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检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检测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现代学术不断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追求“高精尖”对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相比之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显得有些简单。无论在学者的科研项目里,还是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普及都是一个不那么“高大上”的领域。有意思的是,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却空前强烈——他们期待了解科技新发展,希望掌握经济、法律、心理相关知识,愿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界的“高冷”和大众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反映出当前我国学者撰写的科学普及读物缺乏。在科学领域,以天文学为例,在近年译介的普及读物中,我们看到包括引力波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等一大批科学家的名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近年来我们取得不小进步,但仍有较大提高空间。比如,目前学者撰写的汉字普及读物中,影响较广的是瑞典学者林西莉的《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我国作者在创作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文化科学普及是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关乎文化传承、科学普及的树人大计,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领域上,亟待中国当代学者投入更多精力,拿出更多高水平作品。‎ 学术大家从事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向大众的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担当。不少名家,如朱自清、顾颉刚、王力、朱光潜、李长之、陆宗达,他们笔下的科普读物篇幅不大、内容平易、语言轻松,却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教育热忱。朱自清《经典常谈》,用朴素清晰的笔触介绍经史子集中的经典著作,为初学者娓娓讲述传统文化要义与精神;李长之《孔子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孔子生平,展现孔子在风雨飘摇中的理想与坚持;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从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方法与世界观……无论“常谈”“故事”还是“纵横谈”,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科学普及的优良传统。‎ 在这一传统中,我们发现,把象牙塔中的高精尖,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文化科学普及,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给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绝非“小儿科”。这对学者提出更多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知识,需要透彻的本体研究,一针见血指向关键之处,否则容易在知识海洋中徘徊打转;想充分吸引初阶读者,不仅要有优美清晰的文笔,还要把握时代文化脉搏,不断尝试新颖多元的表现形式。有学者提出一个精彩的普及理念:“大学标准,小学趣味。”在为孩子讲解古诗词时,既要保持大学教学标准,知识准确、思想端正、审美纯正,又要揣摩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审美心理,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既保持学术品质,又放下学者架子,这种心态尤为可贵。‎ 从一定程度上说,全民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学术生命力的源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本。让人欣喜的是,在社会需求带动下,大批专业人士尤其青年学子走向文化科学普及领域。他们受过严格学术训练,又适应普及话语方式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一支专业、优质的创作队伍。近年来,普及读物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质量水平和原创性都明显提升。有专家指出,学术普及是教育和科研单位重要社会职能,能否在学科设置、职称评定等机制层面有所安排有所鼓励,同样关系这项事业的发展前景。‎ 期待中国当代学者能以别样方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 ‎(孟琢《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书里书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科学普及工作相比专业化、职业化的现代学术而言,不太受部分学者欢迎。‎ B.文化科学普及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树人大计有重要影响,中国学者需拿出好作品。‎ C.朱自清、王力等名家笔下的科普读物讲解科学的方法和世界观,有着深厚的积淀。‎ D.大批专业人士走向文化科学普及领域,使得近年来普及读物数量繁多、质量更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提出问题,再结合历史与现实论证做好文化科学普及的必要,最后提出呼吁。‎ B.文章以瑞典学者《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为例,说明了西方对我国科普作品的影响。‎ C.文章使用举例论证,来说明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科学普及的优良传统。‎ D.文章论证了要把学术讲给青少年绝非易事,既要保持学术品质又要放下学术架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空前强烈,是受到了学者对高精尖热烈追求的影响。‎ B.科学领域和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普及的对比,突显出学界和大众的鲜明反差。‎ C.学术大家从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良传统。‎ D.学术普及是教育单位的重要职能,也是学术生命力的源泉,关系教育事业的前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上世纪初,山西省大同市得胜堡村古长城周边村民,纷纷剥去长城古堡及城墙上的青砖垒墙建屋。近日,几名村民决定将自家院墙的青砖拆下补修长城。仔细想一想的是:把青砖贴回去就算是修复了长城吗?文物修缮能与普通房屋建造一样吗?文物保护的前提必须是科学、专业,如若盲目实施,很容易事与愿违,甚至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文物修复常常都在追求极致,这显然不是普通人、门外汉可以胜任的。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且不说对温度、湿度、修复材料等的苛刻要求都要细致把握,修复师为了实现修旧如旧,无论是对问题的筛查、对修复流程的精细控制,还是对传统制造和修复技艺的传承和创新,都需要长久的学习、积累和领悟,耗费巨大的精力。没有金刚钻,自然揽不了瓷器活。有修复师坦言,不专业的修修补补有时带来的破坏比“雨打风吹”的自然损坏更加严重,甚至带来不可逆的破坏。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修复、专业操作,才能算是对文物切实负起了责任。‎ ‎(摘编自郑海鸥《文物保护,修旧如旧是关键》)‎ 材料二:‎ ‎(摘编自搜狐教育《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奇缺》)‎ 材料三:‎ ‎2018年9月,一则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四川安岳县的南宋佛像被涂得五颜六色,既没有了庄严,更难说有美感。原来,这源于当地群众在1995年自发捐资聘请工匠重绘造像,由于民间泥瓦匠并非专业的文物修复师,造成破坏便在所难免。‎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我国文物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据调查,其中仅急需修复的馆藏文物就有230余万件,而国内具有一定保护修复专业技术的人员不足万人。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才的极度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当前文保领域出台的多项政策文件都强调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实施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当务之急是大力动员、抓紧落实,只有建设起一支体系完备、素质优良的文保专业技术队伍,才能为整体提升文保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文物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机制、资本引流、社会认知形成合力。虽说石刻被毁的代价过于高昂,但时至今日,也理当让其成为一个经典的反面素材,成为一次向全社会普及文物常识的契机。相关部门,对辖域内的文物应当有细致的摸底;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应当有流向文物保护的常规渠道,而不能只依赖“民间捐资”;可能接触文物的民众,应当有基础、正确的保护认知。‎ ‎(摘编自易之《南宋石刻被涂成庙会风,文物经不起如此折腾》)‎ 材料四:‎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故宫文物医院迎来了第一批40名预约观众,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文物医院志愿者也正式上岗。值得注意的是,故宫文物医院的对外开放是有多个维度的。它既包括对普通预约观众的开放,也包括对外招募志愿者。由志愿者从事文物医院的讲解工作,使得文物医院在开放的同时,专职人员的工作不受影响,日常业务运转正常进行。‎ 近年来,国内文物保护工作的缺口,成为限制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因为专业人才稀缺,文物保护工作本身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在保护和开放难以兼顾的情况下,很多文保单位选择把有限人力用于保护文物本身,从而制约了文物在公共文化与教育方面充分发挥其价值。‎ 鉴于文物保护的专业性,志愿者与专业文保机构必须紧密联系,携手并进。对于文保机构来说,需要学习先进理念,建立和维护一支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只有紧密联系各有特长、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志愿者,才能帮助文保机构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有志于投入文保志愿工作的人们,在释放一腔热情之前,不妨先评估一下自己应具备的相应能力。‎ ‎(摘编自王钟的《故宫招募文物修复志愿者值得点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物保护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合力来推动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政府的政策机制,财政与社会资本的引流,以及相关民众具有一定的保护认知。‎ B.故宫文物医院的对外开放是有多个维度的,既要吸引普通的预约观众前往参观,又要招募文保志愿者参与到故宫的日常业务运转中来。‎ C.文物修复常常都在追求极致,要求修旧如旧,如果让非专业人士盲目修修补补,可能会使文物面目全非,甚至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D.我国拥有的文物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修复文物的专业技术人员却十分匮乏,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任务十分紧迫,要大力动员,抓紧落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川安岳县的南宋佛像被民间泥瓦匠弄得面目全非,破坏严重,这样的民间修复对正确保护与修复文物而言,没有任何价值。‎ B.许多文保单位难以兼顾文物的保护与开放,这使文物在公共文化与教育方面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志愿者的加入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C.文物修复专业性极强,其人才培养也很不易,从业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积累和领悟众多有关文物修复的专业知识。‎ D.文博单位从业人员中,非技术人员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的总和,这表明我国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 ‎6.材料一、三、四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加以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万里长城 余光中 那天下午,心情本来平平静静。后来收到元月3日的《时代周刊》,翻着翻着,忽然瞥见一张方方的图片,显示堪培拉和一票美国人站在万里长城上。像是给谁当胸锤了一拳,他定睛再看一遍。是长城。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是长城,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 对区区一张照片,反应是那样的剧烈,他自己也感到很惊讶。万里长城又不是他的,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人,生在江南,柔橹声中多水多桥的江南。他的脚底从未踏过江北的泥土,更别说见过长城。可是感觉里,长城是他的。几十年来,一直想抚摸想跪拜的一座遗产,忽然为一双陌生而自莽的脚捷足先登,他的愤怒里有妒恨,也有羞辱。‎ 他有一股冲劲,要写封信慰问长城。一回头,太太的梳妆镜叫住了他。镜中出现了一个中年人,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在耳边。大陆会认得这个人吗?二十年前告别大陆的,是一个黑发青睐的少年啊!‎ 那位女职员接过信去,匆匆一瞥,然后忍住笑说:‎ ‎“这怎么行?地名都没有。”‎ ‎“那不是地名吗? ”他指指正面。‎ ‎“万里长城?就这四个大字?”她的眉毛扬得更高了。“告诉你,不行!连区号都没有一个,怎么投递呢?何况,根本没有这个地名。”‎ 其他的女职员全围过来看。大家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其中一位女职员忍不住念起来。‎ ‎“万里长城:我爱你。哎呀,这算写得什么信嘛?笑死……这种情书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万里长城在哪里?”‎ ‎“一封信,只有七个字。”另一位小姐说。“恐怕是世界上最短的信了吧?”‎ ‎“才不!”他吼起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信。可惜你们不懂!”‎ 他从人丛中夺门逃出来,把众多的笑声留在邮局里。‎ ‎“你们不懂!”他回过身去,挥拳一吼。‎ 在冷冷的雨中,他梦游一般步行回家。他走过陆桥。他越过铁路。他在周末的人群中挤过。前后左右,都是年底大减价的广告,向汹涌的人潮和市声儿售大都市七十年代廉价的繁荣。人潮海啸而来,冲向这个公司那个餐厅,冲向车站和十字路口,只有他一人逆潮而泳,泳向万里长城。‎ 顿然,他变成了一个幽灵,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孤魂野鬼。没有人看见他。他也看不见汽车和行人。真的。他什么也看不见了,行人、汽车、广告、门牌、灯。市声全部哑去。他站在十字路口,居然没有撞到任何东西!他一个人,站在一个空城的中央。‎ ‎“万里长城万里长,”黑黝黝的巷底隐隐传来熟悉的歌声。“长城外面是……”那声音低抑而且凄楚,分不清是从巷子底还是岁月的彼端传来。他谛听一会,脸颊像浸在薄薄的酸液里那样的噬痛。直到那歌声绕过迷宫似的斜街和曲巷,终于消失在莫名的远方。‎ 于是市声一下子又将他拍醒。一下子全回来了,行人、汽车、广告、门牌、灯。‎ 终于回到家里。桌上,犹摊开着的杂志。他谛视那幅图片,迷幻一般,久久不动,不知不觉,他把焦点推得至深至远。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啊。万里长城万里长。‎ 而令他更惊讶的是,堪培拉不见了,那一票美国人怎么全不见了?长城上更无人影。真的是全不见了。正如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万里长城长在那里。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堪培拉笑,万里长城长在那里。‎ ‎1972年2月1日深夜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万里长城”为题,不仅因为它是行文的线索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使文章先声夺人,给人以厚重沧桑的文化气息。‎ B.把蜿蜒雄踞山脊的长城比喻为一条未随古代飞走的龙,意在强调长城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因而不容许外国人捷足先登。‎ C.“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作者用诗家语言含蓄交代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因。‎ D.“寄信”和“回家”两个片段中均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七十年代台湾民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乡愁的忽视。‎ ‎8.作者主张散文语言要有弹性,即对于各种句式、语气和语体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简要分析。(6分)‎ ‎9.作者是怎样在虚实变换中展现“他”的流动起伏的情思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宗文德颇圣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其先魏拓拔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父晟,字季,涉书史,矫鸷晓兵,仕隋为右骁卫将军。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时隐太子衅阋已构,后内尽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及帝授甲宫中,后亲慰勉,士皆感奋。寻为皇太子妃,俄为皇后。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后廷有被罪者,必助帝怒请绳治,俊意解,徐为开治,终不令有冤。下嫔生豫章公主而死,后视如所生。媵侍疾病,辍所御饮药资之。下怀其仁。兄无忌,于帝本布衣交,以佐命为元功,出入卧内,帝将引以辅政,后固谓不可,乘间曰:“妾托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汉之吕、霍,可以为诫。”帝不听,自用无忌为尚书仆射。后密谕令牢让,帝不获已,乃听,后喜见颜间。从幸九成宫,方属痰,会柴绍等急变闻,帝甲而起,后舆疾以从,官司谏止,后曰:“上震惊,吾可自安?”疾稍亟,太子欲请大赦 ‎。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支。若修福可延,吾不为恶。使善无效,我尚何求?且赦令,国大事也,岂宜以吾乱天下法!”太子不敢奏,以告房玄龄,玄龄以闻,帝嗟美。而群臣请遂赦,帝既许,后固争止。及大渐,与帝决,时玄龄小谴就第,后曰:“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妾生无益于时,死不可以厚葬。”又请帝纳忠容谏,勿受谗,省游畋作役,死无恨。崩,年三十六。 ‎ ‎(摘编自《新唐书·列传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B.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C.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D.晟兄炽/为周通道馆学士/尝闻太穆劝抚突厥女/心志之/每语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昏/故晟以女适太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是庙号,在文中指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文中太子指李建成,而继承皇位的是李世民。 B.媵是妃、嫔陪嫁者,也可能成为妃、嫔;侍是婢女。媵侍,可理解为宫中其他女子。 C.幸,文中指皇帝到达某地,与“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中的“幸”含义不相同。 D.大赦,是古代封建帝王只在王位更替之际采用的以免除或减轻犯人罪责的制度安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孙皇后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她喜欢读书,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力求规避汉代吕氏、霍氏之凶险。 ‎ B.长孙皇后做事勤谨,感奋人心。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嫌怨已成的情况下,她内助秦王,以求消除嫌怨,必要时亲慰将士。 C.长孙皇后与人为善,居安思危。她以善待人,视豫章公主如同己出,省下药食救助身边他人,时刻忧心于家国安危。 D.长孙皇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房玄龄闲居,她忧心而留遗言;皇上违其心意而长期委重任于其兄长,她临终再谏求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 ‎(2)玄龄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观村童戏溪上①‎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跄冲淖②去,纸鸢③跋扈挟风呜。‎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④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注】①干道元年(1165年),40岁的陆游被调任隆兴府通判,因谗言被罢免官职,闲居于山阴4年。此诗作于干道三年春。②冲淖:冲到泥沼里去。③纸鸢:风筝。④耦:读 ‎“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中的“观”字是统帅全诗的关键,前三联描写所观,最后一联抒发所观之感。‎ B.首联通过溪水堤平、村童谢晴等意象,描绘了祥和的画面,反衬尾联的不平心情。‎ C.“跋扈”一词变客为主,形象地描绘了风筝挟持风在空中飞扬跋扈发出声响的形象。‎ D.颈联由实转虚,展现了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农耕,冬闲则入塾学习的生活画面。‎ ‎15.人们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首联中的“闲”字最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就像动物一样有着模仿的天性。因为创新很难,所以模仿 。正是因为这种必然性,时尚的力量才能如此强大。无论是意见、观念还是文学作品甚至服装,有几个人有足够的勇气与时尚 ?每个时期都有少数人 ,成为小众,并受到无意识群众的模仿。但是这些有个性的人不能太过标新立异,他们要是这样做的话,会使模仿他们变得过于困难,他们的影响也就无从谈起。正因为这个原因,过于超前于自己时代的人,一般不会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带来影响。这是因为两者过于 分明。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欧洲文明尽管优点多多,东方文明对它们却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因为两者实在是太悬殊。‎ 从长远看,历史与模仿的双重作用,会使同一国家、同一时期的一切人十分相似。即使那些好像坚决不受这种双重影响的人,如哲学家、学者、作家等,(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所难免 抗衡 出类拔萃 界限 B.势在必行 抵抗 不落窠臼 界线 C在所难免 抗衡 不落窠臼 界限 D势在必行 抵抗 出类拔萃 界线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东方文明对它们却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因为两者实在太悬殊。‎ B.它们对东方文明却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因为两者差别实在太大。‎ C.东方文明对它们却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因为两者差别实在太大。‎ D.它们对东方文明却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因为两者差别实在悬殊。‎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的思想和风格也散发着一种相似的气息,使他们所属的时代立刻就能被辨认出来 B.一种相似的气息就会从他们的思想和风格中散发出来,他们所属的时代立刻就能被辨认出来 C.从他们的思想和风格中也会散发着一种相似的气息,他们所属的时代立刻就能辨认出来 D.他们的思想和风格也有一种相似的气息散发出来,我们立刻就能辨认出他们所属的时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临床研究显示,① ‎ ‎。对于更年期妇女,无论骨密度如何,高钠饮食都会增加骨折的危险。《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我国人均每日食用钠盐10,5g,比膳食指南要求的量高出75%,但日常钙摄入量却只有推荐值的一半。所以高钠低钙就更增加了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高钠饮食可以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也就是在排水排钠的同时,② 。骨骼中的钠含量占全身总钠含量的一半,钠元素本身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骨骼代谢,即促进旧骨被破坏和新骨生成,③ ,所以会加重骨质疏松。‎ ‎21.请对《攀枝花日报》2019年10月11日发布的下面这则消息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5分)‎ 注册、登录、填写信息、接受指导服务……10月10日上午,我市某小微企业工作人员在公司电脑上通过我市试行的小微企业“自公告”平台办理了相关业务。当天我市正式上线试行小微企业(三产服务业)“自公告”制度,属全国首创。‎ 小微企业(三产服务业)“自公告”制度,旨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据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介绍,该局已打造手机移动端应用、微信公众号、行政审批事项二维码等审批服务“自公告”平台,《营业执照》办结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结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关于“公德”,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叶嘉莹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是“群德说”。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错在“朱自清、王力等名家笔下的科普读物讲解科学的方法和世界观”,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三段“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从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方法与世界观”,并不能证明朱自清、王力等名家都“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方法与世界观”。故选C。‎ ‎2.B【解析】B项,错在“说明了西方对我国科普作品的影响”。根据原文第二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近年来我们取得不小进步,但仍有较大提高空间”,可知文章以瑞典学者《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为例,说明的不是“西方对我国科普作品的影响”,而是说明我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仍有较大提高空间”。故选B。‎ ‎3.C【解析】A项,强加因果,原文中“追求‘高精尖’对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和“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却空前强烈”并无因果关系。B项,“科学领域和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普及的对比”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是“学界的‘高冷’和大众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并没有把科学领域和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普及作对比。D项,张冠李戴,由原文第五段“有专家指出,学术普及是教育和科研单位重要社会职能,能否在学科设置、职称评定等机制层面有所安排有所鼓励,同样关系这项事业的发展前景”,可知这是“专家”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故选C。‎ ‎4.B ‎ ‎5.A ‎6.①材料一侧重提出文物修复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②材料三侧重从宏观层面提出文保人才的培养和各个部门解决文保问题的措施。‎ ‎③材料四侧重从具体层面,以故宫为例探讨文物保护志愿者在文保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每点2分)‎ ‎7.B【解析】妒恨,渴望登长城而不得的心情。‎ ‎8.①以典雅的书面语为主,夹杂方言、口语词汇。多采用书面语,如“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等,只有少部分口语,如“不见了”“全不见了”等,还有个别方言,如“一票”。‎ ‎②以诗入文,整散结合。从句式特点来看,既有排列如诗的整句,如“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堪培拉笑”,也有散句,如“而令他更惊讶的是,堪培拉不见了”,整散结合 ‎③陈述语气、反问语气、感叹语气兼用,运用反复等修辞以增强语气。 有的句子表达陈述语气,如“终于回到家里”,有的句子表达反问语气,如“那一票美国人怎么全不见了?”还有的句子表达感叹语气,如“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从修辞手法来看,这一部分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万里长城长在那里”等。 ‎ ‎9.①第一部分实中有虚,主要写“他”看到图片由平静转为愤怒、妒恨,中间穿插了“他”的经历背景。交代“他”对长城特殊的情感以及渴望登长城而不得的痛苦。‎ ‎②第二部分实写“他”寄信的遭遇,表达了“他”因人们不了解长城、不懂“他”对长城情深而起的愤怒。‎ ‎③第三部分先实写“他”步行回家,突然转为虚写“他”的内心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世界。突出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心灵的孤寂和萦绕在心中的故土情结。‎ ‎④第四部分先实写“他”回家再见图片,后虚写“他”联想和想象发生在长城的古今事件。赞美了中华文化的永恒,暗示了自己的坚守。‎ ‎10.A 11.D【解析】在新皇帝登基、更换年号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例如立皇后、立太子等)、国家遭遇大天灾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12.D【解析】“皇上违其心意而长期委重任于其兄长”错。 13.(1) 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 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停歇。(大意2分, “约素”“益”“少”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玄龄长期侍奉陛下, 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 (大意2分, “事”“预”“置”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是河南府洛阳县人。其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 因后来成为魏宗室的长房子孙, 故称之为长孙氏。父亲长孙晟, 字季, 涉猎书史, 矫健勇猛,通晓兵法, 出仕隋朝任职为右骁卫将军。长孙皇后性喜图书史籍, 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 视听言动严守礼法规范。长孙晟之兄长孙炽, 仕周为通道馆学士。曾闻知太穆皇后幼时劝北周武帝抚接突厥之女, 暗暗记在心中。常对长孙晟说:“这是聪明智慧之人, 必生奇异之子, 不可不考虑她的婚姻之事。”因此长孙晟将其女嫁给太宗。其后秦王与隐太子李建成嫌怨已成, 长孙皇后内助秦王尽孝以侍奉高祖,谨慎地顺承高祖诸妃, 以消除猜疑。到太宗进入宫中分发将士铠甲兵器时, 长孙皇后亲临其地慰劳勉励将士,‎ ‎ 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振奋。不久成为皇太子妃, 接着成为皇后。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 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停歇。与太宗谈话, 如涉及到国家大事时, 就推辞说:“母鸡负责早晨打鸣,其家就会穷困,这怎么能行呢?”太宗一再问她的意见, 她一直不回答。后廷之中如有遭受罪责者, 她必定助帝发威请求加以惩治,等太宗气头一过, 再慢慢为之开脱,最终不使人受冤屈。下嫔生下豫章公主后死去, 她视公主如同己出。媵侍宫人生病,她停用自己所用的饮食药品转送给她们服用, 其下都感怀其仁德。其兄长孙无忌, 与太宗本是布衣之交, 因是佐命元勋, 常常出入内室, 太宗打算任用他辅佐朝政, 长孙皇后一再认为不妥, 乘便对太宗说:“我既已托身于紫宫,尊贵已到极点,实在不愿私亲再掌朝廷大权。汉代的吕氏、霍氏,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太宗不听,自用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她便暗地晓谕无忌坚辞其职,太宗没办法,只好同意其请,她才喜笑颜开。后来随从皇帝驾临九成宫,当时正逢染疾在身,恰遇柴绍等人急变奏闻, 太宗披甲而起,长孙皇后带病乘车跟从其后,宫中执事人员劝她不要随行,她却说:“皇上震惊, 我怎能独自安逸呢?”病情加重后,太子想奏请大赦。长孙皇后说:“死生自有天命,非人力可支撑。如果修福可延寿命, 我从未作恶;既然行善并无效验,我还希求什么呢? 况且赦令是国家大事,怎能因我之故搅乱天下之法!”太子不敢奏闻太宗, 便告知房玄龄, 房玄龄奏闻此事, 太宗很是嗟叹赞美。群臣奏请大赦,太宗也表示同意,长孙皇后极力阻止,太宗只好作罢。到临终时,与太宗诀别, 当时房玄龄因受责斥免职归家,皇后说:“玄龄长期侍奉陛下, 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我家因恩泽进用,无德行而任职,容易致祸,请不要交付权柄,只以外戚身份奉朝请就足够了。我生时无益于时, 死后不可厚葬。”又奏请太宗纳忠容谏,别信谗言,减省出游行猎兴作工役之事, 死而无憾。随后逝世, 时年三十六岁。‎ ‎14. A【解析】“前三联描写所观,最后一联描写所观之感”分析不当,前两联描写所观,三、四两联描写的是所观之感。‎ ‎15. 示例:“闲看”之“闲”, 并不是“悠闲”之“闲”, 饱含着诗人的无奈与辛酸。①“闲”字蕴含着暂时得来的对农村朴实生活情趣的享受。诗人在官场备受排挤,遇此恬淡的农村生活,倍感受用。‎ ‎②“闲”字饱含着对炎凉官场的厌弃。诗人力主北伐,恢复中原,却受到主和派的打压,“闲”字背后,隐藏着诗人的几多辛酸。‎ ‎③“闲”字饱含着对正义的呼唤。诗人德才兼备,忠于朝廷,却被免职闲居,“闲”字的背后,凝聚了诗人对正义的期待。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6.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17. C【解析】在所难兔: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兔。势在必行: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悄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从语境米看,应该川“在所难兔”。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抗衡:对抗,小相上下,一般表达为”与…抗衡”所以本句川“抗衡”最好。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根据语境,应该用“不落日”。界线:基本意思两个地区之间划分边界的线。界限:意思是不同事物的分界。根据语坑,应孩用“界限”。‎ ‎18.B【解析】A项,王客倒置,根据前义应该是“它们对东方文明”,另外,“太”和”悬妹”的“悬”语义重复;C项,主客倒置;D项,差别”与“悬殊”搭配不当。‎ ‎19.A【解析】前文的中语是人,所以为了承接上文,此空应该以人称代词“他们”开头,排除B,C。正是因为“他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风格也有一种相似的气息散发出来,才使得他们所属的时代立刻就能被认出来。D变换了主语,前后衔接不如A连贯。‎ ‎20.①高钠饮食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②钙也有所流失 ‎③但是破坏的多于生成的 ‎21.10月10日,我市(攀枝花市)试行全国首创的小微企业“自公告”制度,旨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题是新闻材料压缩题,第1段是新闻的导语,从中概括出时间、主要事件;再根据字数要求从第2段中筛选出事件的意义、作用“旨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整合即可。‎ ‎22.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