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0届高三4月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滨州市2020届高三4月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产品已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一大热点,每年都呈增长之势。包括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等在内的各领城市场主体,纷纷试水智能家居领城。但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当前智能家居概念日趋火爆,但市场情况尚不理想。比如一些消费者诟病较多的“伪智能”问题,以市场上大多数智能电饭煲为倒,厂商目前只能做到让用户通过手机控制开关的程度,做饭时仍需用户自己操作。很多智能产品虽能联网、能让用户通过手机端操作,但与消费者期待“智能”仍相去甚远。‎ 真正迈入“全屋智能”时代,我们仍要跨过一系列技术门槛。如“全犀智能”要求智能家居中所有产品运行在统一平台上,遵循统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厂商要在进一步升级改善智能化单品基础上,实现跨产品、跨品类互动。对已进入这一领城的厂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来说,携手打造更大的平台,克服产品兼容性差、难以相互连接等问题,事关长远发展。此外,智能产品的厂商和行业主管部门还要妥善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比如消费者担心的隐私泄露、安全及系统稳定性等问题。破解机器之同、人机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症结,才能加速智能家居产业健康发展,让智能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何希《迎接“全屋智能”时代》,《人民日报》‎2019年9月20日)‎ 材料二:‎ 标准,既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局中人的游戏规则,人工智能无论将如何改变世界,改变不了的是标准的不可替代性。如果缺失标准,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将变得混乱;如果标准不统一,市场将被分裂。我国虽然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标准化基础,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还待落实。‎ 为抢占人工智能这一轮科技主导权,在《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欧盟的“人脑计划”、日本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综合项目”中,标准规范与核心技术、顶尖人才一起被列为强化部署重点。‎ 发展至今已逾60年的人工智能近年却如横空出世般站在“风口”,其迫切需要建立明确规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我国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掌舵。‎ ‎(摘编自刘艳《标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化竞争》,新华网‎2018年2月12日)‎ 材料三:‎ 这段时间,一款AI换脸软件持续刷屏。该软件通过获取人脸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将影视剧、综艺节目片段中明星的脸换成用户的脸。可在满足用户短暂娱乐心理后,这款软件中所设置的灰色条款引发用户对自身肖像权和信息安全的担忧。同时,软件换脸行为是否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仍有待商榷。这场讨论,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反思。可以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智慧大爆发”带来的工具伦理性问题一直未被解决,进而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和法律伦理困境。如何确保安全、合理使用人工智能,亟待向整个社会求解。‎ 实现技术可用、可靠、可知、可控,首先要在人工智能商业考量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必须明确的是,利用技术的主体和收益方应是人本身。其次更要让人工智能处在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伦理下发展。技术应当存在伦理边界,技术发展和市场伦理的底线就是公平和安全。一方面,新的产品和技术应当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性能达到合理预期:另一方面新技术发展应确保数字网络、人身财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安全。‎ ‎(摘编自付千也《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安全基因》,《人民日报》‎2019年9月16日)‎ 材料四:‎ 疫情来袭,社会各界纷纷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疫情治理及物资管理能力,提高疫情诊断及防控水平。AI赋能,使得疫情管控能力不断提升,但目前依然存在着技术自身短板及能力建设滞后等关键问题,制约了AI技术在疫情防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流行病学体系中关于生物研究及医药学科研发需要对数据内在关联因素有详尽的论证,疫苗制造、药物研发等需要严谨的科学研究,尽管AI模型能够快速实现数据内在关系的建模挖掘,但尚不能解释其因果及相关性原因,因此依靠AI算法对流行病进行建模还需进行可解释性的理论攻关。‎ 其次,当前AI 模型输入对于数据要求高,需要数据清洗、对齐等大量前期工作。而各信息通信系统采集数据规则不同,格式各异,尽管各个维度数据统计覆盖相对完备,但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AI系统的有效输入,导致大量关键数据重复收集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另外,在疫情数据采集中,个人出行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病情病理信息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对于打赢抗疫“战役”至关重要,而由于相关数字化信息采集及整合能力匮乏,建设及采集主体分散,疫情治理所需的相关基站数据(运营商采集处理)、支付数据(银联及第三方支付机构采集处理)、出行数据(铁路公司、航空公司及酒店等信息系统采集处理)、城市摄像头及户口等行政数据(公安部门采集处理)的采集能力仍然相对欠缺,同时尚未形成有效的数据规范体系,直接制约了AI在疫情防控治理中的融合高效应用。‎ ‎(摘编自《疫情十万火急,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发力?》,“新浪科技”‎2020年2月12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日前智能产品成为我国市场消费-大热点,每年都呈增长之势,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等市场主体都在试水智能家居领域。‎ B. 市场上大多数的智能产品虽然打着“智能”的旗号,但实际所达到的“智能”水准太低,所以被消费者称为“伪智能”。‎ C. 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标准化基础,只要落实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就能抢占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主导权。‎ D. AI换脸软件背后潜在的消费者的隐私泄露现象,几乎是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产品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亟待解决。‎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加速“全屋智能”的发展,需要解决智能家居跨产品、跨品类的互动和产品的兼容性、连接性等技术门槛问题。‎ B. “全屋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面,其概念火爆,虽然众多其他领域的企业纷纷在此领域有所涉及,但市场情况并不理想。‎ C. 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将人工智能标准规范与核心技术、顶尖人才列为强化部署重点,这足见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竞争的激烈。‎ D. AI换脸软件中的灰色条款引发了人们对白身肖像权和信息安全的担忧。软件换脸行为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了侵权。‎ ‎3. 根据材料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工智能无法对生物研究及医药学科研发等的数据进行因果分析,因而不能对疫苗制造、药物研发提供帮助。‎ B. 个人出行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病情病理信息等对于抗击疫情十分重要,而AI技术则是打蠃这场“战役”的关键。‎ C. 各信息通信系统如使用统一的规格和格式采集数据,可减少AI模型前期所要进行的大量数据清洗、对齐等工作。‎ D. 运营商、银联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公安部门等对居民数据采集能力的欠缺,使AI在疫情防控治理中无法发挥作用。‎ ‎4. 疫情面前,AI技术赋能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请以智能电饭煲为例,结合前三则材料,说说智能电饭煲应如何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1. C 2. D 3. C ‎ ‎4. ①AI的不可解释性无法有效融入流行病学体系;②AI 对于多维数据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大量关键数据重复收集处理,造成资源浪费;③数据采集及整合能力建设滞后, 制约了AI融合进程。 ‎ ‎5. ①跨越技术门槛,升级改善智能电饭煲的性能,实现各类智能电饭煲与其他家居智能产品的互动;②在智能电饭煲的技术和市场方面,建立明确规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③在智能电饭煲的商业考量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严格测试和验证智能电饭煲的性能,确保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和社会发展的安全。‎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C项,“只要落实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就能抢占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主导权”错误,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我国虽然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标准化基础,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还待落实。”但是,不能说只要“落实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就能“抢占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主导权”。‎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软件换脸行为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了侵权”错误,材料三第一段原文“软件换脸行为是否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仍有待商榷”,可知选项“软件换脸行为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了侵权”,不符合原文。 ‎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因而不能对疫苗制造、药物研发提供帮助”错误,原文为“依靠 AI算法对流行病进行建模还需进行可解释性的理论攻关”,不能笼统地说“不能对疫苗制造、药物研发提供帮助”。‎ B项,“AI技术则是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错误,无中生有。‎ D项,“使AI在疫情防控治理中无法发挥作用”错误,原文说的是“制约了AI在疫情防控治理中的融合高效应用”,可知只是制约。‎ 故选C。‎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流行病学体系中关于生物研究及医药学科研发需要对数据内在关联因素有详尽的论证,疫苗制造、药物研发等需要严谨的科学研究,尽管AI模型能够快速实现数据内在关系的建模挖掘,但尚不能解释其因果及相关性原因,因此依靠AI算法对流行病进行建模还需进行可解释性的理论攻关”,可知AI的不可解释性无法有效融入流行病学体系;“当前AI 模型输入对于数据要求高,需要数据清洗、对齐等大量前期工作。而各信息通信系统采集数据规则不同,格式各异,尽管各个维度数据统计覆盖相对完备,但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AI系统的有效输入,导致大量关键数据重复收集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可知AI 对于多维数据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大量关键数据重复收集处理,造成资源浪费;“疫情数据采集中,个人出行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病情病理信息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对于打赢抗疫‘战役’至关重要,而由于相关数字化信息采集及整合能力匮乏,建设及采集主体分散,疫情治理所需的相关基站数据(运营商采集处理)、支付数据(银联及第三方支付机构采集处理)、出行数据(铁路公司、航空公司及酒店等信息系统采集处理)、城市摄像头及户口等行政数据(公安部门采集处理)的采集能力仍然相对欠缺”“同时尚未形成有效的数据规范体系,直接制约了AI在疫情防控治理中的融合高效应用”,可知数据采集及整合能力建设滞后, 制约了AI融合进程。‎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虽以“智能电饭煲”为例,但问题实际要考査的还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方法。三则材料的内容都涉及人工智能合理健康发展的举措,找出每则材料中与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相关的信息,对其进行分点概括,并且要准确结合智能电饭煲的例子。“真正迈入‘全屋智能’时代,我们仍要跨过一系列技术门槛。如‘全屋智能’要求智能家居中所有产品运行在统一平台上,遵循统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厂商要在进一步升级改善智能化单品基础上,实现跨产品、跨品类互动”,可知跨越技术门槛,升级改善智能电饭煲的性能,实现各类智能电饭煲与其他家居智能产品的互动;“发展至今已逾60年的人工智能近年却如横空出世般站在‘风口’,其迫切需要建立明确规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我国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掌舵”,可知在智能电饭煲的技术和市场方面,建立明确规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现技术可用、可靠、可知、可控,首先要在人工智能商业考量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必须明确的是,利用技术的主体和收益方应是人本身。其次更要让人工智能处在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伦理下发展。技术应当存在伦理边界,技术发展和市场伦理的底线就是公平和安全。一方面,新的产品和技术应当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性能达到合理预期:另一方面新技术发展应确保数字网络、人身财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安全”,可知在智能电饭煲的商业考量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严格测试和验证智能电饭煲的性能,确保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和社会发展的安全。‎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铁锅槐 梁衡 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树长在一口铁锅里,这好像绝不可能,但确实如此。‎ 去年十一月底,我在河南商丘寻找人文古树,看了几棵汉柏宋槐都不理想,大家气喘吁吁地坐下来吃午饭。当地一位朋友突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铁锅槐呢!”放下筷子,我们便冒着小雨赶到七十公里外的白云寺,拜访了这个锅与槐的奇妙组合。‎ 白云寺初创于唐贞观年间,曾是与少林、白马、相国等寺齐名的中原古寺,但现在香火不旺。我们去时凄风苦雨,寺里只有几个僧人袖手看门,一个小和尚系着围裙在伙房里淘米,后院及两厢都是零乱的砖瓦木料。进门后的右手处就是我们要拜访的铁锅槐,现在已是这个寺的镇寺之宝。只见一圈石栏杆中躺着一口直径两米多的大铁锅,锅里挺立着一棵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的古槐。锅沿有三指厚,在雨水的润泽下闪闪发光,像是一个套在树根上的项圈。锅已半埋土中,树的主根早穿透锅底,深扎地下,而侧根蜿蜒屈结,满满当当,将铁锅挤满撑破后又翻出锅外垂铺在地,像一大块不规则的钟乳石,或是一摊刚冷却了的岩浆。我看着这满锅的老根,只觉得这是一锅正在慢慢烹煮着的时间。虽是深秋,这古槐仍枝叶繁茂,覆盖着半亩大的地面。而整裸树身向西边倾斜,巍巍然如一座斜塔,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厚重与庄严。‎ 寺院是信众往来的宗教场所,被视作沟通神与人的桥梁。为了给众多僧人和香客备饭,寺里常有超大的铁锅。这口两米的大锅还不算最大,我见过一口更大的,洗锅时要放下一个梯子,才能将人送到锅底。大锅往往是一个寺院兴旺的标志。这白云寺在康熙时达到鼎盛,常住僧人千余人。史载1687年寺里住持佛定和尚为舍粥济贫,造铁锅两口,日煮米一石二斗。十九年后一口铁锅经长年的火烤水煮生了裂纹,就被几个小和尚抬着放到寺的一角。春去秋来,寺院盛而又衰,这口锅也渐渐被人淡忘。沙尘淤满锅底,荒草爬上了墙角,淹没了铁锅。这时一只喜鹊衔着一粒槐籽从天上飞过。它俯下身子,看到这汪嫩绿的鲜草,就落下来歇脚,槐籽落在铁锅里。想这铁锅离开灶台被弃墙角已经数十年,烈日严霜,凄风苦雨,它早已心灰意冷,奄奄待毙。忽然有一只小手轻轻地抓挠着它冰凉的身子,一丝微弱的声音响在耳旁若有似无地呼唤。原来是那粒槐籽经水浸土育,已经开始发芽生根。这口铁锅一下打了个寒噤,从梦中惊醒,忙将这个幼小的生命搂在怀里。那雪白的细根穿过厚厚的积土吮吸着锅沿上的雨滴,像是在替它擦拭眼角的泪花,而嫩绿的树苗已有尺许之高,正努力探出锅外,好奇地张望着庙宇、蓝天、自云。铁锅记起了佛经上讲的万物轮回,因果有缘,众生平等。啊,行住坐卧都是禅,一花一叶皆佛性。它觉得这是佛祖托它来抚养这个从天而降的小生命的,就更加搂紧这棵小树苗。槐树一天天长大,当它已经高过院墙,可以俯视外面的世界时,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槐树全是长在土地里,只有它被小心地托着、抱着,长在一口铁锅里,不觉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好比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甚至还身有残疾的母亲,在贫病交加中照样抚育着一个伟岸的英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它怎么能不痛感身世飘零而加倍珍惜,一定要活出个样子呢?!‎ 铁锅槐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就算你有一百个聪明的头脑也想象不出这样的作品。万物有缘,槐树本是一种最普通的树种,数百年来在山地平原、房前屋后不知有槐几多,而长在铁锅里的唯此一棵;铁锅本是一种最普通的炊具,千家万卢用来烧水煮饭的铁锅不知几多,但用来栽树而且长成大树的也只有这一个。再说,就算这锅与树前世有缘,那结合之后的数百年岁月,水火兵昏,雷劈电击,畜啃人砍,寺院塌毁,它们又携手逃过了多少劫难才有今天的正果?物竞天择,自然筛选,这是铁的定律。在无尽的岁月长河中,无数个偶然机缘的组合,就出现了奇迹,就诞生了天才。虽然人类愈来愈聪明,但还是逃不出自然的手心。不见我们办了多少音乐学院,却常会输给一个牧羊女或打工汉的歌喉;办了多少文学院,而大作家总是长在校园外。而皇室培养接班人,从选妃子、找奶妈开始,到定太子、配师傅,结果总是多有从草莽中杀出来的开国之主。假如现在有谁出巨资请你再复制一组铁锅槐,恐怕打死也不敢接这个活。‎ 铁锅槐虽是天工之物,但它修行于古寺之中,早已融进人的智慧和佛的灵性。在悬崖之上,在大河之岸,树抱石之类的奇树不知多少,而现在这棵古槐抱着的却是一口铁锅,是一锅人间烟火。这是信念的守望,是佛与人的拥抱,是伟大的天人之合。你只要看看那锅里劲结的树根,就知道它们有多大的定力,槐树咬定铁锅,将它凿穿、撑裂、抱紧、融合;铁锅则仰着身子吃力地挺举着大树,不顾自己已经被压裂,被深深地挤进了泥土。直至最后再也分不清是锅抱槐还是槐抱锅。这是心的力量,是佛家所谓的大愿,不信世上事不成,不信有缘不结果。它们就这样晨钟幕鼓,相濡以沫,在古寺残阳中不知送走了多少寂寞。山挡不住风啊,树挡不住云,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挡不住生命的降生。而一个生命一旦降生,就会本能地捍卫生的权利,坚强地活下去!‎ 临出寺门时已幕云四合,我又回望了一下这棵铁锅槐,经秋雨打湿的树身更显出沉稳的铁青,斜伸着的身子像一支要射向云空的利箭。而根部那一圈翻卷着的闪亮的锅沿则如一把拉满弦的弓,引而待发。我忽然觉得,伫立在面前的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思想者》。‎ 世人多爱盆景,喜其能于尺寸之间盈缩天地,吐纳岁月。而古今中外,到哪里去寻找铁锅槐这样一个天地所生、人神共塑、照古烁今的盆景呢?‎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放下筷子”“冒着小雨赶到七十公里外的白云寺”等内容,体现了作者等人对铁锅槐好奇而急于见到的心理。‎ B.‎ ‎ 文章用康熙年间白云寺的常驻僧人之多和大铁锅的由来、用途等,说明了为什么说“大锅往往是一个寺院兴旺的标志”。‎ C. 第④段描写槐籽在锅里生根发芽的情景时,用“打个寒噤”“搂在怀里”等语句形象地写出铁锅被幼小生命唤醒的过程。‎ D. 文章写白云寺曾是中原四大古寺之一,有过辉煌的历史,如今却香火不旺,僧人稀少,院内凌乱,暗含作者的批判之情。‎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描写铁锅槐的成长时,运用拟人手法,赋了铁锅和槐树人的情感,体现了铁锅给了槐树的呵护和槐树对铁锅的感恩。‎ B. 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具有承上肩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铁锅槐的生长的内容,义为下文写铁锅槐给人的哲思与启迪做了铺垫。‎ C. 文章在写铁锅槐是大自然的杰作时,使用了现实社会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人类即便再聪明,也无法与自然抗衡的道理。‎ D. 本文用词简洁、鲜活,语言富有韵味,如对铁锅槐成长历程的描写中,在句式上长短句结合,以长句为主,间有短句。‎ ‎8. 概括铁锅槐的形象特征。‎ ‎9. 为什么说“我忽然觉得,伫立在面前的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思想者》”?‎ ‎【答案】6. D 7. C ‎ ‎8. ①高大苗壮,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②生命力旺盛侧根蜿蜓屈结,枝繁叶茂;③饱经沦桑,充满厚重与庄严。 ‎ ‎9. ①“面壁的达摩”“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思想者》”用隐喻的手法写铁锅槐带给人的启迪;②锅与槐的结合告诉了人们心的力量、坚守信念的力量;③大自然塑造了铁锅槐,它饱经沧桑,是生命的见证,引人思考。‎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暗含作者的批判之情”错误,作者写如今白云寺的情形只是陈述历史的变迁,没有批判的意味。‎ 故选D。‎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C项,“使用了现实社会中的例子进行对比”错误,这里没有使用对比,只是列举现实中的例子。 ‎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①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解答本题的主要信息点在第三段,“只见一圈石栏杆中躺着一口直径两米多的大铁锅,锅里挺立着一棵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的古槐”,由“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可概括得出“高大苗壮,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锅沿有三指厚,在雨水的润泽下闪闪发光,像是一个套在树根上的项圈。锅已半埋土中,树的主根早穿透锅底,深扎地下,而侧根蜿蜒屈结,满满当当,将铁锅挤满撑破后又翻出锅外垂铺在地,像一大块不规则的钟乳石,或是一摊刚冷却了的岩浆”,可概括得出“生命力旺盛侧根蜿蜓屈结,枝繁叶茂”;由“我看着这满锅的老根,只觉得这是一锅正在慢慢烹煮着的时间。虽是深秋,这古槐仍枝叶繁茂,覆盖着半亩大的地面。而整裸树身向西边倾斜,巍巍然如一座斜塔,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厚重与庄严”,可概括得出“饱经沦桑,充满厚重与庄严”。‎ ‎【9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分析句子的丰富意蕴,通常要与全文的主旨相联系。这句话出现在原文倒数第二段,作者发表了对铁锅槐的感悟之后,即将离开时回望铁锅槐,感觉铁锅槐“是一个面壁的达摩”,“是另一个版本的罗丹雕塑的《思想者》”,这里运用了隐喻的手法,“铁锅槐虽是天工之物,但它修行于古寺之中,早已融进人的智慧和佛的灵性。在悬崖之上,在大河之岸,树抱石之类的奇树不知多少,而现在这棵古槐抱着的却是一口铁锅,是一锅人间烟火。这是信念的守望,‎ 是佛与人的拥抱,是伟大的天人之合”,即锅与槐的结合告诉了人们心的力量、坚守信念的力量;“你只要看看那锅里劲结的树根,就知道它们有多大的定力,槐树咬定铁锅,将它凿穿、撑裂、抱紧、融合;铁锅则仰着身子吃力地挺举着大树,不顾自己已经被压裂,被深深地挤进了泥土。直至最后再也分不清是锅抱槐还是槐抱锅。这是心的力量,是佛家所谓的大愿,不信世上事不成,不信有缘不结果”“它们就这样晨钟幕鼓,相濡以沫,在古寺残阳中不知送走了多少寂寞。山挡不住风啊,树挡不住云,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挡不住生命的降生。而一个生命一旦降生,就会本能地捍卫生的权利,坚强地活下去”,即大自然塑造了铁锅槐,它饱经沧桑,是生命的见证,引人思考。‎ ‎【点睛】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阅读这类文本一定要掌握答题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畋字台文,荥阳人也。年十八登进士第,释褐汴宋节度推官。二十二,史部调选,又以书判拔萃授予渭南尉、直史馆事。大中朝,白敏中、令狐绚相继秉政十余年,素与德裕相恶,凡德裕亲旧多废斥之,畋久不偕于士伍。咸通中,令狐绚出镇,刘镇北门,辟为从事。入朝为户部员外郎。右丞郑薰,令孤之党也,摭畋旧事覆奏、不放入省。畋复出为从事。咸通九年,刘瞻作相,荐为输林学士,转户部郎中。后迁中书舍人。十年,王师讨徐方,禁庭书诏旁午,畋洒翰泉涌,动无滯思,言皆破的,同阁笔推之。僖宗乾符五年,黄巢起曹、郓。六年,陷安南府据之。广明元年冬,贼陷京师,信宗出幸。畋搜乘补卒,缮修戎仗,浚饰城垒。尽出家财以散士卒,昼夜如临大敌。中和元年二月,将尚让、王瑶率众五万,欲攻凤翔。畋预知贼至,令大将李昌言等伏于要害。贼以畋儒者,步骑长驱,部伍不整。畋以锐卒数千,陈于高冈,虚立旗帜,延袤数里。距贼十余里,伐鼓而阵。贼不之测众寡,始欲列卒而阵、后军,未至,而昌言等发伏击之,其众大挠。日既晡矣,岐军四合。追击于龙尾陂,贼委兵仗自溃,斩域万计。时畿内诸镇禁军尚数万,贼巢污京师后,众无所归。畋承制招谕,诸镇将校皆萃岐阳。畋分财以结其心,与之盟誓,期匡王室。又传檄天下。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骑不过京西 其年冬,畋暴病,后薨于郡舍,时年五十九。‎ ‎(节选白《旧唐书·郑畋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B.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C.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D. 时驾在坤维/音驿阻绝/以为朝廷无能复振/及畋传檄/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巢贼闻之大惧/自是贼骑不过京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科举时代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 B. 书判,是唐朝隶部选官时考核的标准。“书” 指写字是否端庄有力、美观大方,“判”指文理是否优长。‎ C.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要负责农田、水利、户籍、赋税、俸饷等的机关。‎ D. 畿内,古称王都及其周国千里以内的地区,又称京畿,也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畋入仕较早,长期不受重用。他十八岁就考中进士,走上了仕途,但是仕途不顺,很长时间都得不到重用,直到刘瞻当上宰相之后,才任户部郎中。‎ B. 郑畋能书善写,才能令人信服。朝廷的军队讨伐徐州时,需要大量拟写诏书,郑畋构思迅速,挥笔书写,所言俱切中要旨,同僚纷纷上奏朝廷举荐他。‎ C. 郑畋虽为儒生,但也擅长军事。面对敌人的进攻,他预先命令大将埋伏于要害之地,然后虚张声势,摆开阵势,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伏兵出击,令敌人陷入混乱。‎ D. 局势混乱之际,郑畋稳定人心。黄巢占领京城,一时群龙无首。郑畋先是将各将领召集到岐阳,与他们结盟起誓,匡扶王室,然后又传令天下,令诸藩勤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右丞郑薰,令狐之党也,摭畋旧事覆奏,不放入省。‎ ‎(2)日既晡矣,岐军四合,追击于龙尾陂,贼委兵仗自溃,斩域万计。‎ ‎14. 郑畋为什么“久不偕于士伍”?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D 11. C 12. B ‎ ‎13. (1)右丞郑薰是令狐绹的同党,收集郑畋的旧事审查上奏,不让郑畋进人尚书省。‎ ‎(2)天色渐晚,岐军四面围拢上来,在龙尾陂追赶并攻击敌人,敌人扔下兵器自行溃逃,被斩杀的数以万计。 ‎ ‎14. 白敏中、令狐绹相继执政十多年,向来与李德裕互相憎恨,郑畋属于李德裕 一党,长期受到排挤。‎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时皇帝在西南,书信传递被阻断,大家都以为朝廷不能再次振兴。等到郑畋发布檄文,各藩镇受到震动,各自整治救援朝廷的军队,黄巢听说后大为恐惧。从此敌人的騎兵再也没有越 过京西。”‎ ‎“以为朝廷无能复振”“无能复振”的意思是不能再次振兴,“以为朝延无能”是误解,故排除C项;‎ ‎“自是贼骑不过京西”“贼骑不过京西”是主谓宾结构,“不过京西”讲不通,故排除A项;‎ ‎“耸动”是动词,“各治勤王之师”是动宾结构,“耸动各治勤王之师”句法混乱,故排除 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C项,“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要负责农田、水利”错误,水利是由工部负责的,工部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同僚纷纷上奏朝廷举荐他”错误,原文“同僚阁笔推之”的意思是同僚都放下笔推举郑畋,让他拟写诏书。 ‎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摭”,拾取,收集;“覆”,审查;“右丞郑薰,令狐之党也”,判断句,右丞郑薰是令狐绹的同党。(2)“晡”,傍晚;“委”,丢弃;“兵仗”,兵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解答本题,可根据原文“大中朝,白敏中、令狐绹相继秉政十余年,素与德裕相恶,凡德裕亲旧多废斥之,畋久不偕于士伍”概括,意思是“大中朝时,白敏中、令狐绹相继执政十多年,向来与李德裕互相憎恨,凡是李德裕的亲近故旧大多遭到废黜屏斥,郑畋很长时间不能担任官职”,即白敏中、令狐绹相继执政十多年,向来与李德裕互相憎恨,郑畋属于李德裕 一党,长期受到排挤。‎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郑畋字台文,是荥阳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出仕任汴宋节度推官。二十二岁时,吏部选官调职,又因考中书判拔萃科而被任南尉、直史馆事。大中朝时,白敏中、令狐绹相继执政十多年,向来与李德裕互相憎恨,凡是李德裕的亲近故旧大多遭到废黜屏斥,郑畋很长时间不能担任官职。咸通年间,令狐绹出朝任地方长官,刘瞻镇守北方边塞,征召郑畋为从事。郑畋进入朝中做了虞部员外郎。右丞郑薰是令狐绹的同党,收集郑畋的旧事审查上奏,不让郑畋进入尚书省。郑畋又出朝担任从事。咸通九年,刘瞻担任宰相,推荐郑畋为翰林学士,转任户部郎中。后郑畋升任中书舍人。咸通十年,朝廷的军队讨伐徐州,朝廷拟写的诏书交错纷杂,郑畋挥笔书写,文思泉涌,一动笔就不需要停下来思考,所言都能切中要旨,同僚都放下笔推举他(写诏书)。僖宗乾符五年,黄巢从曹州、郓州起兵。乾符六年,攻陷安南府并占据了它。广明元年冬天,敌人攻陷京城,僖宗离京出行。郑畋搜罗兵车增补士兵,修兵器,整修城池营垒。拿出全部的家财分给士兵,白天晚上都好像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中和元年二月,贼将尚让、王璠率领五万士兵,想要攻打风翔。郑畋预先知道敌人到来,命令大将李昌言等人埋伏在要害之地。敌人认为郑畋是儒生,步兵骑兵长驱直入,军队涣散不整。郑畋带领几千精锐的士兵,在高冈上列阵,虚立了很多旗帜,绵延几里。(在)距离敌人十多里(的地方),击鼓摆开阵式。敌人不知道朝廷军队的多少,才开始想整兵列阵,后面的军队还没有到,而李昌言等指挥伏兵袭击敌人,敌人大乱。天色渐晚,岐军四面围拢上来,在龙尾陂追赶并攻击人,敌人扔下兵器自行溃逃,被斩杀的数以万计。当时京城周围各镇的禁军还有数万,叛贼黄巢攻占京城后,禁军无处归附。郑畋秉承皇帝旨意进行招抚,各镇将校都聚集到岐阳。郑畋分发财物来凝聚人心,与他们结盟起誓,约定救助王室。又向天下传布檄文。当时皇帝在西南,书信传递被阻断,大家都以为朝廷不能再次振兴。等到郑畋发布檄文,各藩镇受到震动,各自整治救援朝廷的军队,黄巢听说后大为恐惧。从此敌人的騎兵再也没有越过京西。这年冬天,郑畋突然得病,后来逝世于郡舍,时年五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 苏轼 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 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 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 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诗人选取了“晚照”“前村”“夕烟”等典型的意象,营造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气氛。‎ B. 颔联以声衬静,高高的阁楼上传来清亮的下棋卢,虽有声音,但更衬托出环境的安静。‎ C. 颈联中,诗人说被贬到这里也没有什么怨恨,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旷达,又有一点白嘲的意味。‎ D. 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由此转向悲伤。‎ ‎16.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答案】15. D 16.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前两联选取了“晚照”“乔木”“前村” “夕烟”“棋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静自足的心情。②直抒胸臆。诗歌后两联写诗人被贬远地却不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里风景优美,如同家乡蜀地,在这里可以找到家乡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情感由此转向悲伤”错误,尾联中,诗人看到被贬之地的风光像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就如同在蜀江边的家乡一样,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故选D。‎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 ‎)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写诗人被贬远地后却没有太多被贬的忧伤,诗作倒更像一首山水田园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可知诗人通过“晚照”“乔木”“前村”“夕烟”“棋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静自足的心情。夕阳的余晖静静照在乔木上,前村升起炊烟。阁楼上传来清亮的棋声,还在早霜之前,诗人已闻到新酿美酒的味道。直抒胸臆,“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可知诗人觉得被贬谪到此地,无须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里的风光像蜀地,这里很像蜀江边的家乡,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随缘自适、乐观旷达。‎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谈到六国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的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接着又表明秦朝统治者爱护六国百姓的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种树郭橐驼传》中点明郭橐驼种树种得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则足以拒秦 (2).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 夙兴夜寐 (4). 靡有朝矣 (5). 能顺木之天 (6). 以致其性焉尔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夙”“寐”“靡”“致”“焉”的书写。‎ ‎【点睛】‎ 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奇迹,靠劳动书写。在中国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凝结了劳动者的智慧,浸透了耕耘者的汗水。经济学家科斯曾感叹( ) 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勒奋,创造了____________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的美好未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实践,绿色中国、制造强国的愿景,都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 ) “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有人说,幸福不是_______的,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劳动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幸福的硕果。‎ 当然,号召辛勤劳动,不等于容忍无休止的加班:鼓励奋斗拼搏,不容许________地侵犯休息、健康权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国,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_____、更有尊严,劳动者的创造力才会充分涌流。‎ ‎《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一首首老歌让我们回忆起劳动者胼手胝足为国奉献的动人场景。而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沧海桑田 信手拈来 肆无忌惮 保障 B. 沧海桑田 唾手可得 随心所欲 保证 C. 天翻地覆 唾手可得 肆无忌惮 保障 D. 天翻地覆 信手拈来 随心所欲 保证 ‎20. 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都靠的是劳动的双手唯有以劳动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B. 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唯有以劳动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C. 都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创造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D. 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答案】18. B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第一处应用顿号,“站起来”“富起来”为并列短语,二者作“从”的宾语。‎ 第二处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 第三处前后两句并列,并且分句中已用了逗号,故此处应用分号,‎ 第四处根据标点符号用法,引号或书名号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空,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又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从修饰的对象“巨变”看,应选“天翻地覆”。‎ 第二空,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根据语境“有人说,幸福不是”,应选“唾手可得”。‎ 第三空,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贬义词。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中性词。语境强调没有顾忌,不怕法律制裁,故应选“肆无忌惮”。‎ 第四空,保证:担保,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起保障作用的事物。根据语境“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此处用“保障”更合适。 ‎ 故选C。‎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第一个句子,“要靠……来托举”与“靠的是……”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第二个句子,“唱响”与“篇章”搭配不当。‎ A 项,第一句修改正确,第二句搭配不当并未修改;‎ B 项,第一句修改正确,第二句搭配不当并未修改;‎ C 项,第一句句式杂糅并未修改,第二句修改正确。‎ 故选D。‎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1.中国有16700000名教师,每个教师就是1/1670000。有人据此写出下面画线的句子。‎ 请仿照画线句分别为建筑从业者、外卖从业者、医护人员写几句话,要求句式大体致。(注:中国有500000名建筑从业者,700000 名外卖从业者, 170000名医护人员) ‎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 就注定 你是不同分母上的“‎‎1”‎ ‎(教师) 当你离开自己的孩子 却走到更多孩子身边的那一刻 你是“1"‎ ‎(建筑从业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外卖从业者)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医护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也许 你只是奋斗在中国的一个“‎‎1”‎ 但中国却因为每一个“‎1”‎的奋斗而伟大 ‎【答案】 (1). 当你感到渺小 (2). 却又将高楼竖立在人们面前的那一刻 (3). 你是“‎1”‎ (4). 当你顾不上吃饭 (5). 却赶着送餐的那一刻 (6). 你是“‎1”‎ (7). 当你和生命赛跑 (8). 却将身体置于危险的那一刻 (9). 你是“‎‎1”‎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首先分析画线句的特点:内容上赞美了每一名教师的奉献与价值,形式上采用了“当你……/却……的那一刻/你是‘‎1’‎”的句式。然后紧扣每一种从业者的特点,表现其个体的奉献与价值,用相似的句式表达出来。‎ ‎【点睛】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审清题意。即要明确试题要求仿写怎样的句子,有哪些限制条件。②明确话题。(隐含型的),抓住语义中心。③分析结构。即要认真分析例句的结构形式,明确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复句的要判断复句的类型。④判断修辞。大多数仿写试题都涉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根据例句判断仿句应该运用的修辞。⑤美化语言。仿写题多是一些情感丰富,富有哲理的语段,语言优美,生动,深邃,传神,所以要注意词语的锤炼,让语言亮起来。‎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将增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市康同济医院计划展开床位860张,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计划展开床位700张。两所医院均开设临床病区,设置感染控制、检验、特诊等辅助科室。根据医院容量和建设进度,军队医护人员将分批投入支援,首批力量1400人于‎2月13日抵达武汉,并计划在第一时间展开相关医疗救治工作。‎ ‎【答案】军队增派医护人员到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抗击新冠肺炎,根据医院容量和建设进度,首批已抵达武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解答此题,首先要梳理文段,筛选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新闻想要传达的内容。分析材料可知。“谁”,是“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将增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即军队增派医护人员;地点“武汉市康同济医院计划展开床位860张,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计划展开床位700张”,即“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方式“根据医院容量和建设进度,军队医护人员将分批投入支援,首批力量1400人于‎2月13日抵达武汉,并计划在第一时间展开相关医疗救治工作”,即“分批投入支援”,目前“首批力量 1400 人于 ‎2 月 1‎3 日抵达武汉”,将这些关键信息归纳整合,在题目要求的字数范围内表述出来即可。‎ ‎【点睛】解答压缩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贏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必先立志。俗话说:“人穷最怕志短”“人穷穷一时,志短穷一世”。但是,仍有个别贫困户等着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和赞助。这种单纯借助“输血式”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摆脱贫困需要智慧,要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单纯的物质资金支持转变到重视贫困地区人口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掌握脱贫技能的重要性,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材料二 振华中学某班召开辩论会,主持人公布正方观点是“扶志比扶智更重要”;反方观点是“扶智比扶志更重要”。同学们分成两大阵营,各抒已见,好不热闹。‎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任选一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 ‎ 发言稿参加辩论,体现你对辩题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扶志比扶智更重要 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扶志比扶智更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绝大多数国人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等特殊国情的限制,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严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而单纯借助“输血式”的外部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 精准扶贫重在“扶志”。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地理条件限制,又有缺乏产业原因。因此,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精准施策。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因此,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要先“扶志”。‎ 精准扶贫重在“扶志”。贫困县,原本是一个并不光彩的词汇,但是却因为由中央财政的巨额财政资金扶持和教育、科技、招商引资、甚至行政编制等方面的巨大政策优惠而成为众多所谓的“贫困县”争相追求的“香饽饽”,达到脱贫条件的贫困县则出于利益的考虑不愿“摘帽”。这些现象表明,某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不是不能致富,而是缺乏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勤劳实干的精气神,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此,扶贫必先“扶志”,要通过宣传教育,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思想,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精准扶贫重在“扶志”。单纯地依靠外部“输血式”扶贫,给钱给物,虽然可以解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时之困,但没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没有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没有“造血功能”,贫困地区就不能够从根本上断掉穷根,就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途径,要从根本上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必须要贫困地区立志自己要有“造血功能”。要改变过去“输血式”扶贫的模式,转向“造血式”扶贫,从单纯的物质资金支持转变到重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掌握脱贫技能的重要性,让群众自己想脱贫,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通过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来增强脱贫致富的技能。‎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扶志比扶智更重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 ‎【审题】材料的核心概念是“扶志”和“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主持人公布正方观点是“扶志比扶智更重要”;反方观点是“扶智比扶志更重要”。正方反方的关键字是“更”,两个概念“扶志”和“扶智”不是非此即彼,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针对“扶志”和“扶智”开展辩论会,任选一方发表看法,注意写成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扶志比扶智更重要;扶智比扶志更重要。‎ ‎【结构】观点明确《扶志比扶智更重要》,第一段分析原因“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等特殊国情的限制,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严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第二段分析为什么先“扶志”,“因此,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要先‘扶志’”;第三段分析怎么扶志,“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第四段强调“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掌握脱贫技能的重要性,让群众自己想脱贫”。最后一段重申观点,“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扶志比扶智更重要’”。‎ ‎【素材】1.“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条件差异巨大,各地致贫原因也不尽相同,所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唯有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脱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等、靠、要”观念,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2.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有无脱贫致富的意识和决心。不难发现,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穷依旧,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勤劳实干的行动。东源村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的凝聚力增强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对脱贫充满信心。在此过程中,脱贫对象与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是一个非常严肃认真考验硬功的工作,必须下一番“绣花”功夫。总之,对贫困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既能帮助他们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又能提高劳动技能,还兼带起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 ‎3.筑牢脱贫致富根基,首先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东源村在脱贫攻坚中不仅配齐配强村“两委”、村小组长、村民理事会队伍,加强村“两委”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而且还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开通了村党员组织生活微信群,有效提升了村支部引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凝聚力。“党建+脱贫攻坚”让东源村发展更有底气。‎ ‎【点睛】辩论是双方互相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说明一定的事情和问题,以图战胜对方,有时还要揭露对方的矛盾,驳斥对方的错误,力求最后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格式为: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我方观点)是……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写好辩论词要有例证、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逻辑,经得起推敲,如果一辩稿中逻辑漏洞太大就容易被对方攻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