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 Word版

高二上学期协作校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中范围。‎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从前我看文学作品,吸引注意力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言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 坏就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习惯几乎完全变了。一篇文学作品到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言。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很多。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存心装饰 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言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省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 ‎ 语言做到这个地步,我对作者便有绝对的信心。从我自己的经验和对于文学作品的观察看来,这种精确妥帖的语言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一般人 通常只是得过且过,到大致不差时便不再苛求。他们不了解在文学方面,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 里。文学的功用原在表现,如果写出来的和心里所想说的不一致,那就无异于说谎,失去了表现的意义。一个作家如果不在语言精确妥帖上苛求,他不是根本不了解文学,就是缺乏艺术的良 心。一个作家在语言方面既然可以苟且敷衍,他对于思想情感的洗练安排也就一定苟且敷衍。 处处都苟且敷衍,他的作品如何能完美?这是我看重语言的理由之一。‎ ‎ 我得到这么一个看法,并不是完全拿科学头脑来看文学,硬要文学和数学一样,二加二必等于四。我细心体会阅读和写作的经验,觉得文学上的讲究大体是语言上的讲究,而语言的最大 特点是精确妥帖。文学与数学不同的,依我看来,只有两点:一是心里所想的不同,数学是抽象的理,文学是具体的情境;一是语言的效果不同,数学直述,一字只有一字的意义,不能旁生枝节,文学暗示,一字可以有无穷的含蓄。穷到究竞,这还是因为所想的不同,理有固定的线索,情境是可变化 ‎ 可伸缩的。至于运用语言需要精确妥帖,使所说的恰是所想说的,文学与数学并无二致。‎ ‎ 人人都承认文学的功用在表现,不过究竟什么叫作“表现”,用这名词的人大半不深加考究。依一般的看法,表现是以形式表现内容。这话原来不错,但是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又是一 个纠纷的问题。中国旧有“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照这样看,以“言”表现“意”,“意” 就是内容,“言”就是形式。表现就是拿在外在后的“言”来翻译在内在先的“意”。有些人纵然不认为言就是形式,也至少认为形式是属于言的。许多文学理论上的误解都由此产生,我们须把它加以谨严分析。‎ ‎(摘编自朱光潜《文学与语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作者不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只关注文学作品的思想或情境等内容,因为思想或情境等内容比语言更重要、更有吸引力。‎ B.作者看重文学作品的语言的原因:一个作家如果不重视文学作品的语言,那么,他也不会重视文学作品的其他方面。‎ C.在文学作品中,语言表达要准确,不能有偏差,如果写出来的和心里所想说的不一致,文学作品就失去了表现的意义。‎ D.对于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的问题,历来众说纷g,但作者认为,“意”就是内容,“言” 就是形式,二者相辅相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采用了比喻论证手法,把阅读语言比作过桥,过完桥就不去管它的好坏。‎ B.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手法,将文学的语言与数学的语言进行对比,论证文学语言的特点。‎ C.文章第四段先破后立,先阐述人们存在的错误观点,然后予以批驳,再亮出自己的观点。‎ D.文章先引出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展开论证,在思路上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个作家只有在“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才能真正做到作品语言的精确妥帖。‎ B.如果一个作家不了解文学,或缺乏艺术的良心,就不会在文学作品的语言上追求精确妥帖,也不会在思想情感的表达方面认真。‎ C.文学描述具体的情境,而具体的情境能变化伸缩,这就使文学具有了暗示性的特点,即使一个字也可以有无穷的含蓄。‎ D.文学和数学有两点不同:一是心里所想的不同;‎ 二是语言表达效果不同。文学语言要求精确妥帖,数学语言不要求精确妥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从网络约车、网络订餐到如今火热的共享单车,互联网+正在改变很多服务行业的属性,也 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而如今出现的“网约护士”,就是上门提供一些如打针、输液、采血等基础的医疗服务的一种新兴行业。用户在手机上下栽一款软件的APP,在APP里下个网约单,就能把医生、护士约到家里来提供医疗服务,做到“看病不出门”,实现了零散化护理需求和 护士资源的“精准对接”,是“互联网+医疗”的积极探索。‎ 时下,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 4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人。受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老人往往更愿意在家而不是去机构养老,但 很多时候又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但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 1的国际标准配置推算,我国当前至少需要1300万名养老护理员,而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足50万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仅2万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 ‎ 在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的大政策下,基层和养老院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巨大。护士多点执业将有利于其向工作态度更积极、执业道路更加独立的方向转型,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 此外,多点执业让护理人员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收入。‎ ‎(摘编自《网约护士,靠谱吗》)‎ 材料二:‎ 材料三:‎ ‎ 为了引导“网约护士”这一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保障“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和执业安全、 患者的医疗安全,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 试点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将护理服务从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家庭。派出的注册护士至少应当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据此规定可以看出,新的服务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病人一网约护士”模式,而是“机构一网约护士”模式,护士不能个人接单。‎ ‎ “机构网约护士”旨在强调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但严格的规定亦可能导致护士数量陷入极度短缺的困局。原本护士的总数就很短缺,而具备至少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 上技术职称的护士则更为短缺。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约护士”平台纷纷对现有备案护士进 行梳理核查,减少了大量不符合《方案》规定要求的护理服务人员。‎ ‎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网约护士”的准入标准,不应该单纯用工作年限来作为衡量一个护士护理水平的标准。比如在医院ICU工作一年到两年的护士,与在基层门诊干了多年的护士相比,也许前者年限不长,但护理经验和能力可能远超后者。对于“网约护士”的资质在后续的 政策调整中应该更细化一些。‎ ‎ “网约护士”试点安全问题至少包括人身安全、医疗安全、妥善化解医患糾纷防止演变成公共安全问题等三个方面。保障上门服务的“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确保上门护理服务的安全 性、妥善化解医患糾纷,才能让“网约护士”试点稳步推进,在把护理服务送到特殊人群家中的同 时让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兼顾,让社会更有温度和人情味。‎ ‎(摘编自《网约护士进人调整期》)‎ ‎4.下列不属于“网约护士”新兴业态发展背景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正在改变很多服务行业的属性。‎ B.基层和养老院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巨大。‎ C.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多,更愿意居家养老。‎ D.护理人员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收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约护士”是一种新兴业态,通过上门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其准入标准不能单纯用工作年限来衡量。 ‎ B.新模式下的“网约护士”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去提供服务,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医疗机构合作,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C.材料二所列省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虽然特有项目各有区别,但均有开展的项目基本考虑了普通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 D.只要保障“网约护士”的人身安全和执业安全、妥善化解医患纠纷,“网约护士”这一新兴 业态就能稳步发展。‎ ‎6.“网约护士”来了,但目前影响“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疙 瘩 汤 俞继红 ‎ 他是一名美食家。‎ ‎ 他从大山中来,起先是到城里一家饭店做小工。他对食物有着天生的敏感,靠着勤奋钻研,一步步成为大厨。他又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同地域的各种食材和奇奇怪怪的做法,被人们称为厨艺大师。‎ ‎ 成为大师后,他频繁地被邀请参加各种美食比赛和节目,担任评委和嘉宾。见多识广加上天生的舌头和能说会道的嘴巴,他常常把参赛者说得频频点头,让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偶尔露一小手,也让大家瞪起眼睛,嘴巴成了 “O”形。‎ ‎ 后来,他索性辞别了烟熏火燎的后厨,成了专门品尝各种美食的美食家,成了电视台、电台美食节目的固定嘉宾,每天赶来赶去,侃侃而谈,乐此不疲。‎ ‎ 忽一日,一饭店老板私下找到他,递过来一个厚厚的信封,请他在节目中对饭店的美食评点一二。他没有推辞,专程赶到这家饭店品尝一番,在节目中进行了点评。没想到,这家饭店立刻火了起来,顾客点名要尝尝他在节目中推荐的几道菜。‎ ‎ 随后,只要经他点评过的饭店,无一例外都火了起来。人们给他起了外号,叫“‎ 金嘴”。‎ ‎ 请他点评的饭店老板越来越多,开始,他还坚持要亲自品尝后才给点评;后来,人越来越多,他干脆让这些老板们把各自拿手菜的菜谱一同拿来。他一捏信封,略一审视,心中便有了数,知道该说几句什么话。‎ ‎ 他成了这座城市美食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 随着送来的信封越来越厚,他突然感觉到,他那天生对食物敏感的舌头正一点点地退化。这一发现令他十分惊异和恐慌,他偷偷跑到各家饭店,甚至自己关起门来在家里做出各种菜式来品尝,那跳动的味蕾、美妙的感觉竟然都不见了。‎ ‎ 他对任何人都不敢提起,好在没有人注意,做节目时他依然侃侃而谈,半夜里却经常惊醒,醒来一身虚汗。‎ ‎ 他开始尝试各种中药、针灸,甚至用烈酒和辣椒去刺激,却没有任何效果。‎ ‎ 年轻的老婆笑他,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老天爷专门来惩罚他的。‎ ‎ 他赶紧到庙里烧了香,还是不见起色。‎ ‎ 那天,他到电台做节目,刚走进大厅,见一群人正组织为山里贫困孩子捐款。本来已经走过去了,他突然听到“做善事”这几个字,立即转过身,把钱夹里足足有两三千元的钱一下子塞进了捐款箱,引得大伙一阵惊呼。‎ ‎ 周末,组织者邀请他一起去山里送钱物,他正想出去散散心,就跟了去。‎ ‎ 他无心参加热闹的捐赠仪式,一个人沿着山路向山里走去,越走越觉得这里像自己的老家, 不知不觉竟走出老远。又累又俄时,看到山薄旁有一户人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婆正在晾晒采来的山蘑。‎ ‎ 他说明来意,好客的山里老人笑笑说:“你们城里人都爱来山里观山景,我们这里穷,只怕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呢! ”‎ ‎ 他笑笑:“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心里不觉又黯淡下来。‎ ‎ 不一会儿,老人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汤中还加有新鲜的山蘑和绿绿的山菜。‎ ‎ 看着热气腾腾的疙瘩汤,恍惚间他感到自己回到了儿时家中,白发老人似乎就是自己已故去的母亲。母亲也爱做疙瘩汤。‎ ‎ “快吃吧!别嫌饭不好就行,又解渴又解饿。”老人热情地催促道。‎ ‎ 他捧着这碗山里的疙瘩汤,吃得不亦乐乎,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 爽滑筋道的面疙瘪,醇香四溢的山蘑,清新鲜嫩的山菜,美妙的滋味充斥在口中,跳动的味蕾刺激着喉结,他仿佛又回到儿时的时光…… ‎ ‎ 他敏感的舌头又回来了。‎ ‎ 他望着大山,迎着山风,泪流满面。‎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山既是小说中主人公走出来的地方,也是他觉醒的地方,构思精巧,浑然一体,引发读 者思考。‎ B.“他”收了厚厚的信封后,专程赶到饭店品尝一番,在节目中进行点评,这表明了“他”内心的贪婪。‎ C.“他成了这座城市美食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一句在小说中极具讽刺意味,展现了社会生 活中丑陋、庸俗的一面。‎ D.文章中他把“有两三千元的钱一下子塞进了捐款箱”,这一举动表明他对山里贫困孩子发自内心的同情。‎ ‎8.结合小说内容,概括“他”的人生轨迹。(6分)‎ ‎9.小说以“疙瘩汤”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宇+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诔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 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表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惊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妇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 使自杀。韩非欲自冻,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救之,非已死矣。‎ ‎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太史公①曰:老子所贵道,虚无.‎ 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确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 [注]①太史公:司马迁。②礅(礉):苛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B.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C.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D.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 以过法诛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术,文中指商鞍重“法”,申不害重“术”,都不够完善,韩非主张两者兼用,后指法家之学。‎ B.儒者,尊崇孔子创立的儒学学说、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以后泛指读书人。‎ C.侠,文中指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人,他们因好名声被官府封官,称为“侠客”。‎ D.老子,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贵族出身,学识超群。他是韩国的贵族子弟,有口吃的缺陷,不善言语表达,但才干出众,连李斯都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B.韩非洞察世事,著书立说。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接纳,考察了古往今 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等十万多字的著作。‎ C.韩非才华横溢,受到赏识。有人把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等,很赞赏,听说是韩非所写,秦王立即攻打韩国,终于见到了韩非。‎ D.韩非遭人诋毁,令人惋惜。李斯和姚贾在秦王面前诋毁韩非,秦王派人毒死了韩非。司马迁悲叹韩非的命运,对韩非的遭遇充满了惋惜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5分)‎ ‎(2)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韩愈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 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作者既描写了景物,又刻画了人物,一静一动之间足见诗人的闲适恬淡之态。‎ B.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景物与生活中的棉絮和镰刀联系在一起,富有生活气息。‎ C.颈联写出诗人在赏完美景后放开怀抱、放浪形骸的情怀,不愿受世俗“衣冠”的约束。‎ D.本首诗歌语言通俗易懂,不事雕琢,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浑然天成。‎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的《劝学》中“ ▲ , ▲ ”两句指出,整天冥思苦想不如片刻学习,强调“学”比“思”更加重要。‎ ‎(2)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孔子广泛求教的事例,并引用孔子的名言“ ▲ , ▲ ”来说明“圣人无常师”的道理。‎ ‎(3)杜牧在《阿房宫赋沖说“ ▲ , ▲ ”,告诫人们如果不以史为鉴,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事实上,不止北上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 ▲ 。早在几十年前,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 ▲ 。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磨合,目前有些做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93年,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 ▲ ,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如今上海在立法方面 ▲ ‎ 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然而,( ▲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是否快慢与进度是否高低,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务之急 持久战 完善 添补 B.刻不容缓 攻坚战 兀吾 填补 C.当务之急 攻坚战 健全 添补 D.刻不容缓 持久战 健全 填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千家万户的生活,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都和垃圾分类有关 B.和垃圾分类有关系的是千家万户的生活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 C.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 D.千家万户的生活,与垃圾分类相关;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垃圾 分类相连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B.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C.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快慢与进度高低,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D.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快慢与进度高低,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 地铁是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地铁建于地底,① 。地铁运载量大,使用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地铁速度快,准点率高,‎ ‎② ,既快捷又经济,民众乐于搭乘。总之,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 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 9月28日,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领衔出品,陈凯歌担任总导演,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张一白担任总策划,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导演联手打造的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在京隆重举行首映礼,七大剧组主创悉数出席,与现场观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分享影片拍摄的幕后故事。‎ ‎ 这部电影以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为切入视角,聚焦新中国高光时刻背后最平凡的你我他,用力透银幕的温暖感染了首映礼的上千名观众,获得热情的赞誉“影片讲的就是我们所有中 国人的心声”“有温度有深度”“第一次看电影结束全场鼓掌”,不少观众打出高分表示会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不同年龄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动”,更有影迷直言“没看够”“值得二刷”,准备待影片上映后再次观影。影片将于9月30日全国公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一些尚未正式步入职场、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也表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甚至经常过度消费,相互攀比。‎ 材料二 :‎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83.8%的受访者称平时会注意勤俭节约;77.3%的受访者月消费额度集中在1000〜2000元; 72.9%的受访者希望学校组织开展勤俭节约辩论会、榜样人物宣传讲座等活动;58.2%的受访者 建议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感受幸福生活得来不易;76.2%的受访者认为,秉持勤俭节约的美德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87. 9%的受访者认同这个时代依然需要勤俭节约精神,认为如今勤俭节约的内涵是不与人攀比、不随意浪费和不奢侈铺张。‎ ‎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给大学生、学校、家长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表达看法,提出建议,并阐述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 “金阳”为写信人,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