以先世之故,不欲承元失此,意甚隆厚;然奉诏迟留,其罪大矣!”遂拜诸将,泣涕不自胜。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以散之,酌其勤者擢之。承元出镇州,所从将吏有具器用货币而行者,承元悉命留之。承元昆弟及从父昆弟,授郡守者四人,登朝者四人,从事将校有劳者,亦皆擢用。俄而移镇鄘坊丹延节度使,便道请觐,穆宗器之,数召顾问。未几,改凤翔节度使。凤翔西北界接泾原,无山谷之险,吐蕃由是径往入寇。承元于要冲筑垒,分兵千人守之,赐名日临汧城。凤翔城东,商旅所集,居人多以烽火相警,承元奏益城以环之。承元宽惠有制,所理称治。太和七年十二月,卒于平卢,册赠司徒。 (节选自《旧唐书·王承元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 B.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 C.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 D.承元拜泣/不受诸将/请之不已/承元曰/天子使中贵人监军有事盍先与议/及监军至/因以诸将意赞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钺指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予大臣作为权力的标志,被授予节钺的大臣称为持节。 B.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构,长官为工部尚书。 C.元和指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始创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太和、天宝。庄宗、穆宗等。 D.烽火,古代边防报警时所烧的烟火,遇有敌情时通过点燃烟火迅速传达报瞥信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承元少年得志,屡获举荐。他年仅十六岁,就被兄长奏请朝廷,担任过观察支使、朝议郎、监察御史等多个职位。 B.王承元不重名位,效忠国家。诸将因他年幼想让他接任亡兄之职时,他拒绝接受,后因诸将答应一起效忠国家,才同意就任。 C.王承元忠君奉诏,劝谕部下。他不恋先祖旧地,密奏朝廷请求另派节帅,在柏耆宣诏时积极劝谕号哭喧哗的将领们接受诏令。 D.王承元守职尽责,治政有方。他任凤翔节度使时,在要道修筑堡垒防止吐蕃人侵,在凤翔城东增加城垒护卫居民安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于衙门都将所视事,约左右不得呼留后,事无巨细,决之参佐。 (2)承元厉诸将,乃尽出家财,籍其人以散之,酌其勤者擢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①(五首·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②,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当时,避难于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闽州(今四川省闽中市)一带的杜市获知好友严式(即诗题中的“严郑公”)再度出任成都兼剑南节度使,便决定返回成都并整修羊堂。②黄阁老:仍指严武。当时严式在帮中有黄门侍郎官职,故有此称。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描绘了成都草堂被损毁的情景,“沙崩损药栏”“江槛落风湍”都是写实。 B. 颔联的“恨不”“应须”用语斩截,态度决绝,体现了诗人憎爱分明的强烈思想情感。 C. 诗的颈联二句,诗人亦喜办忧。喜的是再友人关顾生计有了着落;忧的是多年流离,身体已衰朽。 D. 诗的结句“信有人间行路难”意味悠长而深远。其中,既有家国之优,也有诗人的身世之叹。 15. 诗的额联,既有其字面含义,还可读出言外之意。请加以说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__ ____,_____ _”所写的景象与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写的景象相近。 (2)屈原《离骚》中,诗人表达了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 全球。教育作为应用先进技术最为积极的领域拥抱人工智能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所谓教育技术,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综合。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实际上反映了新时代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诉求——这与历史上中国人重视在教育领域投入先进技术的传统一脉相承。 毛笔、纸、印刷术等事物和技术,( )。近代以来,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界前辈早早选择拥抱先进教育技术,利用幻灯、放影机等设备,开启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先河,在教育技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系统批改作业来减轻师生负担,快速、具有针对性的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 和质量。 与历史上教育技术发展相比,人工智能带来的或将是“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身处偏远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内容依然 ;人机互动、人机共教的模式,剑锋直指师资力量不均衡这一影响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 当然,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在拥抱科技时趋利避害。应该明确的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在教育应用过程中,其根本目标是降低人们参与学习活动的门槛,促进教育公平与发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席卷 效率 即便 唾手可得 B.囊括 效益 即便 信手拈来 C.席卷 效益 如果 信手拈来 D.囊括 效率 如果 唾手可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诞生后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学堂中 B.诞生后在第一时间都出现在学堂中 C.都在诞生后第一时间出现在学堂中 D.都第一时间在诞生后出现在学堂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在拥抱科技时如何趋利避害,关键在于看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B.在拥抱科技时如何趋利避害,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C.如何看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关键在于拥抱科技时如何趋利避害。 D.如何看待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关键在于拥抱科技时趋利避害。 20.下面一段文字有几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六处来。(6 分) 《羊城晚报》、《珠江日报》 都报道了市公交公司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在当今社会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但在危难中挺身而出舍已为人的勇士却是百里挑一,非常缺乏。媒体上经常报道有人遇难而众人旁观的事,人们已经觉得习以为常了。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永远阳光普照。别人遇到灾难时,我们应该急别人之所急,慷慨解囊。但有些人十分吝啬,细大不捐。我们在此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向张师傅学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一定要鼎力相助。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1.林冲风雪夜在山神庙复仇后,匆匆忙忙给妻子写了一封简短的信,请拟写一段林冲给娘子的书信内容,要求想象合理,符合林冲此时的心境与性格特征,不超过13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19年,“硬核”一词流行。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引发了一场对“硬核科幻”的讨论;在中美贸易战中,华为集团绝地反击,成功突围,被称为“硬核华为”;在大连地铁上,76岁刘增盛老人腰部挂着一个“勿霄让座”的LED显示牌,被称为“硬核大爷"”。 “硬核”一词因出现频率高,弘扬社会正能量,被《咬文嚼字》编辑部评为2019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 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申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等。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华民族面临巨大考验。在抗疫过程中,“硬核”一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作为时代有为青年,对于“ 硬核”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终极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B项,“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是审美教育“怡情养性”的结果,并非因为“审美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D项,“学校的审美教育……遵循道德认知规律和审美规律”不正确。原文为“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和‘感美教育、 立美教育、创美教育'的审美规律”。 2.B【解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进式结构。 3.D【解析】“也是鲜活的艺术形象”不正确。根据原文,这些历史上英雄人物只有“被艺术作品所表现”,才能成为艺术形象。 4.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仔细对应文本与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东部、中部地区受过高中及大专以上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说法有误,从材料二可看出,高中或中专受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有较明显差异,但“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差异。故选C。 5.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仔细对应文本与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错,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乡村振兴除了发展电子商务之外,还有其他渠道。故选D。 6. ①政府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②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培训体系。③调动企业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并让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扶持。④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乡村有序流动。⑤改善乡村环境,留住本乡村人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内容的理解、筛选、整合、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到原文内容中进行筛选概括。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打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队伍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结合文本材料概括打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队伍的建议是: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体系是保障。经过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形成了一支拥有近2万名专职人员和5万余名兼职教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也包括盘活资源的能力。面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迫切需师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农民之所以贫困,从其自身的角度讲主要是由于能力欠缺,这个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物流基础体系,注重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村产品品牌效应,以使农村电商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机遇,取得突破性进展。 7.B【解折】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错,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项,“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而是为了展现贾府与下层人民悬殊的奢华。D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最多是“求助”,作品后文有第二年刘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府的关照的情节。 8.①展现了刘姥姥初入贾府新奇的感受及好奇心理,体现了人物身份与性格特点;②渲染环境氛围,从侧面表现了贾府的奢华:③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主要是为塑造人物性格、渲染环境、突出主旨、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的,总之离不开小说的三要素和主旨。解答时,可从这一思路入手,由浅入深地分析其作用。这一细节直接展现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反应,“东瞧西望”“唬得一展眼”都展现了她作为下层劳动人民初识贵族生活的新奇与震惊。而这种新奇与震惊,从侧面反映了贾府不同寻常的奢华,渲染了环境。另外,结合下文写王熙凤雍容富贵的衣饰的内容,可知这一细节也为王熙风的出场做了铺垫。 9.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做慢无礼。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嗔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①运用“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观点,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得体”,不要把两种观点杂糅在一起。其次,具体分析时,要扣住题干中“ 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提示信息,然后根据观点在原文中找到描写王熙凤的相关句子,逐条分析即可。 10.(3分)B 11.(3分)C【解析】庄宗、穆宗不是年号。 12.(3分)B【解析】少了“监军赞同”这一条件;“因他年幼”有误。 13.(1)于是(他)在衙门都将的地方处理政务,告诫左右不能称自己为留后,事情无论大小,都与参谋僚佐决断。(“视事”1分,“约” 1分;句意3分) (2)王承元激励各位将领,就全部拿出家中财产,按照登记人数来散发它,选择其中做事勤勉的将领来提拔他。(“籍”1分,“酌”1分;句意3分) 14. A【解析】A,“沙崩损药栏”“江槛落风湍”都是写实。说法有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知,“江槛落风湍” 怕那药圃栏杆连同江边防水栏杆一起陷落湍急的江流。是诗人的猜想,并非写实。故选A。 15.字面含义:修葺草堂时,将修剪、整治花木,唯愿自己喜爱的松树直上干云,而随乱而生、到处侵蔓的“恶竹”将被统统斩除。言外之意:表明了诗人亲善去恶的处世态度。希望正直、挺拔的匡时济世之才得到扶助、重用,而到处生乱的丑恶小人则被惩治、抛弃。 16.(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2)回朕车以复路兮 及行迷之未远(3)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17. A【解析】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全都卷进去。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根据上下文语境“人工智能浪潮”用席卷更形象贴切。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效益:指效果和利益。文中更侧重效率而不是收益。即便:即使、纵然。表示承认某种事实,但还没有发生,暂时让一步。如果: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或已经发生的事情提出相反的假设。根据语境选用即便更好。唾手可得:指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结合上下文应用“唾手可得”。 18. C【解析】“毛笔、纸、印刷术等事物和技术"是句子的主语部分。“都在诞生后第一时间出现在学堂中”是句子的谓语部分。从上一段末尾句来看,状语“第一时间”是强调的重点,所以“诞生后第一时间”的语序排列合适。 19. B【解析】画线句语序颠倒,“在拥抱科技时趋利避害”应紧承括号前一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排除C、D。划线句两面对一面,或前后语意不连贯,应在“趋利避害”前加上“如何”,排除A、D。 20.(1)“《羊城晚报》、《珠江日报》”中的顿号应该删去。 (2) “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成分残缺,缺主语。 (3) 满城风雨,褒贬不当。 (4) 百里挑一,不合语境。 (5) 习以为常,与前文“觉得”重复。或者说:应该删去“觉得”, (6)细大不捐,望文生义。 (7)鼎力相助,言不得体。 (说清楚一处1分,共6分。此题包含标点、病句、得体、正确使用词语等考点) 21.娘子,我把陆谦、富安还有差拨都杀了,他们太可恨,非要置我于死地!我实在忍无可忍,不杀他们枉为男人!这里待不下去了,接下来何去何从,我很茫然,这世道太黑暗,天大地大,竟没有我的容身之所!我先离开此地,你放心,我安顿好了马上想办法去接你。(体现性格血性2分,体现心境茫然2分,语言表达1分) 22.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