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轻飏(yáng) 壶觞(shāng) 出岫(yòu) 景翳翳(yì)‎ B. 曷不(hé) 耘耔(zǐ) 登东皋(gāo) 棹孤舟(zhào)‎ C. 熹微(xī) 流憩(qì) 遐观(xiá) 眄庭柯(gài)‎ D. 西畴(chóu) 盘桓(huán) 遑遑(huáng) 载欣载奔(zǎi)‎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出岫”的“岫”的读音为xiù;C项,“眄庭柯”的“眄”的读音为miǎn;D项,“载欣载奔”的“载”的读音为zài。故选B。‎ ‎2.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 园日涉以成趣 B. 时矫首而遐观 C. 眄庭柯以怡颜 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动词的用法。用法有使动、被动、意动,题中AB项名词作状语,D项名词动用,C项,怡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露出愉快神色。故选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悦亲戚之情话 B. 将有事于西畴 C. 既窈窕以寻壑 D. 善万物之得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A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有婚姻关系的人,不包含家人。B项“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农事;今义是泛指,范围扩大。C项“窈窕”古义指(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故选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A. 乐琴书以消忧 B. 时矫首而遐观 C. 策扶老以流憩 D. 善万物之得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文词类活用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课本中的例子,同时掌握好各类活用现象,在对例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的加点字进行分析,找好对应。‎ 例句:宵,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A项,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项,时,不时,不时地,名词作状语;‎ C项,策,本意是“打马的鞭子”,在本句中译为“拄着”,名词作动词;‎ D项,善,本意是“好,善良”,在本句中译为“羡慕”,形容词作动词。‎ 分析可见,B项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 故选B。‎ ‎5. 下列加横线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C.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D.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答案】D ‎【解析】‎ D项,之:往,动词。 A、B、C三项均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 ‎① 舟遥遥以轻飏 ② 木欣欣以向荣 ③ 乐琴书以消忧 ④ 聊乘化以归尽 ‎⑤ 请息交以绝游 ⑥ 问征夫以前路 ⑦ 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 眄庭柯以怡颜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 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①为连词,表修饰;②为连词,表修饰;③为连词,表目的,来;④为连词,表目的,来;⑤为连词,表并列;⑥为介词,用;⑦为介词,用;⑧为连词,表目的,来。故此题答案为B项。‎ ‎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 乐夫天命复奚疑?‎ C. 曷不委心任去留? D. 复驾言兮焉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 A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翻译: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B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乐夫天命复疑奚”,翻译:乐安天命,还疑虑什么呢?‎ C项,为疑问句,翻译:何不随着自己的心意决定留下还是离开?‎ D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复驾言兮求焉”,翻译:我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分析可见,C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选C。‎ ‎【点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大多放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做题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典型例句,准确把握本考点的设题方式,注意在对具体的文言语句的理解中学习文言句式和用法特点,不要死背定义。‎ ‎8.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 农人告余以春及。 B. 遂见用于小邑。‎ C.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其余各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点睛: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 ‎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 ‎④受制于人.(……受……于……) ‎ ‎⑤为天下笑,何也?(为) ‎ ‎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 ‎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 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9.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 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 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 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此类题目,需在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加强对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主题、风格、流派、地位及影响的记忆。注意识记准确,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A项,“自号靖节先生”“世人‘五柳先生’称之”错误,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故选A。‎ ‎【点睛】解答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 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 《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 “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来源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做此类题目,需在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加强对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主题、风格、流派、地位及影响的记忆。注意课下注释,做好知识扩展,做到识记准确,判断无误。‎ C项,“注重平仄”错,“辞”这种文体不注重平仄。‎ 故选C。‎ ‎11.下列对本课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交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为下文抒写弃官归田的决心做铺垫。‎ B. 第二段描写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流连忘返、自得其乐,同时也通过对夕阳晚照、苍松兀立、引壶自酌等场景的描写,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 C. 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躬耕农田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促使诗人欢欣鼓舞,诗兴大发。‎ D. 第四段抒发了诗人乐天安命的情志。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璞归真。但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中却隐含着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结合字词理解,整体感知语句,分析语句,加强对语段的理解能力,对选项进行认真辨析。‎ C项,表述有误。联系课文内容看,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兴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种敏感与哀伤是诗人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 故选C。‎ ‎1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 ‎【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试题。“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 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使用正确。‎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移动支付范围的扩大,二维码遍地开花,无论是在大城市的商场和农村的小店,都能看到它形式不一的图案。‎ B. 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的互联网管理法律与法规.研究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的特点,‎ C. 参加全运会的河北代表团不仅有望在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七夺得金牌,而且也可能在游泳等项目上有所突破。‎ D.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与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把“和”改为“还是”;B项,语序不当,后面两个句子调换语序;D项,搭配不当,“意识”和“提升”搭配不当。‎ 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B项逻辑语序不当。‎ 二、默写(2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陶渊明归心似箭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陶渊明描写初回到家时看到的情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诗,所蕴涵的感情相当丰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 ‎④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山、水、鸟”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们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的傍晚时分山静鸟倦令作者留恋不已的图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描写树木茂盛、流水明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抒发对生死的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⑧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愿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卒章显志,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 ‎【答案】 (1). 舟遥遥以轻飏 (2). 风飘飘而吹衣 (3). 问征夫以前路 (4). 恨晨光之熹微 (5). 三径就荒 (6). 松菊犹存 (7). 引壶觞以自酌 (8). 眄庭柯以怡颜 (9). 云无心以出岫 (10). 鸟倦飞而知还 (11). 木欣欣以向荣 (12). 泉涓涓而始流 (13). 寓形宇内复几时 (14). 曷不委心任去留 (15). 富贵非吾愿 (16). 帝乡不可期 (17). 登东皋以舒啸 (18). 临清流以赋诗 (19). 聊乘化以归尽 (20). 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答好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要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注意表达手法的提示,据意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需要注意的关键字有:(1)飏(2)飘(4)熹 (7)觞(8)眄(9)岫(14)曷(17)皋(18)赋(19)聊(20)奚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 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 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 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 (萧统《陶渊明传》)‎ ‎15. 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16.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拜、除、任、封;官职调任有迁、徙、调、出;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 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C. 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潜博学多识,他擅长文章写作,《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 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 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答案】15. D 16. C 17. B ‎ ‎18. (1)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解析】‎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奈何”是固定句式,前面断开;“天下”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知识需要平时记忆,还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C项,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需要注意的是辞官不等同于归隐。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类题错误项的错误设置往往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仔细辨析一些细小差别,准确作答。“亲老家贫”的意思是“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而B项,理解为“亲人去世,家里贫穷”,所以B表述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今:现在;汝:你;薪水:砍柴打水;遇:善待;安:安于;同志:志趣相投。‎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 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天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到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四、现代文阅读(12分)‎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 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的许多文人进行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 C. 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 D. 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E. 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 ‎20. 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 ‎21.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 ‎【答案】19. AE 20. ①文笔自然,言辞通俗而心怀高远;②以平静而优雅的姿态来保持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③歌咏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田园。 ‎ ‎21. ①“田园”是陶渊明远离官场、远离尘嚣、耕作自资的归隐之地;②“田园”是陶渊明保持安然自立的文化人格的精神家园;③“田园”是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并以最自然的文笔去加以描写的具体对象;④“田园”是陶渊明彻底自如的高远心怀的物态象征。‎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析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结构思路、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A项,认为陶渊明在“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是因为“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因果表述不当。回归到原文的第4和5段,读完可知,“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并不是因为陶渊明的诗歌自然平淡而在宋代之前不被人赏识,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作品要被“轰动”,而陶渊明恰好又是拒绝“轰动”的,所以不被人接受。‎ E项,“朴素的语言风格”不符合本文语言特色,本文语言大量引用和化用诗词,极具文采,而不是朴素。‎ 故选AE。‎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此类局部信息筛选题,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连词成句分条作答。从“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中重要词语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文中重要词语,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定要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有时还要联系到文章的情感态度、主旨来思考。不仅仅要考虑重要词语的字面意思,更要挖掘它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等深层意义。在个性化解读时,要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作品;用自己的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自我。“田园”突出的是远离官场的一种精神世界的追求,突出陶渊明高雅的人生追求,展示出陶渊明作为文化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立;“田园”揭示出陶渊明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是其高贵人格的真实体现。‎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场马拉松赛,有冲在前方争夺奖牌的精英跑者,自然也有努力完赛的初级跑者。而在8月18日进行的包头首届国际马拉松赛上,一名跑者成为了讨论焦点——先后有10个劝导员轮番“劝退”跑在最后一名的参赛者乘收容车返回,但该名参赛者仍坚持在赛道上行进。有一位赛事医疗志愿者发布了一则抖音视频,配文是:“包头首届马拉松赛最后一名,坚持走着回去,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他解封道路。”最终这名参赛者未能顺利完赛,选择了退出。视频所展现出的“嘲笑”态度在网络上发酵,发布者随后删除了视频。赛后,志愿者给出的理由是:最后一名参赛者迟迟不能完赛,导致道路迟迟无法解封。但也有人提出反对:只要没有超过规定的关门时间,参赛者就有权继续比赛。的确,在国内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的当下,无论是赛事的组织方还是志愿者,都需要更多的契约和人性化精神。‎ 针对以上事件,你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嘲笑劝退最后一名,与马拉松精神背道而驰 一场马拉松赛,有冲在前方争夺奖牌的精英跑者,自然也有努力完赛的初级跑者。赛事志愿者轮番“劝退”跑在最后一名的参赛者,还拍抖音嘲笑,此举引发争议在所难免让参赛者退赛,方便大多数人,他们说得仿佛有道理。但是,我认为,比赛规定的结束时间还没有到,即便浪费资源也就是赛事主办方计划内的事,简单将责任甩锅给参赛者,剥夺的是参赛者正当权益,这样的“道德绑架”不仅无理也无情。嘲笑劝退最后一名,与马拉松精神背道而驰。‎ 马拉松运动彰显的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参加马拉松比赛,能否获得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体会马拉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因此,马拉松赛场上总有人遥遥领先,也会有人奋起直追。但是,不管是跑在前方的精英跑者,还是努力完赛的初级跑者,那种顽强拼搏、坚持奔跑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尊重和认可。‎ 选手并不想放弃,劝退,既不尊重马拉松比赛的精神,也无视参赛者权益,将比赛当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非但如此,其中一名志愿者的视频配文:“包头首届马拉松赛最后一名,就要坚持走着回去,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他解封道路。”作为志愿者,对落后的参赛者不但不鼓励,反而嘲讽,如此做法,毫无对体育精神的敬畏,也毫无契约精神和人性精神。‎ 正如网友留言:“关注强者是社会的高度,关注弱者是一个社会的温度”。如果举办方都不懂得什么叫马拉松精神,不尊重马拉松精神,这样的比赛又还有什么意义?马拉松赛事是展现城市魅力的一扇窗口。然而,在马拉松兴起的当今,却屡屡有赛事举办经验不足、商业过重、规则意识缺乏的问题。这包头首届马拉松赛事的“嘲笑劝退”就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赛场有了,资金投入了,不等于就有举办赛事的资格了。‎ 有一种马拉松精神,叫不放弃、坚持到底。如果马拉松比赛只是比赛,而放弃了马拉松精神,那么,这样变味的比赛,举办方倒不如自己先“退赛”的好。没有哪个比赛不存在最后一名,只要站在赛场,他就有自己的尊严。嘲笑劝退最后一名,不可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认真审读材料,看好具体要求,在材料涉及的范围内,确定角度,进行立意。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的一步。这则材料,前面交代了马拉松赛上引人关注的一件事。先后有10个劝导员轮番“劝退”跑在最后一名的参赛者乘收容车返回,最终这名参赛者未能顺利完赛,选择了退出。虽然。对“劝退”给出了理由:最后一名参赛者迟迟不能完赛,导致道路迟迟无法解封。但还是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对“劝退”这一行为,是肯定还是否定,这是选取立意的关键。除此,对参赛者的在这种情况下的坚持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立意时,可从“志愿者”、“参赛者”和“旁观者”等角度入手考虑。‎ 参考立意:‎ ‎1、从“劝退者”角度——‎ 反对“劝退”:嘲笑劝退最后一名,与马拉松精神背道而驰;莫让精神输给功利 肯定“劝退”: 出于身体状况的考虑,有必要对坚持者尽提醒的义务 ‎2、 从参赛者角度——‎ 体育运动需要坚持和拼搏,能够参与便是一种荣誉;‎ 坚持是一种精神,退出也是一种成全;‎ 此时退出,比坚持到最后更有意义;‎ ‎3、 从旁观者角度——‎ 要乐于为坚持者点赞;‎ 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 社会需要更多的契约和人性化精神 可用素材:‎ ‎1、对于包头马拉松的这一次争议,事情的原委究竟如何,赛事方至今并未给出官方表态。看看新闻Knews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前上马冠军徐继博,他表示只有在医疗人员或裁判,看到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去劝退,或者是特别严重的犯规,一般是不会劝退的。‎ 在跑友中间,有人认为影响道路解封对城市交通有影响,对此,徐继博称,正常的马拉松赛事有关门时间的,每个马拉松的它在发布竞赛规则的时候,这条是写清楚的。‎ 你在关门时间内,就等于是正常的赛事的时间,封路是一直要封到这个时候的。之后超过这个时间,裁判是有权利去劝退。所以正常的比赛是会安排收容车收尾,他在时间内那你就要等他。如果他在时间外就要接他上车,这也是强制规定的。在满足竞赛规程和安全的前提下,为那些坚持拼搏的瞬间喝彩,也同样是跑步的魅力所在。‎ ‎2、体育运动不仅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同样需要坚持和拼搏。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参赛者是胜利者,最后一个坚持到底的运动员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胜利者。没有哪个比赛不存在最后一名,只要站在赛场,他就有自己的尊严。‎ ‎3、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万米决赛场上,一位佩戴“627”号码的姑娘,被领先者“扣”了将近3‎ 圈。当其余十名参赛选手都退场后,她还需要坚持再跑两圈。她孤独但顽强地跑着,全场七万多观众送给她的掌声超过了冠军选手。‎ 层次分析:本文以“嘲笑劝退最后一名,与马拉松精神背道而驰”为题,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观点态度。正文从援引材料入手,在开头第一段便呼应了题目。之后结合马拉松赛事举办的意义和赛事情况做了入理的分析,并引用网友观点,用假设论证的方式进一步阐明了观点,结尾呼应开头,强化态度。文章做到了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说理到位。‎ ‎【点睛】材料作文,材料是命题者提供的,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