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写作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写作学案

专题一 拨开云雾见日出|审题立意篇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作文的“意”就是作文的“帅”,可见审题立意之重要。高考作文阅卷等级的划分,把审题立意是否恰当,作为能否进入基础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有的评分细则明确规定,不符合题意者,最高分数只能控制在35分以下(60分为满分),因此,审题立意在高考写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2016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别自主命制6套。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10道。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10道作文试题中有8道采用材料作文题型,2道采用命题作文题型,即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材料作文题型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下面分别解说各种类型特点的材料及命题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的技巧。‎ 题型一 文字型材料的审题立意——“ 清  法”‎ 所谓“文字型材料”,即提供一则材料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一、文字型材料作文审题“ 清”‎ ‎1.理清对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意 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二、确保文字型材料审题精准“ 法”‎ 在审题“4清”的基础上,就能辨别材料内部的各种关系,因此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立意。‎ 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考生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就能找到最稳妥的立意,从而确定主旨。也就是概括出事件的结果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 ‎ (2016·高考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示例]‎ 这则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四个层次,出现四种结果:‎ 结果一:小羽改进研发新式花茶。‎ 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因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成功的原因是创新。‎ 立意一:创新能取得成功。‎ 结果二:新式花茶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因为厂家违反市场秩序和法律规范。‎ 立意二:诚信和规则。‎ 结果三:小羽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制定标准并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因为小羽不想让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想“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这体现了小羽的责任担当意识、规则意识、合作分享意识、大度智慧等。‎ 立意三:①精明、随机应变的市场头脑;②自觉的市场规范(标准、规则)意识;③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④分享与共赢;⑤协作精神与带头(领袖)意识。‎ 结果四: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 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努力逐渐见效”“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 立意四:创新合作、社会责任、分享共赢等。‎ 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 (2016·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示例]‎ 材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是针对当下人们生活现状的陈述;第二段文字是对人类将来生活场景的想象;第三段文字是在前两段的基础上引出所要写的话题“虚拟”及对待“虚拟”的三种做法。很明显命题者的意图就体现在第三段文字的两个关键词:虚拟、现实。‎ 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与现实世界里的“现实”,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最后可以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辩证分析。立意角度至少有以下几个:‎ ‎(1)“虚拟”世界利弊共存,对于“虚拟”世界潜在的疏离“现实”世界的弊端,应当保持警惕。‎ ‎(2)“虚拟”世界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应当善用“虚拟”技术,改善人类生活。‎ ‎(3)“虚拟”世界并非万应灵丹,与它保持适度距离,方能更好地享受“现实”世界的美好。‎ ‎(4)“虚拟”世界是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远离并非良策,应当以趋利避害的心态对待。‎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 高尔基《花——致M.A.彼什科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愉快的。那时候,你会感觉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这则材料的关键句:                                    ‎ ‎(2)这则材料的立意:                                    ‎ 答案:(1)“给”永远比“拿”愉快。‎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这一立意方法适合近两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现实性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呈现对立问题,增加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按照指令完成写作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处理方案的作文形式。对这种材料审题立意需要:‎ 第一步,明确任务。这种材料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二,关涉的人物对象或问题不止一个,而是几个或几类,这就使“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第三,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性。正因为材料的多元性,立意时需要对材料涉及的多个人或问题作出选择,明确写作的任务。‎ 第二步,确定立意。立意切入口要“小、新、深”,便于深处驱动写作。 因为写作时要展现选择的原因和权衡思考的过程,去挖掘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因此立意思考时要“小、新、深”。‎ ‎ (2016·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名师示例]‎ 第一步,明晰写作任务。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语文素养的作用,第二句话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根据材料后的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可知,写作任务是阐述“三条途径”,而非“作用”。并且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具体写作任务指令,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确定立意。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就是三个立意的角度,可以选择其中一两条途径立意,或综合三条途径立意。‎ 立意:(1)课堂有效教学:从一个好老师的影响、引领和严格教育的角度写。‎ ‎(2)课外大量阅读:从读书的作用写,读书可以陶冶性情、丰富阅历、提升境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要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才能夯实语文素养。‎ ‎(3)社会生活实践:从社会实践的作用写,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4)两条途径:“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习,课堂有效教学是基础,课外大量阅读或社会生活实践是补充。‎ ‎(5)三条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单靠课堂教学,语文素养难以提升;大量的课外阅读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等等。‎ 诗歌、比喻、寓意类等材料因其题旨和意图含蓄隐晦,不容易分辨,这时应化虚为实,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或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人生的“对应点”,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即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现实挂钩,更深切地理解题意。这时,考生不妨做个“菩萨心肠的观世音”。“菩萨心肠”就是指思想上要健康向上;观,是指要观察社会、人生;世,指留心世态炎凉;音,乃“隐”,材料隐含的内涵。‎ ‎ (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名师示例]‎ 这则材料属于寓意类材料作文,寓意类材料影射的是社会人生,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行囊”与“旅程(路途)”,立意可以从“行囊”的隐含义入手,化虚为实,赋予其具体的意义所指,并从“行囊”与“旅程”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立意。‎ 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化虚为实,也就是要寻找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词“行囊”“旅程”与人生、社会的对应点,也就是它们的象征意义。‎ ‎①行囊:旅行者出行时使用的行李袋;对应人生:人生旅途中个人需要的储备库;备好行囊:行李袋中准备好了旅行中的各种东西;对应人生:人生储备库中需要准备的诸如诚信、正直、责任、执着等品格精神。‎ ‎②旅程:旅行者的路途或行程;新的旅程,指即将开始、未出发的旅程;对应人生:新的人生征程。‎ ‎③二者关系:谈行囊必须结合人生旅程,谈人生旅程必须考虑行囊。‎ 根据材料中的引导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提示,把“有的”化虚为实,使之具体化,形成所写文章的话题及主旨。‎ 立意:(1)“书到用时方恨少”,要不断储备知识的行囊,才能少走弯路;(2)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行囊;(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旅途中应该准备经典的行囊,与名著相伴随,充实自我的人生;(4)未来岁月不可期的东西多矣,准备行囊要未雨绸缪;(5)顺时而动,与时俱进,要及时更新、补充人生行囊中的装备;(6)诚信(或“乐观、恒心”等)是人生旅途的重要行囊,没有它,就难以致远。‎ 有时材料中给出相互矛盾的观点,那么审题时则可从矛盾处入手,深入挖掘,探究双方观点的合理性、片面性及互补性,在辩证分析中,引申出自己所写文章的主旨。‎ ‎ (2016·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名师示例]‎ 这则材料先引用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再引出一个对立的观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并予以简要解释,进而引出关键句“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审题立意时应扣住二者的矛盾关系来深入探究,确定立意。“个性”与“创新”是材料中的两个核心关键词,具有宽泛的内涵,在吃透材料中的矛盾对立的两句俗语含意的基础上,将“个性”与“创新”赋予具体的内涵。‎ 立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事求是,不虚夸,务本真,这种诚实谦和的个性值得褒扬;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对于前人尚未涉足的空白领域,要勇于探索、发现、创新;对于大家所熟知的,不简单重复,这种不浪费的理性值得点赞,等等。‎ 题型二 漫画类材料的审题立意——“ 步走”‎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批评性或表扬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所以在材料作文一统高考的现在,漫画类材料作文,便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作文题型。漫画在现阶段的生存状态,是讽刺漫画、幽默漫画、哲理漫画及实用漫画四大类型并存。‎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步走”‎ 第一步:弄清漫画要素。审题之初要弄清漫画有哪些构成要素,漫画中所涉及的所有的人、物,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枚图章,都不要放过,要观察主要人物的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其心理特点等。‎ 第二步:理清人物关系。弄清了漫画里都有哪些人、哪些物之后,我们还需要从整体着眼,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漫画中若人物众多,要注意理清关系,先给人物分类,再根据人物的类型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把握漫画寓意。漫画的寓意是立意的前提。把握寓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人物、事件的比喻意义、象征意义;二是从人物的关系中把握漫画寓意;三是根据漫画中人物的语言、解说性的文字或漫画的标题把握漫画寓意。漫画中的文字,往往是理解寓意的关键,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作用。‎ 第四步:多角度思考,与现实对接确定立意。漫画的寓意是考生确定立意的前提,要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探究,寻找漫画寓意与社会人生的对接点。漫画的本质就是想歌颂或讽刺揭露社会人生的真善美或假恶丑,因此留心生活,关注时代热点,注重积累,观察完漫画后想着与社会人生相对接,揭示社会现实寓意。‎ ‎ (2016·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示例]‎ 第一步:弄清漫画要素。漫画中有两个人,两个人在100分到98分、55分到61分不同成绩下有不同待遇:左边孩子的脸上100分时是吻痕,98分时是掌印;右边孩子的脸上55分时是掌印,61分时是吻痕。‎ 第二步:理清人物关系。本漫画的布局非常精心,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 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横着看,第一幅画是成绩优者受到奖励(细节:亲吻),成绩差者受到惩罚(细节:巴掌);第二幅画是成绩优者因退步而受到惩罚(细节:巴掌),成绩差者因进步而受到奖励(细节:亲吻);再交叉观察两幅画:100分与61分受到奖励(细节:亲吻),98分与55分受到惩罚(细节:巴掌);但100分与98分,61分与55分差距并不大,而100分与61分,98分与55分差距却很大。‎ 第三步:思考寓意。综合漫画,可以发现它特别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成绩,二是惩罚或奖励的教育手段。‎ 第四步:与现实对接,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教育的角度:一是成绩是奖罚的唯一依据,这是唯成绩论;也可反向立意,成绩岂是奖罚的唯一依据?从而批评唯成绩论者。二是该采用什么教育手段,是赏识教育还是惩戒教育,什么情况下用赏识教育,什么情况下用惩戒教育,奖罚的依据该如何确立等,教育问题的核心是揭示唯成绩论的危害,提倡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2)从社会的角度:漫画从表面看反映的是教育问题,其实也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评价与奖惩机制的一个影射。我们可以联想社会竞争的激烈、评价机制的僵化、劳动与分配的不均衡等。从这个角度,可以立意:研究制定科学的奖惩机制,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然后确定文章立意。‎ 让座 ‎[名师示例]‎ 第一步:弄清漫画要素。漫画共两部分内容,左边是一个厂家代表的人和一个商家代表的人在一拉一推一个消费者代表的人;右边是一把椅子,上面写着“3·15”。‎ 第二步:理清人物关系。从人物的动作可以看出,厂家和商家是被消费方,中间的人是消费方。‎ 第三步:思考寓意。通过“3·15”、漫画上方的文字和漫画题目“让座”,漫画寓意不言而喻。‎ 第四步:与现实对接。消费者权益如何真正得到落实,而不是搞一天的形式,是写作的中心。立意示例:‎ ‎(1)厂家和商家的角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能搞形式,不能为物质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要诚信经营,真正把消费者当“上帝”,让位让利于消费者。‎ ‎(2)消费者的角度:不愿坐是因经常被骗,知道是搞形式;不敢坐是因维权的法律意识淡薄、成本高。要敢于维护自身权益,敢于坐属于自己的“宝座”。‎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公检法等机关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打击无良奸商,制止做表面文章、搞形式等行为。‎ ‎(4)综合以上角度:从不同方面讲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每天都是“3·15”。‎ 题型三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山登绝顶我为峰 “ 法”‎ 命题作文就是以一个词、短语或句子为题目写作。作为考试的题目,对作文内容是暗示更是限定,有的是限定文章的环境背景,有的是限定文章的内容范围,有的是限定文章的主要意旨。对于命题作文可以运用“7法”审题立意。‎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添加语素,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语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特别适合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如《尝试》《北京的符号》,审题时,可以通过“添加语素,增补信息”的办法来完成审题立意,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富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等;‎ 也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等。‎ 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 (高考湖北卷)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在前或在后,添加语素,完成审题立意:                                    ‎ ‎                                    ‎ ‎                                    ‎ ‎[参考示例] 在前:怀念旧书,生活就是旧书等;在后:旧书引起的回忆,旧书引起的思考等。‎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如《肩膀》,“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 ‎ (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请根据提示,写出探究寓意过程及文章立意,在横线处填入恰当文字。‎ 导 语 导语比喻义 立 意 道路的起点 事业早先的开始 ‎①人生事业、学业方面,回到原点,重新出发 长河的源头 ‎②历史曾经的开端 企业团体、民族方面,回归原点,重头再来 坐标的中心 白纸一般人生的童年 ‎③面对成功,淡然处之,以再回原点的勇气,争取更大的胜利 事物的根本 ‎④事物的原本状态,如:植物的生命由生到死、月亮东升西落引发潮汐……‎ 面对灾难,挺起脊梁,不怕回到原点,来个凤凰涅槃式重生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 ‎                                    ‎ ‎[参考示例]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写作的对象,让“题眼”充当写作的“重心”。‎ ‎1.偏正式命题。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双赢的智慧”,题眼是“双赢”。‎ ‎ (2016·高考北京卷)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本题的题眼:                                    ‎ 写作的重心:                                    ‎ ‎[参考示例] 本题的题眼:“神奇”;写作的重心:“神奇”。在写“神奇”时可以联系材料提示语“形式多样”,究竟有哪些形式?这多样的形式给你带来了哪些独特的“神奇”感受?给你的读书生活带来了怎样的“神奇”变化?“它能与你交流”,它怎样“神奇”地跟你交流?交流些什么“神奇”内容?“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有什么样的读书愿望?它怎样帮你实现了愿望?还可以联系现代科技,写带有科幻色彩的“神奇”故事。记叙文最忌平铺直叙,没有波澜,可设置悬念,多用细节描写。比如可以倒叙,先写收到了一个惊喜,实现了一个读书愿望,然后感激一枚形式独特、来历不凡的书签,再通过一两个你们交流的细节展示这枚书签的神奇以及它是怎样引导你看书的等。‎ ‎2.动宾式命题。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 (高考江苏卷)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本题的题眼:                                    ‎ 写作的重心:                                    ‎ ‎[参考示例] 本题的题眼:拒绝;写作的重心:在简单谈了“平庸”与“平凡”的区别后,重心放在“拒绝”上,怎样“拒绝”才是写作的重中之重。‎ ‎3.主谓式命题。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 (高考安徽卷)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本题的题眼:                                    ‎ 写作的重心:                                    ‎ ‎[参考示例] 本题的题眼:流逝;写作的重心:以“时间”为对象,写“时间”在“流逝”的过程中感悟时间的意义与价值,或表达对生命、成长的思考与感悟等。‎ ‎4.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对于这类题目,审题时比较灵活,有时要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来立意,有时需要关注定状等修饰成分。但往往是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或字。‎ 如“世界因你而精彩”,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 (高考山东卷)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1)审题注意点:                                    ‎ ‎                                    ‎ ‎(2)写作的重心:                                    ‎ ‎                                    ‎ ‎[参考示例] (1)这个题目由三个词语组成“这世界”“需要”“你”。首先是“这世界”是怎样的世界,这是要剖析的。这世界是社会这个世界,还是家庭这个世界;是当前这个世界,还是自我情感的世界;是整体的大世界,还是局部的个体的小世界等等。其次是“需要”,“需要”就是社会的缺失方面,因为缺失才需要,因为社会空档才弥补。“你”本身是第二人称代词,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你”可实指,指具体的人,如父母、姐妹、兄长、师友等等;二是“你”可虚指,主要指境界与思想等等。如,这世界需要你的责任,你的担当,你的操守,你的支撑,你的付出,你的磨砺,你的敬畏,你的诚信,你的信仰,你的道德,你的良知,你的自信,你的独立思考等等。(2)主语是“这世界”,宾语为“你”,而题眼应在“需要”上。考生将“这世界”与“你”的关系确定后,重点阐述“需要”:写社会浮躁,需要淡泊宁静;社会道德滑坡,需要诚信;社会追名逐利,需要无欲则刚;社会快节奏,需要慢品味;社会浅阅读,需要深阅读等等。‎ 这种方法适合关系式命题,关键要在把握题目中词语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梳理出词语之间存在的关系: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目的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并列关系。如,“索取与贡献”是并列关系,但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 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要在审题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切合了题意。‎ ‎ (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忧”的内涵:                                    ‎ ‎(2)“爱”的内涵:                                    ‎ ‎(3)二者关系:                                    ‎ ‎[参考示例] (1)“忧”是担忧,“忧”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甚至国家的事。(2)“爱”则侧重爱心。(3)“忧与爱”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并列,还可视为因果关系,即因为爱,所以忧(当然不是所有的忧都是爱引发的)。忧中有爱,爱中生忧。忧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历史使命,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家庭、社会和生活就会充满爱。正所谓“爱之愈深,忧之愈切”。‎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命题中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如高考湖南卷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虚为实”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 ‎                                    ‎ ‎                                    ‎ ‎[参考示例] 本题是虚实兼备的命题,提示语中对命题“与你为邻”进行了简要的解读,可以写怎样与选择的对象为邻,或者写应该与什么样的对象为邻等。而选择的“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可以写实的“邻”,也可以写虚的“邻”,在“有形”或“无形”中选定一个记叙、议论或抒情的对象。‎ ‎“以问领想法”‎ 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这种方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文章立意周密而深入。‎ 如高考重庆卷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 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 ‎                                    ‎ ‎[参考示例]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需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后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如高考江苏卷作文:‎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 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                                    ‎ ‎                                    ‎ ‎                                    ‎ ‎[参考示例] 对“弯曲”这个题目,‎ 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屈原、李白、方孝孺等一样正直。‎ 命题作文题三个注意点 ‎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特指义等。‎ ‎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 ‎3.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几种方法可综合灵活运用。‎ ‎[专项提能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出你的审题立意。‎ ‎1.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                                     ‎ ‎                                    ‎ ‎[思路点拨]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这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 ‎[我的立意] (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2.阅读下面几组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他在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审题立意]                                     ‎ ‎                                    ‎ ‎[思路点拨] 三位科学家处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研究领域也各自不同,但他们有着相似点:那就是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求同概括”,便会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了。‎ ‎[我的立意] (1)可贵的执着精神。(2)成功者的启示。‎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 ‎[思路点拨]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事无绝对”;从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我的立意] (1)理论要联系实际。(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勇于质疑。(4)敢于挑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审题立意]                                     ‎ ‎[思路点拨] 枭为什么搬家?因为“乡人皆恶我鸣”;搬家后的结果“东徙犹恶子之声”。原因是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的立意]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治标不如治本。(3)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4)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