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保定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三次选科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保定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三次选科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三次选科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是热的,诗却是冷的。或曰也有热闹的诗,比如辛稼轩的《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彩灯错落,明月香车,是何等欢乐、繁华。可你往后面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繁华热闹之外,只影伶俜的伊人,才是词人措意所在。元宵夜的香车宝马,拉开一场大戏,而诗意却在那灯火阑珊之处。再比如宋祁的《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历来说诗者,也同声称赏此一字一句声情绚烂。可你再读下去:“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春之生机对照迟暮之凄冷,花间晚照虽美,又留得住几时。唱罢新词,暮霭卷起枝头红杏,此中理伏的凄凉意味,岂可与人言哉!本词可与欧阳修《采桑子》对读:“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喧器与繁华之后,总有多多少少的沉静与落寞,只是有的说出来,有的一直掩藏着。‎ 热笔是戏,冷笔是诗。戏是众声喧哗,万象纷呈;诗是晨昏独语,问天地苍茫。戏是表现人生世态的现场与表象,诗则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追问与思考。戏中有诗,才能具备厚度和深度。《红楼梦》每一个小结果中,多以诗笔绘制安静而忧伤的意境,收束该节的戏剧冲突;而全书大结果,从烈火烹油到白茫茫一片大地,也是热起冷收。前举辛、宋词,前半不乏热闹的戏份,后半归于沉寂,皆同一机杼。这一结构形式,是文学表现的技巧与方法,更是艺术与人生的宿命,而以诗为承载。‎ 诗中自可有戏,亦无妨纷繁喧阗,然必得收视反听,宁静致远,方为本色。从发生与应用来看,诗情沉潜酝酿,需要安静的环境与心境,所谓“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哪怕是写热闹的情景,也要安静地构思。而从诗的审美接受来说,是独语与私密的心灵对话。尽管对应的读者千千万万,但每一位皆是独立的单线感应。钟嵘《诗品序》论及诗的发生与应用,既有离群、幽居的“怨”,也有嘉会寄诗的“亲”与“群”。可一旦举例,却尽是“楚臣去境,汉妾辞宫”“骨横朔野,魂逐飞蓬”“塞客衣单,孀闺润尽”……只剩下孤独、寂寞与怨恨了。嘉会的“亲”与“群”,设若只是急管繁弦,红灯绿酒,与人生本相,终究茫然有隔。山阴兰亭,滕王高阁,所以为千古文坛之嘉会,是其“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与夫关山萍水,天地飘零之叹。至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类,知热而不知冷,以横溢才华作逢迎文章,甘为弄臣词客,何足与之道哉。‎ 诗之终极是“道”或“存在”,悲悯杳惚,万象融和,最终也归于寂静。由始而终,诗就本质而言是安静、淡泊而深思的,这也是诗人的气质。《红楼梦)中,最具此类气质的是林黛玉,她是全书最为寂寞、忧伤而安静的人。鲁迅先生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换成黛玉,似更为恰切。黛玉喜散不喜聚,盖因聚时欢喜,别时冷清,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黛玉之慧在此,以其对笙歌散尽的悲寂领会,成为大观园中第一等诗人。‎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此为诗之生态环境。万物静观,静定生慧,慧而生大悲悯,诗以此澄怀观道,抵认彼岸之幽玄。当代作家张炜在《融入野地》中有段独白:“漫漫夜色里,谁在长思不绝?谁在悲天悯人?谁在知心认命?”这个“谁",就是诗人。‎ 至于奔走逢迎,呼朋啸侣,封坛拜号而自诩为诗人者,古小说有描摹:唐德宗开制科,搜访怀才抱义,不求闻达者。有人于昭应县逢一书生,奔驰入京,问求何事,答曰:“将应不求闻达科。”(《因话录》卷四)缘木以求鱼,方枘而圆凿,此“诗人”与彼应举人,何其妙肖!‎ ‎(摘编自李翰《诗的高冷与寂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热,戏是众声喧哗,是表现人生世态的现场与表象;诗冷,诗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追问与思考。‎ B.诗的热起冷收(如辛弃疾、宋祁的词),既是文学表现的技巧与方法,更承载着艺术与人生的宿命。‎ C.鲁迅先生认为宝玉喜聚,宝玉能领会“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反映出宝玉本质上有诗人忧伤、悲寂的性情。‎ D.那些善作逢迎文章、甘为弄臣词客的诗人,只知热不知冷,无法体会到诗的本色,是不值得与其论诗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诗意、诗情、诗道、诗的生态环境等方面论证了诗的高冷与寂寞,论述全面而又深刻。‎ B.文章第三自然段从诗的发生与应用、诗的审美接受等方面论述了诗的本色是宁静致远。‎ C.文章例证丰富,举了许多唐诗、宋词的例子,给读者以直观的感性认识,使论证极有说服力。‎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如诗的热起与冷收的对比、“此‘诗人’与“彼应举人”的对比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辛稼轩《青玉案》中,彩灯错落,明月香车,何等欢乐、繁华,所以李翰认为这是热闹的诗。‎ B.戏中只要有诗,就具备厚度和深度;诗中自可有戏,但是要收视反听,宁静致远,方为本色。‎ C.因“亲”与“群",因急管繁弦,红灯绿酒,所以山阴兰亭、滕王高阁成了千古文坛之嘉会。‎ D.结尾应举之书生与奔走逢迎、呼朋啸侣的“诗人”一样,都是缘木以求鱼、方枘而圆凿的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官方配套活动之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政府正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为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我们欢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在内的各国农业和食品企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市场监管总局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界同仁共同努力、携手共治,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政府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充分满足百姓消费发展需求,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改革创新把“四个最严”要求落到实处,借鉴国际经验、健全最严格的标准,创新监管方式、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完善基础制度、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落实监管责任,坚持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让中外民众在经贸交流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收获,是当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民间友好工作赢得广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愿与国内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企业加强合作,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改善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活水平,让国内外民众共同分享贸易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摘编自‎2018年11月6日《证券日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年3月10日《中国健康报》)‎ 材料三:‎ 食品安全治理属于世界性难题。有效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我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研究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时刻不可忘记这一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不会仅仅满足于食品的安全保障,对食品的质量、营养、美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事业是理念与实践的生动结合。在新时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安全领域,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还需要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从全球的范围来看,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创新是食品安全治理中最为艰难、最富智慧的。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宗教、习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是分层次的,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等形式;文化具有传承性、渗透性、持久性等。食品安全的治理使命、治理愿景、治理价值、治理战略等,是食品安全治理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精髓的内容。‎ ‎(摘编自‎2018年11月29日《中国食品安全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国政府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 B.“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举办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C.材料二表明,中国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所关注的各因素中关注度最低的是有无负面消息,对产品包装也不够关注。‎ D.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有了食品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还将对食品的质量、营养、美味等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与国内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企业加强合作,才能改善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B.食品安全治理文化是一个包括知识、习俗等的分层次的复合体,其创新是食品安全治理最核心的内容。‎ C.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对食品的安全性的关注度还不是特别高,消费者关注相对较多的是食品的价格。‎ D.当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中外民众在经贸交流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与收获。‎ ‎6.如何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腊 梅 余秋雨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枝腊梅,淡淡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赶近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摄住。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花,仅仅是一枝刚开的花,但在这儿,是沙漠驼铃,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放晴。病友们看了一会儿,慢慢侧身,把位置让给挤在后面的人,自己在院子里踱了两圈,又在这儿停下,在人群背后耐心等待。从此,病院散步,全成了一圈一圈以腊梅为中心的圆弧线。‎ 住院病人多少有一点神经质。天地狭小,身心脆弱,想起了什么事怎么也排遣不开,听人说,许多住院病人会与热情漂亮的护士产生一点情感牵连,这不能全然责怪病人们逢场作戏,而是一种脆弱心态的自然投射。待他们出院,身心恢复正常,一切也就成为过眼云烟。‎ 现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腊梅上了,带着一种超常的执迷。与我同病房的两个病友,一早醒来就说闻到了腊梅的香气,有一位甚至说他简直是被香气熏醒的,而事实上我们的病房离腊梅不近,至少隔着四五十米。‎ 依我看来,这枝腊梅确也当得起病人们的执迷。各种杂树乱枝在它身边让开了,它大模大样地站在一片空地间,让人们可以看清它的全部姿态。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就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怆的历史造型。实在难以想象,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花瓣黄得不夹一丝混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影,娇怯而透明。整个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黄地闹了一个秋天,天寒地冻地闹了一个冬天,全是在为这枝腊梅铺垫。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能把整个铅蓝色的天空摇撼。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在腊梅跟前,大家全部懂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这里的美学概念只剩下一个词:冷艳。‎ 它每天都要增加几朵,于是,计算花朵和花蕾,成了各个病房的一件大事。争论是经常发生的,争执不下了就一起到花枝前仔细数点。这种情况有时发生在夜里,病人们甚至会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头埋在花枝间。月光下的腊梅尤显圣洁,四周暗暗的,唯有晶莹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清香和夜气一拌和,浓入心魄。‎ 有一天早晨起来,天气奇寒,推窗一看,大雪纷飞,整个院子一片银白。腊梅变得更醒目了,袅袅婷婷地兀自站立着,被银白世界烘托成仙风道骨,气韵翩然。几个年轻的病人要冒雪赶去观看,被护士们阻止了。护士低声说,都是病人,哪能受得住这般风寒?还不快回!‎ 站在底楼檐廊和二楼阳台上的病人,都柔情地看着腊梅。有人说,这么大的雪一定打落了好些花瓣;有人不同意,说大雪只会催开更多的蓓蕾。这番争论终于感动了一位护士,她自告奋勇要冒雪去数点。这位护士年轻苗条,刚迈出去,一身白衣便消融在大雪之间,她步履轻巧地走到腊梅前,捋了捋头发,便低头仰头细数起来,她一定学过一点舞蹈,数花时的身段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最后,她终于直起身来向大楼微微一笑,冲着大雪报出一个数字,惹得楼上楼下的病人全都欢呼起来。数字证明,承受了一夜大雪,腊梅反而增加了许多朵,没有凋残。‎ 这个月底,医院让病人评选优秀护士,这位冒雪数花的护士得了全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初见腊梅时,腊梅被病友们“簇拥着”,“我”是“踮脚”才看到的,腊梅点燃了一个个饱经病痛折磨的人的热情。‎ B.为了平息病友们关于大雪是打落花瓣还是催生更多蓓蕾的争论,护士自告奋勇去数,文章描绘护士数腊梅时运用了动作描写。‎ C.本文的题目意蕴丰富,内容上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另外,也设置了悬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 D.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抒发情感,文章既歌咏了凌寒而开的腊梅,同时也赞美了细心照顾病人的护士。‎ ‎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9.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爵易阳子。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雍城镇将。先是氐豪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故以藻代之。至镇,擒获成、黑等,斩之以徇,群氐震慑。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表乞藻为奴騃奴戍主。诏曰:“选曹已用人,藻有惠政,自宜他叙。”在任八年,迁离城镇将。太和中,改镇为岐州,以藻为岐州刺史,转秦州刺史。秦人恃险,半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史。自前守宰,率皆依州遥领,不入郡县。藻开示恩信,诛戮豪横,羌氐惮之,守宰于是始得居其旧所。遇车驾南伐,以藻为东道都督。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后车驾南伐,以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辞于洛水之南,高祖曰:“与卿石头相见。”藻对曰:“臣虽才非古人,亦不留贼虏而遗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高祖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东数石赐卿。”后与高聪等战败,俱徙平州,景明初。世宗追录旧功,以藻为太尉司马。是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赠钱六万。‎ ‎(选自《魏书·刘藻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B.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C.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形/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D.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羌:我国古代,居住在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游牧为主。‎ C.刺史:原为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权力扩大,是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官职。‎ D.高祖:多用来指我国古代开国帝王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藻治政讲究方法。面对前后几任刺史和太守难以解决羌人凭据险要叛乱情况,他推行诚意,讲求信用,最终使羌人们归附。‎ B.刘藻敢于打击豪强。刘藻任龙骧将军、雍城镇将时,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人驱逐他,刘藻将他们擒获斩首,氐人深受震动。‎ C.刘藻作战失利被贬。皇帝南伐,任刘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后来他与高聪都吃了败仗,被贬到平州。‎ D.刘藻做事很有自信。南伐时,面对皇帝的希望,他说不会留下贼虏让陛下劳神,而会在那里斟好美酒,等皇上、百官来痛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 ‎(2)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堤上行①‎ 刘禹锡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檣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②满中流。‎ 其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③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注】①《堤上行》大约写于诗人被贬任夔州(巴蜀一带)刺史时。②幽轧:划桨声,③《桃叶》是乐府歌曲名,多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竹枝》是巴蜀民歌,多表达怨苦之情。‎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酒旗、楼台、樯橹、傍晚争渡的人群、幽轧的船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 B.“争”和“急”两字,点出晚渡的特点,把人们急切的心理凝练地传达出来。‎ C.诗人在堤上远眺江南、江北,烟波渺茫,呈现在眼前的是美丽、迷蒙的夜景。‎ D.“水流”句写想象之景,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表现歌中“情”与“怨”的无限。‎ ‎15.刘禹锡的诗歌富有民歌特色,善于学习、借用民歌,请结合第二首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 ‎(2)屈原《离骚》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和拍摄过程中,究竟是忠于史实,还是发挥想象力盲目猎奇、不惜篡改历史来刺激大众感官,永远是摆在创作团队面前的一个难题。高明的历史剧创作,( ‎ ‎ )。比如,_____的电视刷《雍正王朝》里,编剧刘和平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康熙的八子、十四子有意比真实历史“多活”了十年,但并不影响该剧的严肃格调。当年的《雍正王朝》完成剧本创作后,面对不少专家针对该剧一些内容与历史不符的质疑,清史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钟翰说了一句_____的话:“人家是艺术创作,不是历史考证。”‎ 给历史剧一定的宽容度,自然是对创作的尊重。不过,“张飞打岳飞”“汉武帝爱上霍去病”这样魔幻的情节就超出了改编历史______的底线,沦为不负责任的______。越是与历史有关,越是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网络“爽文”式改编,这也是今人对历史传统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其实,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只有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并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来。‎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 B.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而不能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 C.不应单纯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 D.既要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更要迎合观众需求,但不能成为金钱的附庸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靡一时 惊世骇俗 体裁 胡编乱造 B.风靡一时 掷地有声 题材 胡编乱造 C.甚嚣尘上 惊世骇俗 题材 信手拈来 D.甚嚣尘上 掷地有声 体裁 信手拈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就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 B.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来。‎ C.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 D.只有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才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刷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把牙齿刷干净,①___‎ ‎。在我们的口腔中隐藏着一群阴险狡诈又难缠的牙菌斑。他们无色无味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总在不知不觉中腐蚀牙齿,破坏牙龈。②___,学会刷牙最重要。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细菌的代谢产物、一些口腔的唾液蛋白的聚集体。这些东西,一般人肉眼是看不太出来的,漱口也漱不掉。但是这里面有大量的细菌和它的代谢产物。时间长了,③___,第二就是造成牙龈的炎症。龋齿、牙龈炎的根本原因就是牙齿没有刷干净,牙齿或口腔内有牙菌斑的堆积,这就导致了龋齿和牙龈炎。于是我们说牙菌斑是龋病和牙龈炎的罪魁祸首。‎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中国混双组合练俊杰/司雅杰‎7月13日在2019年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参加了跳水混双‎10米台项目。这是两人第二次搭档出战世界大赛,两人在去年曾夺得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该项目金牌。练俊杰/司雅杰当日压轴上场,从第一轮起便一路高奏凯歌,保持大比分领先直至比赛结束。最终,两人以346.14分夺得金牌,俄罗斯组合米尼巴耶夫/别利亚耶娃以311.28分获得银牌,墨西哥组合巴耶萨·伊萨亚斯/桑切斯·莫雷诺以287.64分获得铜牌。‎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哲学家王阳明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与大自然的双赢,才能让自然万物源远流长,才能让人类繁衍进步。‎ 上述文字引起了你哪些联想或感悟?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文中没有“鲁迅先生认为宝玉喜聚”的信息,引用鲁迅的话并不是要表现宝玉具有诗人忧伤、悲寂的性情。故选C。‎ ‎2.【答案】D ‎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此‘诗人’与彼应举人”不是对比论证。故选D。‎ ‎3.【答案】D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所以李翰认为这是热闹的诗”分析错误,本文作者提及这首诗只是说这类诗也是前热后冷;B项,“戏中只要有诗,就具备厚度和深度”中“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是“只有……才……”;C项,原因分析错误,原因应是“有兴尽悲来、关山萍水、天地飘零之叹”。故选D。‎ ‎4.【答案】B ‎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B项,“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无中生有,其内容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并没有提到“论坛”的作用。故选B。‎ ‎5.【答案】C ‎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只有……才……”说法绝对,原文的表述是“我们愿与国内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企业加强合作,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改善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活水平,让国内外民众共同分享贸易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B项,“其创新是食品安全治理最核心的内容”于文无据,原文是“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创新是食品安全治理中最为艰难、最富智慧的”。D项,“首要”说法错误,原文在材料一第四段,应是“重要”。故选C ‎6.【答案】①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②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根据材料三,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在新时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安全领域,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还需要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食品安全的治理使命、治理愿景、治理价值、治理战略等,是食品安全治理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精髓的内容。‎ ‎7.【答案】C ‎ 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也设置了悬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分析错误,本文的题目并没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这一作用。故选C。‎ ‎8.【答案】①运用细节描写(或拟人手法),细腻地写出了腊梅历经沧桑,貌死实生的外形;②赞颂了腊梅顽强的生命力,丰富了文章主题。 ‎ ‎​‎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划线句子“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就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怆的历史造型。”“缠满了……皱纹”“伸展着一个……造型”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腊梅历经沧桑,却又貌死实生。“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枯死”“伸展”,文章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赞颂了腊梅顽强的生命力,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9.【答案】①最后一段写为病友们冒雪数腊梅的护士全票当选“优秀护士”,使围绕腊梅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②呼应上文护士冒雪数腊梅的描写,使文章结构更严谨;③突出白衣天使冒雪用自己的“低头仰头细数”感动、温暖了病友们那一颗颗寒冷的心,升华了主题,使文章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 文章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分析其作用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①从内容上,收束全文。文章围绕腊梅开展故事,开头写腊梅开花,引发病人驻足,中间写下了大雪,病友担心腊梅凋谢,最后一段写为病友们冒雪数腊梅的护士全票当选“优秀护士”,使围绕腊梅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②从结构上,呼应上文。本段呼应了上文“这番争论终于感动了一位护士,她自告奋勇要冒雪去数点。这位护士年轻苗条,刚迈出去,一身白衣便消融在大雪之间,她步履轻巧地走到腊梅前,捋了捋头发,便低头仰头细数起来,她一定学过一点舞蹈,数花时的身段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最后,她终于直起身来向大楼微微一笑,冲着大雪报出一个数字,惹得楼上楼下的病人全都欢呼起来”,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③从文本所包涵的丰富意蕴和主题上,升华了主题。病友们担心腊梅凋谢不肯回到病房,白衣天使为了病友不顾严寒冒雪数腊梅,最后当选为“优秀护士”,这一段突出白衣天使冒雪用自己的“低头仰头细数”感动、温暖了病友们那一颗颗寒冷的心,升华了主题,使文章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10.【答案】B ‎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秦人又骚乱,朝廷诏令刘藻回秦州上任,秦州的形势才得以安定。仍然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战汉中,屡败贼军,大军长驱直入南郑,几乎平定梁州,因奉诏撤军,最终没拿下梁州。‎ 句中,“诏”的宾语是“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征”的宾语是“汉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B。‎ ‎11.【答案】D ‎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项,“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解说错误,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是“世祖”,而不是“高祖”。故选D。‎ ‎12.【答案】B ‎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刘藻任龙骧将军、雍城镇将时,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人驱逐他”分析错误,根据文中“先是氐豪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等信息可知,徐成、杨黑是在刘藻任雍城镇将前驱逐前任镇将。故选B ‎13.【答案】(1)(这些)奸恶横暴之人,并没有名声与功业,朝廷认为他们是祸患,任命刘藻为北地太守。‎ ‎(2)秦州人依恃险要地势,大多粗暴,有的拒交租税,有的残害长官。‎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解释:‎ ‎(1)名实,名声和功业;患,认为……是祸患;以,让。‎ ‎(2)恃,依恃;率,大多;或,有的。‎ 参考译文:‎ 刘藻,字彦先,是广平郡易阳县人。刘藻博览群书,善于谈笑,擅长与人结交,饮酒至一石不醉。永安年间,与姐夫李嶷一起归顺魏国,被赐予易阳子的爵位。提升为南部主书,号称称职。当时北地郡有羌人数万家,凭据险要叛乱,前后几任的刺史和太守都控制不住。(这些)奸恶横暴之人,并没有名声与功业,朝廷认为他们是祸患,任命刘藻为北地太守。刘藻推行诚意,讲求信用,羌人们都来归附。刘藻登记他们的户籍姓名,收取赋税,朝廷特下诏嘉奖。升任龙骧将军、雍城镇将。在此之前,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因而让刘藻代理镇将一职。到镇后,即擒获徐成、杨黑等人,斩首示众,群氐普遍震动和恐惧。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上表请求刘藻充当騃奴的首领。朝廷下诏曰:“用人机构已经选用了騃奴戍主,刘藻政绩优良,自当另有安排。”在任八年,调任离城镇将。太和年间,把岐州镇改升为刺史州,以刘藻为岐州刺史,转为秦州刺史。秦州人依恃险要地势,大多粗暴,有的拒交租税,有的残害长官。以前的几任太守县官,大多是在州治之地遥控领导,不敢进入郡县。刘藻宣布恩义信用,诛杀凶恶的豪强,羌氐等族民害怕他,太守县令们这才开始到各自的郡县任职。遇皇帝南征,以刘藻为东道都督。秦人又骚乱,朝廷诏令刘藻回秦州上任,秦州的形势才得以安定。仍然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战汉中,屡败贼军,大军长驱直入南郑,几乎平定梁州,因奉诏撤军,最终没拿下梁州。后来皇帝南伐,任刘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在洛河南岸与皇帝辞别,高祖皇帝说:“希望与你在石头相见。”刘藻回答道:“臣虽然才能比不上古人,但也不会留下贼虏让陛下去劳神,到时臣会在那里斟好曲阿美酒,等待皇上和百官来痛饮!”高祖大笑道:“现在未到曲阿,权且以几石河东酒赐給你吧。”后来刘藻与高聪都吃了败仗,都被贬调到平州。景明初年,世宗皇帝追录旧功,命刘藻为太尉司马。当年六月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赐钱六万。‎ ‎14.【答案】D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写想象之景”分析错误。“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切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情”与“怨”的无限。故选D。‎ ‎15.①诗歌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情趣。诗人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如江边堤上歌声四起,相和相应,场景富有生活性。②引用民歌曲名,借用其意境体现出浓厚的乡土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桃叶》《竹枝》都是巴山楚水人爱唱的民歌,含蓄婉转、朴素优美,强化了诗中的“情”和“怨”。‎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 ‎16.【答案】(1)山不厌高 (2)海不厌深 (3)长太息以掩涕兮 (4)哀民生之多艰 (5)羁鸟恋旧林 (6)池鱼思故渊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长、太息、羁、恋、渊。‎ ‎17.【答案】C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 由于开头说的是历史剧的两种创作观,接下来括号前面说的是“高明的历史剧创作”,括号中文字应是“高明的历史剧创作”的方法。而根据语境,用“不能”太绝对,所以A、B两项不恰当;另外,文段更强调要“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所以D项也不恰当。故选C。‎ ‎18.【答案】B ‎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甚嚣尘上”,消息到处流传,议论纷纷;常用来形容某种传闻或谬论十分嚣张(含贬义)。语境中无贬义,所以选“风靡一时”。‎ 第二处,“掷地有声”,本来形容文辞优美、声调铿锵的文章,后来形容才华很高;也赞美话语坚定有力,意义深远;“惊世骇俗”,指人因思想、言行等异于寻常而使人感到震惊。语境是回击别人的质疑,故选“掷地有声"。‎ 第三处,“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根据语境,应选“题材"。‎ 第四处,“胡编乱造”,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语境是批评一些人的创作态度,应用贬义词,故选“胡编乱造”。故选B ‎19.【答案】D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A项,关联词错误,将“就”改成“才”;‎ B项,不合逻辑(或搭配不当),不是“拍出……历史来”,应是“拍出……历史剧来”;‎ C项,语序不当,“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仍然是“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的条件,应移到“才能”前面。故选D。‎ ‎20.【答案】(1)却真的不容易 (2)要想清除口腔牙菌斑 (3)第一会造成龋齿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语言衔接(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语义衔接(指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的逻辑联系)。①承接“刷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把牙齿刷干净”,填的句子应该是与简单形成对比的,语义前后是转折的,可以填“却真的不容易”;②承接“在我们的口腔中隐藏着一群阴险狡诈又难缠的牙菌斑”,我们要清除牙菌斑,学会刷牙就尤其重要,可以填“要想清除口腔牙菌斑”;③根据后文“龋齿、牙龈炎的根本原因就是牙齿没有刷干净,牙齿或口腔内有牙菌斑的堆积,这就导致了龋齿和牙龈炎”分析,主要谈的是龋齿、牙龈炎,原文“第二就是造成牙龈的炎症”,那前面就应该填与龋齿有关的句子,可以填“第一是造成龋齿”。‎ ‎21.【答案】关键信息:①‎7月13日;②2019年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混双‎10米台项目;③中国混双组合练俊杰/司雅杰;④以绝对优势摘得金牌。‎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提炼语意的能力。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答案。这是一段新闻报道,压缩时一定要包含时间、新闻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要事件等内容。本则新闻报道的时间是“‎2019年7月13日”,即第一个关键信息;事件是“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混双‎10米台项目”;中心事件是“中国混双组合练俊杰/司雅杰以绝对优势摘得金牌”。‎ ‎22.【答案】美丽中国 和谐共生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它多彩多样的物种丰富着人类;它博大精深的情怀滋润这人类;它风云变幻的气候警示这人类。正如大哲学家王阳明所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与大自然的双赢,才能让自然万物源远流长,才能让人类繁衍进步。‎ 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也强调了一句话:“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只有充分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那么才能够取得长远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创造美丽中国和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点。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振奋人心。这一宏伟蓝图中,“美丽”二字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引人注目。建设美丽中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进入新时代,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持之以恒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从而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中国更加美丽!‎ ‎《魂归可可西里》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索南达杰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光荣牺牲。我之所以非常佩服他,是因为他身为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丝毫没有架子,带头保护可可西里,创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西部工委,并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地与亡命之徒搏斗。正是他的牺牲唤起了更多的人对藏羚羊的关注。在我们平常人看来,这种事非常危险,还不如在家里吃喝玩乐。但是他放弃了享受,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奔波,是何等的伟大!保护了自然也就是保护了我们人类自己,让自然与人类更加的和谐!‎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犯罪团伙走私国家保护动物猎隼。他们先把猎隼的眼睛用线缝起来,再放进窄小的木箱里,将猎隼运到国外。当警察救出猎隼时,发现一些猎隼的双眼因为缝上线已经红肿、发炎、溃烂,还有些猎隼翅骨骨折无法飞行,健康的不到十只,照片上的猎隼更是惨不忍睹。我的心里对那些惨无人道的罪犯怀恨入骨。他们破坏了大自然,也破坏了我们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更是破坏了中国的美丽!如果有更多地像索南达杰一样热衷于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人该有多好啊!这样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猎隼无辜地受到伤了害。那么在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道路上,让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存,那么中国走向美丽的道路才会越来越快。‎ 我们虽然不能像索南达杰那样为保护大自然的事业牺牲,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大自然。节约用水,少用塑料袋或是制止危害大自然的行为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人人都坚持做保护中国保护自然的卫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将变成和谐的社会,我们的中国也会更加美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