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来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惠来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惠来一中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这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所以,我们要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融入清明祭奠中。‎ 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奠仪式保持气清景明。清明祭奠,就是要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奠必须有一定的仪式感。《论语》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如果自己不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毕竟,“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美、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的虚假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严氛围,违背了气清景明的节日内涵。‎ 文明祭扫,贵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这样,不仅为个人积存正气,更为社会积存正能量。让我们用绿色清明寄哀思,还清明节一个气清景明。(摘编自雷泓霈《回归清明的节日内涵》)‎ 材料二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有人不顾山高水远也要返乡祭祖,有人千里迢迢携老带幼只求叶落归根,有人庄严肃穆深切缅怀英雄先烈……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各地倡导“云”祭扫。‎ 通过“云平台”,献上一束鲜花、留一首歌曲、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写一篇祭文,举办网络追思会等方式祭奠先祖,同样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朱子家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句格言告诉我们,祭祀的关键在于“诚”。只要心诚,哪怕人在天涯海角,祭祀的目的已然达致。多一些诚心,对于逝者来说,这是最大的敬意。纪念不在形式而在心,让祭奠形式也持有“绿色”,保持气清景明,也是“云祭祀”的题中之义。‎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人们称清明节为“根的节日”。无论走到哪里、去往何方,故土家园永远是不变的精神根脉,家庭亲情永远是最深沉的精神依恋。在祭祖寻根中省思生命的意义,在行孝尽哀中体味亲情的价值。不忘根本、清心明志,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重整行囊再出发,这是“绿色”清明节之于我们的启示。‎ ‎“绿色化”,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多一点文明、少一些粗俗;多一点自律、少一点放纵,愿更多的人都能转变传统观念,恪守生态道德,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真正把“生态环保”理念实践到生活中来,以自己的绿色文明举止为清明添“明”,为春光增色。‎ ‎(摘编自李群《清明需要更多“绿色”》)‎ 材料三 每逢清明,人们或是来到公墓祭拜祖先,或是走进革命陵园缅怀先烈。在青松绿柏之下,在哀思怀念之中,庄重肃穆的仪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得以抒发。只是眼下,新冠疫情还未到结束的时候,人群大量聚集公墓陵园祭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健康安全隐患。此时,网上祭奠成为一种新常态。‎ 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网上祭奠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一种全新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先祖和先烈。只是,国人对清明祭奠多有“在现场”的庄重感,加之“不负四月天”的户外出游需求,使得网上祭奠显得相对冷清些。2020年形势的特殊性,让网上祭奠有了更多的现实操作性:在网页或是微信里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根蜡烛、写一篇思文,亦是一种“祭之以礼”。‎ 指尖连着心灵。网上祭奠的绿色低碳,不正是“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的绝佳映照吗?祭祀自古就是千家万户的大事,朴素的家国情怀与互联网充分融合,既有时代发展的“轻推”,也有科技前行的使然。在清明祭英烈的网络祭奠主题中,可以看到中小学生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雄永垂不朽”的众多留言。让传统不老,让英雄常在,在网上祭奠中,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也得以凝聚和升华。‎ 网上祭奠,传统清明也当有些新常态。辩证去看,传统民俗的打开方式,只要是弘扬新风、摒弃陋习的,不正是要“多多益善”吗? (摘编自谢伟锋《网上祭奠,传统清明节里的新常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明节应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风尚,要摈弃焚烧冥币、购买奇葩祭品和代人扫墓的陈规陋习。‎ B.举办网络追思会,也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心诚是对逝者的最大敬意,只要心诚,祭祀的目的就能达到。‎ C.古代非常认同“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由此可以推知,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 D.“清明”的本质文化内涵是“清洁而明净”,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不必追求“在现场”的庄重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是礼敬、怀念历史和先人,升华情感,从而净化身心、启迪智慧,这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是合拍的。‎ B.带有商业化色彩的“代人扫墓”是一种虚假表演,与清明节的庄严气氛格格不入,凡请“‎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代人扫墓”者,其心必不诚。‎ C.从《论语》的记载看,古代可能有“代人扫墓”的现象;从《朱子家训》的说法看,古代也有远在他乡祭祖的活动方式。‎ D.人们未必一下子就能接受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这需要强化宣传和引导功能,而不能一味强行管制。‎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选择用读写家书的方式传递哀思,也是一种缅怀逝者、传承清明文化的风尚。”‎ B.“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C.“于一个民族而言,祭奠先烈和英雄,是责任与担当、价值与使命使然。”‎ D.“共同记忆是清明节祭祀的实质,也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 ‎ ‎ ‎ ‎ ‎ ‎ ‎ ‎5、清明节网上祭奠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 ‎ ‎ ‎ ‎ ‎ ‎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棵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 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 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 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 “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 “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 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8、  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 ‎ ‎ ‎ ‎ ‎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 9、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6分)‎ ‎ ‎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宗壮之,擢知制诰。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太宗闵之,录其二子。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B.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C.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D.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是如此。‎ B.秋试,科举时代地方性考试,唐宋为州府考试,明清为省级考试,因在秋天举行,故名秋试。‎ C.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许多年号宣示皇帝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的愿望,大多是四个字。‎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D.旬月,十天为一旬,旬月连用,有时表示一个月,有时表示十个月,有时表示十天至一个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杲颇有文名,受到称赏。他笃志于学,能写出深奥难懂的文字,有好多效仿者;他曾带着文章拜谒名流,得到赞许,并被认为如参加科举将录入甲科。‎ B.范杲凭借文才,以求仕进。他上书称家庭世代做史官,希望自己能被召入朝中任修撰,为朝廷撰写国朝大典;他还多次写信要求担任学士。‎ C.范杲无心做事,一心求官。为重修《太祖宝录》,宋太宗召他人朝修撰,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他便日夜兼程赴京,在宋州却被钱熙泼了一盆冷水。‎ D.范杲为人虚伪,至交甚少。他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善于阴奉阳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只与柳开是至交,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4分)‎ ‎ ‎ ‎ ‎ ‎ (2)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4分)‎ ‎ ‎ ‎ ‎ ‎14、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3分)‎ ‎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 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 C. 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以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 颈联转写蜀中民情, “汉女”“橦布”“巴人”“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16、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 ‎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泰伯》中,曾参用“ , ”说明一个有抱负的人必须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韩愈在《师说》中一开始就说明老师的作用是“ ,”拜师不分年龄贵贱,“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在陈述庄宗得、失天下的具体过程,并引用“满招损,谦得益”这句名言后,得出了“ , ”的历史教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暖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①___________,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②___________,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它们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18、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对偶、通感、比喻、拟人 B. 拟人、通感、对比、比喻 C. 比喻、排比、夸张、拟人 D. 比喻、排比、借代、通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 ‎ ‎ ‎ ‎ ‎ ‎ ‎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 ‎ ‎ ‎ ‎21、下面是某校一则举办艺术节的通知,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通知 各班团支部:‎ ‎①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彰显莘莘学子们的精神风貌,②校团委将于2019年12月29日至12月31日启动本校第五届艺术节。‎ ‎③本次活动围绕“激扬青春,点亮梦想”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④同学们准备的节目,可以是相声、小品等,也可以是书法表演、绘画表演、诗文诵读等。‎ ‎⑤活动初选节目时间为12月10日,每班准备一个节目参加初选。⑥凡被选定的节目将直接参加艺术节表演。⑦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登台表演,一展才艺,⑧同时也希望全体师生对本次艺术节活动提出美芹之献。‎ 校团委 ‎2019年11月26日 ‎22、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8字) 钛合金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适用于船只、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被人们视为未来材料。新型波音777客机采用了约9%的钛合金材料。然而,钛合金的加工难度极大,如加工一个钛合金船用涡轮压缩机轮需要50个小时,而加工一个铝合金的同样部件仅需5个小时。德国布伦瑞克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专门热处理方法,将氢原子渗入材料,掺氢的钛合金相对软化。对软化的钛合金进行切削加工,加工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和热负载明显降低,切削力仅需过去的50%,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加工完毕后,再经专门的热处理工序,材料的特性则回到原先状态。科学家称,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大批量的钛合金铸件加工。‎ ‎ ‎ ‎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文章。‎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广东省惠来一中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阶段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 【解析】A.“购买奇葩祭品”不在“陈规陋习”的范围。C.不能从前面的条件中推出“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的结论。D.“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绝对化。‎ ‎2.B 【解析】“其心必不诚”过于武断。‎ ‎3.A 【解析】材料二论述的是“清明需要更多‘绿色”’,本项能体现这一论点。B.侧重于传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C.侧重于祭奠先烈和英雄的意义。D.侧重于清明祭祀的作用。‎ ‎4.①论证结构: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篇提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清”和“明”,然后从“祭奠情感”“祭奠方式”“祭奠仪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指出“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②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每点2分)‎ ‎5.①绿色低碳:网上祭奠避开集中出行、焚烧冥币等,有利于健康和环保。②简朴节约:网上祭奠不用购买祭奠用品,避免铺张奢靡,有利于节约。③弘扬新风:规避陈规陋习,有利于文明祭奠。④升华情怀:可以凝聚和升华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C(“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错,根据原文“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说明价格适当)‎ ‎7. D(无心理描写)‎ ‎8. (1)乐观开朗。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笑容感染了身边的人。(2) 勤劳能干,做事利索。善抓商机,做加工好的净菜;娇小的身躯与大号摩托形成对比。这些细节表现了旺旺妈肯吃苦,勤劳能干。(3)热心助人。亲力亲为,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免费帮邻居保管快递物件,交接仔细。(4) 关爱家人。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顾家人。(4分。每点1分)‎ ‎9.(1)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后经过旺旺妈的擦拭,灯光更加明亮。(2)旺旺妈内心的希望。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望,乐观面对。(3)揭示小说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旺旺一家通过劳动创造了幸福光明的生活。(6分,每点2分)‎ ‎10.D 【解析】“兄老”是“上言”的内容,“求典”的主语是范杲,据此排除A项。“太宗从其请杲”费解,造成“其”指代不明,据此排除B项。“且”连接了“晞吝如故”和“常以不法事干公府”两事,宜断在后面,据此排除C项。原文标点: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11.C 【解析】“四个字”应为“两个字”。‎ ‎12.C 【解析】“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错,文中只是范杲的主观臆测,不是客观上宋太宗打算委以重要职务。‎ ‎13.(1)不久,范杲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俄”“显用”“观其效”各1分,句意1分)‎ ‎(2)有从长安来的亲戚朋友,哄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定语后置、“靳”“无算”各1分,句意1分)‎ ‎14.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3分)‎ ‎【参考译文】‎ 范杲字师回,父亲范正,任青州从事。范杲幼小时丧父,笃志求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写文章艰深冷僻不易理解,许多年轻人羡慕效仿他。因父祖功劳补任太庙斋郎,两次升迁后任国子四门博士。范杲曾拿着文章拜谒陶谷、窦仪,两人都很称赞欣赏他,对范杲说:“如果参加进士考试,应把你录为甲科。”‎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等到举行秋试,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于是没有应试。范杲逐渐升为著作佐郎,外放担任许、邓二州从事,因事获罪免官。太平兴国初年,范杲升为著作郎、直史馆。不久,范果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太宗认为他很有勇气,提升他任知制诰。范杲家境贫寒,借人几百万钱。哥哥性情吝啬,曾担任兴元少尹,居住在京兆,经商获利巨万。有从长安来的亲戚朋友,哄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范杲听后很高兴,于是上奏说哥哥上了年纪(需要照料),请求主管京兆以便照顾哥哥。太宗准奏了他的请求。范杲到任以后,而舅舅依然吝啬,并且经常以不合法的事情干预公府。范杲非常后悔。范杲任职一年多,境内没治理好。转任寿州知州,上奏道:“家庭世代任史官,希望能执正直之笔,写成国朝大典。”被召担任史馆修撰,范杲坚持请求任掌诰词,皇帝答应了他。当时翰林学士宋白贬官鄜州,贾黄中、李沆任参知政事,苏易螽转任承旨,范杲接连发送书信到相府,请求出任学士,并且对宰相李昉说:“先父曾授我制诰一编,认为我有这方面的才能。”于是取出给李昉看,李昉多次开导劝解他。不久,太宗用飞白书书写“玉堂”匾额赐给翰林,范杲又呈上《玉堂记》,趁机请求任职。太宗厌恶他急于进取争竞,改任他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太宗因太祖朝廷礼仪制度的策书还不完备,就决定召范杲。范杲闻命非常高兴,认为将提升官职,昼夜兼程快速前来。到宋州,遇到朗州通判钱熙,范杲拿“朝廷决定将任命我什么官”的话问他,钱熙说:“重新修撰《太祖宝录》罢了。”范杲默然良久。范杲患病,到达京城,不到一个月去世,享年五十六岁。太宗怜悯他,录用了他的两个儿子。范杲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喜欢阳奉阴违,只与柳开交好,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范杲不善于治理产业,家中更加贫寒,他终日端正而坐,不知用什么办法(改善家境)。‎ ‎【答案】15. A 16. ①前两联写景(借景抒情)。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②第三联叙事(叙事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缺乏教化,含蓄的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尾联用典(用典抒情)。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并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清新、明快”说法错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给人以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就像将最远处、最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所以这两句应该是描绘出“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借景抒情。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 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8. B ‎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19. 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③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④“日子都流淌”,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 ‎ ‎20. ①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②但是北国没有雨季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判断出是何种修辞。本题要求选出“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文段“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化视觉为嗅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中“坐”“唱歌”等词把“它们”也就是“小蛙们”人格化,赋予小蛙们人的情态和动作,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是把“小蛙”比作“天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整体来看,文章对比了南国的春天和北京的春天,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品味不同的句式语言表达效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要求比较变换句式后原句和变换后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找出原因。且本题已经指出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作答时,原句中有关键词的要分析关键词的妙处;有运用修辞手法的要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赏析。比如本题,原文中的句子“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为嗅觉,使视觉上的“槐花雨”与嗅觉上的“芬芳”相互交融,美感兼具。再比如叠音词“芬芬芳芳”,在形式上,使表达更具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内容上,渲染了雨打槐花的迷蒙氛围,使人如临其境。“日子都流淌”则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让流逝的时光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给读者留下震撼人心的艺术美感。‎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题目要求“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重点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志,如关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 本题,①处,根据前句“这时候夜安睡了”和后文“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浮托它走”可以推知时间是夜晚,而白的是月光。深夜里,月光泼洒在清澈而平静的水面上,映出玉盘般皎洁的模样,故横线处填入的句子应当体现出“月”“照”“水”的意思;②处,由第一段“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启航他们小小的梦想”可知,五月的南国经常下雨,那时候孩子们会折纸船玩耍;而由横线之后“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以及后面北京七八月才下雨的交代可知,五月的北京是不常下雨的。加之横线处应有与其前句中的“纵是”词相对应的转折关联词,故横线处的部分应当体现出“但是北国没有雨季”之意。‎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句子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等;(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①“莘莘学子们”改为“我校学子”②“启动”改为“举行”③“围绕”改为“以”⑧‎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与病句辨析修改的能力。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吸尊卑的关系。总之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要求分清不同的场台、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中“莘莘学子们”中“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不能与们连用,应改为“我校学子”;“启动”是发动,开动的意思,不能用于说“第五届艺术节”活动,可改为“举行”;“本次活动围绕‘激扬青春,点亮梦想’为主题”句式杂糅,可以把“围绕”改为“以”;“美芹之献”,指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提建议。是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这里说的是全校师生,不存在地位高低,可改为“宝贵意见”。‎ ‎22. 钛合金被视为未来材料,但加工难度大,德国科学家采用专门热处理方法降低其加工难度及成本。(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全对给5分)‎ ‎23写作 提示: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 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 其二,可以谈“无用”与 “大用”之间的联系。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哲学、文艺、美学等在内的人文知识,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无用”,相反,它们对滋养人的心田、陶冶情感、激发灵感,大有好处。培根曾言:“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使人善辩。”‎ 学习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假以时日,逐步积累,在关键时刻,就会发挥作用,诚如老庄所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 惠来一中第 12 页 共 12 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