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鉴赏小说形象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鉴赏小说形象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鉴赏小说形象 学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注]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 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 ‎(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 ‎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解析 首先细读题干,明白答题指向。题干中有三个重要信息:是“概括”而不是“分析”,是“第三段”而不是“全文”,是“形象特点”而不是思想情感、主旨之类。然后分析文段,文段主要写了捡烂纸的老头的外貌和言行。从外貌可以概括出“老丑”和“邋遢”的特点,从言行可以概括出“怪异”的特点。‎ ‎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解析 效果题就是作用题,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作答。题干中提到的“虚拟的旁观者”,是指除老头与几个小伙子之外的另一个视角。首先要从文段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如“这是要打架”“是叫阵”“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然后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这是要打架”“是叫阵”,表现出了旁观者的惊讶,两个带问号的句子表现出旁观者的怀疑,“糟老头子”“揍趴下”等信息表现出旁观者对老头的鄙夷。此外,还要考虑这样写在形式上的作用。这个视角让读者可以成为整个事件的旁观者,有代入感,是拉近读者与文本距离的一种手段。‎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乘电梯 张爱国 为了赶一份文件,李牧几乎熬了个通宵,刚上床,闹钟就响了。李牧实在想再迷糊一阵子,却突然想到最近局里正在狠抓“四风”,浑身一激灵——谁都知道,迟到虽然算不上什么大事,但眼下这形势,也能大到自己无法承受的地步。‎ 时间真不是个东西,就在李牧这一想一激灵中就过去了一刻钟。李牧一骨碌爬起来,披衣穿鞋,神速洗漱,夺门而去。下了公交车,李牧在局门口买了一块烧饼,一边大口咬着,一边大步奔向办公楼。‎ 跨进大楼,李牧抬头看墙上的时钟,谢天谢地,还有四分钟,再看电梯,正在缓缓地关门。李牧一个箭步,一头扎进了电梯。电梯里只有两个人,李牧又咬了一口烧饼,抬头一看靠近自己的人,是科长,赶紧向科长一弯腰,同时一梗脖子咽下嘴里的烧饼,硬生生地憋出一句:“科长早!”科长白一眼李牧,一指身旁的人说:“是局长早!局长好!”李牧这才去看里面那人,天啊,竟然是局长,他急忙将手里的烧饼揣进兜里,深深一弯腰:“局长早!局长好!”局长似乎点了点头,没搭话。‎ 局长怎么乘这部电梯?李牧想起来了,为了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厉行节约,局里上周决定,关闭原有的那部领导专用电梯,实行领导和普通办事员乘坐同一部电梯的新举措。为此,省里的媒体还进行了报道,说这不仅节约了一部电梯的费用,还有利于领导了解下情,密切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想着这些,电梯已经缓缓上升了,李牧急忙伸手按下自己所在的七楼按钮。哪知李牧的手还没缩回来,科长的手却伸了过来,将李牧刚刚按亮的七楼给取消了,同时没好气地说:“领导忙,时间宝贵!”‎ 李牧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一个小办事员,怎么能截断局长的电梯,耽误局长的时间呢?可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机械地说:“对不起,领导忙,时间宝贵。”‎ ‎“嘎吱嘎吱……”电梯到七楼了。李牧悄悄看了看手表,还有两分钟就迟到了,虽然心急如焚,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电梯继续“嘎吱嘎吱”向局长所在的十二楼升去。‎ 终于到了十二楼,电梯门打开,科长一脚在里一脚在外地跨在电梯口上,弯着腰,后背抵着电梯门,一手护着门顶,一手向局长做着请的姿势:“局长您慢走,局长请慢走。”局长“嗯”了一声,出了电梯。李牧这才回过神,急忙跟一句:“局长您慢走。”电梯门却关上了。‎ 李牧的手指在伸向七楼按钮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刚才的错误,急忙转向科长所在的九楼按钮,按下。‎ ‎“不用!先到下面。”科长面无表情地说。‎ ‎“谢谢科长!”李牧心里突然涌起了一股暖流:还是科长理解下属的苦衷啊,知道我就要迟到了,让我先下去。于是按了取消键,再按下七楼的。‎ ‎“一楼!”科长大声说着,狠狠推开李牧还没来得及放下的手,按下取消键,再按一楼的。‎ 李牧傻了,科长的办公室明明在九楼,怎么要到一楼去?自己这是怎么了,一大早尽惹得领导不高兴?李牧又毕恭毕敬地向科长一弯腰:“科长,对不起,我……我……”科长鼻孔里哼一声。‎ ‎“嘎吱嘎吱……”电梯没心没肺地慢慢下坠,又到七楼了,李牧一看表,已经迟到一分钟了。他知道,如果这时候能出去,大家应该还在排队打卡,自己还不至于迟到。可是,电梯的指示灯,只有一楼的亮着。‎ 终于到了一楼,电梯门打开,李牧学着刚才科长对局长的样子,一脚在里一脚在外地跨在电梯口上,弯着腰,后背抵着电梯门,一手护着门顶,一手向科长做着请的姿势:“科长您慢走,科长请慢走。”哪知科长又狠狠地白他一眼,站到电梯口,掏出车钥匙,对着自己停在院子里的汽车一按,“咔”一声,车门锁上了。‎ ‎“敢情科长刚才为了送局长上楼,连车门都没来得及锁啊。”李牧想着,才意识到自己与科长的差距岂止是十万八千里啊。‎ 电梯门又关上了,科长按亮了九楼的按钮……‎ 从此,李牧和其他普通办事员一样,宁愿每天步行爬上七楼,也不敢乘坐那部电梯了。‎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说对科长这一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与李牧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从侧面衬托出李牧不会曲意逢迎这一形象特征。②深化文章主旨。科长这一人物,对领导巴结讨好,对下属却颐指气使,是本文讽刺的官本位思想者的代表。‎ 解析 作答此题,需要对科长在电梯里的表现进行分析理解。对局长,他毕恭毕敬,能够做到让领导满意;而对下属李牧,他则摆足了架子,随意命令与责备。这些表现,都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而这一思想,正是本文作者所极力批判的。同时,科长这一形象,也与李牧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李牧不会曲意逢迎的形象特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