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19届高三考前最后练习二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19届高三考前最后练习二语文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共l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含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的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 ‎(摘自陈秉公《“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2018年11月08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因此它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C. “和合”理念讲究天人合一的字宙观,天人合一强调的是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 D. 中国人很早就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这有利于处理国际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指出“和”与“合”涵义相近,但二者又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 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阐述了“和合”理念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和道德观。‎ C. 文章中引用了大量古代典籍中的内容,既可佐证观点,又能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D. 文章主体段落在阐明观点时,结构层次大体相同,基本都是先用一句话总领,然后再加以分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孟子的“达则兼善天下“可以看出,中国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 B. 孔子很早就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C. 当今时代,我们始终如一地学习和践行“和合”理念,那么,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D. 在作者看来,宇审观、国际观、社会观及道德观中,宇宙观因包含其他三者,最为重要。‎ ‎【答案】1. B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并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认真研读文本,仔细比对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 ‎,“因此它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强加因果,原文还有许多其他条件“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A,“二者又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理解有误,原文“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中“它们”指“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而不是“和“与“合”。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归纳、推断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题,认真比对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推论结果不正确,原文“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社会才能…”,选项忽略“在……上”这一前提条件;选项C,“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便会迎刃而解”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提供了宝贵智慧”;选项D,“宇宙观因包含其他三者,最为重要”无中生有。故选A。‎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吃不准的字词就想着求助手机,遇到高难度字词更是望文兴叹……在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各种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成为日前在京参加“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第四期国家级培训的专家学者们无法回避的“集体焦虑”。‎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谢坦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客现上正造成书法社会交流功能的退化,带来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断弱化的问题。“汉字书写危机”不容忽视。‎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写好汉字,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 由教育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实施,委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教育书画协会联合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自2015年启动至今,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7000名,并以此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摘编自柴葳《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16日)‎ 材料二:‎ 事实上,从技术层面而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是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就像当年毛笔和纸张取代了刻刀和木简一样。‎ 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形成了独特的象形方块字。在手写汉字被逐渐淡忘的过程中,由汉字衍生出来的相关文史哲知识和信息,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模糊。学习手写汉字,不仅是在学习一种语言,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知识,更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和由此衍生出的人生哲学。‎ 不能简单把书写退化现象完全归因于电脑的使用,汉字书写问题与计算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写字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人对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近年来人们对物质诉求过高,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阅读量的减少带来了识字量的下降及提笔忘字几率的增加。‎ ‎“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无论键盘也好,其他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怎么变,也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提笔忘字,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 材料三:‎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逾八成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应当承认,新技术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就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因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电脑输入对汉字子写的冲击尤为严重。‎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是否吸收了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就提出“学习母语是权利”,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俄罗新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是必修课。汉字是文化的根,是滋养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浪。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摘自郭立场《人民日报》2010年8月1l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等现象,现在已经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更为严重。‎ B. “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目的是培调书法种子教师和教研员,并以此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 C. 从技术层面来讲,手写汉字的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不可逆转;从文化角度来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应该传承。‎ D. 因为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电脑的拼音输入对汉字手写有较大的冲击,这对于中国人来讲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手写汉字,不仅是在学习语言,更是在领悟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及其相关的人生哲学,因此说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 B. 关于汉字书写危机原因的形成.人们的观点有所不同,尤其是关于电子设备的问题,有人认为它们可以造成书写危机,而有的人则不这么认为。‎ C. “学习母语是权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的,法国、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对于本同语言的使用、学习和保护也分别有自己的规定和要求。‎ D.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能够为孩子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个方面日本做得非常好,他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是必修课。‎ ‎6. 如何解决“汉字书写危机”?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4. A 5. D ‎ ‎6.‎ ‎ ①从国家角度看,在中小学开设习字、书法课,普及书法教育,提升书法质量,对汉字书写规范进行规定。②从回民角度看,应热爱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激发对汉字的热情。增加阅读量及识字量,从而降低提笔忘字的机率。③从文化工作者角度看,文化工作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仔细比对选项内容和材料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尤其是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更为严重”,无中生有。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提笔忘字、书写能力弱化,常用汉字面孔模糊,吃不准的字词就想着求助手机,遇到高难度字词更是望文兴叹……在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各种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并没有说“中小学生群体更为严重”。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选项内容的表述和文本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原文并没有提到日本重视习字和书法课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原文说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是否吸收了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大学文科里书法也是必修课。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归纳和整合并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立足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行筛选和作答。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如何解决“汉字书写危机”?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考生可以从如下原文内容中去筛选“解决汉字书写危机”的措施: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写好汉字,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是否吸收了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棋里棋外 顾文显 ‎“爱卿毕竟非是当年可比了。”皇上起身,拈了下浓密的胡须,有几分心疼,也有几分无需掩饰之得意。‎ 师傅有些遗憾:“棋输一步。那个车丢得实在可惜。”皇上下棋,曾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而今初登大宝,莫非是棋仗人势,棋风一下子就凌厉了许多。师傅开局还略占上风,但到僵持阶段,不慎被皇上抽掉一车,而后步步苦撑,直到败北。‎ 尚高是个没品级的平民,这是头一回得以亲见师傅与皇上对弈。然而,此夜皇上高兴,竟然下驾到师傅府上,说要与师傅过三招。按规矩,尚高与师弟们都要回避的,可皇上说了一句话:“留一个在身边伺候的吧。”尚高便有了这个机缘。‎ 但尚高这棋看得犯堵。‎ 师傅是何等高超的棋手。师傅当年15岁便杀败过所有敢叫阵的棋手,所以得名“镇京都”。幸遇先皇爱棋,把师傅召在身边,再后来便让师傅为太子师。师傅如鱼得水,竭尽全力把太子调教成仅次于他本人的棋手。‎ 登基后皇上国事繁忙,棋便下得少些,但只要有空闲,定召师傅手谈,皇上把象棋也称作手谈,那一时期,象棋的地位便盖过了围棋。师傅当仁不让,谦逊过后,君臣一番厮杀,师傅被送回来常常敲过三更。回来之后,师傅总是面壁思考,不断复盘,最后遗憾地摇头又昂首:“老了?我还不服气呢。”‎ 这三局厮杀,虽是跪着观看,尚高这种境界的棋手已经历历在目,他暗自替师傅着急,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师傅这是明明白白的昏招,若是换了他尚高,一定杀那得意忘形的皇上片甲不留!‎ 师傅看出他的心结,扫他一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着说话,自然不会腰疼!”‎ 尚高只能点头称是。师傅如父。然师傅教诲过,为棋,当场不让父,举手不留情。师傅的对手是当今天子,他肯定是心有余悸,落子时不免手软,如此心境,焉得不败!‎ 尚高默默期待,一旦有机会,他会替师傅把这正气扳回来。皇上怎么了?下棋嘛,又不是真的动刀动枪。‎ 这一天终于让尚高等到。太监过来宣召师傅去侍弈,而师傅重病在床。太监又传旨,着昔日在旁伺候过一回的徒弟伴驾。‎ 尚高踌躇满志地跟着太监进了皇宫。‎ 这大半夜真是痛快淋漓呀,尚高杀败皇上两局,和一局。皇上盯 了他半晌,说了三个字:“好,好哇!”‎ 回到师傅跟前,尚高眉飞色舞:“皇上又何足惧哉,你硬他就软。开始想占我便宜,徒儿也让他知道师傅是让着他的!”‎ 师傅的脸惨白得如同身后的石灰墙。他沉吟良久,让尚高师弟们扶他坐起:“尚高,你赶紧换身衣服,混到城门附近。城门一开,即刻出城,从此更名改姓,不得再提‘棋’字!”‎ ‎“为什么呀,师傅。不就下个棋嘛。”‎ 师傅说,皇上日理万机,管的是国家大事,下下棋无非是歇息脑子,人家岂能天天如我辈等泡在棋谱里?你不知深浅,得意忘形,逞小人之势,已犯下欺君之罪,皇上岂能容你?赶紧走!‎ 尚高还在困惑。‎ 师傅说:“为师是告诫尔等,棋品乃人品。可这棋外功夫比棋局里更是要紧。面对圣上,你怎么可以不守为臣之道。”‎ 正说着,人呼圣驾到!‎ 师傅吐出一口血:“尚高,你小小年纪,只怪为师毁了你这株好苗子。今夜重病,岂非天绝你也……”‎ 而皇上已径自入室,对跪在地上的师徒们笑笑:“老爱卿这次病得好!”‎ 皇上扳着手指,细说深夜驾临的目的。平时他与老师傅对弈时占上风,满以为自己棋艺长进或者师傅年纪渐老,但今夜与尚高对弈,才知道,从前师傅是让着自己的。为什么呢?只因为自己是皇上。‎ ‎“尚高初生牛犊,性情率真,一番搏杀,让朕意念清醒,大功,当重用;老爱卿委婉侍驾,也是用心良苦,重赏。”‎ 皇上当场立誓,为君主者,理应为万民谋福,分一份心,则毁一份帝德,故从此戒棋。‎ ‎“下棋的事,应由尔等为之。”‎ 师傅惭愧得无地自容:“老臣只揣摩了棋外,却不知万岁棋(其)内。今日师徒本当一人丢命,却皆大欢喜,是因千载难逢的圣明皇上。此老臣与尚高之福,更是万民之福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12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两段向读者展示了师傅与泉上下完棋后的情形,皇上因师傅输棋感到心疼,但自得的神态并没有掩饰;师傅反思自己棋艺不精。‎ B. 尚高终于有机会与皇上下棋,他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赢了皇上,为师傅出了一口气,但在这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师傅是让着皇上的。‎ C. 师傅所说“老臣只揣摩了棋外,却不知万岁棋(其)内”,用了双关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同时也是对皇上的高度赞扬。‎ D. 本文情节吸引人,尚高与皇上下棋,不知轻重,赢了皇上,读者很为他捏一把汗;但皇上来到师傅家,表明自己的心意,才让读者放了心。‎ ‎8. 文中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分析。‎ ‎9. 尚高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棋艺高超。他15岁便杀败过所有敢叫阵的棋手,得名“镇京都”。②能识才、惜才、爱才。他知道尚高是下棋的好苗子,当他得知尚高赢了皇上后,让他马上离开。③深谙君臣之道。他认为棋外功夫比棋局更要紧,与圣上下棋也总是委婉待驾。 ‎ ‎9.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正因为尚高与皇上下棋,才有后文师傅想让他逃走及皇上来师傅家认错、戒棋等情节。②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正因为尚高与皇上下棋后,皇上才明白以前师傅下棋总是让着自己,由此可知,皇上是一个善于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圣明之主。③深化文章的主旨。正是通过尚高与皇上下棋,突出皇上的圣明,说明为君主者应为万民谋福,分一伤心则毁一份帝德,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仔细辨识艺术手法。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B,“但在这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师傅是让着皇上的”理解有误,他赢了皇上回来与师傅说“徒儿也让他知道师傅是让着他的”可知.他早就知道是师傅让着皇上的。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以下答题角度答题,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是分析“师傅”的形象,首先要注意确定师傅的身份,本文中的师傅是一位棋手,从其15岁就在京城扬名来看,能看出其棋艺的高超。从他陪皇上下棋,并能摸透皇帝的心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心计和智慧的人。从他劝说尚高赶紧逃命,可以看出其对徒弟的爱心,也能见得其惜才爱才的智慧和善良的品格。‎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次要人物在文本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和在推动情节中的作用,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例如本文中尚高在推动情节的作用是,从其出现陪侍圣上下棋,再到他对师傅的不解,最后在陪皇上下棋,这一系列的情节中其都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他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上看,其与师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他和皇上下棋的情节上看,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也体现和衬托出皇上对待子民的爱心和圣明。从突出主题上看,尚高体现了世间只有真实的体现,才能体现事物和人的真实,同时也突出了皇帝爱民如子的爱心和智慧的主题。‎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献民,字舜举。成化二十年进士。除行人。弘治初,选授御史,按云南、顺天。出为天津副使,历湖广按察使。正德初,刘瑾乱政,追坐献民勘天津地不实,与巡抚柳应辰等械系诏狱,斥为民。未几,又坐湖广事,再下狱,罚赎归。逾年,又以浏阳民刘道隆狱谳不实,罚米输塞下。瑾诛,起贵州按察使。世宗即位,召为左都御史。李凤阳下刑部,程贵下都察院,皆改诏狱,献民力争。已,迁刑部尚书。执奏奸党王钦、王铨不宜贷死。皆不纳。寻代彭泽为兵部尚书。五星聚营室,其占主兵。献民因请敕天下镇巡官预守战之备,且请用贤纳谏,罢土木,屏玩好。帝颇采纳。献民性伉直,有执持,帝或不能从,卒无所徇。帝初即位,尽斥先朝传奉官。已,太监邱福、潘杰等死,诏官其弟侄锦衣。及司礼太监张钦死,以家人李资承菌,贤死复欲官其子儒。献民先后执奏,常皆不从。土鲁番速檀满速儿寇肃州,命献民兼右都御史总制陕西四镇军务。比至兰州,巡抚陈九畴已破敌,献民再以捷闻。还京,仍理部事。论功,锦衣世百户。‎ 锦衣百户俞贤,中官泰养子也,以中旨管事,谏官争之。献民言:“祖宗有旧制孝庙有禁例陛下登极有明诏贤无公家庸又非泰子姓猥以厮养窃名器紊棨典章不可之大者。”弗听。会宁夏总兵官种勋行赂京师,侦事者获其籍,献民名在焉。给事蔡经、御史高世魁等交章劾之,献民因引疾归。居二年,邦奇讦前尚书彭泽,词连献民,逮下刑部狱。法司劾献民奉命专征,未至其地,掠功妄报,失大臣体,宜夺职闲住,削其世荫。‎ ‎(节选自《明史·金献民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宗有旧制孝/庙有禁例/陛下登极有明诏/贤无公家庸/又非泰子姓/猥以厮/养窃名器/紊棨典章/不可之大者 B. 祖宗有旧制/孝庙有禁例/陛下登极有明/诏贤无公家庸/又非泰子姓/猥以厮/养窃名器/紊棨典章/不可之大者 C. 祖宗有旧制孝/庙有禁例/陛下登极有明/诏贤无公家庸/又非泰子姓/猥以厮养窃名器/紊棨典章/不可之大者 D. 祖宗有旧制/孝庙有禁例/陛下登极有明诏/贤无公家庸/又非泰子姓/猥以厮养窃名器/紊棨典章/不可之大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指京官外调。古代表示官职的变动有具体的词语来指代,如文中的“除”“迁”。‎ B. “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称,主管刑罚,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库令等。‎ C. “五星”在古代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现在人们用五星标准来评价事物。‎ D. “锦衣”本指精美华丽的衣服。文中是指担任守卫皇宫的锦衣卫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献民审时度势,敢于直言进谏。他对于皇上免除奸党王钦、王诠的死罪有看法,于是执意奏请对这两人执行死罪,可惜皇上没有采纳。‎ B. 金献民占卜星宿,积极准备战争。他在代彭泽任兵部尚书期间,曾请求皇上下令天下镇巡官作好守战的准备工作以备战时之需。‎ C. 金献民性情耿直,坚持为官操守。尽管皇上对于他的谏言规劝有时不采纳,但他总是坚持己见拒不顺从,先后多次上奏进谏。‎ D. 金献民宽以待人,深知官场进退。当他的名字出现在种勋行贿京官的名单中,被人弹劾时,他也没有不满,而是泰然处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瑾乱政,追坐献民勘天津地不实,与巡抚柳应辰等械系诏狱,斥为民。‎ ‎(2)比至兰州,巡抚陈九畴已破敌,献民再以捷闻。还京,仍理部事。‎ ‎【答案】10. D 11. B 12. D ‎ ‎13. (1)刘瑾败坏政治,(朝廷)追究连坐金献民勘查天津地不合实际之罪,将金献民与巡抚柳应辰等戴着刑械关入钦犯监狱,贬斥为百姓。‎ ‎(2)等他到达兰州,巡抚陈九畴已击败敌人,金献民两次以捷报上奏使皇上听到。回京,金献民仍掌管部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祖宗有旧制孝庙有禁例陛下登极有明诏贤无公家庸又非泰子姓猥以厮养窃名器紊棨典章不可之大者”,这句话的含义是:祖宗有旧制度,孝庙有禁止条例,隆下即位有明确诏令,命贤没有公家的功劳,又不是命秦子孙,只是低贱地以腐役的身份来窃取名号地位,扰乱败坏要章,这是大大的不可以。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祖宗有旧制”意思是“祖宗有旧制度”,“旧制”意思是“旧制度”,是句子宾语,后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理解文句,“明诏”意思是“明确诏令”,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B。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B,“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应为兵部的职责。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理解文意,把握常见的错误规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D,“没有不满,而是泰然处之”理解错误,应是“称病归家”。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追坐”追究连坐;“勘”勘查;“械系”戴着刑械关入;“斥”贬斥。(2)“比”等;“再”两次;“以”介词,用;“理”掌管。‎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金献民,字舜举。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官任行人。弘治初年,选拔授官御史,巡察云南、顺天。出京任天津副使,历任湖广按察使。正德初年,刘瑾败坏政治,(朝廷)追究连坐金献民勘查天津地不合实际之罪,将金献民与巡抚柳应辰等戴着刑械关入钦犯监狱,贬斥为百姓。不久,又因湖广事获罪,又关进牢狱,罚款赎归。过了一年,又因浏阳百姓刘道隆狱案判处不合实际,处罚送米粮到塞下。刘瑾被诛杀,金献民被起用任贵州按察使。世宗即位,召任左都御史。李凤阳下交刑部,程贵下交都察院,都改入钦犯监狱,金献民极力谏争。之后,升任刑部尚书。执意奏请奸党王钦、王铨不宜免于死罪。皇上都不采纳。不久,代彭泽任兵部尚书。五星聚于营室宿,占卜主兵事。金献民于是请求敕令天下镇巡官作守战的流备,并且请求任用贤人采纳谏言,罢除土木工程,屏弃玩好。皇帝多予采纳。金献民性情耿直,有操守,皇帝有时不能采纳,他终究不顺从。皇帝初即位,全部斥去先朝的传奉官。不久,太监丘福、潘杰等死去,诏令他们的弟弟侄儿任锦衣卫官。到司礼太监张钦死,让他的家人李贤承受荫封,李贤死后又想让其子李儒做官。金献民先后上奏章反对,皇帝都不听从。土鲁番君主满速儿侵犯肃州,命令金献民兼任右都御史总制陕西四镇军务。等他到达兰州,巡抚陈九畴已击败敌人,金献民两次以捷报上奏使皇上听到。回京,金献民仍掌管部事。按功行赏,封荫锦衣世代百户。‎ 锦衣百户俞贤,是宦官俞泰的养子,以内宫直接降旨管理事务,谋官谏诤。金献民进言说:“祖宗有旧制度,孝庙有禁止条例,隆下即位有明确诏令,命贤没有公家的功劳,又不是命秦子孙,只是低贱地以腐役的身份来窃取名号地位,扰乱败坏要章,这是大大的不可以。”皇上不听。恰逢宁夏总兵官种勋贿赂京城官吏,侦察的人获其名册,金献民的名字在上面,给事蔡经、御史高世魁等纷纷上奏章弹劾他,金献民因此称病归家。过了二年,王邦奇弹劾前尚书彭译,狱词牵连金献民,逮捕关进刑部监狱。司法官弹劾金献民奉命专任征伐时,没有到其地,掠取功劳妄报,失大臣体统,应停职闲住,削去他的世代封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秋夜感怀 刘辰翁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 起舞故无成。此恨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 ‎*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两句点明了时节,同时也流染了萧瑟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B. “满城明月半窗横”描写的是皓月当空、明月当窗的夜晚美景,寄寓了诗人愉悦惬意的心情。‎ C. “未晓偏醒”中“偏”字意涵丰富,强调了天未亮不想醒却醒了,写出了词人内心的不情愿。‎ D. “起舞”二字运用了贤人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报国效忠、收复河山的伟大志向。‎ ‎15. 苏轼《赤壁赋》中写到了“曹孟德”,这首词的下片也写到了“曹孟德”,请分析它们表情达意的不同之处。‎ ‎【答案】14. B 15. 苏轼《赤壁赋》中描写建立功业的曹孟德为周郎所困,最终也消失在历史深处,作者借此表达了看淡功名利禄的豁达心态。而本词则借不能忘却曹孟德,表达了词人希望建功立业、有所成就的理想,抒发了词人执着于收复故土的宏大抱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仔细把握诗词的艺术手法。注意辨识选项内容和诗词内容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B,“寄寓了诗人愉悦惬意的心情”错,应是“夜不能寐的忧愁”。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比较诗歌的异同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不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题干要求是:苏轼《赤壁赋》中写到了“曾孟德”,这首词的下片也写到了“曹孟德”,请分析它们表情达意的不同之处。《赤壁赋》写曹孟德是为了感慨随着时光的逝去,古代英雄人物逝去并落寞的,表达了作者面对古人古事的感慨和淡泊之情。本词中写曹孟德,是作者借助古代英雄人物自旷,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渴求成名的胸怀和抱负。‎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写客人吹洞箫应和主人的动听歌声时,生动描绘出箫声的呜咽幽怨,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余音的悠长。‎ ‎(3)白居易《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m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落红不是无情物 (2). 化作春泥更护花 (3). 余音袅袅 (4). 不绝如缕 (5). 浔阳江头夜送客 (6). 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袅、浔、荻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8月21日,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不肯对号入座,而是强占了一名女乘客的座位。据了解男子为经济学博士孙某,他的行为激起了民愤,( ),甚至连其曾“伪造委托书骗取房租被扭送公安”的陈年往事也被网友“人肉”了出来。正当人们为国内社科研究机构居然培养出这么一个寡廉鲜耻之徒________________时,另一种声音也适时地响了起来,认为“霸座应付出代价,但人肉也得克制”。‎ 应该看到,在高铁列车上,座位被抢占的女乘客是弱势的一方,她通过合法的程序,找到列车长和乘警进行交涉,也没能够要回自己的座位。占座男子一句“站不起来”,让所有人的劝说努力_____________。在此事曝光之前,一直是女乘客和高铁在承受着损失与委屈。‎ 但在这次事件中,网友对涉事者进行“人肉”,显然也有不妥之处,有“私惩”之嫌。不过,试想如果涉事者在当时就能依法得到处置,那么事后即便曝光,也很难引起这样的后果。所以,维系公共秩序安全的力量一定要及时发挥作用。这样才能维护公共秩序,让守法者有安全感、不吃亏,警方的权威得以维护。这么做,自然也可以避免事后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与发酵。‎ 严格有效的执法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树立规则意识。不管在私人领域可以便宜,更不能一副你奈我何、___________的态度。事后道歉,只能恳求他人的原谅,并不能免除责任。‎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其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纷纷遭曝光 B. 其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纷纷遭曝光 C. 其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不仅纷纷遭曝光 D. 遭曝光的不仅有其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义愤填膺 化为乌有 肆意妄为 自鸣得意 B. 义愤填膺 子虚乌有 天马行空 自鸣得意 C. 恼羞成怒 化为乌有 天马行空 踌躇满志 D. 恼羞成怒 子虚乌有 肆意妄 踌躇满志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样才能守护公共秩序,让守法者有安全感、不吃亏,也能让警方的权威得以维护。‎ B. 这样才能维护公共秩序,让守法者有安全感、不吃亏,也能让警方的权成得以保护。‎ C. 这样才能维护公共秩序,让守法者有安全感、不吃亏,也能让警方的权威加以得到维护。‎ D. 这样才能维护公共秩序,让守法者有安全感、不吃亏,也能让警方的权威得以维护。‎ ‎【答案】17. A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根据语句的逻辑关系,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后文“甚至”一词,前文空缺处应用关联词“不仅”,排除B项。因前有主语“个人信息”,后有主语“陈年往事”,两个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排除CD两项,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恼恨而发怒。从语境来看是人们对寡廉鲜耻之徒的痛恨,应填“义愤填膺”。化为乌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从语境和语意是人们劝说没有起到作用,“化为乌有”符合要求。肆意妄为: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含贬义。天马行空:多形容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比喻人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根据语境,应选择“肆意妄为”。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含贬义。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根据语境是在说得意的态度,应选择“自鸣得意”。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这样才能维护公共秩序,让守法者有安全感、不吃亏,警方的权威得以维持”,“权威得以维持”搭配不当。选项A,“守护……秩序“搭配不当。选项B,“权威得以保护”搭配不当;选项C,“加以”“得到“语意重复。故选D。‎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20.蒋小帆去老同学家,可惜未能与之见面,下列是事后他给老同学发的一则短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今日去寒舍,可惜没能与您见面,下次拜访希望能与您畅叙友谊。想当年,我们均为李老师的高足,您现在飞黄腾达,我一事无成。我儿子的工作安排一事,还要有求于您,我想您能效犬马之劳。当然,如果您有求于我,我也定会鼎力相助的。‎ ‎【答案】①“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②“高足”改为“得意门生”。③“犬马之劳”改为“帮忙”。④“有求于我”改为“有需要我帮忙的”。⑤“鼎力”改为“全力”或“大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本题“寒舍”是对自己住所的称法,此处说对方住所,错误;“高足”是对他人徒弟的称法,此处是自称,错误;“犬马之劳”是指自己给别人效劳,此处说别人,错误;“有求于我”不符合语体,同学之间不能这样说;“鼎力”是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此处说自己帮助对方,错误。‎ ‎21.下面是某公司销售流程图,请用文字把流程图的内容表述出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公司接到接货通知单后,先给供销商,供销商再把提货单给保管员,如果有货,保管员把出货通知单给运输部,然后运给购货对象;如果保管员处没有货,则需把备货通知单给仓库保管员,如果有货则给保管员出货通知单;如果缺货,仓库保管员下缺货通知给生产部门,让他们进行生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是:公司销售流程图。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方向,本题特别要注意“有货的出货通知单”和“缺货备货通知单”两种情况的分开来说,最后要注意要求:请用文字把流程图的内容表述出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他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然而,消息一出,质疑声不断。有超过100位学者在微博发布联合声明,对该事件进行强烈谴责。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表示:“这是不理智的,不伦理的。”对此,新华社发文称:“新技术要在伦理红线前止步。”‎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佳作展示 科技,不能天马行空 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一次次重大的突破。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及量子力学……这些科技史上的突破,见证了人类前行的步伐。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能挑战人类伦理的底线。修改基因,破坏了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可取。‎ 自从有生命以来,人类一直在叩问生命的奥秘,探索生命的意义。‎ 近年来,科技蓬勃发展,人类在获得了生活上的富足之后,探寻生存奥秘的步钱不断加快。“当我们第一次发现引力波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2016年2月l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室布他们已经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了来自于双黑码合并的引力波信号。这一消息搅动了整个科学界,再次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引力波的发现,或许会让我们回望当初宇宙大燃炸的情景,会让我们真正乔清人类历史的起源。可是,当初的情景对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那么重要吗?人类是不是应该给自己留下一片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家园?‎ 超越了生命伦理,科技使会走向运宫。‎ ‎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结羊多利诞生,标志着克隆技术出现。从此,科技与伦理的争论也开始了。2017年1l月,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猴子,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讨论。有科学家说:“克隆碳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动物使用数量,恰恰更好地解决了伦理问题。“但也有人提出:“跟人类最相似的欲子都能够克欧出来,克度人还会运吗?”很难想象,到那个时候,人类的生存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科技必须严守伦理底线,一旦突破了成线,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今天,人类对基因的研究已经进入更深的层次,而由此产生的科技与伦理问题也提上日程。修改基园,抵抗艾滋病,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是对科找伦理的挑战。试想,当这对被修改了基因的孩子长大后,会面临怎样的生活处境?科技,可以尽情拓展思策,但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一旦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就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类生存的解读,是科学的使命。但是,科学探索的透路上,需要的是理性与冷静,需要的是底线与规则,这样,才能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写作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则反映了科技与伦理关系的材料作文题目。中国科学家贺建奎通过改变一对双胞胎婴儿的基因,使他们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一事件,在他自己看来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在其他很多科学家眼里,则是违背人类伦理的表现。借助先进的技术让人类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个充满善意的逻辑。但是,如果科技超越了伦理范围.给人类带来未知风险,就应该警惕。分析这一题日,需要运用发展的眼光,以对立统一的方式,表达对时代的认识。‎ 具体立意,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科技与伦理。科技可以天马行空,但不能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社会伦理,必须严格遵循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不可越雷池半步。基因编辑实验因其不可逆性而存在巨大潜在未知风险,如果缺乏严谨规范的医学伦理审查保障,实验结果将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②科技底线。生命科学以其美好前景带给人们无限遐想,基因编辑技术加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然而,科学技术的应用应当在科学伦理面前止步。为此,人们制定并完善了科学伦理规范,约束任何可能超越底线的行为。③加强管理。只有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才能让监管不会“慢半拍”。有关部门只有加强对前沿科技的深入研究,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才能让新技术应用在生命伦理与规范红线内造福人类。‎ 适合本篇作文的素材:‎ 中国必须受科学的洗礼,方能适于生存。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 必须培养科学的幼苗,撒播科学的种子。陶行知 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鲁迅《致颜黎民》  惟科学足以生实业。鲁迅《科学史教篇》 ‎ 科学实为科国之第一事。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坚守道德的良知素材:‎ 古人云:“人性本善。”在他们的理念中,所谓“君子”是能够长久地保持本性的人,所谓“小人”则是轻易地丢失了本性的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类的本性与良知或许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利益向其挑战,“智慧”向其挑战,“理性”向其挑战……‎ ‎“三鹿奶粉”事件不是偶然事件,也不仅仅是三鹿集团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道德良知缺失的问题。今天是三鹿,明天又会是谁?真正受到伤害的又是谁?是我们整个社会。不必在此义愤填膺,不必在此破口大骂,我们需要的是整个民族的集体反思。我们需要思考,我们肩负着怎样的社会责任?我们是否还坚守着道德与良知的底线?‎ 教育家陶行之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成为非作恶愈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每个人都要坚守良知。‎ 本篇作文的结构特色:文章第一段,开篇扣住“科技与伦理道德”的话题中心。第2、3段,进一步论述了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和意义时,要以伦理道德为底线。第4、5段,从反向列举并论述了“超越生命伦理的科学”的危害。第6-8段,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研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进一步说明了科技与伦理的现实意义。本文材料了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从正反对比的角度充分论述中心内容,观点明确且论证有力。‎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句有:“强烈谊责”、“这是不理智的,不伦理的”、“新技术要在伦理红我前止步”。考生根据对以上关键词句的理解,考生可以从科技的进步与伦理道德的关系角度,进行立意和写作,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写作,这样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