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是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袁枚《随园随笔》云:“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之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省外,为修书之地。”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书院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窗口和重要象征。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因此,当前大学或可借鉴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坚守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思想上将德育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在注重知识的同时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 书院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选址、建筑、景观等。书院选址体现着体验感悟的治学精神,书院建筑布局体现着传道授业的理想追求,书院景观体现着修身济世的远大志向。当前,一些高等院校在建立新校区过程中显现出诸多弊端,如规划不科学、缺乏生态理念、盲目追求豪华、缺少文化底蕴等。而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可以弥补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不足。如,大学的选址要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校园景观设计中,多种植梅兰竹菊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尽量给学生创造环境幽雅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场景等。‎ 书院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讲会、会讲和游历等活动。讲会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讲会参与者不分阶层、不问出身,广纳会友,所有人一律平等交流,学生在自习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公元1167年,理学家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去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开创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游历,是书院大师提倡的践履活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应该走向民间,走近名山大川。书院山长经常带领生徒“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强化其社会责任感。现行高校的学术报告和会议缺乏深入交流,鲜有质疑、辩难;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疏离,教师上完课就离校回家,学生很少有请教问题的机会;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灌输色彩浓厚,教师一直讲、学生被动听。传统书院行为文化的当代启示:一是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方法;二是在学术交流中真正地直面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才能起到启迪思想、碰撞火花的作用;三是在师生关系中要平等和谐,形成尊师重道、敬业爱生的氛围。‎ ‎(摘编自《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书院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其办学宗旨就是要“补官学之弊”。‎ B. 古代书院之所以受到东亚国家的追捧,与当时各国之间交往密切有根本关系。‎ C. 古代书院坚持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相统一,办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D. 古代书院在建筑、选址上看重对学生精神、理想的培养,并不追求实用功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着重指出书院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影响,为论点的提出作了铺垫。‎ B. 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展开论述,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书院文化的内涵及启示。‎ C. 朱熹访问岳麓书院主教张栻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书院间的学术交流很频繁。‎ D. 文章最后列举高校在教科研上的不良现象,对比突出古代书院文化的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书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教育理念,可以为当前大学开展德育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鉴。‎ B. 只要我们能够切实借鉴古代书院文化的做法,就可以弥补如今校园建设中所暴露出的种种不足。‎ C. 当下所提倡的“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与古代书院大师提倡的践履活动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D. 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我们不妨从传统书院文化中汲取营养。‎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曲解文意,“补官学之弊”不是书院的办学宗旨,应是办学目的。‎ B项,“根本关系”于文无据。‎ D项曲解文意,书院看重建筑等对人精神的熏染,但书院首先是学习的场所,应具备实用功能。‎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频繁”于文无据。朱熹访问张栻的事例,是论证书院中有“会讲”这种活动。‎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文本内容与选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 B项,“弥补……种种不足”扩大范围。‎ 故选B。‎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受“利奇马”影响,上海风雨影响开始显现。9日18时,上海从防汛防台Ⅲ级应急响应升级为Ⅱ级应急响应。记者从上海市防汛办获悉,此次台风影响预计将超过去年3次台风正面登陆的影响。截至15时,上海已撤离1万余人。‎ 铁路上海站各站区准备了充足的应急储备物资,包括草包、沙袋、雨衣、雨鞋、应急照明器具及抽水泵等。车站加强了对各站站房屋顶排水管沟的清理、疏通,做好站区停放列车的防溜措施,加强对现场的安全巡视,及时掌握各类设备运行情况。针对列车停运,各站加开退票窗口,应对退票高峰,同时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发布列车调整信息,引导旅客安排行程。随着“利奇马”逼近,东航迅速进入抗台保障的备战状态,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研判台风对航班运行的影响,优化调整航班编排,多策并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障旅客出行。‎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关于台风的命名、除名问题,很多人都有疑问,到底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被除名?除名意味着什么?‎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台风的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出10个名字,总计140个名字循环使用。而台风命名表上的名字并不是“终身制”,当一个台风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地区)的巨大损失,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地区)可以向台风委员会提请将该台风除名。一旦除名,则由该名称提供者,重新提交新名称补缺。例如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的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它们都因破坏力巨大,正式被除名,这些名称将成为这些“罪大恶极”台风的专属名称。‎ 石妍介绍,截至目前,台风命名表上被除名的共有45个,其原因也并不都是台风”罪大恶极”,比如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中,泰国提供的“翰文”受到印度气象局以宗教因素为由反对,最终在未被使用下由“莫拉克”替代;2015年第47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韦森特”遭到除名,由“兰恩”取代,其除名原因是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同名冲突。类似的例子还有“库都”“欣欣”“婷婷”等。‎ ‎(摘编自《盘点那些年被除名的台风》,中国天气网)‎ ‎1949年以来登陆华东台风排行榜 排名 年份/编号 名字 登陆地点 登陆风速 ‎1‎ ‎1956/无编号 Wanda(温黛)‎ 浙江象山 ‎65m‎/s(超强台风)‎ ‎2‎ ‎2006/0608‎ Saomai(桑美)‎ 浙江苍南 ‎60m‎/s(超强台风)‎ ‎3‎ ‎2019/1909‎ Lekima(利奇马)‎ 浙江温岭 ‎52m‎/s(超强台风)‎ ‎4‎ ‎2016/1614‎ Meranti(莫兰蒂)‎ 福建厦门 ‎52m‎/s(超强台风)‎ ‎5‎ ‎1953/无编号 Nina(妮娜)‎ 福建晋江 ‎50m‎/s(强台风)‎ ‎6‎ ‎1980/8015‎ Percy(珀西)‎ 福建漳浦 ‎50m‎/s(强台风)‎ ‎7‎ ‎2005/0515‎ Khanun(卡努)‎ 浙江台州 ‎50m‎/s(强台风)‎ ‎8‎ ‎1985/无编号 Grace(葛瑞丝)‎ 福建福鼎 ‎45m‎/s(强台风)‎ ‎9‎ ‎1966/6614‎ Alice(爱丽丝)‎ 福建罗源 ‎45m‎/s(强台风)‎ ‎10‎ ‎1985/8510‎ Nelson(纳尔逊)‎ 福建长乐 ‎45m‎/s(强台风)‎ ‎11‎ ‎2004/0414‎ Rananim(云娜)‎ 浙江温岭 ‎45m‎/s(强台风)‎ 材料三:‎ 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风。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因此台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拋向半空拦腰折断,也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大风还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是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甚至500-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三是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外台风的这些灾害极易诱发城市内涝、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摘编自《生命与灾害》)‎ 材料四:‎ 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防台能力大大增强。与9711号台风和“云娜”台风来时相比,台州海塘坝若金汤,“防台型”民居鳞次栉比,虽然“利奇马”风速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极值,但台州未发生大面积倒房现象,狂风襄挟的海浪始终未能涌入堤内。另外,在过去,囿于气象科技水平,人们对游移路径捉摸不定的台风难以精准预报。但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和气象科技进步,我们对台风生成和移动速度、路径,已可精确到分秒和公里。‎ 台风,作为杀伤力巨大的自然灾害,所涉的地区,每一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防台意识和行动,绝不只是政府部门和防汛防台指挥部的事,更是全社会芸芸众生出于自保和利他的义务和天职,务必众志成城应对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摘编自《台州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海防汛办透露,过去一年台风三次正面登陆对上海造成的影响,均无法超过“利奇马”此次登陆带来的危害。‎ B. 在“利奇马”影响下,东航通过优化调整航班编排,即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C. “利奇马”登陆风速高,时速可达每秒‎52米,势必对华东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因此它将被从命名表上除名。‎ D. “利奇马”堪称2019年以来登陆我国华东地区的最强台风,同时跻身建国以来登陆浙江最强台风的前三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台风被除名的原因不尽相同,除了破坏力巨大、造成损失巨大之外,还有涉及宗教、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有冲突等原因。‎ B. 目前有140个名字供台风命名并循环使用,但是并不代表这些名字是终身制,也有可能因某些原因而被除名,这意味该名称不再使用。‎ C. 台风所造成的各种灾害,主要是由其风速高、降雨量大、潮水大幅上涨等引发的,其中,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D. 台风登陆可能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所以不仅在台风登陆的沿海地区要做好监测预防工作,还要注意城市内部和山区的灾害预防。‎ ‎6. 为材料一和材料四拟写新闻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答案】4. D 5. B ‎ ‎6. “利奇马”来袭上海严阵以待②经济科技助力抗台上下合力众志成城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A项,原文中为“此次台风影响预计将超过去年3次台风正面登陆的影响”,“预计”表推测。选项表述太绝对。‎ B项,原文中是“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研判台风对航班运行的影响,优化调整航班编排”等多策并举,才能做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障旅客出行。‎ C项,“势必对华东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将被除名”不准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选项及原文,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 B项,“被除名”不一定是“不再使用”,有些台风被除名后,它们的名字会成为该台风的专 属名称。‎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要求拟写新闻标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 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本题所给材料中,材料一第一段主要说的是受“利奇马”影响,上海风雨影响开始显现,第二段是说上海各部门应对台风采取的措施,所以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利奇马’来袭上海严阵以待”;材料四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防台能力大大增强”,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台风所涉的地区,每一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防台意识和行动,更是全社会义务和天职,只有众志成城应对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经济科技助力抗台上下合力众志成城”。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围绕花树被炸、医治花树、少佐求医、摔缸折树、少佐被杀、柳先生就义等情节逐渐展开,环环相扣,跌宕起伏。‎ B. 三日后树叶振作,十日后树叶泛绿,一月后断处长好,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情节表现了柳先生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C. 面对众人的唾弃,柳先生“一脸淡然”,不为所动;面对负伤的日本军官与黑洞洞的枪口,柳先生的内心纠结挣扎。‎ D. 小说情节设计独具匠心,柳先生先帮日军少佐医治伤腿,再把日军少佐杀死,结局出人意料,震撼人心,发人深思 ‎8. 颜老爷有哪些特点?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9. 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爱子情深;②爱憎分明。③推动情节发展,衬托柳先生的忍辱负重与爱国情怀。 ‎ ‎9. ①花树代表颜老爷的儿子,象征抗日爱国精神,强化了爱国的主题。②花树多次出现,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③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 ‎【解析】‎ ‎【7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梳理出文章结构,然后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及表达技巧,再仔细阅读选项比对,找出答案。‎ C项,柳先生的“一脸淡然”不是“不为所动”而是忍辱负重,他的内心也并没有纠结和挣扎。‎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等内容,分析概括他医德高尚、机智勇敢、有爱国情怀等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物象的能力。小说中的物象一般和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 主旨有关。小说中多次写到颜老爷的“花树”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分析可知,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结合“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等内容分析,推动情节发展,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 ‎【点睛】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 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人。父景模,为宋将,以蕲州降。先是,如德尝被俘,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间关万里达父所。至是,入觐,世祖笑曰:“是孝于父者,必忠于我矣。”一日,授以强弓二,如德以左手兼握,右手悉引满之,帝曰:“得无伤汝臂乎?后毋复然!”尝从猎,遇大沟,马不可越,如德即解衣浮渡,帝壮之,由是称为拔都,赏赉优渥。授湖北招讨使,总管本部军马,佩金虎符。丞相伯颜取临安,选能招诸郡者,众推如德,如德衔命往喻,绍兴诸郡皆下。初,世祖以宝刀赐如德,及与敌战,刀刃尽缺。宋平,入觐,如德以刀上呈,曰:“陛下向所赐刀,从军以来,刀缺如是矣。”帝嘉其朴。时法制未备,仕多冗员,而军民之官,廪禄未有定制,故如德言及之。权臣抑不得上。丞相阿塔海命驰驿奏出征事,入见,世祖问曰:“江南之民,得无有二心乎?”如德对曰:“往岁旱涝相仍,民不聊生,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使果有贰志,臣曷敢饰辞以欺陛下乎!”帝善其言,且喻之曰:“阿塔海有未及者,卿善辅导之。”迁江西行尚书省左丞,时钟明亮以循州叛,杀掠州县,千里丘墟,帝命如德统四省兵讨之。诸将欲直捣其巢穴,如德曰:“今田野之氓,疲于转输,重困斯民,而自为功,吾不为也。”乃遣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即拥十余骑降。平章政事奥鲁赤怒其跋扈不臣,欲以事杀明亮,如德闻之曰:“皇元仁厚,未尝杀降,明亮叛人,何足惜,所重者,信不可失耳!”年四十有四,卒于军。‎ ‎(选自《元史•管如德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B. 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C. 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D. 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怠息/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子出访通关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青铜或黄金铸成虎形,分为两半。‎ B. 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臣子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阶下的侍者。后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C. 廪禄:即俸禄,是朝廷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形式。‎ D. 驿:供传递公文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传递公文用的马,“驰驿”即乘驿马疾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如德注重亲情,强壮勇猛。如德不远万里与父亲团聚;鸿沟大河,他可以游过去,还可以同时拉开两张强弓。‎ B. 管如德受众推崇,为君信赖。丞相挑选能招降诸郡的人,众人推举如德,他不负众望;世祖嘱托他辅佐政务。‎ C. 管如德正直敢谏,尽职尽责。他直言朝政中的弊端,但被丞相阿塔海压制不得上报;他直言告知皇帝江南民情。‎ D. 管如德仁厚爱民,恪守信义循州发生叛乱,他采用怀柔政策使叛贼归附;有人要杀叛乱分子,他坚决反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 ‎(2)乃遣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即拥十余骑降。‎ ‎【答案】10. D 11. A 12. C ‎ ‎13. (1)现在连续几年丰收,百姓们受到的圣恩多了,哪里敢有异心呢!‎ ‎(2)于是派遣使者把利害向他们讲明,反叛者被如德的诚信感动,就带着十余名骑兵投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由下文“世祖笑曰:‘是孝于父者,必忠于我矣。’”可知应是“思其父”;“为逻者所获”句意完整,“械送”是“加刑具押送”的意思;“数十人各破械脱走”与前文“七人”矛盾。‎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出访通关”错,应是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台之处。‎ C项,“被丞相阿塔海压制不得上报”错,原文没有信息表明“权臣抑不得上”中的“权臣”是丞相阿塔海。‎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丰稔,丰收;敢,有勇气;贰志,异心。‎ 第二句得分点:喻,说明;“乃遣使喻以祸福”,状语后置句;拥,带领;“贼感如德诚信”,被动句。‎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人。父亲管景模,是宋国将军,率领蕲州军民投降元军。在这之前,管如德曾被俘虏,他思念父亲,与同辈的七个人由小路南逃,被巡逻的军士抓获,给他们加上刑具押往郡城。管如德趁押送的军士懈怠时,就用身上的刑具打死了几十名押送军士,他与其他七个人都打破了各自身上的刑具逃走,历经万里才到达父亲那里。到这时,他们入朝觐见元朝皇帝,世祖笑着说:“像这样孝顺父亲的,也必定会忠于我。”一天,皇帝给他两张强弓,管如德用左手握住两张弓,用右手将两张弓弦全都满满地拉开,皇帝说:“没有伤着你的手臂吧?以后不要再这样了!”他曾随从皇帝打猎,遇到一条大沟,马跨不过去,管如德脱下衣服游了过去,皇帝赞赏他勇敢,由此称他为拔都,给予他的赏赐很丰厚。授任管如德为湖北招讨使,总管本部的军马,佩金虎符。丞相伯颜攻取临安,挑选能招降诸郡的人,大家推举管如德,管如德接受命令后前去招降,绍兴诸郡都被他说服投降。当初,世祖赐给他一把宝刀,等到与敌军交战,刀刃都是缺口。宋国被平定后,他入朝觐见皇帝,管如德将刀呈上去,说:“陛下过去赐给我的宝刀,自我从军以来到现在,刀上的缺口都这样了。”皇帝表彰了他的朴实。当时法制还没有完备,有很多闲散无用的官员,而领军和治民的官员,还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因此管如德谈到了这些事情,但被权臣压了下来,没有报给皇帝。丞相阿塔海命令管如德乘驿马紧急赴京报告出征的事,他得到皇帝召见,世祖问他说:“江南的百姓们,恐怕有二心吧?”管如德回答说:“往年旱涝灾害连续发生,百姓们难以生存,现在连续几年丰收,百姓们受到的圣恩多了,哪里敢有异心呢!假使有异心的话,臣下怎么敢说假话欺骗陛下呢!”皇帝很赞赏他所说的,而且告诉他说:“阿塔海有处理不好的事,你认真地辅佐开导他。”升任江西行尚书省左丞,当时钟明亮占据循州叛乱,杀害劫掠州县的百姓和财物,使方圆千里的地方变为废墟,皇帝命令管如德统率四省的兵力前去讨伐。诸将想要径直进攻钟明亮的根据地,管如德说:“现在种地的百姓,已经被运输粮饷搞得筋疲力尽,再加重他们的困苦,而自己求取功劳,我不做这样的事。”于是派遣使节前去钟明亮那里,向他们讲明利害,反叛者为管如德诚恳有信义的行为所感动,就带着十余名骑兵前去投降。平章政事奥鲁赤恨叛乱的人强横不肯屈服,想借故杀死钟明亮,管如德听到后说:“皇元待人仁厚,从不杀投降的人,钟明亮是叛乱的人,不值得怜惜,但我们所注重的,是不能失去信义!”他四十四岁时,在军中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 作者:齐己(唐)‎ 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何妨金粉资高格,不用丹青点此身。‎ 蒲叶岸长堪映带,荻花丛晚好相亲。‎ 思量画得胜笼得,野性由来不恋人。‎ 注:齐己(863年-937年),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题画诗,也是咏物诗,首联既照应标题,也蕴含诗歌的主题。‎ B. 颔联交代画中的鹭鸶没有用金粉精细描画,也未用丹青加以细致点染。‎ C. 颈联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荻花”意象均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D. 本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僧人身份相吻合。‎ ‎15.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鹭鸶的形象特征。‎ ‎【答案】14. C 15. ①清雅脱俗。画中的鹭鸶不着金粉丹青。②与自然相亲,和环境融治。画中鹭鸶与蒲叶荻花相伴。③野性自由。鹭鸶可入画却不可被笼子囚禁,自由无拘。‎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荻花”意象在《琵琶行》中渲染萧瑟凄凉的氛围,这首诗则是营造和谐美好的环境,烘托鹭鸶美丽的形象。‎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鹭鸶的形象特征”,然后逐句翻译诗句,依据诗句的内容分析概括鹭鸶的形象特点,答题时,注意先概括鹭鸶形象的总体特征,然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具体特征。‎ 由“何妨金粉资高格,不用丹青点此身”可知画中的鹭鸶不着金粉丹青,可概括出鹭鸶清雅脱俗的特点;由“蒲叶岸长堪映带,荻花丛晚好相亲”可知画中鹭鸶与蒲叶荻花相伴。由“思量画得胜笼得,野性由来不恋人”可知鹭鸶可入画却不可被笼子囚禁,自由无拘,可概括出鹭鸶野性自由,与自然相亲,和环境融治的特点。‎ ‎【点睛】‎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那么就无力负载巨大的翅膀。‎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茕茕孑立 (4). 形影相吊 (5). 山原旷其盈视 (6). 川泽纡其骇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负”“茕”“孑”“盈”“瞩”。‎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44年初春,孙犁去廷安学习。住在小窑洞里,远离了冀中战火,孙犁伏案静书,____________,陆续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著名短篇小说。小说以抗战为题材,却没有血腥厮杀:写景诗情画意,写人细腻委婉,对话饶有余味,叙事____________。孙犁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摹写,多方面地展示时代的风貌,乡土气息浓都,特色鲜明,与当时的创作相比可谓____________。‎ ‎《荷花淀》是孙犁风格成熟的标志,此后,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和农业合作化主题的小说,他总是以清新、细腻记录日常生活的真相,塑造具有传统伦理人性的人物,尤其是青年女子形象,以远离暴风骤雨式的谈笑从容反映时代的____________。‎ 天津解放后,孙犁到了天津,担任《天津日报》副刊编辑。通过这块园地,他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 )‎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还是农业合作化主题的小说,他总是以清新、细腻记录日常生活的真相 B. 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和农业合作化主题的小说,他总是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记录日常生活的真相 C. 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和农业合作化主题小说,他总是以清新、细腻记录日常生活的真相 D. 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还是农业合作化主题的小说,他总是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记录日常生活的真相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很快一个风格独特的文学流派形成了,人们称之为“荷花淀”派,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B. 很快一个风格独特的文学流派形成了,该流派被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人物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 C. 很快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文学流派,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该流派被称为“荷花淀”派 D. 很快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文学流派,人们称之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人物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发而不可收拾 简捷 匠心独运 风云变幻 B. 一发而不可收拾 简洁 别开生面 风云际会 C. 一发而不可收 简捷 匠心独运 风云际会 D. 一发而不可收 简洁 别开生面 风云变幻 ‎【答案】17. D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本题中,“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和农业合作化主题的小说”关联词搭配不当,可修改为“无论是抗日主题、土改主题还是农业合作化主题的小说”;“以清新、细腻”成分残缺,可修改为“以清新、细腻的语言”。‎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由材料“天津解放后,孙犁到了天津,担任《天津日报》副刊编辑。通过这块园地,他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可推断,下文应该陈述的是“即将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排除CD;按照解说事物特征的逻辑顺序,接下来会介绍该流派的名称,紧接着着介绍流派的主要成员,孙犁是“荷花淀”的主要代表人物,所以应该表述为“其代表人物还有……”,排除A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本题中,一发而不可收拾: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第①空是说孙犁伏案静书,陆续发表了许多著名短篇小说,根据语境,应该选择“一发而不可收”;“简洁”侧重“不啰唆、不拖泥带水”,指说话或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侧重“快捷”,指方式方法简便快捷。第②空意思是说写作时叙事风格利落,所以应该选择“简洁”;匠心独运:形容独特性地运用艺术构思。别开生面:形容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第③空意思是孙犁的作品与当时的创作相比,所以选择“别开生面”;风云变幻: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风云际会:比喻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在难得的好时机聚合。最后一空是说孙犁的小说反映时代变化的风云,应该选择“风云变幻”。‎ 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____。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____,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中国建筑的“文法”。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____?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答案】 (1). ①有“大文章”或“小品” (2). ②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 (3). ③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1空,根据下文的“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可以推断,此处应填的是建筑“文章”的不同类型,推断出此处应补写“有‘大文章’或‘小品’;第2‎ 空,根据上文“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下文“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可知此处话题转入建筑,推断此处应填写“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第3空,根据上文“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中国建筑的‘文法’。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可推断此处应补写的是什么事“词汇”和“文法”,故填写“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 ‎【点睛】解答此类题型,要掌握下面几个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镇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答案】(1)七夕(乞巧节)(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3)重阳节。(4)清明(寒食)。(5)除夕(除夜)。‎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推断出节日名称。(1)七夕(乞巧节)。“金针穿罢”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所以惆怅。(2)上元节(元宵节、元夕、灯节)。由“何处闻灯不看来”可知描写的是上元节赏灯习俗。(3)重阳节。由“秋影雁初飞”“上翠微”“菊花须插满头归”可知。(4)清明(寒食)。由“士甘焚死不公侯”可知。(5)除夕(除夜)。由“两岁欲平分”可知。‎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调、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下,有无数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奔赴城市,在城市中奋斗一辈子;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离开城市、去往乡野,追寻他们向往的生活。‎ 对于年轻人的不同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于繁华处诗意栖居 观京华烟云,赏开封古都,城市的繁华大气让人心生向往。泛舟秦准,西子湖畔,平凡的烟火气却更贴近人心。以人为本养都市之气,让人文与发展齐飞,繁华共优雅一色。 大城市犹如时代明镜既见证着个体的逐梦之旅也折射着时代发展的弊病。城市,以国际视野包容人才,以规则秩序塑造格局,以都市气息点亮万千梦想。让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乘风前行。但,原子化的城市人际疏解了温情,空巢青年的孤独亦是时代痛点。快节奏与压力蚕食着个体的幸福感,繁华的幻景与生活困境如影随形,难道城市只是资本与建筑的集聚?非也!城市的竞争高压与生活成本固然严峻,但以人为本的设计亦能让都市洋溢人文气息。纽约的中央公园以四时美景与都市同呼吸,市民于摩天大楼间也可采撷一份盎然绿意;翡冷翠的古建筑壁画保存至今,走近艺术殿堂便可一览灵心慧意;杭州西湖享誉千年,现代便捷的基础设施又可给予市民舒心之旅……时间沾染了人的呼吸便成了历史。建筑熏染了人间烟火便成了文明,当城市吸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繁重的压力也可得到释放,快节奏也挡不住诗意的绽放。‎ 青年对城市的期盼、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已有新的理解。周国平笔下“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早茶品尝出原野的新绿”,王开岭笔下“蛙声消亡,荷塘寂寥”的古典之殇不是我们的愿景。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对人类需求的精准分级,青年人对城市空间的愿景也正转向升级——城市,要有快的便捷,也要有慢的优雅;既是奋斗拼搏的新起点,也是安身立命的港湾。大都市需要有人文关怀、精准管理呵护新一代的获得感。‎ 城市以人为本的精准设计与管理固然成本高昂,但又何尝不会反作用于城市的深度发展呢?成都建立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的云栖小镇,吸纳人才扬起西南创新潮流;北京工业旧址化身 艺术工厂,减排除霾的同时亦捕捉到文化产业的生机。其实,城市与人并非简单的依附、容纳关系,二者实为共生共荣的一体。城市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直与居民的幸福感并肩前行。新一代青年的胸怀与心态,始终与城市的人文气息密不可分。‎ ‎【解析】‎ ‎【详解】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此题可根据材料中不同年轻人不同的选择所反映的不用生活理念进行立意。‎ 审题过程: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就属于议论类作文,材料有两句话,给出了当下年轻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不同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生活理念。第一句话“当下,有无数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奔赴城市,在城市中奋斗一辈子”,说的是年轻人一种选择,这部分年轻人因为理想、生计等,选择离开故土,来到城市里奋斗了一辈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社会、国家奉献了自己的力量;第二句话“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离开城市、去往乡野,追寻他们向往的生活。”说的是这部分年轻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淡然、从容的生活境界。这是一则二元矛盾型作文题,写作时既可以肯定前者,也可以肯定后者,或者综合立意,无论如何,都要做到观点鲜明。‎ ‎【立意】①要积极面对人生,用奋斗创造幸福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服务国家和社会。‎ ‎②远离都市喧嚣,亲近自然,追求宁静自然的生活状态,回归生命本真才是人生应有的追求。③要面对现实,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保持心灵的质朴纯真,适当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素材】人生道路很长,我们向选择的目标,毅然奋进。一路高歌。‎ 人的生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世上的一个过客,要做怎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 ‎-天,看见这么一句话:永远真实的活着,不失去真实的自己。只要把握住真实的自我,你就会永远占有机会,永远占有幸福,永远占有阳光!我觉得做人正要如此,要为自己活着,而并非权势地位,金钱财富,要做永远的自己。父母常常和我说,学习是为了自己,你要为自己而学。做人亦是如此。‎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一一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一一歌德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一一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以人为本养都市之气,让人文与发展齐飞,繁华共优雅一色。”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城市的竞争高压与生活成本固然严峻,但以人为本的设计亦能让都市洋溢人文气息”,然后论证“青年对城市的期盼、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已有新的理解”,最后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所给的材料根植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导向积极,彰显正能量,有新意,比较接地气,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思考。审题时可采用“主旨领悟法”,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