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38)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伴云来·天香 贺 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注]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 骎骎:马快跑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烛映”两句细致地描写了烛影摇曳、蛩声颤抖的客舍环境,而“共苦”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了词人愁苦的心境。 B.“不眠”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用想象的手法描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能寐的闺妇挥杵捣衣,侧面烘托了词人对伊人的思念。 C.“惊动”两句用倒装的形式、比喻的修辞表述时光如奔马,以此表现时序变化之快,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震惊和对人生的感慨。 D.“当年”四句叙写了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破灭的状态,“幽恨”句含蓄地将自己因今昔之落差而引发的遗恨情绪表露出来。 解析:选A A项,“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词句中用了比拟手法,词人把“烛”“蛩”拟人化,说它们和自己一起在清秋风露中愁苦。 ★(2)请简要赏析上片中“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三句中的“络”“逦迤”两个词语。(6分) 答: 参考答案:“络”是套住、缠绕的意思,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氤氲的暮霭萦绕着横向展开的山林的景色;(3分)“逦迤”,曲折连绵的样子,化听觉为视觉(化时间的推移为空间的延续),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状态。(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示 三 子 陈师道 [注] 去远:离去很远。神宗元丰七年,陈师道因家贫而将妻子儿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岳丈处寄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句写妻儿们离开远了诗人也就忘了他们,看似“忘情”,实则暗含着无可奈何的感伤。 B.“去远”与“归近”在上下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亲人不可抑捺的思念之情。 C.儿女们已近在眼前,诗人来不及看清他们的长相,只是一味沉浸在家人团聚的喜悦之中。 D.诗歌最后两句说诗人明知不是梦却犹恐是梦,运用心理描写曲折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选C C项,选项对“眉目略不省”理解错误,这里应该是说因为离别太久,诗人已经不能辨认儿女们的面目。 ★(2)陈师道提倡“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此诗就是朴拙无华而感人肺腑的典范之作,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解答这道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朴拙无华”和“感人肺腑”。“朴拙无华”注重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如句法和遣词用字方面比较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感人肺腑”则侧重从感情角度分析,只要归纳诗歌的思想感情即可。 参考答案:全诗句法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突出使用各种表达技巧,不追求诗歌的曲折深奥,充分体现了朴拙无华的特点。(3分)诗歌首联写久别重逢的激动之情,中间写喜极而泣的团聚之情,尾联写半信半疑的心态,形象刻画出复杂深微的感情,耐人寻味,感人肺腑。(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注]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 本词作者姓名不详,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良家女,其中一女子写下这首词。 本词上片用的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解题演示] 回答这个问题,要分析数词使用的写作手法、描写的对象特征、体现的词人情感三个方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分析,数词使用了夸张、反复的修辞手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分析,词人用“千里云峰”表现“恨”和用“万顷烟波”表现“愁”,这是化虚为实,即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恨”“愁”用“千里云峰”“万顷烟波”来表现,也就是化抽象为具体;从描写的内容来看,极写词人“恨”“愁”的浓烈;从表达的情感来看,主要表现词人被掳走而远离家乡的愁恨。 [参考答案] ①采用了夸张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以淮山之高和淮水之悠来表现词人愁恨之多。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恨”与“愁”用“千里云峰”“万顷烟波”来表现,具体可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始安秋日[注] 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注]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故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的想象,进而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忽隐忽现,江水粼粼碎石可见,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整首诗前六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为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D.该诗是作者晚期的作品,用语简洁,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解题演示] A项,考查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诗歌前两句用“桂林风景”与“洛阳春”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悲凉的情怀,不是“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B项,考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诗歌五、六两句描写了云雾、山峰、碎石、江水,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冷的氛围。C项,考查诗歌表达的情感。诗歌的前六句写桂林秋天之景,抒发悲凉之情;第七句写作者早年的生活,即信奉黄老学说、归隐田园,生活十分幸福;第八句写作者此时的悲凉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写作者希望再次归隐的理想。由此可以看出,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D项,考查诗歌的语言特征。选项阐释了诗歌用语简洁的语言特征,表述正确。故选A。 ★2.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 答: [解题演示] 赏析诗句的精妙之处,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诗句的内容,即诗句描写的对象具有的特征;②诗句使用的手法;③诗句表达的情感;④诗句在诗歌中的具体作用或表达效果等。这两句诗,在内容上,上句主要描写了雨过天晴后桂林的景色,夕阳斜照、江水与天空一色;下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此时此地的愁苦,结合诗歌写作的背景可以看出,诗人悲凉于自己的被贬和客居他乡。在情景关系上,描写的景色美好、亮丽,体现的却是悲凉和孤寂的情感,是“以乐景写哀情”。在写作手法上,写愁情却先描写美好景物,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词语的使用上,“分明”二字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 [参考答案] 这两句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斜照在江面上的美丽江天晚景,但景色虽美,终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赞美江天美景,实乃抒发浓浓的愁情。诗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的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 [白话诗歌] 桂林的景色是奇特的,桂林秋天的风光与京城洛阳的春天十分相似。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斜照在江面上;江天虽美,并非故土,只能让我这个客游他乡的人更加愁肠欲断。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动;江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小石子,在石间流过,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早年间我信奉黄老学说,归隐山林,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但如今热衷为官,却落得个被贬的下场。我还是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