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 基础知识(共10题,各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逮捕(dǎi) 勾当(dàng) 熨帖(yù) 得鱼忘筌(quán)‎ B.喧阗(tián) 窈窕(yǎo ) 岑寂(chén)  切中肯綮(qìng)‎ C.玷辱(diàn) 穴位(xué) 擂鼓(léi)  叨陪鲤对(tāo) ‎ D.翘首(qiáo) 压轴(zhòu) 笨拙(zhuó)  酩酊大醉(m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弊 编缉 唉声叹气 落霞孤鹜 B.赝品 戕害 凤毛麟角 天网恢恢 C.荟萃 辐射 遗害无穷 没精打采 ‎ D.尺椟 缦立 食不果腹 仗义执言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随 B.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C.盛筵难再 再: 再次 D.廊腰缦回 缦:萦绕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奏刀騞然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B.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于时风波未静 D.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目吴会于云间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而刀刃者无厚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觉宇宙之无穷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B.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C.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视为止,行为迟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8.下面四组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 ‎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④宇文新州之懿范 ‎⑤长桥卧波 ⑥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⑥ ‎ ‎9.下列句式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技经肯綮之未尝 ‎ C.皆口腹自役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创作开创了山水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 B.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其名与字间具有相成关系,如果王勃要自称,当称“子安”。《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 C.辞,是介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 D.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短篇小说之王”,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他与欧·亨利、狄更斯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二、语言运用(共4题,各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小题。‎ 商海淘沙,“老字号”几经沉浮,却总能在困境中_______,凭的是世代传承的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靠的是传统文化厚重的底蕴和与时俱进的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政策帮扶的外力引导,不少“老字号”苦练内功,适应市场化的激烈竞争,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不断_______,借助历史浸润和现代滋养_______,凭借诚信和品质蹚出一条发展新路,收获众多年轻的粉丝。‎ ‎“老字号”的良好发展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各方珍惜。然而,当品牌巨大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老字号”却陷入“名分”争夺。许多同宗同源的“老字号”因“一枝多叶”的树状发展,形成了分店独立的经营格局。有学徒独立的,如“王麻子”字号_______,难辨真假;有子女分家的,如“王老吉”后人在广州和香港两地发展;还有分店独立,公私合营家族老店的……这些,都给后来的发展竞争造成了一定影响。‎ 近年来,从南京上海“吴良材”案,到“中国商标第一案”王老吉红绿品牌之争,再到“稻香村”对簿公堂,国内“老字号”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不断升温,无不是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爆发。市场有纠纷很正常,但人们更加期待法律亮剑,终审能够定分止争;更加盼望商道彰显,双方可以合作共赢,让“老字号”‎ 能够发扬光大,而不是迷失在利益争夺的内耗中。‎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枯木逢春    革故鼎新    脱胎换骨    层出不穷 B.枯木逢春    推陈出新    浴火重生    遍地开花 C.时来运转    革故鼎新    浴火重生    层出不穷 D.时来运转    推陈出新    脱胎换骨    遍地开花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内不断升温的“老字号”商标归属争夺战,无不是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的爆发。‎ B.国内“老字号”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不断升温,无不是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的爆发。‎ C.国内不断升温的“老字号”商标归属争夺战,无不是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的爆发。‎ D.国内“老字号”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不断升温,历史的矛盾在现实利益纠缠中没有不爆发的。‎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愿“老字号”伴我们走得更远,不被时光尘封。‎ B.愿伴我们走得更远的是不被时光尘封的“老字号”。‎ C.愿“老字号”不尘封于时光,我们伴其行走得更远。‎ D.愿“老字号”不被时光尘封,伴我们走得更远。‎ ‎1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张校长的老同学给她送来自己的一幅字画,张校长说:“恭敬不如从命,你的墨宝我就收下了。”‎ B.李华明在恩师80大寿宴会上说:“我对您老没有过奖之词,您就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啊!”‎ C.由于近段时间行业经济效益一直不佳,他只好俯就,在10月份改行做了快递送货员。‎ D.听闻你要乔迁新居,理应前去祝贺,只因近日琐事繁多,只能择日前去赏光,祈请海涵。‎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文学首先是人学。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孙悟空如此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举一处例子:对那个专门用来“拘系、收管”他,不让他“逍遥自由耍性子”的紧箍儿,念念不忘能“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一生奋斗,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的最大自由,而“斗战圣佛”的成果也是“来去任自由,也无恐怖也无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以及在追求过程中体现的优良品质,英雄特征无一不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所向往的,而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了。‎ 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由于考试落第、一生不遇,只做过一个地位极卑的胥吏,被士大夫视为奴仆。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决不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他的笔下绝不会是歌功颂德的官方著书,更不会是封建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说教。也正因为孙悟空形象蕴含了人民对英雄的品评,反映了世俗宗教文化,由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贴近人民心理,所以在古代就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民间长期传讲,广泛流传,“街谈巷议皆孙猪”。小说中的精彩回目还被排成戏剧,在舞台上表演。连《红楼梦》里薛宝钗过生日也要点一出“西游记”,慈禧太后的戏楼里专门为孙悟空安排了一个飞天的通道,绍兴戏里有大量的猴戏。在今天,《西游记》还不断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各类节目,翻译成外文流行于欧美。孙悟空形象之所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吸引力,应该归因于这个形象体现出的强烈鲜明的人民性,使得这一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千百年来绽放着异彩,经久不衰。‎ ‎(删改自《解读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因为是人学,所以有了人民性。文学具有反映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社会属性。‎ B.《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除唐僧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其余全是怪。‎ C.《西游记》实际上通过孙悟空的情节来宣扬一种摆脱迷惑、找回本心的佛家精神境界。‎ D.孙悟空是一位石猴幻化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是《西游记》流传的原因。‎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悟空的形象不是作者一个人的独创,而是在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基础上再创造的。‎ B.无论是《拾遗记》中“遍体皆如铁”的白猿,还是《补江总白猿传》里那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都有孙悟空的影子。‎ C.孙悟空的精神母题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成功,不光要走正道,还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D.吴承恩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文学立场,他描写的孙悟空形象反映了人民的心理状态。‎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里关于《西游记》的情节设计,是由于《西游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B.孙悟空许多英雄特征都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向往的,并且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 C.孙悟空西行路上历经磨难,百炼成钢,也从侧面说明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 D.孙悟空性格中有个性、追求自由的特点,体现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四、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准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国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因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五、诗歌鉴赏(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2~23题。‎ 题老学庵壁 陆 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3.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六、名句名篇默写(共 6分)‎ ‎2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               ,‎ ‎              ”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 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 ___       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 ‎“__ ___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 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 狼牙(节选)‎ 刘猛 何志军坐在床上看着人越来越少的宿舍。雷克明和一中队的副中队长小赵去和北京来的组织部门谈话了,剩下的人大多数也都回原来的单位了。A军区侦察大队将从此成为战史中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的那么一个自然段甚至就那么一句话了。‎ 雷克明和小赵回来就收拾东西。何志军看着他们出去,宿舍又没人了,自己真的成了光杆儿大队长了。他苦笑,站起身看着外面操练的防化团战士。没有了参战老兵们的压力,防化团的战士们生龙活虎。连参加过战争的人都没有了,那场战争的最后一点儿痕迹也从何志军眼前消失了。‎ 真的从此消失了吗?何志军心中感到一阵悲凉,翻身拿起脸盆和洗漱用具去水房冲澡。哗啦啦,一盆凉水浇下,让他清醒很多,看着镜子里面自己健壮却伤痕累累的上身。伤疤是军人的勋章,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勋章,一个铁与血的故事。这些故事真的成为了往事,一个月的集训生活已经让他习惯了和平环境的军营。但他猛然醒过来——自己虽然下了战场,但还是一名军人!他匆匆擦干净自己,跑回去穿上常服、戴上帽子、扎起腰带——他要出操,一个人出操——只要有他一个人在,侦察大队就没有消失!‎ 这个信念让已经不年轻的他热血沸腾,他咚咚跑到操场上。防化团的官兵诧异地看着这个黑脸中校,他以极其标准的姿势跑步到一片开阔的位置上。他喘着粗气,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激动,一种久违的激动,从战场上下来,他再也没有这样激动过。 ‎ ‎“中国人民解放军A军区狼牙侦察大队现在开始点名——”他自己高喊,用浑厚的嗓子高喊。防化团的官兵都停止了训练,看着这个从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何志军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军报和军区《战歌报》都曾长篇报道过他和他的那支传奇侦察队的故事。这个被敌人敬畏地称之为“狼牙”的侦察兵英雄,是他们这些年轻军人的偶像。‎ ‎“何志军!”他喊着自己的名字,然后高声喊,“到!”然后就安静了,大家都在看他。何志军心中的情绪是复杂的。忽然,一个声音从后面低低地传出来:“大队长,还有我。”何志军回头,看见了扎着武装带的陈勇。他很惊讶:“你还没走?” ‎ ‎“我今天晚上搭车回夜老虎团。看见您出操,我就赶紧过来了。我没迟到吧?”陈勇说。何志军点头:“没有!没有迟到,你是个好兵!”陈勇立正高喊:“是,请大队长指示!” ‎ ‎“陈勇,你自编的少林军体拳,还记不记得?!”何志军高声问。 ‎ ‎“记得!”陈勇高喊。何志军厉声说:“给我打一套!”“是!”陈勇摘下军帽放在一边,走回原位站好姿势。众目睽睽之下,他高喊一声,起手——腿踢正面、拳扫背面、啪地侧倒。随即拳脚如同旋风一般,一个人的杀声也是震天,周围的防化团官兵都看得眼花缭乱,心中暗自惊叹这帮侦察兵确实不简单。陈勇在空中一个分腿飞踹倒地后,鲤鱼打挺起来又是一个组合拳,最后一记弹腿正蹬才慢慢收势。他的额头流着汗,慢慢收好腿归置军姿。官兵们都看傻了,何志军却有一种悲凉的骄傲。 ‎ ‎“是坚守,还是抗议?”‎ 何志军立即向后转,麻利敬礼:“首长好!”‎ 副司令脸上是耐人寻味的微笑:“稍息。” ‎ ‎“是!”何志军转身,“稍息!”‎ 陈勇稍息,胸部还在起伏。‎ 副司令看着何志军,笑着说道:“出操给所有能看见的人,告诉他们,你的侦察大队没有消失,对吧?”何志军高喊:“报告首长!不是!我出操,是因为我还是个军人!”‎ 副司令点点头:“那就是坚守了?”何志军说:“是!坚守一个军人的信念!”‎ ‎“给你两个选择。”副司令笑了笑,说,“第一,在军区机关给我当参谋;第二,在军区情报部继续当参谋。” ‎ ‎“我想下去带兵。”何志军苦着脸:“副司令,我不想再在机关里待了。”但副司令根本不搭理他这套:“想跑可没那么容易——我说了两个选择。” ‎ ‎“没别的了?”何志军看着副司令的脸,知道没选择以后说,“那我还是回军区情报部。”‎ 副司令看着他说:“做好被搁置的准备,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在没有战争的时期,你就要一直被这么搁置着。”何志军回味着副司令的话,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 ‎(有删改) ‎ ‎2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狼牙大队人越来越少,而窗外防化团士兵却生龙活虎,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狼牙大队被撤销后的冷清景象。 ‎ B.小说塑造英雄何志军人物形象真实立体,着力表现了他对军队的忠诚,也写了他对副司令的抱怨。 ‎ C.你会成为搁置在仓库的一门重型火炮暗示了军人在和平年代要耐得住寂寞,也表明副司令对何志军的认可与器重。 ‎ D.小说标题为狼牙既点名了侦察大队的称号,也象征了以何志军为代表的侦察大队官兵的刚强与血性。 ‎ ‎26.请简要分析文中何志军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 ‎27.小说对陈勇打军体拳进行了具体描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八、写作(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虐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xx”,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思维”等等,于戏虐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 另一方面,“中国速度”、“中国改革”、“中国力量”、“中国信心”、“中国创造”、“中国梦”、“最美中国式”正式变成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A.逮捕(dài))B.岑寂(cén) D.笨拙(zhuō)‎ ‎2.B(A.“编辑” C.“贻害无穷” D.“尺牍”。)‎ ‎3.C(再,第二次)‎ ‎4.D(A“蓐”通“褥”,垫子 B.“衡”通”横” C.“有”通“又”) ‎ ‎5.B(A.“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B.“顺心”,古今同义:顺遂心意,合乎心意 C.“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D.“隔离”,古今异义词,古义:遮蔽;今义:使隔开)‎ ‎6.D(例句是名词作动词A形容词用作名词B 名词意动C形容词用作名词)‎ ‎7.D(A.主谓之间,取独;代词,他C.介词,对于;介词,比。C.介词,替;介词,因为。D.均为介词,用)‎ ‎8.D(①宾语前置,②被动句,③判断句,④定语后置,⑤省略,状语后置;⑥宾语前置,)‎ ‎9.D (D项是被动句 ,其余三项是宾语前置句)‎ ‎10.C(A.“山水诗”错,应为“田园诗”。 B.古人用名称自己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为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11.B(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获生机。时来运转:时机来了,命运也有了转机,指境况好转。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脱胎换骨: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成圣胎,换凡骨成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浴火重生: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遍地开花: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12.C(句子的主干句应该是“争夺战无不是矛盾的爆发”, “在现实利益纠缠的爆发”也不对,应该是“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的爆发”,D 选项前后句子缺乏必然的联系,逻辑错误。)‎ ‎13.D(联系上文语境,可以知道文章想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老字号不被时光尘封;老字号能陪我们走得更远。而最能准确表达出这两层意思的是 D 项。)‎ ‎14.A(B.过奖:谦辞,用于别人夸奖自己的成就或取得的成功时。C.俯就:敬辞,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D.赏光:请求对方接受邀请等的客套话)‎ ‎15.C(选项A,无因果关系,原文“文学首先是人学。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属于并列关系;选项B,“小说中的人物除唐僧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其余全是怪。”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把握“‎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而非所有人物;选项D,“主要原因”而非“所有原因”。根据原文,“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故答案选C。)‎ ‎16.B(《拾遗记》《补江总白猿传》对应的形象写反了。)‎ ‎17.A(“是由于《西游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把握:由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18.D【解析】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注意人物、事件以及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注意表意的逻辑关系。A项,“反”当从上,“帝”当从下,不能误为反帝”;“灵耀”当从下,为“灵耀不拜”;以上错误,B、C两项各有一处;D项无误。标点如下: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两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19.D【解析】根据文意,这里是“君王的臣民”之意。‎ ‎20.A【解析】“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不正确。原文中说田悦打败杜如江,并乘胜进逼汴州。所以“缺乏战斗力”的说法不成立。‎ ‎21.(1)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句意通顺2分,“以”“批”“示”各一分。)‎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要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句意通顺2分,“窘”“固”“逮”各1分)‎ ‎【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审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李忠臣将要撒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 ‎,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高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年,开辟广场,集中三万军队进行演练,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常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伐他。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朔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22.C(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23.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前一点2分,后一点中两方面各2分)‎ ‎24.(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其负大舟也无力 ‎(2)覆压三百余里, 骊山北构而西折 ‎(3)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5.(3分)B(“对副司令的抱怨”错。)‎ ‎26.(6分)①在宿舍看着官兵陆续离开,面对侦察大队被撤销,何志军心情悲凉,冷静下来后,军人的信念,让他的心情变得激动;‎ ‎②在操场出操训练,一方面为自己的坚守和战友的优秀感到骄傲,一方面又为侦察大队的解散心有不甘,心情复杂;‎ ‎③答应副司令回军区情报部,体现了军人的服从,也流露了无奈的情绪。(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6分)①体现了陈勇极高的军事素养,反映狼牙侦查大队官兵卓越优秀,打、踢、摔、踹等格斗动作娴熟流畅,防化团官兵钦佩赞叹;‎ ‎②表现了狼牙大队官兵坚守信念、不改初心的精神,即使是一个人的杀声也震天,即使只剩一个人,队伍仍存在;‎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后文副司令的出场自然合理;‎ ‎④展现了军人的日常训练生活,突出了军旅小说的特征。‎ ‎(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8.立意上可以选择材料给出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或赞或批。现象之间自由组合,有机关联,如“从中国创造看中国力量”、“为中国式反思,为最美中国骄傲”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