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 2、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 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共3小题,9分 )‎ ‎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记,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晓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彻,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育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中国的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节选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共3小题,10分) ‎ ‎ ①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②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③“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④“是的。”‎ ‎⑤“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⑥我万料不到她却说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⑦“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⑧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⑨“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⑩“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⑪“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⑫“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⑬“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⑭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4.对第⑤段中划线句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祥林嫂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我”,老熟人的偶然相逢让她既觉得意外,又感到高兴。‎ B.遭遇了一系列痛苦与打击的祥林嫂,内心压抑了太多、太沉重的苦闷,急于向人倾诉。‎ C.“我”有文化,又见多识广,祥林嫂认为“我”能解决她心中的疑惑,因此饱含希望。‎ D.在遇到“我”之前,鲁镇上的人对她都很冷漠,而“我”能同情她,给她一点安慰。‎ ‎5.对第⑭段中的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被祥林嫂问得不知如何回答,怕她继续穷根究底却无言以对,因此选择离开。‎ B.“我”感觉到了祥林嫂话中的异样,怕自己的回答让她想不开,于是抓紧时间离开。‎ C.“我”经不住祥林嫂追问,只能含混其辞,但心有愧疚,同时对她的命运有些担心。‎ D.“我”了解祥林嫂的经历,却不愿意明确回答对方的问题,这反映了“我”的冷漠。‎ ‎6.祥林嫂“走近两步”之后对“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并说明她产生这些心理的原因。(6分)‎ ‎                                           ‎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共3小题,14分) ‎ 距  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 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 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B.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C.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D.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8.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                                          ‎ ‎                                          ‎ ‎9.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5分)‎ ‎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5小题,22分)‎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0.对下列句子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 俄:不久 C. 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 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11.对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 B.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C.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D.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1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B. 拔,指提拔、选拔。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还有进、迁、陟 、擢等。‎ C.刑部是中国古代隋以后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 “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 D.箕踞,古代礼节的一种,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有传言说母亲堕井而死,白居易却赋浮华之诗,为大不孝,白居易因此被贬为杭州刺史。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 ‎                                           ‎ ‎ ‎ ‎②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                                           ‎ ‎(二)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2小题,共11分)‎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①梦得:刘禹锡。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5.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 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 颈联写“闲饮”的细节。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 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E. 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体现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16.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6分)。‎ ‎                                           ‎ ‎                                           ‎ ‎                                           ‎ ‎(三)名句名篇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蜀道高与天齐、绝壁险要的句子是: , 。 ‎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 , 。‎ (3) ‎《琵琶行》中诗人贬居地荒僻,借用杜鹃形象来表现环境凄清的句子是: ? 。 ‎ ‎(4)《马嵬(其二)》中运用对比手法,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面对恐怖分子的危言危行,巴西将调动4.7万名军人参与反恐、关键基础设施的安保、维持治安和接待外国元首。  ②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杜绝按部就班的教育,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开发智力,健康成长。  ③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的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应该脚踏实地,自主创新,不可邯郸学步,否则,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④从短池世界杯到亚洲锦标赛,出生于温州的徐嘉余横扫仰泳所有项目,中间只调整了一个多月,体力支配上比去年更显得游刃有余。  ‎ ‎⑤作为G20杭州峰会主席国的中国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不孚众望,赢得了与会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国际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建设集团于前年就与斯里兰卡签署了协议,将投资14亿美元参与到港口城的建设中,成为在斯里兰卡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B. 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人类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的史蒂芬·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去世,追念霍金的一生,身体虽然被困死在轮椅上,但思想却外延至浩瀚宇宙。‎ C. 权力下放得是不是到位,政府管理得是不是合理,有没有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社会公众应该有发言权、评判权。‎ D. 针对近日媒体关注的延迟退休何时开始实行,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2018年将正式推出方案,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才会实施。‎ ‎20.下列交际用语使用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他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山区中学就教十余年。‎ B.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 C.先生辱临寒舍,甚感荣幸。‎ D.你寄来的大作我已拜读,对文中个别的字句我冒昧地作了雅正,谨供参考。‎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_______,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_______。许多作品,_______,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飞扬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 ‎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⑤只给人以兴奋,不能给人以启示 ‎⑥只给人以启示,不能给人以兴奋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阅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消遣性阅读,其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所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第二种是网络式阅读,就是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这种阅读效率高,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学业有成;第三种是精神性阅读,就是依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心醉于阅读,陶冶性情,唯有精神性阅读才能够让人变得有品位。‎ ‎①消遣性阅读不一定完全是浪费时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 分)‎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发起了一项引起很多人关注的倡议:家长不要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名、老师也不要让家长签名。她认为长期的签字检查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责任意识,也会造成家长过多越权包办现象,久之孩子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替家长学习的,更会造成家长的管理焦虑,甚至有家长抱怨学校在干什么?此倡议得到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拥护,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惰性人皆有之,大人尚且管不住自己,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没有外界的督促怎么可能学得好?‎ 对此倡议,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答案 ‎【1】B  “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错误,一般“古诗”没有这种作用,从原文第一段、第二段来看,应该是指《诗经》. ‎ ‎【2】 C 指代对象错误,从原文第四段可知,“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 ‎【3】D 张冠李戴,第四段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中国的山水风光。 【4】C注意上下文的语境,此时祥林嫂主要是想解决内心的疑惑。‎ ‎【5】D不是冷漠,是无奈和无能为力。‎ ‎【6】第一个问题说明祥林嫂对大家都深信不疑的“魂灵”产生了怀疑,因为绝境中的她对下地狱充满了恐惧,希望通过否定“魂灵”来消除死后之忧。第二个问题体现了她恐惧的心理,因为害怕死后被锯开。第三个问题说明她又有点盼望死亡,因为死后可能与家人见面。‎ ‎(分析时注意每个问题所反映的心理各不相同,从而写出了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答案每点2分,其中“心理”1分,“原因”1分。意思对即可)‎ ‎【7】D ‎ ‎【8】①疼爱儿子。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②勤劳。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③节俭。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④讲礼数。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⑤宽厚(宽容、忍让)。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 ‎【9】①小说的人物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域上有距离。②小说中小张的家庭和妻子家庭的经济条件有距离。 ③以张叔和张婶为代表的农民和妻子家为代表的城里人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距离。④小张和父母,妻子和公婆,亲家之间有亲情上的距离。(每点2分,写出3点即可)‎ ‎【10】A “致仕”意思是“辞官归家”。‎ ‎【11】B根据句意断句。“实无他肠”很好理解,意思是没有其它的想法,表述完整,要单独成句,在其前后都要断句,所以排除AC;“怒”的对象,宾语是“奸党”,所以不能在“怒”后断句,应是“怫怒奸党”‎ ‎,排除D,选B项。这段话翻译为: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12】D 箕踞是一种不拘礼法的坐法,表示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13】D项“白居易因此被贬为杭州刺史”表述有误,据原文“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可知,他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 ‎【14】①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 “作”,写作;“规讽”,规喻讽劝;“禁中”,宫中。‎ ‎②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累”,多次;“摈”,排斥;“索寞”,消沉。‎ ‎【15】AC A“老后谁能惜酒钱” 使人联想到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与首句相对,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C.“醉听清吟胜管弦”说听清吟胜过听管弦弹奏。‎ ‎【16】(1)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 ‎(2)官场冷遇,闲置之愁。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3)年老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 ‎【17】(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8】C ①望文生义,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这里只看到了成语的表面义; ②使用正确,按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符合语境; ③使用正确,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符合语境; ④使用正确,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符合语境; ⑤不合语境,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据“赢得了与会各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国际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应为“不负众望”,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9】C A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国建设集团”成为“海外投资项目”不能搭配,应该在“成为”前加上“该项目”。B项语序不当,主语位置错误,“虽然”放到“身体”前。D项成分残缺,在“实行”后加上“的问题”。‎ ‎【20】C A“就教” 向对方求教,向人请教;执教,担任教学任务或当教练;从教,从事教育部工作。B“先贤”指死去的名人。D“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21】B 要考虑作者说话的句式的前后一致及逻辑。‎ ‎【22】 网络式阅读不一定使人快速增长知识,学业有成。 ‎ 不只是精神性阅读才能够让人变得有品位。‎ ‎【23】首先要明确针对的焦点是家长要不要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名的问题,然后要从材料中,提炼出两种不同的倾向。反对者认为,这样做一是让孩子丧失了尊严,这是从人性成长的角度观察,二是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责任感,从孩子学习中的奴性意识,即,你不查我就不写,或不认真写,这是从学习者心态的角度观察。另外从家长的角度,这样无休止的签字,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隔阂,更重要的是造成学校学生家长之间责权的模糊。赞成者认为孩子需要监督管控,这是从青春期的特点和为孩子将来的学业成长出发考虑,综上所述,审题立意时可由以下角度入手: 从反对者角度入手,可以立意为: 1.要明确主体的责任意识.学生学习懈怠很多时候是责任不明导致的.因为责任不明,导致学习没有动力,总觉得这是家长的事,而家长却认为这需要监督,这更增加了责任意识的懈怠,因此,明确责任,学生要明白很多事情是别人无法替你负责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也是意志品质的锻造需求。 2.给对方一个信任,他才会给你一个惊喜,人性是需要尊重的,孩子的教育不仅是获得一个卷面的分数,更是要得到一份尊重和信任,这样才会有持续独立的发展可能,否则孩子累、家长累、学校也累,家长签字的问题症结就在于过分看重现实的分数,而忽略了人格的健康成长.教育不是培养把鞭子交给老师、家长的奴性的下一代,而是要有独立人格的大写的人。 从赞同者的意见,可以立意为: 教育手段要根据对象的实际入手,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尊重、需要信任,但更需要约束和鞭策,惰性是人性共有的弱点,处于学习成长期的孩子在外界的督促帮助下可以更加规范勤奋的学习。‎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