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题型对点指导(古诗文鉴赏)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题型对点指导(古诗文鉴赏)学案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古诗文鉴赏) 学案 鉴赏古代诗歌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古文字功底,还要有良好的文学素养,更需要有过硬的表达功底。读懂,是古诗词解读的基本要求,应该做到广泛阅读。古诗鉴赏的分值是11分,一道五选二的题目,一道主观题目。‎ 古诗鉴赏答题要点要先做到五看:题干、标题、作者、注释、题材;三抓:意象、诗眼、直接抒情字句。题目是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看作者可以明确风格,了解时代;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特殊词句,把握感情的切入点。‎ ‎ 第一,弄清“写什么”。涉及的知识点有意象形象、意境氛围、情感志向等。‎ ‎ 第二,把握好“怎么写”。即作者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手段等。‎ ‎ 第三,弄清楚“为何写”。主要涉及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主题等。‎ 最后在读通诗歌的基础上,做到“披文入情”,即从文本入手根据问题组织答案。高考古代诗歌的复习备考应基本沿着“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的思路拾级而上。‎ ‎1.“思想情感”与“艺术手法”是两大高频考点。‎ ‎2.比较阅读题时有出现,考查的对象往往是比较景物描写的异同、表现手法的异同、思想情感的异同等。‎ ‎3.选材方面以唐宋诗词为主,内容方面主要为写景抒情类诗词。‎ ‎4.分值稳定,题型略有变化,由原来的两道主观题变为可能是一道主观题一道选择题,而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是重中之重。 ‎ 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幽微而蕴藉的,因此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创设情境,以诗句为根据创设意境,深入其中,进行角色体验,设身处地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一般是运用八读法来解答此类问题。‎ 八读法:‎ ‎(一) 读标题。‎ ‎(二) 读作者。‎ ‎(三) 读注释。‎ ‎(四) 读意象。‎ ‎(五) 读典故。‎ ‎(六) 读关键词。‎ ‎(七) 读关键句。‎ ‎(八) 读题干。‎ 典例一:(2017全国课标2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 ‎ ‎15.题干问的是“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其实还是人物形象的考查。解答本题,不但要关注首联,还应关注全篇。诗歌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 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 规范意识,强化书面表达 从提高自身的鉴赏基本功、表达基本功做起,做好“产出”这一关。行百里者半九十,鉴赏解读是一回事,最后呈现到卷面上的又是一回事。规范答题从层次开始,用规范的诗歌鉴赏术语解读和评价诗歌才能够在考场上赢得主动。‎ 同时,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语言词不达意或者过于口语化都有可能导致扣分。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老师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因此,卷面书写布局也绝对不容忽视。‎ ‎2018年考查方式将会和2017年保持一致。‎ ‎1.分值11分保持不变,题目类型改为客观题+主观题混合考查的形式。‎ ‎2.内容方面,客观题的考查为五选二模式。这种变化,会让命题更加灵活,考点覆盖面更广。如:在五个选项中可以包含对诗句的解读、手法的运用、意象意境的把握、形象的分析、语言的风格特色、典故的意蕴,等等。‎ ‎3.主观题的考查基本限定在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考查上,所以要求考生真正读懂诗句,弄清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将深入分析诗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当作复习备考中的重头戏。‎ 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基本要求: 发挥想象;运用术语;作答完整有序。要做到完整有序至少要从诗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即: 先说形式特点,后说思想内容(先说艺术手法,后说表达效果、内涵)。‎ 典例二:(2016全国课标1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 【答案】 ‎ ‎8.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9.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 ‎ ‎ ‎9.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思想情感的准确全面把握 从近几年高考考题分析,高考诗歌情感题类考题年年考,但几乎不考查单一的情感理解分析,而趋向复杂矛盾,可概括为四类常见考题形式:‎ ‎1.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结合诗句分析。‎ ‎3.如何理解诗人矛盾复杂的情感,结合诗句分析。‎ ‎4.比较阅读,两首诗中诗人情感的异同,结合诗句分析。‎ 典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少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儿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①。‎ 圣代②即今多雨露,智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在长沙。白帝城,指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②圣代:圣明的朝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嗟”表询问之意,深表关切,体现了与贬谪友人分别时的痛苦之情。‎ B. “此别”谪居”,紧扣题目中“送““贬”二字,轻灵自然,浅显明白。‎ C. 第四句借用雁足系书的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D. 颈联实写两地之景,上句描写长沙的自然风光,下句描写夔州的名胜古迹。‎ E. 诗歌中间四句情景交融,结合得自然巧妙,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2.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其中蕴含的情感。‎ ‎【答案】‎ ‎1.AD ‎2.①对友人语重心长的劝慰。②对友人的前景的乐观展望。③暗含婉曲的微讽之意。‎ ‎【解析】‎ ‎ ‎ ‎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尾联表达的情感,注意根据诗中的“莫踌躇”分析对友人语重心长的劝慰;根据“圣代即今多雨露”分析对友人的前景的乐观展望和婉曲的微讽之意。‎ 这类题型较难,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要到准确全面,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巧妙的方法和相应的答题技巧。‎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典例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 感事 明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 B. “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 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 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 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15.“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14.BE ‎15.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 ‎【解析】‎ ‎ ‎ ‎15.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本词借景抒情,要想明确情感的内涵,可抓景物深入探究其中蕴藏的深意“凋枫自落”暗指作者晚年飘零江湖的失意古诗词阅读答案 浪淘沙感事 明刘基古诗词鉴赏。“鸿雁南归”思归之情,思归更有深意,结合背景可知,避难江湖期间,希望安定,这个安定应该是心灵的安定,国家的安定,所以其中寄寓的应该有无法实现的人生抱负。再抓一些关键词品析,“飞上寒枝”“清露自凋”“没个人知”,写出了才华无人知晓的孤独惆怅与悲愤。‎ 准确并全面地把握诗歌复杂的情感:提分关键一:读懂弦外之音,做到不偏漏。‎ 典例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泛崇光”是指阑珊的春光,此句写出了海棠高洁柔美的特点。‎ B. 第二句,诗人用“雾”“月”营造了一个空蒙幽寂的夜景,暗示了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 C.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的典故。‎ D. “月转廊”与“烧高烛”前后照应,写出了月光的刻薄寡恩,诗人的侠义厚道。‎ E. 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13.本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 ‎12.AD ‎13.①爱花惜花之情。②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③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 ‎ ‎13.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诗三四句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害怕深夜时分花儿睡去,因此燃着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月转廊” 指海棠得不到月光照射,只能屈身于黑暗中,暗示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只”“恐”写出了诗人的担忧和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高洁柔美的花儿,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写出了诗人自得其乐的积极心态。‎ ‎ ‎ 名句默写 这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古典诗文文化的一种方式。深入领悟诗、词、文的含义,特别是经典名句,熟练背诵、默写高考大纲要求背诵的64篇古诗文,其中初中部分50篇,高中部分14篇。这些诗文名篇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理应熟记熟背。‎ ‎1.全国课标卷命题,从2013年一到2017年,一直没有超出大纲规定的64篇。从考试的角度说,高三复习只要抓住64篇认真记诵就可以了。‎ ‎2.从选材看,背诵默写考查篇目以高中为主,所以,应重点背诵高中14篇。‎ 能背诵并能正确书写名句名篇,准确记忆、规范书写是核心,该题目不允许有错字、添字或漏字,另外,书写应注意笔画清楚,不要写连笔字,书写模糊或笔画不规范则全句算错。 题目看似很简单,但无论是补足型默写,还是理解型默写,学生的得分率都不高。‎ 名句默写:落实书写,多数不是写不上,而是句句有错字。‎ 攻克生字难字,准确书写 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诗文名句,多数考生都能熟读成诵,但是在考试中却屡屡出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难过生字、难字关,另外不良的书写习惯也容易导致丢分。‎ 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以上三句中的“蟹”“螯”“鳝”“壑”“嫠”“豗”“砯”等字就极易写错,复习中一定要多参照课本,反复强化记忆,做到书写准确。‎ ‎ 注意同音异形字词,做好区分 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意义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词在诗文名句中屡见不鲜,对这样的字词应特别予以重视,这样的字词也往往是命题人最有可能设置陷阱的地方。‎ 如: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④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要牢记通假字,绝对忠实于原文 古诗文默写中,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大量存在,虽然通假字与本字的意思是一致的,但在默写中把通假字写成本字,就错了。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以上句中的“生”“受”在默写的时候不能写成“性”和“授”。‎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即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是每年必考的题目。通常给出名篇的题目和作者,给出诗文中的首句、尾句或中间句,要求考生将原文补充完整。‎ ‎2013年及其以前的高考考查题型是补足型默写,2014年起变为理解型默写,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默写。2017年命题方式不会改变,但分值会由6分调整成5分。估计2018年还会延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