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

宜春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地方。‎ ‎3.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每题对应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上交,将本试题卷自己收存好。‎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迦摩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有删节)‎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 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 在《西游记》中,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 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 《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 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 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4.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5.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象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即使没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仍是中国女性的偶像。‎ B.《林徽因》文本的价值,既在于彰显她的真实面目,同时又勾勒出那个时代一些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C.作者认为林徽因比张爱玲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比张爱玲更温暖人心。‎ D.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结合如同梁柱与飞檐,说明他俩的性格具有互补性,如果没有林徽因,梁思成则无法完成《中国建筑史》。‎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林徽因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奇女子,文中多处提到她在建筑、学问、诗人、作家等方面的成就。这也是作者佩服欣赏林徽因的主要原因。‎ B.本文语言风格朴实无华、饱含感情,运用细致的笔墨对林徽因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突出表现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C.“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意思是说少女时期的林徽因像花一样娇艳美丽,而作为母亲的她能够像树一样的坚强面对生活,保护家人。‎ D.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林徽因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的魅力所在,即美貌和才华。‎ E.专家给林徽因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但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坚忍、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没有阴暗、卑微、鄙俗的生命境界。‎ ‎9.文章题为“传奇女子——林徽因”,请您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其传奇之处。(4分)‎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bì)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yūn)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代爵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5分)‎ ‎②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4.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意同“祖席”。‎ B. 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C.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 D.“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15.这首诗通过哪些表现手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本题共1题,共5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两句是:‎ ‎,。‎ ‎(3)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一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全国与“电子商务”关联度最高的城市,杭州一骑绝尘,阅读数大幅度领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这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连续6年保持30%以上高增长的发展态势。‎ ‎②成都地铁站口的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能等闲视之。‎ ‎③几场秋雨过后,光雾山景区秋意渐浓,层林尽染,红叶青松相映成趣,绚丽的色彩堆成了一幅重彩油画,真可谓人间仙境,秀色可餐。‎ ‎④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陈老师深有感触的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⑤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⑥今年是建军90周年,全国各地正以各种形式纪念缅怀革命先烈,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①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②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③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21.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四、作文(本题共1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经历挫折甚至痛苦的过程就像河蚌孕育珍珠!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美丽的珍珠,而正是那些特殊的成长的经历,才铸就了人生的璀璨。‎ 阿拉伯诗人说:“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宜春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9分)‎ ‎1.B B项,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故选B。‎ ‎2.D A项,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B项,“吴承恩为了抛弃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错;C项,“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说法绝对。故选D。‎ ‎3.B B项,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16分)‎ ‎4.BE(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解析】B项,“我”只是提醒老周别管闲事,以免惹出麻烦,后来的救人行动“我”都全程参与其中,与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看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E项,“我”的县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是通过对通过对机关的位置和路的下坡上坡的描写中表露出来的,“我”的言行和处事方式不能表明这种身份。故选BE。‎ ‎5.①重情义,热心助人。②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③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6.赞同老周:①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善良又有理性。②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 反对老周:①抢救生命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②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有附加条件。(明确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12分)‎ ‎7.DD项,原文是梁思成“很难”完成,而不是“无法”完成.D项说法太过绝对. 8.CEA项,“主要原因”表述错误,应是“次要原因”。B项,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概括错误,文章语言藻饰丰富、富有文采。D项,“魅力所在”即美貌和才华表述错误,文章结尾点明是精神和人生境界。 ‎ ‎9.①她的卓越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②她的巨大凝聚力。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③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结婚后的林徽因,和丈夫辗转各地,颠沛流离,在贫病交加典当度日之时,坚强的面对生活。(概括1分,分析1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10.C 间行求兵,“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可以拆开,排除A、B;“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排除D;句子翻译为: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 ‎ ‎11.D D项,“侯”是二等爵,比 “伯”高一等。‎ ‎12.B “返回途中被捕入狱”错,原文为“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 ‎ ‎13.①扶:拍;肥:使…肥;瘠:使…瘦弱;所愧:所字结构。句子翻译为:明宗拍着大腿说:“使(让)战马肥而使士兵瘦弱,这是我惭愧的地方!”(扶、肥、瘠、所愧关键字每个1分,句意通顺1分)‎ ‎②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以、制、宜、少关键字每个1分,句意通顺1分)‎ ‎14.D D项,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错,应该是表现作者执着之情。故选D。‎ ‎15. 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④对比,“方一笑”与“还成泣”对比,写出了相聚短暂的遗憾。(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 ‎16.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士皆垂泪涕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D ①一骑绝尘: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某一方面超过同行很多,有巨大的优势。也有用于形容如同骑着一匹快马一般飞奔,远离尘世的意思。此处指杭州的领先优势,符合语境。②等闲视之: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处用在了肯定句中,使用不当,宜用“一视同仁”。③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用在此处符合人间仙境这一语境。④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望文生义,与“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的语境不合。⑤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知改进。使用恰当。⑥溢美之词:过分夸奖的话语。此处用在“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的褒义语境中,褒贬误用。‎ ‎18. D A项,句式杂糅,“根据…显示”杂糅,删去“显示”;B项,语序不当,“三个月内”应该修饰“完成”,将“三个月内”放至“完成”前;C项,搭配不当,“推动”与“受益”搭配不当,在“和”后加上“让”;D项,表述正确。‎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常见的句式杂糅有:‎ ‎①包括…组成(A包括…B由…组成)②本着…为原则(A本着…原则 B以…为原则)‎ ‎③超过…以上(A超过…B在…以上)④主要成分是…配制而成的(A主要成分是…B由…配制而成的)‎ ‎⑤有…打制而成的(A有…B用…打制而成的)⑥作者是…合写的(A作者是…B由…合写的)‎ ‎⑦主要原因是由于…而造成的(A主要原因是…B由…造成的)‎ ‎⑧围绕以…为中心(A围绕…B以…为中心)‎ ‎⑨由于…所决定(A由…决定 B为…所)⑩根据…显示…(A根据…B…显示)‎ ‎19. B A项,“失陪”是客套话。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多指中途先走。句子中说的是“她有事走了”,不能使用对方,只能用于自己;B项,使用得体;C项,“寒舍”是指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句子说的别人家,使用错误;D项,“千金”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句子用来称呼自己的女儿,不准确。‎ ‎20.(1)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2)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3)心理问题(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连贯、准确、简明能力。这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从而写出符合题意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语言的节奏和音韵要和谐,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本题第一空根据“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的对应关系写出“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的内容;第二空与后文“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可以填出“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第三空根据“抑郁症不单纯是”和“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可以填出“心理问题”的内容。 ‎ ‎21. 本次“爱心义卖”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班长负责组织;各组摆摊开展班级义卖,才艺展示,并参加游园活动。(6分)‎ ‎【解析】解题时先由下到上,把构思思路看清楚,其框架描绘的是义卖活动由概括到细致的一个分工过程,然后由左往右看,分别对组内的活动和班级活动作了具体安排,结合以上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即可。本题是某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根据框架图可以看出改班爱心义卖活动分6各小组进行,活动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物品,该活动要求全员参加由班长负责,活动结束班级组织摆摊义卖、才艺展示和游园活动;根据以上对框架图的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框架图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2.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该作文题意在考查同学们对于生活的反思和提炼,“珍珠”是指生活中经历了挫折、坎坷、灾难、变故等之后的美好收获,是亲情的体验,是友情的美好,是诺言的兑现,是哲理的顿悟,之后人才会走向坚强、走向智慧、走向成熟。‎ 参考立意:‎ ‎1.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因为经历了许多挫折、坎坷等,才变的成熟。‎ ‎2.经历磨难,才能走向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成功与挫折的关系。‎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参考译文:‎ ‎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 ‎ 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 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于是他率骑兵五百人,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天快亮时,明宗也疾驰而来,汴城内军队看到皇帝乘坐的车子,就打开城门,于是延光的军队首先进城,仍与敌人展开巷战,杀死打伤的人很多,守殷被杀,汴州平定。 第二年,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三万五千人。”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么样呢?”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 ‎ 这时,王淑妃执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旧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宠,凡有奏请没有不听从的,而大臣们由于淑妃的缘故,多数不敢与其抗争,只有延光沉着镇静地阻止他们。明宗有病,不能上朝处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议论纷纷,有关部门无法禁止。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点,京师也就安定下来。 ‎ 这时,秦王掌握兵权,非常傲慢,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泪,明宗没有办法,就把他罢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杀,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乱,弘昭、赟都被牵扯到灾祸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诏命延光为枢密使,授以宣武军节度使之职。‎ 例文:‎ 花季,因挫折而精彩 ‎ 这个十四、五岁的豆蔻年华,是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正是花开的季节。‎ ‎ 落幕是一位初中女孩,她和她的好朋友青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她们和他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也发生在在这个花季。‎ ‎ 她们都是成绩优秀的好女孩儿,落幕长得婷婷玉立,漂亮大方。在人群里总是显得那么出众。但青却不如落幕,青的个子不高,脸蛋也不如落幕漂亮。但好谈吐幽默、乐观开朗,同样是一个受欢迎的女孩。‎ ‎ 就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班级,还有一个同样出众的男孩儿,他是篮球队长,长得很高、很标致,叫北含。‎ 现在正直秋季,天空中落叶翩翩起舞,两个女孩踩在沙沙做响的落叶上,和着凉爽的秋风散步。落幕突然神秘地说:“看啊,青,这是我的秘密,拿出来和你一起分享。”青小小的愣了一下,随后又仔细看了一下,粉红的信封上写着两个斗大的字“情书”,下面落款:北含。青随之又是一愣,难道,北含和落幕……青想着:“怎么办,落幕会受伤吧!不可以,我一定不能让落幕受到伤害,可是,我该怎样做?”哎!青无耐地看着落幕那张幸福的笑脸,叹了口气。‎ 落幕和北含走的越来越近,北含每天放学后都会来接北含,上学时总是和落幕在一起,常腻在青身边的落幕就像换了个人,不再是从前那个只会没头没脑嘻嘻哈哈的落幕了,而一现在的她只知道为了北含不顾一切,希望一直在他身边。‎ ‎ 但真正可怕的事还在后面,这天青依旧陪着落幕在落叶中散步,却猛然间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北含。他的单车后面坐着一个女孩儿,她不是落幕,而是另一个女孩儿。落幕呆了,眼睛直直地望着北含,似乎要把目光穿过他的身体,看见他的心。‎ ‎ 可没想到落幕却推开她笑了笑说:“我没事,青春期吗!谁的心里不会有感情的萌芽蠢蠢欲动呢?受一点创作没什么的,也许还会让我变得更坚强。”‎ ‎ 四滴眼泪从两个女孩漆黑的眼眶中跳了出来,渗入土里,紧紧溶在了一起……‎ ‎ 在这个豆蔻年华,谁不会犯错。如果犯了错,就要坚强的去面对你的错误,正是花季最美的时刻。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