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王珊 审题人:李天罡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遍的困。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 ‎(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 B. 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 C. 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D. 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 B. 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C. 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D. 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 B. 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 C.‎ ‎ 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作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 D. 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者自觉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B项,“高超、精湛的技艺”“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不正确。原文为“基本的技艺”。‎ C项,“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不正确,过于绝对化,原文为“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D项,“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理解不正确,原文为“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越来越感受到……”,说的只是劳动者个体的主观意识与感受。‎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不正确。文章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第一段总说“劳动……造就美德”,二三段论述在提升劳动技艺过程中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四至六段论述劳动分工与协作过程中培养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D项,“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不正确。原文为“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的美德品质”,说的只是一种可能。‎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8亿件,同比下降0.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20.4亿件,同比增长33.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21.2%。‎ 分区域看,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1%、12.6%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5%、11.1%和8.4%。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 ‎(摘自2019年07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国家邮政局今日发布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通告。通告显示,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6月共处理消费者申诉44844件,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42840件,占总申诉量的95.5%。‎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分别占有效申诉总量的35.6%、21.2%和18.6%。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的有违规收费和快件延误问题,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摘自2019.7.22《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快递员事先没通知一声,就把快件投递进了智能快件箱,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否则此类情况算违规。‎ 此番新规定的“快递投放快件箱需要征得用户同意”,是快递公司与收件人的一种契约,是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减少无谓纠纷,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值得期待。‎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用户三方应该照顾各方利益。逾期费怎么收,收多少应该进行明确规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减少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使快递业能健康有序发展。 ‎ ‎(摘自2019.7.22《新京报》,有删改)‎ 材料四: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今年4月份随机检查情况显示: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已达到50%;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在推进包装绿色化方面,行业探索推进步伐明显加快。邮政企业在30个省完成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 在推进包装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成效更加凸显。寄递企业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减少胶带使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进包装减量化,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邮政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推广使用一联面单。邮政企业已有23个省完成窄胶带采购使用。‎ 在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方面,行业亮点做法不断涌现。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使用中空板可循环信盒,材料重量减轻60%以上。‎ ‎(摘自2019.7.16《工人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B.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C.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件丢失短少问题的有效申诉占总量的21.2%。‎ D. 寄递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 B. 2019年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比2018年6月下降0.3%。‎ C. 快递是否投放智能快件箱,应该尊重客户意愿,鼓励用户在购物时就自行选择配送方式。‎ D.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寄递企业正规范包装操作,杜绝所有二次包装。‎ ‎6. 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快递业发展特点。‎ ‎【答案】4. A 5. C ‎ ‎6. 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服务质量有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国家制定管理办法,规范企业,保障用户权益;快递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A 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三段中,“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说法绝对,材料一中第三段“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 B项,“比2018年6月下降0.3%”理解错误,环比指相对于2019年5月下降了0.3%。统计学中的“环比”,就是报告期(例如某月(年)对应上月(年),上月(年)对应前月(年)的逐期之比。以一期为一环,取环环相比的形象比喻。 而“同比”则是同期之比的意思,一般指本年某月的累计指标与上年相同月份的累计指标之间的对比。‎ D项,“杜绝所有”用词绝对化。材料四第二段中 “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①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根据材料一,“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②服务质量有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根据材料二,“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③国家制定管理办法,规范企业,保障用户权益。材料三,“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④快递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推进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利用等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帽子给我戴正了 刘正权 协警也是警察,你们给我记好了!局长说完这话,走到队列左侧,冲最边上的陈大华瞪圆双眼,举手,敬礼,然后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有人想笑,却没敢笑出来。,‎ 局长正就警容警纪警风做训示呢。‎ 陈大华努力去正头顶的警帽,他头小,警帽总是不愿意配合他的脑袋,自然正不起来。‎ 上岗第一天,就在局长那留下不好的印象,陈大华有点沮丧。‎ 队长是知根知底的,队长在分配陈大华执勤点时安慰说,工作态度端正,比警帽戴得正,更有说服力。‎ 陈大华这才宽了心。‎ 春节期间,像鸟儿归巢,在外地上班务工的人全部回来了,车多人多,警力严重不足,协警就成了传说中的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通常是一个警察带三四个协警镇守交通要道。‎ 主要是查酒驾,醉驾。‎ 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想要如同队长所说的工作态度端正,毕竟不那么容易,好几次敬礼完毕,人家车窗摇下,探出一个脑袋,热热落落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 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说狗日的买车都不晓得请我喝顿酒。‎ 小县城规矩,买车是大事,跟搬新家一样,要请喝酒的。‎ 陈大华意思很明显,公是公,私是私。‎ 不是所有人都守规矩的。‎ 初一走父母,初二走丈母,长辈面前,不好放肆。初三初四初五,敞开喝酒的日子,有亲朋故旧知道陈大华所镇守的街道在哪儿,喝酒时就打好了算盘,到时迎着那条路走,陈大华自然晓得网开一面。‎ 偏偏,网在那支着,别说一面,半面都没开。‎ 自投罗网,简直是,好几个熟人因为酒驾,抓了现行。‎ 还让人过节不?‎ 陈大华正一下头顶的警帽,就是要让人好好过节,才这么严的。‎ 你一个协警,不信你能给人敬一辈子的礼!有人这么口不择言骂他。确实,协警中很多人干着干着,因为没有指望转正,加上得罪人,悄悄谋了新的出路。‎ 协警也是警察!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以画外音的方式。‎ 事是在初五早上出的。‎ 值了通宵班的陈大华正准备下班,换班的同事已经在街对面冲他招手,示意他可以走人了。一辆白色轿车疯了般从右边抢过来,绿灯数字明明白白显示只剩下一秒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所有小孩都熟知不过的道理,身为司机怎么可以犯浑。职业习惯令陈大华一边挥手一边上车道上阻拦,示意对方暂停。‎ 暂停的却不是那辆轿车,是陈大华的思维。‎ 随着一声脆响,陈大华整个身体被撞得腾空飞起来,刚落地随着惯性一个侧滚,惨了,后面一台越野车再度碾上他的腰身。‎ 事故现场,局长发现一个特别反常的现象,陈大华的身体都支离破碎了,警帽却端端正正戴在头上,他的手,以敬礼的姿势呈现在大家眼里。队长告诉局长,为了把帽子戴端正,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 肇事车辆被抓住,白车司机解释是,他的车辆不小心刮擦了后边的越野车,想要逃避赔偿才加大油门抢红绿灯的。‎ 越野车司机确实因为追着前面车辆讨要说法才对陈大华造成的二次碾压。‎ 看似站得住脚的解释在局长那儿遭到质疑,局长早先干过刑警,白色轿车司机那话太经不起推敲,眼下车辆都购买了强制险,别说一点刮擦,就是撞了车,也犯不着逃逸,有保险公司理赔的。‎ 醉驾?肯定不是,司机身上没酒气。‎ 莫非是?局长心里一个激灵。‎ 检测结果跟局长怀疑的一样,毒驾。‎ 在给陈大华追认英雄的会议上,有网站记者提出质疑,一个协警,而且是走在下班路上,追认英雄,合适吗?‎ 协警也是警察,请你给我记好了、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有上下班之分吗?局长的声肯猛地提高八分,走到那个记者面前,瞪圆双眼,举手,敬礼,跟着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帽子,我有戴吗?记者摸了摸光秃秃的头顶,这么情绪化的人,怎么当上的局长。‎ 是说你无冕之王的帽子呢!队长上前,轻轻补上一句。‎ 我不过是个网站记者啊?‎ 网站记者也是记者!‎ 队长拍拍手中的警帽,端端正正戴上头顶,会议结束,得出警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帽子给我戴正了”为题,强烈的命令语气,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 B.‎ ‎ “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为后文陈大华殉职及局长的敏锐做了铺垫。‎ C. 队长是个次要人物,但总是在适当的时机,以最少的语言,或安抚部下,或反映下情,或阐释、传达局长的未尽之育、言外之意,精当而细致。‎ D. “他们这种五线城市”,是故事展开的环境,主人公陈大华的遭遇与这里的区位特点和人际关系特色有一定的关系。‎ ‎8. 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9. “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答案示例:①爱岗敬业。他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协警,但兢兢业业,责任心强,交班之后不忘职责,不幸殉职;为维护道路安全,他坚持原则,决不徇私,即使是熟人亲朋违章,他也不会“网开一面”。②严于律己。为保持警容严整,头小的他在帽子里缝制两道松紧带来箍住警帽,将警帽戴正。③待人和善。在执法过程中,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和熟人随和地说笑,哪怕有人口不择言骂他,他也只在心里顶撞。 ‎ ‎9. ①第一次是在陈大华上岗第一天,局长对协警做训示时提到的,意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该句位处小说开篇,既交代了主人公身份,又立刻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②第二次是陈大华的内心独白。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人,他不当面顶撞,表现了他既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③第三次是局长对网站记者说的。这是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有力地表现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项,“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更深的意蕴不是“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而是“无论是谁,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站正自己的立场”。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人物身份、职业及各种细节入手,解答本题主要根据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通过陈大华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来叙述的。例如他的身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的协警,但他兢兢业业,再交班之后不忘职责,最终不幸殉职的事,可见其爱岗敬业;从“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探出一个脑袋,热热落落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美气”,可见其待人和善;从队长告诉局长的侧面描写,说“为了把帽子戴端正,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可见其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题目要求简要分析“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的不同作用。然后要到文中找到这三处,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这句话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反映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现怎样的主题等。最后结合语句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内容上第一次在文章第一段的首句话,结合下文知是陈大华作为协警上岗第一天,局长对协警做训示时提到的,意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第二次在文章第二十二段,结合下文“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以画外音的方式。”知这句话是陈大华的心理独白,根据上文可知此话是针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人的无声反驳,表现了他是个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人。第三次在倒数第六段,结合上文可知是局长在给陈大华追认英雄的会议上,面对网站记者的质疑,而对网站记者说的。结合下文,可知此次表现小说的主题: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特点。‎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②找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又问:“今中外有所闻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则天下受福矣。”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悼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 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①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遂止。‎ 河北饥,遣持节行视,即发廪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 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选自《宋史·朱光庭传》,有删改)‎ ‎(注)①发策: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B.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C.‎ ‎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D.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与《诗》《书》《礼》《易》《乐》合称为“六经”,也被称为“六艺”。‎ B. 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 右,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一直比加“左”的地位高。‎ D.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文中指办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光庭有才能。他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问他几件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 B. 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悼等人。宣仁太后赞扬他。‎ C. 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 D. 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白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因救济入境的饥民而得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 ‎(2)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 ‎【答案】10. B 11. C 12. B ‎ ‎13. (1)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的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 ‎(2)朱光庭起初跟从胡瑗学习,胡瑗告诉他治学的根本在于忠诚守信,所以朱光庭终身践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给以根据句意、虚词和句子结构来判断。‎ 本题中“雍”为名词雍州的意思,它的宾语应该是“都会”,意思为雍州是一个大都市,所以在“都会”后面断开,排除A、C;‎ ‎“光庭”为人名,作“不从”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D。‎ 句子翻译为:朝廷五路出兵讨伐西夏,雍州是大都市,许多事情都靠这里去办,调发人员物资期限很紧,朱光庭常常坚持不答应。使者生气,将要施加军需物资缺乏之罪,朱光庭请求罢职离去,吕大防替他调解。‎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型时,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本题题干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筛选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B项,“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确被贬新州”错,原文为“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蔡确被贬新州不是因为朱光庭批评他不守臣礼,而是因为朱光庭弹劾他怨恨非议的罪行。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题的得分点为:盖,表原因;广,开拓;“何益于广土辟地也”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的百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第二题的得分点为:“光庭始学于胡瑗”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以,把;为学,治学;故,所以。句子翻译为:朱光庭起初跟从胡瑗学习,胡瑗告诉他治学的根本在于忠诚守信,所以朱光庭终身践行。‎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朱光庭,字公搂,十岁能写文章。推辞父亲的恩荫,考中进士,调任万年县主簿。几次代理县令,人们称他是“明镜”。曾孝宽因为朱光庭有才能而向朝廷推荐,神宗召见朱光庭,问到想再次出兵攻打安南。朱光庭回答说:“希望陛下不要把安南当作人类来养。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的百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皇帝又问朱光庭研究什么经书,朱光庭回答说:“年少时跟从孙复学习《春秋》。”皇帝又问:“现在在朝廷内外听到些什么吗?”回答说:“陛下更改法度,臣下奉行命令有的不是圣上的旨意,所以有的好有的不好。如果能去掉那些不好的,那天下就会得到福分了。”跟随吕大防在长安幕府。朝廷五路出兵讨伐西夏,雍州是大都市,许多事情都靠这里去办,调发人员物资期限很紧,朱光庭常常坚持不答应。使者生气,将要施加军需物资缺乏之罪,朱光庭请求罢职离去,吕大防替他调解。‎ 哲宗继承皇位,司马光推荐朱光庭做左正言,朱光庭首先请求罢免提举常平官、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认为蔡确身为山陵使,却走在先帝的灵柩之前,作为臣子不恭敬。又说章悖欺骗蒙蔽肆意狡辩,韩缜奸邪求宠,话很耿直。宣仁太后赞扬他能守正道,告诉他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畏惧、回避。‎ 升任左司谏,议论说“苏轼拟馆职考试题说:‘现在要效法仁宗的忠厚,而担心有关官员不能尽职,可能会玩忽职守。’我认为仁宗有难以形容的盛德,而不应当用‘玩忽’来议论,希望惩办他的罪行,来警戒大臣中不忠诚的人。”不久,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述这件事。宣仁太后说:“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于是议论停止。‎ 河北闹饥荒,朝廷派朱光庭拿着符节巡行视察,立即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而议论的人认为他消耗先帝多年积累的军需物资,改任左司员外郎。升任太常少卿,授任侍御史。弹劾蔡确怨恨非议的罪行,蔡确被贬到新州。授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调任潞州。邻近州县境内发生旱灾闹饥荒,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于是生病,还勉力办公事。去世,享年五十八。‎ 朱光庭起初跟从胡瑗学习,胡瑗告诉他治学的根本在于忠诚守信,所以朱光庭终身践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出于《战国策》“冯谖弹铁而歌。”⑤裂帛:指写家信。‎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 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 “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 颔联下句“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15. 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4. D 15.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感;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人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错误,曲解文意,“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作为比较阅读题,两者涉及到大致相同的意象,但在表情达意上有细微的区别。解读时抓住意象含义联系文本进行体会,明确异同点。本题,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李贺《客游》写作此诗时,李贺正值壮年,本应是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的时候,然而,却只能离乡背井、困顿于异乡。为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这是怎样的失意和无奈?失意之中生出思乡之情。诗人借冯谖“屡弹铁”的典故,写自己希望能像冯谖那样施展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艰难,愿望根本无法实现,诗人转而产生了回家的想法。‎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⑶“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风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悟已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此类试题解答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易错的字词:潦、暮、谏。‎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当表情包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情达意。‎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__________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___________、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许有人认为,( )。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__________。‎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___________。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推波助澜 累赘 俯拾即是 遏止 B. 兴风作浪 繁杂 应接不暇 遏止 C. 兴风作浪 累赘 应接不暇 遏制 D. 推波助澜 繁杂 俯拾即是 遏制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较为明显,台湾地区症状略轻。‎ B. “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略轻,台湾地区症状较为明显。‎ C. “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D. “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略轻,大陆症状较为明显。‎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B.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C.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D.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推波助澜:比喻助长事物的声势以扩大影响(多含贬义)。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此处主语是电视网络,结合语境“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此处应选“推波助澜”。第二处,累赘: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唆。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结合语境“电视记者吐出的话语”分析,此处选用“累赘”。第三处,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来多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的主语是例子,再根据语境“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分析,此处选用“俯拾皆是”。第四处,遏制,强调阻止的过程。遏止,强调结果。结合“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和后面语句分析,此处选用“遏止”。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选文共三段,第一段叙述台湾媒体提出的“语言癌”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的问题。第二段列举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第三段则提出治愈“语言癌”的具体措施。本题要补写的句子在第二段,这一段先说台湾学者对“语言癌”症状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然后有人提出异议,最后指出“语言癌”症状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要我们补写的正是有人提出的异议,结合语境“也许有人认为,……其实,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可判断应是先说台湾再说大陆,这样就可排除A、B两项;再者,根据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可判断应是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可排除D项。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在短时间内升温,然后才会引起关注;二是先“关注”后“热议”;三是句式杂糅,最后句陈述原因,既用了“因”,又用了“所致”。这样A项、C项,都犯了语序不当的语病;B项,句式杂糅,最后句陈述原因,既用了“因”,又用了“所致”,可删去“所致”。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曾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一种君子品行。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②_______,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虽然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慎独是一种哲学。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③___________。‎ ‎【答案】 (1). (1)何谓(为)慎独(什么是慎独) (2). (2)慎独是一种信念(品质) (3). (3)因为国治才得以平天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到本题,如第一空是一个问句,根据后文“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的提及一种君子品行。慎独是一种气度”‎ ‎,可知都是对“慎独”这一品质的论述,所以可填入“何谓(为)慎独(什么是慎独)”。第二空根据后文的论述可知,是三个分句,分别论述了“慎独是一种气度……慎独是一种哲学”,所以第二空也应该填入一句相似的句式,再根据后文的论述,可填入“慎独是一种信念(品质)”。第三空是一句递进关系的句子,根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来填,所以应该是“因为国治才得以平天下”。‎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从2019年6月1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每日游客总量控制在6.5万人次。通过预约、限流等方式,不仅能保障游客的游览安全,也能提升观赏体验,让长城内外、无限风光更好地丰盈每个人的心灵。另外,蜂拥而至的游客,让长城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增加了被破坏、被损毁的可能性。通过预约、限流为长城“减负”“纾压”,也是对长城必要而及时的保护。‎ ‎【答案】八达岭长城正式“限流”,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分析材料的类型,如本次所给的材料是新闻,新闻一般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其中导语和主体是主要部分,导语是新闻内容的总括,而主体是对导语的解说和补充,然后针对新闻找到导语部分,明确新闻的主体、事件,最后按照“何人何事”进行概括。分析本段材料可以发现,这则材料一共四句话,第一句是导语, “从2019年6月1‎ 日开始,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每日游客总量控制在6.5万人次”,主体是“八达岭长城景区”,事件是“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及限流措施”;第二、三、四句是对“预约、限流”这些方式作用的解说,故考生可以抓住导语部分进行概括。‎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崔卫平 ‎2010年10月,著名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在自己的手机上,写下这句话,并发到微博上,经转载,这句话在网上广泛流传。‎ 这些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设想把它跟帖到崔卫平教授的微博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角度自选,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国同梦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有时候,一个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尊严,就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与国同在。‎ 李大钊曾言:“青春之人,当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吾辈当将个人之梦想汇入伟大的中国梦中,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自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我国在曲折中不断奋进,发展,正是因为一代代先辈与国同梦,为建设国家而献身。钱学森不远万里回国研究原子弹,袁隆平经历无数次失败,研发出南海2号,马云几次创业失败仍不放弃,终于实现阿里巴巴带动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南仁东辛辛苦苦二十余载,换得中国天眼在世界绽放异彩……‎ 无数的前辈在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与国同梦,更要以国为梦,要为国而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当我们每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同行,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而当下社会许多年轻人没有高远的志向。只在娱乐中消磨时光,或许他们是畏惧奋斗的艰辛,抑或是担忧失败的苦楚。丘吉尔说过:“真正的成功就是在一次次失败后不减的热情。”不逐梦,无青春;不奋斗,无未来;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正值青年的我们绝不该把青春过成无味的肥皂剧,而是敢于做梦追梦,用奋斗与汗水谱写与国同梦的不朽诗篇。‎ 正如鲁迅先生给中国青年的寄语:“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我们欣喜的看到嫦娥4号的指挥室里多数是80后90后的身影;北斗导航研究者的平均年龄仅31岁;我国最年轻院士46岁。承载我国科学发展中坚力量的人们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这些人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的伙伴,中国青年当承载起责任,在奋斗中与国同梦。‎ 况且,82岁的钱七虎先生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年近90的杨国栋先生还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杨立本院士97岁为国家事业奋斗一生……耄耋老人尚且可以与国同梦,我们青年人又怎能退缩?‎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让我们每一个少年都将自己的梦与奋斗注入伟大的中国梦,与国同梦,铸华夏万世基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这类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所给材料是一则小诗,题干要求“设想把它跟帖到崔卫平教授的微博上”,提醒考生一定要围绕材料写作。这类题目审题时一般要通过分析材料的主旨、抓住材料的关键句等确定最佳立意。‎ 审题:‎ 本题所给材料是一首小诗,全诗围绕“你”和“中国”展开,可以看出,材料想探讨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开头两句“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的中国”点明“你”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是“你的”,所以“中国”是你的“依靠”,而“你”对“中国”有着责任和义务。接下来四句,“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则进一步说明了“你”与“中国”密不可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但显然这四句诗强调了“你”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是强调了个人对国家的影响。最后两句“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是把个人对国家的影响形象化,提出对个人的期许和要求,个人应为国家的光明而奋斗。‎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题考生应围绕“个人与国家”来写作,而且要侧重谈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影响。考生可以分析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个人的形象代表国家,个人强国家才能强等;还可以谈在国家建设中个人应如何去做,表现家国情怀,如,个人应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应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应勇于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等等。‎ 参考立意:‎ ‎(1)勇于担当,实现中国梦;(2)国家复兴,我的责任;(3)个人的形象代表国家;(4)个人强,则中国强;(5)个人自尊,则国有尊严;(6)每个人都应有家国情怀;等等。‎ 素材:‎ ‎(1)苏武持节: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李陵的软话攻心,单于的漫长折磨,都没能让他叛国。他持节不放,因为他知道,他是国家的代表,他的尊严就是国家的尊严。‎ ‎(2)老革命家吴玉章,维护国旗,也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3)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行文结构:‎ 本题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如写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国家复兴,我的责任”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提出论点后,可先引用袁隆平等人为国奋斗的事例,论证个人应以国家复兴为己任;再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寄语,论证青年人应勇于承担国家民族建设的重任,最后联系自身,表达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决心,突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回扣中心论点。注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